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pN0食管鳞癌nm23、E-cadherin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E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86例pN0食管鳞癌根治术后原发灶nm23、E-cadherin表达,以AE1/AE3为微转移指标检测淋巴结,分析nm23、E-cad-herin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结果 86例pN0期食管鳞癌区域淋巴结通过AE1/AE3免疫组化染色,发现31例(36.0%)有淋巴结微转移,并且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密切联系(P﹤0.05);nm23、E-cadherin在pN0期食管鳞癌原发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1%,67.4%,淋巴结微转移与nm23、E-cadherind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pN0期食管鳞癌原发灶nm23、E-cadherin表达缺失是淋巴结微转移的高危因素,两者联合检测有望成为评估微转移风险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Ⅰ(TIMP-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对78例食管鳞癌组织中MMP-9、TIMP-1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MMP-9在高分化组(Ⅰ-Ⅱ级)及临床早期(Ⅰ-Ⅱ期)病例食管癌的表达明显低于低分化组(Ⅲ~Ⅳ级)及临床晚期(Ⅲ-Ⅳ期)病例的表达(P〈0.05)。而TIMP-1在高分化组(Ⅰ-Ⅱ级)及临床早期(Ⅰ-Ⅱ期)病例食管癌的表达明显高于低分化组(Ⅲ-IV级)及临床晚期(Ⅲ-Ⅳ期)病例的表达(P〈0.015)。MMP-9在淋巴结转移组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5),而TIMP-1淋巴结转移组强阳性表达率则低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5)。MMP-9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而TIMP-1的表达则相反,MMP-9和TIMP-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MMP-9可作为判断食管鳞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标记物。MMP-9与TIMP-1与食管鳞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二者平衡的破坏是食管鳞癌侵袭与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宫颈癌中EphA2,nm23-H1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EphA2蛋白和nm23-H1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标本取自2002年3月至2005年12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手术切除的56例宫颈癌石蜡标本(实验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phA2,nm23-H1蛋白在56例宫颈癌(12例有淋巴结转移.44例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石蜡标本和在12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对照组)中的表达,分析EphA2和nm23H1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EphA2蛋白实验组的阳性表达率(85.7%,48/56)明显高于对照组(25.0%,3/12)。实验组中,12例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EphA2蛋白的阳性率为100%,44例不伴随淋巴结转移患者EphA2蛋白的阳性率为81.8%(36/4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nm23-H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48.2%,27/56)低于对照组(91.7%,11/12)。实验组中.12例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nm23-H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3%(1/12),44例不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为59.1%(26/4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EphA2和nm23-H1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这提示,EphA2和nm23-H1蛋白可望为宫颈癌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C-erbB-2、Ki67、nm23基因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判断乳腺癌预后价值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60例乳腺癌术后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C-erbB-2、Ki67、nm23基因检测。结果在260例中C-erbB-2、Ki67、nm2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62%、53.85%、53.08%。在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152例(152/260)中,C-erbB-2的阳性表达率为77.63%;在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108例(108/260)中C-erbB-2的阳性表达率为20.37%(OR=13.57,P<0.01);Ki67在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05%、29.63%(OR=5.58,P<0.01);nm23在两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79%、70.37%(OR=0.29,P<0.01)。结论 C-erbB-2、Ki67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nm23基因阳性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检测C-erbB-2、Ki67及nm23基因的表达情况并结合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等,综合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仅是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而且还有助于选择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特点、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阐明宫颈癌诸多临床病理生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揭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并针对具有不同淋巴结转移特点的宫颈癌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3年12月~1996年12月收治的Ιa-Ⅱb期、以手术治疗为主的99例宫颈鳞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特点、临床病理生理因素、预后及其相互关系。结果:①99例宫颈癌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60.6%,其中无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70.0%,有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36.7%。②较晚的临床分期,原发病灶大于或等于4 cm,病理分化程度较低者,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反之淋巴结转移率低。③宫颈癌单侧及单站淋巴结转移者预后好于双侧及多站淋巴结转移者;有髂总淋巴结转移者预后极差,单侧仅有闭孔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67.0%,与无淋巴结转移者相近(71.0%)。④宫颈癌闭孔淋巴结转移率最高,其它部位淋巴结转移者多合并有闭孔淋巴结转移。结论:①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②临床分期、原发灶大小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③闭孔淋巴结可能是宫颈癌的前哨淋巴结。④髂总淋巴结转移者,治疗应更积极、个体化,单侧闭孔淋巴结转移者,预后较好,或可免行术后补充治疗,而代之以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6.
