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儿童糖尿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内分泌急症之一.随着对DKA研究的不断深入,DKA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从宏观到微观对DKA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本文就DKA引起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治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儿科临床上最常见的内分泌急症之一,如延误诊断或处理不当可能危及患儿生命.现参照国际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协会颁布的2006统一指南,对儿童DKA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讲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导致糖尿病患儿住院及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据统计初发糖尿病患儿中,约有20~40%因DKA住院。近年来糖尿病患者酮症酸中毒(KA)的发生率已有所下降,但病死率却并没有随着治疗及监护水平的提高而明显降低。因此治疗的主要目标在于识别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对糖尿病患儿进行密切监视,以达到预防DKA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儿童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发生率为每年0.5%~0.8%,通常见于1型糖尿病患儿,但高达25%的病例为新诊断的糖尿病,大多为感染所诱发。据国外报道,DKA的病死率为2%~5%,主要死因为延误诊治。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因此DKA的诊断和治疗已引起高度关注。[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治疗,以减少临床上的误诊、误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7例DKA的临床资料.结果 儿童DKA以原发性糖尿病为多见,伴有少数继发性药物性糖尿病,但疾病初期易误诊(47.1%).针对DKA的治疗以液体复苏、纠正酸中毒和控制血糖为原则,其中液体复苏应首选等张的生理盐水,纠正酸中毒应补充适量的碳酸氢钠,控制血糖以小剂量胰岛素静滴为宜.17例患儿中15例经上述处理均治愈出院,仅2例放弃治疗.结论 及时确诊、小剂量胰岛素静滴调控血糖、液体复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是救治DKA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10年来住院儿童 1 型糖尿病的发病状况并探讨白介素-10(IL-10)在儿童 1 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9年2月在该院住院的263例334例次1型糖尿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48例1型糖尿病患儿进行血脂、细胞因子等检查,根据有无酮症酸中毒分为 DKA组和非DKA组,24例正常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血脂、细胞因子等参数的差异。结果:儿童1型糖尿病患儿中,女性多见(56.3%),发病年龄以6~11.9岁多见。32.7% 的患儿以酮症酸中毒为就诊表现。DKA组血脂、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高于非DKA组,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示上述指标水平的升高均为酮症酸中毒的危险因素。IL-10水平在DKA组明显升高,余细胞因子在DKA组和非DKA组无明显差异。糖尿病组各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1型糖尿病患儿酮症酸中毒发生率较高,糖、脂代谢紊乱是酮症酸中毒的危险因素。IL-10可能为酮症酸中毒的敏感指标。[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1):849-854]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不少作者指出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疗效与大剂量相仿,而且能使血糖稳定下降,不容易发生低血糖、低血钾及严重脑水肿。现总结我科10年来糖尿病合并DKA资料较完整者30例,对不同胰岛素疗法的疗程进行了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儿童常见危急重症,治疗延误或治疗不当会影响糖尿病患儿的预后。国内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发布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处理方案极大地提高了国内儿科救治水平,美国糖尿病学会2006年发布了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方案,与国内方案比较更为细化,在胰岛素治疗开始时间、纠正酸中毒指征及补钾等方面均有所不同,且更强调脑水肿的发现与治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的小儿糖尿病2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总结了Ⅰ型糖尿病 (DM ) 32例 ,发生酮症酸中毒 (DKA) 4 0例 (75 % ) ,以DKA为首发症状者2 0例 (6 2 .5 % ) ,指出DKA是儿童Ⅰ型DM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 ,亦是Ⅰ型DM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并探讨了发生DKA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引起DKA的原因主要与激素异常和代谢紊乱有关 ,感染可诱发DKA并加重病情 ,DKA时也易感染而掩盖原发病。提高对该病的警惕性 ,防治感染 ,谨防误诊误治 ,早期诊断 ,合理治疗 ,DKA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10.
