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因再发心绞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对桥血管和原发冠状动脉病变进行介入性血运重建分为介入治疗组(129例)和单纯药物治疗组(133例).随访1年后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主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靶病变/靶血管血运重建等;次要终点:非靶血管血运重建和心绞痛复发情况.观察心功能和因心血管疾病再住院率.结果 随访1年,2组患者共成功随访245例,其中介入治疗组124例、药物治疗组121例.1年后MACE发生率:介入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分别为9.7% (12/124)、23.1%(28/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心绞痛复发率为14.5%(18/124)和27.3% (33/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心血管疾病再住院率介入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分别为10.5 (13/124)和21.5% (26/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介入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64±11)%,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58±8)%](P<0.05).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和原发冠状动脉病变安全有效,中期预后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de Winter综合征的病变特点, 探讨这类患者的治疗时机以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在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de Winter综合征的患者6例, 观察这些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心电图演变、心脏彩超、高敏肌钙蛋白、脑钠肽等指标, 并随访12个月。结果 6例患者中有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所有手术患者CAG结果均为前降支病变, 3例闭塞, 1例重度狭窄, 术后均恢复心肌梗死溶栓3级血流。5例心电图演变为前壁ST段抬高, 1例心电图演变为前壁加下壁ST段抬高。1例拒绝CAG, 予以药物保守治疗后出院。1例未能及时识别, 常规流程收入院后死亡。对好转出院的5例患者随访12个月, 1例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治疗, 其余4例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正确识别de Winter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 尽早行CAG及PCI, 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并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慢性闭塞病变(CTO)患者的心功能及心绞痛的改善作用。方法 8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慢性闭塞病变,其中男57例,女25例,平均年龄(67.3±11.6)岁。行PCI治疗使再血管化,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进行临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脑钠肽(BNP)等检查,评价患者心功能和心肌缺血的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PCI术后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各导联ST段变化总和、射血分数、CCS及NHYA分级明显改善。结论 PCI可以改善慢性闭塞病变患者的心绞痛发作及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药物治疗的结果.方法 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6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施行急诊PCI术,与同期药物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8例比较,并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住院死亡率,平均住院时间,远期死亡率,射血分数,再发心梗率.结果 PCI组住院死亡率1.6%,平均住院时间(9.8±4.3)d,远期死亡率3.2%,再缺血、再梗死和再闭塞发生率4.8%.结论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安全有效,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糖尿病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远期全因死亡和心源性死亡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1月-12月确诊为AMI,并行PCI治疗的473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15年12月,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事件为心源性死亡.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患者是否患糖尿病及入院时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无糖尿病者为A组298例,患糖尿病且HbA1c<6.5%者为B组53例,患糖尿病且HbA1c≥6.5%者为C组102例.比较3组患者远期全因死亡率和心源性死亡率的差异.结果 C组10年全因死亡率和心源性死亡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1);A组和B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50%、服用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类药物为PCI治疗AMI患者远期预后的保护因素(P<0.01,P <0.05).年龄、吸烟、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脑卒中病史和心肌梗死病史均为PC1治疗AMI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P<0.01,P<0.05),其中有糖尿病史患者的死亡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731倍.结论 合并糖尿病的AMI患者PCI术后远期预后较非糖尿病患者差,提示强化降糖治疗可能会改善其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6.
