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刺研究》2009,34(3)
针药结合是针刺和药物两种治疗方式的有机组合,临床使用广泛,机制研究也日趋深入。本文从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免疫调节3个方面回顾了近10年来针药结合的机制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针药结合疗法的增效机制可能涉及以下3个方面:①针刺穴位可能通过影响血清药物浓度的改变,从而介导针刺对药物的增效作用;②穴位针刺能够特异性地引起与其相关联的内脏靶器官对于靶向性药物的吸收增加;③穴位针刺特异性地提高了靶器官对该药物的反应性或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针药结合研究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高希言  牛学恩 《中医杂志》1999,40(9):562-563
针药结合是指在同一患者身上,针对某一病症同时施以针灸和药物等治疗措施,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早在唐代,孙思邈就认识到针药结合的重要性,提出:“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而不药,药而不针灸,尤非良医也。……知针知药,固是良医。”针灸药物各有所长,针药并用,能取长补短,相互辅佐,从而发挥更好的临床效果。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先进手段的引入,当前针药结合无论在方法上或应用范  相似文献   

3.
针药结合是在辨证审因确立治法之后,依据患者具体病情以及针药的不同特长,针对同一患者的同一病证,同时运用针灸和方药的辨证施治模式。辨证用药和辨证取穴都是通过调整人体阴阳气血平衡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方剂君臣佐使的组方配伍理论同样适用于指导"针药结合"治疗模式的构建,据此提出"针药配伍"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胆石症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 ,尤其是中老年妇女。我们用中药配合针刺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 2 80例患者 ,其中男性 68例 ,女性 2 1 2例 ,男女之比约 1 :3 ;年龄 2 5~ 78岁 ,其中 2 5~ 3 5岁 ,1 4.6% (4 1 /2 80 ) ,3 6~ 5 5岁 ,67.5 % (1 89/2 80 ) ,5 6~ 78岁 ,1 7.9% (5 0 /2 80 )。本病以右上腹疼痛 ,反复发作 ,莫非氏征阳性 ,B超提示胆囊或胆总管有增强光而确诊。结石大小从泥沙样到 1~ 2cm不等。中医辨证 :右上腹疼痛 ,其或牵引右肩及背 ,或走窜不定 ,胸闷噫嗳等 ,舌苔薄白 ,脉弦或弦细 …  相似文献   

5.
对针药结合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洪 《河南中医》2003,23(10):10-11
针药结合是指在同一患者身上 ,针对某一病症同时施以针灸和药物等治疗措施 ,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先进手段的引入 ,当前针药结合无论在方法上或应用范围上较传统的针药结合均有较大的发展 ,特别是针药复合麻醉和穴位给药等研究的不断深入 ,为针药结合的机理探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针灸与药物能取长补短 ,相互辅佐 ,其作用主要有针药间的协同作用 ,针灸减轻药物对机体的不良反应 ,药物对针灸疗效的辅助作用 ,通过二者的相互结合 ,达到作用互补 ,疗效叠加的目的。1 针药并用的相互协同作用对于某些疾病 ,针灸、药物对…  相似文献   

6.
从对脑组织微观形态学方面的影响、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影响、抗神经细胞凋亡、抗自由基损伤、对细胞内外离子的影响、改善血液流变学等方面就针药结合对实验性脑缺血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参考文献22篇。  相似文献   

7.
古往今来,提倡针灸药物并用的医家众多.针药结合已成为临床广泛使用的治疗手段,疗效显著,被广大医生和患者所认可,其实验研究也日益成为科研工作者的新宠,笔者仅就针药结合的古今研究来探讨一下针药结合研究的未来突破点.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对该疾病的治疗还无明显突破,相对而言,针药结合在治疗中显示了较好的疗效。文献显示: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或单纯药物组,但该结合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对其治疗的规律性尚不十分清楚。为此,探索性地提出了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的思路:①超早期(6h内)应以溶栓药物为主,神经保护剂与针灸为辅;②急性期(48h内)治疗应神经保护剂与针灸并重;③恢复及后遗症期(48h后)治疗应以针灸为主,改善大脑代谢药物及中药为辅。  相似文献   

9.
储水柔  孙培养  李玮  胡伟 《光明中医》2023,(9):1767-1770
新安医家吴崑在《针方六集》一书中强调针理与药理并无二致,导师孙培养教授深入学习和研究了新安医学学术思想,基于“针药一理说”这一学术思想,运用针药结合治疗失眠取得较好疗效。现基于“针药一理说”探讨从辨经络阴阳、重脾胃升阳、皆审气保元、三因制宜、有序有度这几方面将针刺与中药有效联合治疗失眠。并附1则验案佐证。  相似文献   

