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无创性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常见伪影的分类、成因及应对方法。方法对150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进行分析,评价图像质量并对伪影进行分类。结果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与患者心率、呼吸运动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等因素呈负相关,常见伪影可分为层状伪影、阶梯状伪影、模糊伪影等。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评估率较高,但由于患者自身或扫描的原因会出现影响图像诊断的伪影,对这些伪影的成因及特点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成功率及避免假阳性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前瞻性研究64层螺旋Ct在脊柱骨折中的最佳扫描及重组参数.方法 采用不同的扫描与重组参数获取30例脊柱骨折的MPR图像,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图像质量.结果 (1)螺距对脊柱骨折MPR图像质量的影像(层厚0.6 mm,重组间隔50%):螺距0.9组的图像质量平均评分为(2.9±0.1)分;螺距1.5组为(2.7±0.3)分,2组间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层厚对脊柱骨折MPR图像质量的影响(重组间隔50%,螺距0.9):层厚0.6mm组的图像质量平均评分为(3.0±0.0)分;层厚1.0mm组为(2.1±0.3)分;层厚2.0 mm组为(1.6±0.2)分.层厚0.6 mm组图像质量评分高于另2组的评分(P<0.05).(3)重组间隔的选择对MPR图像质量的影响(层厚0.6 mm,螺距1.5):重组间隔50%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为(2.9±0.1)分,25%组为(3.0±0.0)分,75%组为(2.4±0.3)分,100%组为(2.2±0.4)分,重组间隔50%与25%组间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于重组间隔75%和100%组的评分.结论在脊柱损伤中,采用层厚0.6 mm、螺距1.5、重组间隔50%、骨算法重组MPR图像,可使64层螺旋CT以最短的扫描和重组时间、最小的球管损耗显示最佳图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伪影原因,评价其在冠状动脉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62例疑似和确诊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仔细准备,检查准备情况与图像质量进行对照分析。利用多种后处理方法对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进行分析。以血管造影(DSA)作对照,对比分析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62例患者中58例进行了检查,4例失败。58例中有2例图像不能达到诊断要求,8例伪影明显但能达到诊断要求,48例轻度伪影或无伪影,图像结果满意。心率在65次/min以下者阶梯伪影明显减轻。56例检查成功者共分析血管节段672个,发现变异6处,病变128处。与DSA比较(12例),显示率94.3%,总体判断敏感性92.0%,特异性90.2%,准确性89.9%。结论检查前准备是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成败关键。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筛查和随访手段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王弢  程涛 《安徽医药》2013,34(8):1203-1206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憩室(DD)的128层螺旋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8层螺旋CT扫描发现并经消化道造影(GI)或其他方法(如胃十二指肠镜、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证实的DD 33例35个憩室,通过后处理软件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以及斜面重建,显示其与胆总管下段的关系,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DD及其并发症的螺旋CT表现。结果 35个憩室中直径3.0~5.0 cm者11个,大于5.0 cm者6个,余者0.6~3.0 cm之间。十二指肠降部31例,水平部2例,表现胰头右侧稍后方圆形、类椭圆形或管状影为多数形态的含气或液气平面或气-食混杂密度的囊袋样影。结论 128层螺旋CT不仅对DD的检出非常敏感,且对憩室与其周围器官结构的关系、憩室有无伴发并发症以及与憩室相关的胆胰系统疾病的诊断均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单层螺旋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附3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排螺旋 CT 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31例患者,采用单层螺旋 CT 行薄层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检查;利用原始数据进行层厚1mm 的轴面重建,比较层厚3mm 和1mm 图像的诊断价值。结果 CTPA 可显示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充盈缺损、附壁血栓、完全阻塞)以及间接征象(肺动脉高压、肺梗塞等)。1mm 有效层厚图像对段、亚段肺动脉内血栓的显示高于3mm 有效层厚图像(P<0.05)。结论单层螺旋 CT 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快速、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扫描方式对头部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100例头部CT检查受检者按扫描方式不同分成2组,每组50例。其中轴位常规扫描组:4i/周、扫描层厚5mm、重建层厚1.25mm;螺旋扫描组:层厚5mm、重建层厚0.625 mm、螺距0.531:1、床速10.62;其余两组扫描参数相同。记录每次扫描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值(DLP)、有效剂量(ED)及扫描时间,并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轴位常规扫描组ED平均为3.88mSv,螺旋扫描组ED平均为4.72 mSv,相比较轴位常规扫描辐射剂量下降约18%,轴位常规扫描图像比螺旋扫描图像更为清楚。