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试验在冠脉闭塞时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DSE)检测冠脉慢性闭塞病变时心肌存活及介入治疗疗效。方法对40例冠脉慢性闭塞病变行DSE检测室壁节段性运动。试验后均行冠状动脉腔内扩张(PTCA)及支架置入,并于3个月后复查DSE,比较分析其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的改变。结果术后3个月复查DSE,心肌存活组PTCA及支架置入(PCI)有效率80.9%,无心肌存活组PCI有效率仅15.8%。结论PTCA及支架置入术对冠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经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证实有心肌存活者疗效确切,而对无心肌存活者疗效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刘海珍  林琍  宗文霞  李昌 《医药导报》2013,32(12):1594-1596
目的 观察尼可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120例成功实施 PCI的急性STEM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7例和治疗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尼可地尔片5 mg,tid,疗程为6个月.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测定室壁异常节段数、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节段运动评分指数(WMSI ),行同位素心肌显像测定,并观察住院及门诊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的异常室壁运动节段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8.8%比51.2%,P<0.05) ;治疗组 LVEDV增加比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LVEF恢复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6个月后治疗组WMSI、同位素心肌显像评分指数均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5); 6个月期间治疗组心绞痛发生比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 结论 尼可地尔能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肌梗死相关部位的室壁活动状态,减少心绞痛发作,有利于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对心功能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PCI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前后两者心功能改善率相比探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治疗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同期40例AM I患者,行择期PCI组20例,保守治疗组20例,对比观察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容量(LVESV)、舒张末容量(LVEDV)、室壁节段运动积分指数(WMSI)的影响.结果 AM I患者择期PCI与药物保守组对比择期PCI患者LVEF明显增加,LVESV、LVEPV及室壁节段运动积分指数明显下降,成功实现血运重建能防止左心室进行性扩大,改善左心功能.结论 急性心梗(AM I)后早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对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在AM I治疗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对72例AMI患者行直接PCI术.对其中68按AMI后行直接PCI时间分为:<6h直接PCI组(A组)和>6h直接PCI组(B组),通过心脏超声(UCG)随访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ES).结果72例AM患者中,70例成功施行了PCI术,成功率达97.2%(70/72).A、B而组住院期间(术后1周)EF、ED、ES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年均有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MI行直接PCI安全、有效,是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的最佳方法.AMI后<6h内行直接PCI能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高传玉  杨蕾  张静  吴以岭 《河北医药》2007,29(10):1067-1068
目的 观察通心络对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 临床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明显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共计128例 ,采用2×2 设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组64例,男48例,女16例,年龄56~72(63±8)岁,分为常规治疗组(32例)和常规治疗加通心络治疗组(32例);不愿意接受PCI治疗的64例患者为药物治疗组(男49例,女15例),年龄55~74(62±8)岁,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加通心络治疗组.观察指标有: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再血管化治疗)、转氨酶、再住院率和无症状生存.结果 PCI组随访6~27(16±12)月;药物组随访7~2 8(15±13)月.PCI组,随访期间无症状生存为78.0%,药物治疗组随访期间无症状生存为46.9%(P<0.05),再血管化PCI组有3例,药物治疗组有13例(P<0.05).2组均无死亡病例.PCI 组 ,随访期间无症状生存常规治疗组和合用通心络组分别为65.6%和90.6%(P<0.05),再血管化有3例.药物治疗组,随访期间无症状生存常规治疗组和合用通心络组分别为37.5%和56.3%,再血管化13例(P<0.05).结论 PCI组无症状生存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通心络治疗组无症状生存高于常规治疗组,并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预测慢性冠状动脉闭塞性病变(CTO)患者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单支血管CTO病变患者247例,于介入治疗前行TET检查,PCI后一年随访心绞痛分级、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包括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期直径)的变化,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临床随访一年,A组与B组,B组与C组在心绞痛分级、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T能有效评价CTO患者PCI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因桥血管闭塞致心绞痛复发的冠心病患者行自体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10例实施介入治疗的CABG术后因桥血管闭塞致心绞痛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造影结果、介入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桥血管闭塞的CABG术后患者接受了PCI治疗,其中9例患者为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1例患者为左主干病变.1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自体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均无心绞痛复发.结论 自体冠状动脉病变行PCI治疗CABG术后心绞痛复发是可行的、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左室射血分数对远期预后的影响度.方法 截取我院2007年3月至2012年1月共300例患者,按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低值组(LVEF≤40%)、中间组(40%<LVEF<60%)、高值组(60%<LVEF),对比三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差异性.结果 三组患者中MACE情况比较 总发生率比较:低值组高于中间组(P<0.05);低值组高于高值组(P<0.01);中间组高于高值组(P<0.05).