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评价护理干预对股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对股骨骨折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A组24例、B组24例,A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B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B组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A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股骨骨折患者术后应用护理干预对其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有积极地意义,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血栓弹力图(TEG)和D-二聚体等指标结合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探讨TEG对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意义。方法收集辽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100例,所有患者于术后第二天进行血栓弹力图、D-二聚体和血常规的检测。根据术后30 d内下肢静脉彩超的结果将患者分为血栓形成组和血栓未形成组,并收集30名同时期健康人做为对照组。分析各组血栓弹力图的R值、K值、α角、MA值、CI值及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数值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结果经下肢静脉彩超判定有14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血栓最大弹力度(MA值)、D-二聚体在血栓形成组、血栓未形成组和对照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TEG MA值曲线下面积为0.92 (95%置信区间0.85~0.98, P=0.000) D-二聚体曲线下面积为0.85 (95%置信区间为0.76~0.95, P=0.000)。结论血栓弹力图的MA值对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预防骨折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意义。方法:选择骨折患者126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中发生下肢静脉血栓3例,干预有效率为95.2%,对照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12例,干预有效率为81.0%,观察组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预防骨折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意义重大,应重视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下肢静脉烟雾样超声显像与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7月收住于我院的宫颈癌术后放疗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98例作为病例组,再根据下肢静脉血栓存在的部位将病例组分为单侧血栓组及双侧血栓组;选择同期住院宫颈癌术后放疗但不伴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14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病例组及对照组中所有患者下肢静脉内是否出现烟雾样回声,并比较烟雾样回声的出现部位与血栓存在部位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例组患者中下肢静脉血栓单发于左下肢者59例,单发于右下肢者31例,双下肢同时发生者8例;病例组中下肢静脉烟雾样回声的出现率为6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血栓组与双侧血栓组中下肢静脉内烟雾样回声的出现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下肢静脉内烟雾样回声的出现往往表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肺动脉栓塞患者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症状及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表现,归纳各种类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方法 对2013年10月-2016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住的45例经影像学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及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征象进行归纳、分析、总结。 结果 表现为下肢轻微度至中度肿胀者27例(60.0%),重度肿胀者10例(22.2%),无下肢肿胀者8例(17.8%)。症状为轻中度肿胀或无肿胀为35例,重度肿胀为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9,P<0.05)。通过静脉顺行造影发现下肢周围型血栓,即腘静脉、股静脉及髂静脉通畅者9例(20.0%);股、腘静脉血栓形成,髂静脉通畅者19例(42.2%);髂静脉血栓形成者10例(22.2%);下腔静脉造影发现下腔静脉合并血栓形成者7例(15.6%),其中髂静脉通畅或未完全闭塞的患者为42例(93.3%)。 结论 下肢肿胀程度较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肺动脉栓塞的风险更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下肢深静脉造影类型中髂静脉通畅及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2种类型是发生肺动脉栓塞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围术期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的105例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的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组(65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常规治疗组和低分子肝素组都行物理疗法预防下肢静脉血栓,低分子肝素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和凝血相关指标的状态。结果低分子肝素组发生血栓事件的患者有4例(6.15%)。常规治疗组形成血栓的患者有13例(3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10d的血红蛋白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7.
血清IL-1β、TNF-α水平与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和骨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及骨折患者血清中的IL-1β、TNF-α质量浓度变化与疾病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8例PTE患者(9例合并股骨骨折,6例合并胫、腓骨骨折)入院当天血清IL-1β、TNF-α质量浓度,并与年龄及性别匹配的20例单纯股骨骨折患者、18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PTE组、骨折组、健康对照组血清IL-1β质量浓度分别为(0.722 8±0.265 4)、(0.393 0±0.199 6)、(0.222 8±0.159 4)ng.m l-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TNF-α质量浓度分别为(1.409 4±0.420 7)、(1.154 0±0.303 5)、(0.905 6±0.292 3)ng.m l-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下肢骨折患者血清IL-1β、TNF-α质量浓度明显增高,这两种细胞因子可能与下肢骨折后易并发急性肺栓塞有关。  相似文献   

8.