该文总结了Ⅰ型糖尿病 (DM ) 32例 ,发生酮症酸中毒 (DKA) 4 0例 (75 % ) ,以DKA为首发症状者2 0例 (6 2 .5 % ) ,指出DKA是儿童Ⅰ型DM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 ,亦是Ⅰ型DM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并探讨了发生DKA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引起DKA的原因主要与激素异常和代谢紊乱有关 ,感染可诱发DKA并加重病情 ,DKA时也易感染而掩盖原发病。提高对该病的警惕性 ,防治感染 ,谨防误诊误治 ,早期诊断 ,合理治疗 ,DKA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泵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对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疗效.方法 将2005-2008年收治的1型DKA患儿64例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予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予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血精变化、DKA纠正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血糖下降相对稳定,酸中毒纠正时间治疗组[(16.91±4.223)h]短于对照组[(23.31±3.797)h](P<0.001),且无反复.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未出现低血糖,对照组出现1例.住院时间治疗组[(15.63±2.458)d]短于对照组[(20.88±3.348)d](P<0.001).结论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索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曹冰燕  巩纯秀  吴迪  谷奕  孟曦  董倩  黄慧 《临床儿科杂志》2012,30(12):1105-1109
目的了解儿童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DKA)和高血糖高渗状态(HHS)的临床特征。方法依据诊断标准,从1995年1月至2009年12月新确诊的糖尿病患儿中筛选DKA和HHS患儿,比较糖尿病同时合并DKA和HHS(DKA-HHS)与单纯DKA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 1 065例新诊断儿童糖尿病患儿中有483例合并DKA,占45.35%;16例符合DKA-HHS,占1.50%;无单纯HHS糖尿病患儿。HHS在DKA患儿中的发生率为3.31%,其中1型糖尿病14例,2型糖尿病2例。HHS在年龄≥10岁的DKA患儿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小年龄患儿(χ2=6.05,P<0.05)。DKA-HHS患儿中重度脱水的比例、平均有效渗透压、血糖、三酰甘油及尿素氮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DKA患儿,且酸中毒程度明显重于单纯DKA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KA-HHS患儿的校正血清钠水平显著高于单纯DKA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诊断糖尿病患儿的HHS发生率较DKA低,且均与DKA合并存在;更常见于≥10岁患儿;DKA-HHS较单纯DKA患儿的代谢紊乱程度、脱水及酸中毒程度更严重,肾功能异常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儿童1型糖尿病9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儿童1型糖尿病(IDDM)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远期并发症及酮症酸中毒(DKA)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3年我院90例IDDM患儿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远期并发症,并探讨DKA的治疗。结果10~1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感染是诱发DKA的常见原因,未长期坚持胰岛素治疗易导致IDDM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滴、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调节酸碱平衡是抢救DKA的关键;坚持长期胰岛素治疗是防治远期并发症IDDM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近年新诊断儿童1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999年1月1日~2005年4月30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住院且为首次发病的109例1型糖尿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有无酮症酸中毒和有无低钾血症分别进行分组比较,正态分布的数据用x±s表示,采用为卡方及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资料用中位数表示,采用Mann-WhiteyU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新诊断1型糖尿病儿童非酮症酸中毒(DKA)组病程明显较DKA组长,平均住院时间和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DKA组。入院时有感染诱因者21例(19.3%);伴低钾血症48例(44%),非低钾血症61例(56%);DKA组低钾血症的比率为26/47(55.3%),明显高于非DKA组的22/62(35.5%)。低钾组出现心悸、胸闷及倦怠症状出现频率为39.6%、35.4%,而非低钾组上述症状的频率分别是11.5%、16.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所有患儿无1例死亡,出院后治疗依从性不一致。结论感染可能导致患儿糖尿病的进展和临床表现的出现。低钾血症组的症状较重。可能是临床症状的不典型导致了糖尿病不能及时被发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对儿童1型糖尿病并酮症或酮症酸中毒(DK/DKA)的疗效。