结论 MSCT轴位常规扫描与螺旋扫描图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轴位常规扫描辐射剂量比螺旋扫描低,图像质量更为清楚,有利于X线球管的散热和保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显示肺《间裂的最佳多平面重建方法及其评价肺癌侵犯《间裂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无《间裂病变患者100例,利用原始数据分别用1、3、5、7 mm层厚及相同厚度的层间隔重建矢状位、冠状位及横断位图像,观察对《间裂的显示效果,确定最佳多平面重建方式。选取经过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34例,评价其检测《间裂受累的能力。结果矢状面3、5、7 mm层厚重建图像及1 mm各轴向重建图像《间裂均呈细线样表现。3 mm冠状位图像呈细线样表现,横断位重建图像部分呈细线样、部分呈粗条样表现。5 mm冠状位重建图像呈条带样影,横断位重建图像呈条带样乏血管区表现。7 mm冠状位及横断位重建图像均呈条带样乏血管区表现。MPR重建图像均可显示《间裂受侵28例,敏感度为100%,而横段面上可显示19例,敏感度为67.8%。结论128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图像在正常肺《间裂及受肺癌侵犯《间裂的显示上明显优于横断位图像,以1 mm层厚重建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T图像伪影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或减少伪影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复习我院2010年以来采用螺旋扫描方式获得的45例CT图像伪影病例资料,并对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并整理归类.结果 CT图像伪影与CT机器本身及成像技术、人为因素等有关.结论 CT图像伪影种类繁多,正确分析伪影成因,选择最恰当的方法去除伪影,可以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应用64排128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1年6月~2012年8月收治的86例接受肺动脉血管成像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应用128层40mm容积层数据采集,z轴方向以0.312mm重建间隔得到128层/转轴位图像;对照组应用64层40mm容积数据采集,z轴方向以0.625mm重建间隔得到64层轴位图像。结果:观察组43例,图像质量评分为3.47±0.48,血管噪声值为10.43±0.57,软组织噪声值20.79±1.01,ED值为(4.02±0.58)m Sv;对照组43例,图像质量评分为3.07±0.56,血管噪声值为14.06±1.03,软组织噪声值24.26±1.79,ED值为(4.09±0.60)m Sv,观察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过程中,应用64排128层螺旋CT检查,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操作方法与技巧.方法 对1200例临床怀疑患有冠心病患者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对检查过程、原始图像及后处理图像进行分析总结,着重研究此项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相应方法、技巧.结果 1120例患者配合好,图像清晰、无伪影,符合诊断要求,一次性检查成功.心率不齐及其他原因造成图像伪影者75例,其中63例经过心电编辑和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最终得到良好的图像,12例在找到相关失败原因后进行二次检查,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要想获得高质量的图像以期做出准确地诊断,检查前准备、检查操作方法与技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128层螺旋容积CT(VCT)成像技术在双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患者进行下肢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平扫后静脉团注对比剂进行CT血管造影,图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容积再现技术等后处理技术重建血管,观察病变血管显示情况。结果60例患者经VCT血管重建成像均能清晰下肢动脉病血管不规则钙化、扭曲、囊袋样扩张、管壁僵硬、迂曲等,能清晰显示术后金属支架及人工血管全貌。VCT扫描时间为22s、25s、28s,扫描间隔时间3s,通过后处理软件,均能显示下肢动脉及主要分支,使下肢动脉能完整显示,无任何骨骼干扰,完全符合临床诊断。结论64排128层螺旋VCT血管成像技术能清晰地显示下肢动脉及其病变,可以作为下肢动脉疾病术前评价和筛选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及后期处理显示肺叶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64层螺旋CT对54例胸部CT扫描且未见异常患者和26例证实肺叶间裂附近病变的患者进行扫描及后期重建处理,分析不同层厚的斜裂、水平裂及叶间变异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25 mm层厚斜裂显示情况,线状影占89.81%,显著优于2.50 mm层厚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1,P<0.05);在2.50 mm层厚线状影占75.00%,显著优于3.75 mm层厚的4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45,P<0.05);水平裂在1.25 mm层厚扫描影像线状影占11.11%,17.75%显示为乏血管区影,73.14%为带状影;对1.25mm层厚影像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在矢状位、冠状位及横断面进行重组,结果显示右侧斜裂(x2=238.65,P<0.05)、右侧水平裂(x2=328.79,P<0.05)和左侧水平裂(x2=377.44,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后处理对于肺叶间裂的显示具有明显优势,特别是1.25 mm层厚的重组影像,能够从不同方位进行分析,对于肺部疾病的诊断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128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降低腹部CT检查辐射量的作用。方法27例腹部CT扫描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 A组14例,行128层螺旋CT扫描, B组13例,行轴位阶段扫描。