VEGF和nm23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与肝细胞癌转移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VEGF和nm2 3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与肝细胞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5 6例HCC中VEGF、nm2 3和CD3 4蛋白的表达。结果 5 6例HCC中 ,有转移病例的VEGF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无转移者 (P <0 0 1) ;而nm2 3蛋白的表达强度明显低于无转移者 (P <0 0 1) ;VEGF与nm2 3蛋白的表达强度呈明显负相关 (r =-0 64 98)。在HCC组织中MV密度随VEGF表达增强而增高 ,并呈正相关 (r =0 63 2 4) ;有转移的HCC患者其癌组织中MV密度明显高于无转移者 (P <0 0 1)。结论 提示VEGF的过表达和nm2 3的低表达或无表达均可能促进HCC转移的发生 ,检测VEGF和nm2 3蛋白表达及MV密度值有望作为判断HCC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nm23基因在原发性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mR NA印迹杂交技术。结果在淋巴结已出现转移的患者中,有69%的病例其肿瘤组织中nm23mRNA表达水平低;而在淋巴结无转移的患者中,则有80%表达较高水平的nm23mRNA。在不同分化程度的瘤组织中,分化程度较差者其nm23mRNA表达水平较低。短期随访资料表明,nm23mRNA水平与患者的预后有关。结论nm23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一个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nm23基因是一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7q21,广泛存在于细菌、酵母、植物、果蝇、鼠和人类等多种生物物种中,是具有高度同源性的保守基因家族。nm23是具有多功能的基因,其蛋白产物都具有二磷酸核苷激酶(NDPK)活性,对细胞的增殖、分化、个体发育具有调控功能,并且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的浸润密切相关,具有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关于nm23基因参与多种肿瘤形成和进展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将近年来nm23基因转移抑制功能的分子机制及其与妇科肿瘤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nm23基因是一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7q21,广泛存在于细菌、酵母、植物、果蝇、鼠和人类等多种生物物种中,是具有高度同源性的保守基因家族.nm23是具有多功能的基因,其蛋白产物都具有二磷酸核苷激酶(NDPK)活性,对细胞的增殖、分化、个体发育具有调控功能,并且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的浸润密切相关,具有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关于nm23基因参与多种肿瘤形成和进展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将近年来nm23基因转移抑制功能的分子机制及其与妇科肿瘤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nm2 3-H1在胃癌分化、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ABC免疫组化方法 ,研究 4 6例原发性胃癌组织及其转移淋巴结nm2 3-H1的表达。结果 4 5 6 % (2 1/46 )的胃癌nm2 3-H1表达下降。nm2 3-H1的高表达与Borrmann分型、组织学分型无关 (P >0 .0 5 ) ,而与肿瘤大小、胃癌浸润深度、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另外 5 4 4 %的分化型胃癌nm2 3-H1的表达高于其淋巴结转移癌 ,而在低分化型胃癌中有 5 3 8%。结论 nm2 3-H1可能对胃癌的浸润、淋巴结转移有抑制作用 ,但与胃癌的分化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m23和p53基因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临床预后关系。方法:选取即用型nm23和p53单克隆抗体对58例食管癌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标记,并进行分期对比分析。结果:58例食管癌标本中I-Ⅱ期30例,Ⅲ-Ⅳ期28例。免疫组化nm23阳性46.6%(27/58)及p53阳性58.6%(34/58)。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相关性。在食管癌Ⅲ-Ⅳ期中:有淋巴结转移组的nm23表达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p53的表达与食管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相关性(P<0.05),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与有淋巴结转移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p53和nm23基因对食管癌中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食管鳞癌中TGF -β1 、CDK4的表达。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ABC法 )研究TGF -β1 和CDK4蛋白表达 ,显微镜下计数阳性细胞指数 (LI)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TGF -β1 的表达 :正常食管黏膜阳性率达 2 0 %( 2 /10 ) ,食管鳞癌组织 62 %( 3 1/5 0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LI分别为 ( 5 5 88± 6 186)及 ( 2 9 469± 2 7 481) ,后者高于前者 (P =0 0 1) ,正常食管黏膜弱阳性 2例。 2 .CDK4表达 :正常食管黏膜组织阳性率为 10 %( 1/10 ) ,食管鳞癌组织为 5 0 %( 2 5 /5 0 )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LI分别为 ( 3 15 8± 4 40 0 )、( 2 4 0 11± 2 6 965 ) ,(P =0 0 5 ) 1例正常食管黏膜阳性者为弱阳性 (LI <2 5 %)。结论 食管鳞癌中存在TGF -β1 的高表达 ,与正常粘膜差别显著 ,TGF -β1 的检测有辅助诊断作用 ;CDK4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 ,促进了细胞生长和肿瘤发展 (G1 →S过渡 ) ,反映了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是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miRNA-22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建立miRNA-22表达的稳定转染细胞模型,通过克隆形成实验和MTT法检测miRNA-22表达对受照食管癌细胞增殖活性的改变。结果 体外稳定转染细胞模型中,克隆形成实验和MTT法结果表明,miRNA-22表达升高,显著降低了食管癌细胞增殖活性(P < 0.01),促进了ESCC细胞对γ-射线的放射敏感性。反之,miRNA-22表达降低,显著增加了食管癌细胞增殖活性(P < 0.01),抑制了ESCC细胞对γ-射线的放射敏感性。结论 miRNA-22的表达与食管癌放射敏感性密切相关,miRNA-22表达量越高,食管癌细胞放射敏感性越高。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因子(VEGF-C)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Envision二步法)检测95例食管鳞癌和40例癌旁组织中IGF-IR、VEGF-C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病理学意义.结果 IGF-1R、VEGF-C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1.05%(77/95),67.37%(64/95),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0%(8/40),5%(2/40),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GF-1R的阳性表达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关(P<0.01);VEGF-C的阳性表达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P<0.01),而与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食管鳞癌中IGF-1R与VEGF-C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 IGF-1R、VEGF-C的异常表达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联合检测IGF-1R和VEGF-C的异常表达对肿瘤恶性程度、治疗及预后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