方法本院内分泌科2003~2005年收治的1型糖尿病并DK/DKA患儿43例,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予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予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比较二组患儿血糖、尿酮体、血pH值变化,住院时间长短。结果1.治疗组血糖下降相对稳定,纠正酸中毒后无反复。2.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未出现低血糖,对照组2例出现。3.住院时间治疗组[(11.92±4.72)d]较对照组[(17.35±4.83)d]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并DK/DKA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初发1型糖尿病患儿酮症酸中毒(DKA)的发生情况。方法以224例初发1型糖尿病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DKA组和未合并DKA组,各112例。DKA组患儿根据年龄分为≥5岁组(65例)和5岁组(47例),并根据酸中毒情况分为轻度(26例)、中度(29例)、重度(57例)3组。分析DKA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年龄DKA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结果 224例初发1型糖尿病患儿中最常见的症状为多饮(86.2%)、多尿(78.6%)及体重下降(57.1%)。与未合并DKA患儿比较,DKA组5岁、低收入、父母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所占的比例均较高,随机血糖、Hb A1C水平较高,pH、HCO_3~-及C肽水平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岁组与5岁组的轻、中、重度DKA所占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5岁组相比,≥5岁组DKA患儿的症状持续时间较长,随机血糖较低,HbA1C、C肽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型糖尿病患儿DKA发生率高,DKA的发生与年龄、父母文化程度及家庭收入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1型糖尿病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患儿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情况,探讨导致DKA患儿发生AKI的可能潜在因素。方法回顾性将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45例1型糖尿病伴DKA患儿,按照入院时是否合并AKI分为无AKI组(n=37)和合并AKI组(n=8)。收集两组患儿社会人口学资料,入院时的体检数据,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和心率等,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法测定患儿入院及出院时血肌酐和尿素氮等指标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1型糖尿病伴DKA患儿发生AKI的影响因素。结果45例患儿确诊中位年龄为9.2岁,8例(18%)入院时合并AKI的患儿中,6例为1期AKI,2例为3期AKI。血校正钠水平升高与1型糖尿病伴DKA患儿发生AKI密切相关(P<0.05),而入院时较高的胰岛素水平则不易发生AKI(P<0.05)。结论1型糖尿病伴DKA患儿AKI的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积极纠正DKA,尽快控制血糖,并定期对这部分儿童病例进行肾功能复查和随访。[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2,24(8):858-862]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仍在持续,逐渐遍布全球。儿童作为易感人群,发病人数日益增多。儿童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性疾病COVID-19伴有胃肠道症状患者易有低血糖风险,而感染使血糖升高难于控制,严重者可能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本文针对合并COVID-19的糖尿病患儿住院期间的诊治提出建议。在积极治疗COVID-19的同时,若合并DKA要注意积极补液、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加强血糖监测,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合理饮食。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由于体内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或缺乏引起的高血糖,高有机酸和酮体堆积导致的代谢性酸中毒,若不及时诊治,患者可呈昏迷状态称为糖尿病昏迷,预后极为严重。儿童Ⅰ型糖尿病(IDDM)酮症酸中毒的发病率可高达50~70%。近年来由于临床上广泛应用胰岛素,DKA的病死率已大为下降,约1%左右,若不及时诊治仍然是儿童糖尿病致死的主要急性并发症。我院于1986~1995年11月共收住院儿童Ⅰ型糖尿病患者209例,其中合并酮症酸中毒者90例占43%,现将诊断与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1型糖尿病患儿反复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原因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 分析 1型糖尿病患儿反复发生酮症酸中毒 (DKA)的原因。方法 回顾总结 2 0年来在我院诊治的 1型糖尿病患儿 85 0例次 ,其中因DKA住院 2 2 5例次 ,2次或 2次以上者 5 6例 ,131例次 ,将其分为前 10年和后 10年两组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DKA患儿占总糖尿病人数比率及反复发生DKA人数相比有显著差异 ,后 10年显著少于前 10年 (P <0 .0 1)。在诱因方面感染占第 1位 ,平均 71.8% ;不控制饮食而暴饮暴食 19% ;因停用胰岛素 9.2 % ,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对糖尿病病人进行系统的管理和教育是降低DKA发生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