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我院骨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进行髋部骨折手术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骨折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下肢非切口疼痛和肿胀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患者下肢DVT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DVT者发生率为2.04%(1/49),对照组为12.77%;观察组中出现下肢非切口明显疼痛和肿胀者占6.12%(3/49),对照组为21.28%(10/47),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达95.92%(47/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5%(38/47)(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9.2±2.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7±3.6)d(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高龄髋部骨折术后下肢DVT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中护理干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148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整体护理干预,进行两组住院时间、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床时间、护理满意度的对比.结果:观察组具有2.7%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照组具有21.6%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平均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骨折手术患者中开展护理干预,能够实现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降低和患者预后的改善,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关于预防下肢骨折以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护理干预方法的研究.方法:本文研究采用分组对照,所有的研究对象为2017年12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本文为方便调查选择6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选择相对应的手术方案加以治疗,同时将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2组,分别为常规护理组与综合护理组,每组患者均为31例,对2组患者配合相对应的护理方案加以护理,比较不同护理干预后的效果.结果:护理以后,常规护理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38.71%(12/31),综合护理组为12.90%(4/31),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常规护理组的满意度为74.19%(23/31),综合护理组为93.55%(29/31),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2周和4周的患肢血流状况,综合护理组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应用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能有效帮助患者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帮助患者提高满意度,对促进患者患肢血流速度的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髋部骨折患者92例,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使用常规护理手段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5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肿胀疼痛、DVT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防止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加快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其术后DVT的预防和护理极为重要。我院于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下肢骨折患者256例,术后并发DVT 15例。经及时的、精心的治疗和科学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5例下肢骨折术后  相似文献   

7.
8.
程锦珍  )  邱雪  )  周仲辉  )  单爱军  )  吴惠平  ) 《当代医学》2012,18(9):11-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体会。方法分析、总结250例下肢骨折术后护理观察及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措施。所有患者术后早期进行无痛功能锻炼,手术时间>2小时者,术后用抗凝药,细致的观察、护理。结果发生深静脉血栓3例,经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后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细致的整体观察护理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吕小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3,(23):3103-310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7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干预。比较2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感到非常满意,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1例,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罗艳艳 《吉林医学》2014,(7):1544-154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下肢骨折患者,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针对静脉血栓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静脉血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深静脉血栓、便秘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下床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下肢骨折的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1.
钱莉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1):1572-157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收集60例下肢骨折患者按手术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内固定手术并相应常规治疗,且观察组在围手术期予以护理干预,连续观察两月,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及继发肺栓塞情况,并统计患者住院时间。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6.67%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1例继发肺栓塞,对照组有1例继发肺栓塞发生且死亡;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予以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值得应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妇科手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WT)的预防作用。方法以186例妇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3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以及常规护理基础上的DVT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DVT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发生下肢肿胀疼痛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对照组发生下肢肿胀疼痛1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2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发生血栓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波循环治疗仪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下肢骨折术后患者29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空气压力波循环治疗仪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到拆线期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结果试验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空气压力波循环治疗仪用于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4.
梁美萍  胡秀英  袁远程  曾秀芳 《吉林医学》2009,30(14):1404-140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对2008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收治1 492例剖宫产孕妇进行随机分组。756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产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736例护理干预组在实施常规的产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基础上针对性实施系统中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9例,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9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PVT)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94例下肢骨折患者中,PVT形成患者30例,无血栓形成患者64例,正常体检组40例,采用STAGO-EVOLUTION全血自动血凝分析仪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血栓组患者、无血栓组患者、正常体检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3.45±1.22mg/L、0.89±0.64mg/L和0.20±0.06mg/L(P〈0.01),下肢骨折和同时并发深静脉血栓会导致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0):155-15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红蓝球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面预防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膝上10 cm周径、膝下10 cm周径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膝上10 cm周径和膝下10 cm周径均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评分、配合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全面预防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且有利于提升患者的配合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清热祛湿化瘀法防治下肢创伤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30例的显效率为86.7%,对照组30例的显效率为66.7%,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各有2人出现小量出血,随访期间无出血事件发生。结论清热祛湿化瘀法防治下肢创伤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能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成因,并探究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70例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0例老年骨折患者,分为2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预防性护理干预,分析DVT的原因,并对比2组患者DVT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术前、术后10天、术后20天时DVT发生率分别为11.4%、20.0%、25.7%,观察组依次为2.9%、8.6%、11.4%,观察组DVT发生率更低于对照组,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诱发DVT的原因,发现年龄(≥65岁)、术前下肢静脉病变、术前体质量指数(BIM)>28kg/m2、切口≥9㎝、术中失血量>500 ml、术后卧床时间>4天均是引起DVT的原因.结论:诱发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因素较多,临床应予以其一定重视,积极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降低DVT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腹部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7年4月~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腹部手术患者2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2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老年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性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方法对5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介入治疗过程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包括整体护理方法、专科护理方法。观察护理结果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治愈31例、显效16例、改善6例。治疗过程穿刺点渗血6例。结论护理技术的综合运用可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病人最有效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