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两组扫描的图像质量、噪声水平以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组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噪声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X线的辐射剂量明显比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使用128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所获得的图像均有较高质量,但是轴扫技术的腹部CT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128层螺旋CT扫描,更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重建在子宫肌瘤和卵巢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巴中市中心医院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卵巢肿瘤患者和3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128层螺旋CT扫描检查仪,进行CT平扫、CT增强扫描,对两组卵巢静脉显示率、卵巢动脉显示率、子宫动脉显示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子宫肌瘤组相比,卵巢肿瘤组卵巢静脉显示率、卵巢动脉显示率均明显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子宫动脉显示率,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8层螺旋CT扫描检查能够清晰显示肿瘤供血情况,有助于子宫肌瘤和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异同。方法入选112名患者采用256层螺旋CT重建237枚支架,评估再狭窄情况。结果 237枚支架中发现33例再狭窄;256层CT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为93.94%,特异性为91.18%,阳性预测值为63.27%,阴性预测值为98.94%,其中植入左主干和前降支近中段内支架的图像质量显著优于植入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内支架。结论 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支架内再狭窄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尤其可作为植入于左主干、前降支近中段内的单支架植入术后的随访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64-MSCT)冠状动脉造影(CCTA)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检出率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32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的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查资料,观察有无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结果 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共检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63例,检出率18.9%,其中59例(93.6%)单发心肌桥-壁冠状动脉,4例(6.3%)多发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发生于前降支最为多见,为53例(76.8%).心肌桥长度5~68 mm,厚度1.5~5.0mm,其中39例载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近或远段血管伴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狭窄率<50%共30例.结论 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是一种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可靠、无创的方法,尤其可以显示其MSCT的表现特点,载支血管粥样硬化狭窄情况,为临床提供明确直观的诊治信息.  相似文献   

17.
章其林 《淮海医药》2009,27(5):398-399,40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脉期对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用GE Lightspeed16层螺旋CT,0.8 s螺旋扫描,扫描参数:120~140 kV,280 mA,层厚10 mm,间隔10 mm,螺距1.375。结果肝海绵状血管瘤在增强动脉期病灶边缘呈结节状强化。结论动脉期病灶边缘的结节状强化或点状强化对肝海绵状血管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及薄层图像重建对周围型小肺癌(直径〈2cm)的诊断价值。方法15例体检发现孤立肺结节(直径〈2cm)的患者行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经计算机软件拆薄后并重组,观察肺部小结节及其肺部周围的CT表现。结果13例患者通过螺旋cT做出诊断并及时手术,11例腺癌,2例鳞癌。2例患者随访后行CT扫描增强发现结节增大,手术后报告为肺腺癌。结论螺旋CT扫描及薄层重建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螺旋 CT三维重建对颌面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颌面复杂骨折 46例患者采用西门子 Plus- 4C型螺旋 CT行螺旋方式扫描 ,层厚 3mm或 5 m m,应用表面阴影显示法 (SSD)进行三维图像重建 ,使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不同角度骨折的三维病变图像 ,若怀疑下颌骨骨折时 ,应用勾画删除技术对图像进行切割删除处理 ,以便单独显示下颌骨的三维图象。结果 螺旋 CT三维重建能清楚显示复杂颌面骨折的立体解剖图像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 :应用勾画删除技术可清楚显示下颌骨骨折位置与移位情况 ,尤其髁状突骨折移位的方向和程度。结论 螺旋 CT三维重建对复杂颌面骨骨折具有较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有利于确定复杂颌面骨骨折的程度与骨折的移位情况 ,有利于手术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