三组间MACE发生率由高到低为低值组、中间组、高值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随访过程中MACE发生率伴随LVEF减低而升高,随访中需加大对LVEF较低患者的宣教力度,减少MACE发生率,提高PCI术后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分析≥75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临床特征及介入治疗的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75岁ACS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100例<75岁ACS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介入手术的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体重指数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收缩压、空腹血糖和肌酐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支病变、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和左主干病变明显多于对照组(P <0.05,P<0.01).随访12个月后观察组总体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尽管PCI术治疗高龄ACS患者会产生较多的不良心血管事件,但临床疗效较好,仍可作为治疗高龄ACS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幸世峰  张颖  张岳  李鹏  胡强  孙理华 《安徽医药》2020,24(9):1740-174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药物治疗( MT)、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MT和单纯 MT三种方式对早发性冠心病三支病变( TVD)病人长期生存影响的差异。方法收集 2009年 1月至 2015年 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597例早发性 TVD病人为研究对象,由临床医师在综合评估病情、指南推荐及病人要求的基础上选择治疗方案, PCI组病人采用 PCI结合药物进行治疗; CABG组病人采用冠脉旁路移植术结合药物进行治疗; MT组病人采用单纯 MT。在完成造影检查后及治疗后,系统性收集所有预后的相关数据,随访后统计分析三种治疗方式的预后差异。结果(1)与单纯 MT组( 20.0%,13.3%, 40.0%,13.3%)比较, PCI组与 CABG组病人的全因死亡率( 5.8%,7.8%)、心源性死亡率( 2.9%,3.9%)、主要心脑血管事件(19.4%,17.6%)及再次血运重建( 5.8%,3.9%)的发生率显著较低( P<0.05)。(2)生存曲线显示, PCI组与 CABG组的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均显著低于 MT组( P<0.05)。(3)对临床变量进行基线资料匹配校正后发现, PCI组与 CABG组的全因死亡率、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心源性死亡率、脑卒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与 CABG相比, PCI会增加心肌梗死及再次行血运重建的风险。与 MT组比较, PCI组的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较低( P<0.05)。(4)以危险因素为标准进行亚组分层,结果发现,对冠脉造影评分( SYNTAX)22~32、吸烟、合并心肌梗死病史、糖尿病病史的病人,行 PCI治疗的死亡风险显著低于单纯 MT组( P<0.05)。对 SYNTAX评分 22~32、合并心肌梗死病史、糖尿病病史的女性病人,行 CABG治疗的死亡风险显著低于 PCI组与 MT组( P<0.05)。结论整体而言, PCI+MT、 CABG+MT比单纯 MT治疗更能有效改善早发性 TVD病人预后。但合理的早发性 TVD的治疗方案需临床医师结合 SYNTAX评分、病人病史进行个体化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冠脉内注射治疗的安全性以及对心功能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抽取骨髓分离、培养、扩增后12~14 d行冠脉内注射,另选取20例PCI术后拒绝行细胞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PCI术后1周及1年进行临床随访、超声心动图及18氟-脱氧葡萄糖单光子心肌断层显像(18 F-FDG-SPECT).结果:治疗组未见与移植有关的体温升高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与对照组比较,1年后治疗组超声心动图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指标及SPECT代谢缺损指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冠脉内注射安全有效,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及远期预后;骨髓来源的心肌细胞生成及血管新生可能为其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 100例高龄ACS患者均行冠脉造影证实病变,20例患者行急诊PCI术,80例行择期PCI术,观察近、远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及临床预后。结果 96例介入治疗成功,治疗成功率为96.0%;靶病变治疗成功率为95.6%(151/158),随访期间发生15例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结论高龄ACS患者行PCI术手术成功率高、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左室心尖部室壁瘤患者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心脏结构及功能分析.方法 入选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心尖部室壁瘤形成的患者90例,分为PCI组58例和保守治疗组32例,所有患者入院首次及发病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收集患者的一般性资料和超声心动图结果.结果 6个月后,PCI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左室心尖部室壁瘤的最大直径较入院首次时减小(P<0.05),左室射血分数较入院首次时增加(P<0.05);保守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较入院首次时减少(P<0.05),左室心尖部室壁瘤的最大直径较入院首次时增大(P=0.05).结论 应用超声心动图可评估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左室心尖部室壁瘤患者择期PCI术在左心大小、左心收缩功能、左室重塑、室壁瘤大小方面的获益.  相似文献   

19.
李世华  吴一峰  李金枝 《河北医药》2012,34(13):1951-1952
目的 探讨血浆脑利钠肽(B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心功能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经溶栓治疗后5~7 d实施PCI的AMI患者89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单支病变组(23例),双支病变组(35例)和多支病变组(31例).观察PCI术后第5天、第10天3组血浆BNP浓度,和术后14 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变化.结果 PCI术前3组BN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5天及第10天BNP浓度与术前相比各组均降低(P<0.05);PCI术后BNP下降幅度与患者冠脉病变支数之间存在相关性(r=0.443,P<0.05).PCI术后14 d与术前比较,3组LVEDVI、LVESVI、LVEF虽有一些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溶栓后择期PCI术后血浆BNP浓度变化对评估AMI患者心功能近期疗效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2009年8月冠状动脉造影示慢性闭塞病变的患者125例,按年龄分组,对照观察老年组[年龄≥60岁,平均(74.6±10.7)岁]56例及中青年组[年龄<60岁,平均(52.3±12.6)岁]69例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所见病变特点、闭塞血管开通率、并发症发生率、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及病死率。结果老年组女性患者比例、高血压病患病率、脑血管病及其他疾病患病率高于中青年组,闭塞时间长于中青年组,合并2支以上血管闭塞率较中青年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闭塞病变血管支数及部位、平均造影剂用量、应用导丝数量及球囊数量、支架植入数、闭塞病变开通率、并发症发生率、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CTO患者行PCI安全可行,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