脂肪栓塞综合征 (FES)是创伤骨折的严重并发病 ,起病急 ,病情重 ,死亡率高达 6 %~ 35 % [1 ] 。我院 1993年 3月至 2 0 0 1年 3月共收治骨折后脂肪栓塞综合征 12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17~ 45岁 ,平均 32岁。车祸伤 11例 ,坠落伤 1例。12例均有长骨骨折 ,其中双侧股骨骨折 2例 ,单侧股骨骨折、髌骨骨折、尺桡骨骨折 1例 ,单侧股骨、胫腓骨骨折 3例 ,单侧股骨骨折 4例 ,单侧胫腓骨、骨盆骨折 1例 ,单侧股骨骨折行钢板内固定术后1例。11例为闭合性骨折 ,1例为开放性骨折。合并休克 1例 ,皮…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9,(4):449-451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断价值,并分析诱导该疾病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疑似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选者均已接受超声与深静脉造影检查,比较诊断结果,同时分析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超声诊断的敏感度为96.51%,特异度为96.67%,准确度为96.55%;经超声诊断为阳性的84例患者中,左下肢占69.05%,右下肢占30.95%,无双侧受累情况,其中股静脉血栓占比最高,其次为髂静脉及股静脉,而髂静脉占比最低;两组性别、饮酒占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年龄>60岁、饮酒、BMI>28 kg/m~2、存在脑血管病史、存在手术外伤史、存在静脉血栓史占比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吸烟、肥胖、脑血管病史、手术外伤史与静脉血栓史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经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具有较高诊断效能,而年龄、吸烟、肥胖、脑血管病史等均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对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该疾病的护理对策。 方法 选择浙江医院2015年5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95例COPD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患者为栓塞组,282例COPD未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患者为未栓塞组。制作危险因素调查表,对2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卧床史、合并糖尿病史、双下肢不对称水肿、咯血、发热、静脉血栓、D-二聚体、PaO2、PaCO2等情况进行统计,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COPD患者合并肺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结果显示:年龄、卧床史、合并糖尿病、双下肢不对称水肿、静脉血栓、D-二聚体、PaO2、PaCO2是COPD患者发生肺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卧床史、合并糖尿病、双下肢不对称水肿、静脉血栓、D-二聚体、PaO2、PaCO2是COPD患者发生肺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 结论 年龄、卧床史、合并糖尿病、双下肢不对称水肿、静脉血栓、D-二聚体、PaO2、PaCO2是COPD患者发生肺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临床中要重视危险因素,做好治疗和护理,预防COPD患者肺血栓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邹明  张峰  池继敏  徐文 《四川医学》2010,31(11):1691-1692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创伤后机体的凝血状态变化及与发生血栓性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下肢骨折患者1958例,及其他无创伤住院患者956例,于入院后第二天早晨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浆凝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结果与对照组结果比较,下肢骨折患者创伤后PT、INR、TT、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肢骨折患者创伤后机体凝血系统被激活,处于高凝状态,有并发血栓形成的危险,尤其应警惕Fib的持续升高,防止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2.