10.
针药结合学术思想溯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药结合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治疗手段.目前该领域的理论研究较薄弱.对针药结合学术思想进行溯本求源,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共观察行择期胆囊切除术患者 46例 ,分为A组 (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 ) 1 6例、B组 (穴位电极刺激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 ) 1 4例、C组 (单纯小剂量硬膜外麻醉 ) 1 6例三组。结果A、B两组麻醉优良率 (Ⅰ +Ⅱ级 )分别为 1 0 0 %和 92 90 % ,C组优良率 (Ⅰ +Ⅱ级 )为1 2 5 0 % ,A、B两组麻醉效果优于C组 (P <0 0 1 )。三组硬膜外腔每小时平均用药量 (1 5 %利多卡因 ,mL)A、B两组比C组分别减少 33 5 0 %和 34 0 0 % (P <0 0 1 ) ;第一小时容量及总容量A、B两组比C组减少均接近 30 % (P <0 0 1 )。说明针刺 (包括穴位电极刺激 )应用于胆囊切除术 ,既明显减少了硬膜外麻醉用药量 ,提高了麻醉效果 ,又弥补了针麻镇痛和肌松不全的不足 ,可作为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探索针刺参与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及并发脓毒症的科学依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引发的炎性反应是NCP患者最为重要的病理基础,特别是后期危重患者多并发脓毒症而死亡。系统检索、查阅古今中外针刺抗炎相关文献,发现几千年的临床实践及循证依据显示针刺抗炎作用显著,现代研究发现针刺可以通过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能、迷走神经胆碱能、多巴胺能等多条抗炎通路参与抗脓毒症,这些年部分研究也发现针刺可改善脓毒症后期的免疫抑制状态,联合针刺疗法干预脓毒症的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积累了一定的临床证据。故我们建议NCP患者可采用针刺疗法调节炎性反应,早期干预可调节免疫,抑制炎性反应,减轻"炎性反应因子风暴"危险,后期针刺治疗,可改善脓毒症的免疫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随经叩刺结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基础治疗(控制血糖加口服弥可保),观察组另取梅花针随经叩刺并服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常规针刺.两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同时观察和比较两组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患者的自觉症状、临床体征以及MCV、SCV治疗前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随经叩刺结合补阳还五汤加味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目赤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中药组两组,分别用针刺和中药辅以药水滴眼治疗。结果 针刺组总有效率96.7%,中药组为80.0%,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组。结论 运用针刺法治疗目赤肿痛,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对中风偏瘫患者步态周期的影响。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采用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8 d后进行运动学时间参数测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侧支撑相时间、健侧支撑相时间、步行周期、患侧摆动相时间、健侧摆动相时间及双支撑相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可有效改善中风偏瘫患者步态运动周期,提高患者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DP)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不同证候间的疗效差异。方法:将58例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患者,按证候量表分为湿毒内停组、血虚生风组,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每月4~8次,共治疗8周。治疗前后测定各组瘙痒评分及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和磷、镁等阳离子血清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瘙痒症状均有明显缓解,尤以血虚生风组疗效显著,且与湿毒内停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皮肤瘙痒症状,且不同证候间疗效存在差异,这一结果为进一步寻找中医证候的生物学标记及临床治疗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运动步态踝关节的屈伸角度变化。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予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28 d使用Lokomat全自动机器人步态评定系统对患者进行运动与静止踝关节的屈伸角度变化参数测定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足跟着地时,踝关节屈曲角度值、踝关节的屈伸角度最大值和活动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可有效改善缺血性中风偏瘫运动,提高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婉英  古学文 《新中医》2003,35(5):43-44
目的:观察二冬汤合消瘰丸加味配合西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368例病人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和单纯西药治疗组(对照组),分别常规给予他巴唑或丙基硫氧嘧啶口服,治疗组加用二冬汤合消瘰丸加味,停药后随访3年。结果:2组比较,治疗组的治愈率高、副作用发生率低、复发率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甲亢能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且副作用少,是一种较好的非创伤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施氏手法按压耳穴配合中药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施氏手法按压耳穴配合中药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耳穴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中药治疗。对比两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配合中药是一种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电针联合桂枝加葛根汤为主对风寒阻络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12月在西安市阎良区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疼痛科接受诊治的风寒阻络型颈型颈椎病患者96例,按就诊病历尾号随机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桂枝加葛根汤为主治疗,观察组给予电针联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痛量表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和颈动脉血流状况的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有效率[95.83%(46/48)比81.25%(39/48)]高于对照组(χ2=5.031,P<0.05)。观察组头晕头痛[(0.62±0.41)分比(1.56±0.68)分,t=8.202]、颈项疼痛[(0.63±0.53)分比(1.53±0.62)分,t=7.645]、恶心呕吐[(0.39±0.23)分比(0.71±0.32)分,t=5.626],耳鸣[(0.36±0.09)分比(1.15±0.43)分,t=5.626]证候平均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颈痛量表评分[(15.23±10.96)分比(24.46±12.15)分,t=3.908]低于对照组(P<0.05);椎动脉内径[(3.45±0.73)mm比(2.96±0.59)mm,t=3.619]、平均血流[(0.72±0.16)m/s比(0.58±0.19)m/s,t=3.905]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可缓解风寒阻络型颈型颈椎病的中医证候、减轻颈部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