王建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2):926-926,974
目的:探讨带静脉血管蒂的腓骨移植治疗胫骨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胫骨骨缺损,同时合并同侧腓动脉损伤的病人,做带腓静脉血管蒂的腓骨移植,治疗胫骨骨缺损。结果:两例带静脉血管蒂的腓骨移植与带腓动脉血管蒂的腓骨移植治疗胫骨骨缺损的功能康复结果相近。明显优于单纯用腓骨移植。结论:胫骨大段骨缺损,同时合并同侧腓动脉损伤或同时合并胫前、胫后动脉损伤需保留腓动脉的病人,给予带腓静脉血管蒂的腓骨转移,是一个可行的手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KG*2〗探讨出院前复查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的重要意义。 〖HTH〗方法〖KG*2〗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湘江院区收治的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者26例,分析其性别、年龄、骨科疾病诊断、基础疾病合并症、血栓类型及发生部位、肺栓塞并发症情况等,比较不同疾病所占比例及血栓类型分布差异。 〖HTH〗结果〖KG*2〗下肢DVT患者共26例,中央型血栓3例(股浅静脉血栓3例),占11.54%;周围型血栓22例(腘静脉血栓3例,胫后静脉血栓3例,腓静脉血栓5例,小腿肌间静脉血栓11例),占84.61%;混合型血栓1例,占3.85%。3种血栓类型在性别、年龄、是否肥胖、有无高血压、有无糖尿病、手术方式、有无输血史、骨折类型构成比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多发骨折共4例,占15.38%;髋关节置换和髋部骨折(包括骨盆髋臼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共9例,占34.62%;膝关节表面置换及膝部骨折共6例,占23.08%;踝关节骨折及足部骨折共2例,占7.69%;下肢管状骨骨折共5例,占19.23%。所有患者在抗凝与溶栓治疗过程中,无大出血及肺栓塞等相关并发症发生。 〖HTH〗结论〖KG*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安全、简单方便、实时动态、可重复性、无创伤等优点,可作为DVT常规检查的首选方法,可在出院前及时发现血栓情况,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减少出院后的医疗隐患,避免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部骨折疗效观察,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治疗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观察,均给予认真细致的术前、术中及术后观察。结果临床效果满意,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体力学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鄢娟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0):2600-2602
目的:探讨人体力学在下肢骨折患者压疮预防性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不同类型的下肢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依据力学原理进行翻身护理,采取相应的预防压疮的措施,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传统的压疮预防方法。结果:实验组发生压疮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人体力学原理可降低下肢骨折患者压疮发生率,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刘明  刘建  袁志  孟国林  姥伟 《医学争鸣》2009,30(11):1004-1006
目的:探讨用新型抗感染活性骨(NAAB)一期植骨修复下肢骨干开放性骨折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对21例开放性骨折伴骨缺损的患者在清创、适当固定后采用NAAB一期植骨.结果:经过10~54(21.4±5.1)mo的随访,19例骨缺损完全愈合,1例延迟愈合,1例未愈合,无1例感染发生.结论:NAAB一期植入治疗开放性骨折骨缺损安全性高,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股骨粗隆间骨折几种手术方法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孟振 《当代医学》2009,15(18):68-69
目的评价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动力髋螺钉、动力髁螺钉、股骨近端外侧解剖钢板、Oamma钉、PFN及人工股骨头置换等6种方法固定后其疗效分析。结果比较以上六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各有利弊,其结果与与选择的骨折类型、年龄、手术熟练程度均有联系。结论以上六种方法对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其适应证,关键是选择合适的病例,即个性化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方法对我科2001~2007年收治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20例保守治疗,35例行复位内固定,14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1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对其心理护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康复训练指导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80例患者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消除了焦虑、恐惧心理,主动配合做好各项医疗护理工作,在医护人员、家属的协助下能正确地进行功能锻炼,住院期间均无并发症发生,手术切口达到一期愈合,出院随访,生活均能自理,人工股骨头无松动、下沉、脱位等。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给予良好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院指导及健康教育是患者康复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测量脉搏血氧饱和度预测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四肢骨折后进行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判断创伤后远端肢体的血供情况,预测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方法通过对129例四肢骨折患者,采用血氧饱和度仪动态监测肢端血氧饱和度(SpO2)来反映肢端的血供,对骨筋膜室综合征作出判断和预测及处理。结果3例小夹板过紧引起远端血供差;1例股骨骨折并股动脉栓塞;2例并发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行手术减压,2例预后较好,1例预后差。结论四肢骨折后临床应用血氧饱和度仪动态监测肢端SpO2方法简便直观,可作为一个粗略、间接指标来对肢体是否出现血液供应不足,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作出初步诊断。对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尤其对临床观察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周娟  徐大伟 《基层医学论坛》2013,(18):2318-2319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骨科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220例骨科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评估,制订预防计划,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经护理干预后仅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发生率为0.91%;对照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者12例,发生率为10.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骨科下肢骨折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