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移植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对10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进行监测,观察移植肾形态结构,血流动力学各项参数,及时发现排斥反应。结果 100例肾移植病例中,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及时发现排斥反应29例,其中急排17例,慢排12例。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移植肾各项血流指标,对及早发现并发症、指导临床治疗有较高的价值,而且对患者无创伤,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心肾功能的动态观察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52例肾移植病例进行术前评价和术后监测.肾移植术前后观察肾脏、输尿管、膀胱及心脏的功能情况,重点观察肾移植术后3 d、7 d、1个月及术后3个月内移植肾形态结构及各项血流参数指标.结果 术后3个月超声心功图检查,正常组的各心腔均有所缩小,室间隔和室壁搏幅增加,厚度变薄,心功能有所改善;术后多普勒超声及时发现152例肾移植病例中出现手术并发症64例,发病率为42.11%.其中急性排斥反应23例,吻合口处肾动脉狭窄14例,肾盂积水25例,其中导致输尿管扩张18例,肾周积液20例.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观察肾移植术前后泌尿系、心脏功能情况以及移植肾内的血流灌注情况,对各项血流参数指标进行临床评估,有助于及早发现术后并发症,对于提高肾移植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具有良好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围手术期及术后3个月肾移植患者肾形态结构和相关血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变化,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早期评估作用。方法:选择2005-04/2006-04在南方医院超声诊断科就诊的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152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移植患者进行术前评价和术后监测,重点观察肾移植术后3d、术后7d、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内移植肾形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各项参数,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先用二维超声观察移植肾的形态,测量长径、宽径、厚径,并测量肾皮质厚度和锥体大小。随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移植肾髂动脉、吻合口处肾动脉、肾门处肾动脉、段动脉的血流充盈情况,接着用高频探头检测大叶间动脉和小叶间动脉的血管树结构。最后用脉冲式多普勒采集频谱,测量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等。结果:152例肾移植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及时发现手术并发症64例,占肾移植患者的42.11%,部分受检者同时合并两项或多项并发症。①急性排斥反应23例,发病率15.14%,移植肾各级动脉阻力指数均大于0.75,其中大于0.85的患者共12例。②吻合口处肾动脉狭窄14例,发病率9.22%,收缩期峰值流速明显增高,均收缩期峰值流速>180cm/s,其中收缩期峰值流速>300cm/s的患者5例,占35.71%,14例病例中合并急性排斥者6例,占42.86%。③肾盂积水25例,发病率16.45%,移植肾大小为(208.52±42.43)cm3;肾周积液20例,发病率13.16%。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观察肾移植术前、术后肾内血流灌注情况,以各项血流指标进行临床评估,有助于及早发现术后并发症,对于提高肾移植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背景:超声检查已经成为了肾移植后的常规检查及监测方法。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移植后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1例同种异体肾移植后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其中移植肾正常组35例,急性排斥反应组22例,慢性排斥反应组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超声探查,结合彩色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观察移植肾的观察移植肾结构、血流灌注情况,测量各级血管的血流参数。结果与结论:急性排斥反应组移植肾较功能正常组明显肿大,彩色多普勒显像、多普勒能量图显示肾实质血流信号减少,舒张期明显,各级动脉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明显增高;慢性排斥反应组移植肾体积较功能正常组明显减小,彩色多普勒显像、多普勒能量图显示肾动脉内径明显缩小,动脉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明显升高。提示,应用超声能早期无创的观察移植肾的血流灌注情况,测量移植肾各级血管的血流参数能敏感的反应移植肾的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5.
张玉红 《中国临床康复》2011,(18):3263-3266
背景:超声检查已经成为了肾移植后的常规检查及监测方法。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移植后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1例同种异体肾移植后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其中移植肾正常组35例,急性排斥反应组22例,慢性排斥反应组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超声探查,结合彩色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观察移植肾的观察移植肾结构、血流灌注情况,测量各级血管的血流参数。结果与结论:急性排斥反应组移植肾较功能正常组明显肿大,彩色多普勒显像、多普勒能量图显示肾实质血流信号减少,舒张期明显,各级动脉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明显增高;慢性排斥反应组移植肾体积较功能正常组明显减小,彩色多普勒显像、多普勒能量图显示肾动脉内径明显缩小,动脉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明显升高。提示,应用超声能早期无创的观察移植肾的血流灌注情况,测量移植肾各级血管的血流参数能敏感的反应移植肾的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6.
临床实践表明,肾移植术后合并症的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尤其是急性排斥反应,关乎人和移植肾的存活。目前对于肾移植术合并症的监测,主要采用二维超声和多普勒超声观测移植肾图像,测定肾血流阻力指数等方法;这些方法大大提高了移植肾的存活率和存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肾移植术后的重要检查手段,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评价移植效果,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由于亲属之间有一定比例的相同基因,排斥率低,配型及组织相容性好等因素比尸肾移植效果更好。本组12例病例均为高龄(≥55岁)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年龄最大73岁,属国内高龄供肾病例。高龄供肾是否可行?移植效果如何?我们进行了超声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长期随访,定期检查时间5~7年,平均6.5年。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肾移植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排斥反应。探讨无创伤性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检查手段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为临床评估肾移植效果及移植肾功能提供客观的辅助性数据。方法:选择2004-01/2005-12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行同种异体移植肾患者57例,其中经穿刺活检证实或最后临床诊断为急性移植肾排斥反应者22例,未发生排斥反应等并发症的移植肾功能正常者35例,患者均知情同意。采用Philips EnVisor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仪,对急性排斥反应肾移植患者进行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观察排斥反应患者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前后移植肾脏的大小、形态结构、肾内血管树分布、血流灌注以及各级动脉血流参数(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等指标的变化,并与移植肾功能正常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排斥反应组2例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死亡,进入结果分析急性排斥反应组20例,移植肾功能正常组35例。①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肾移植患者移植肾体积明显大于肾功能正常组(P<0.01);肾实质增厚,皮髓质界限模糊。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急性排斥反应组患者肾脏厚径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肾实质回声减低,皮髓质交界变清。②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肾移植患者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均显著高于移植肾功能正常组(P<0.01)。治疗后急性排斥反应组患者肾血流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与移植肾功能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简便、经济的无创性技术,对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的追踪观察可为临床上评估肾移植效果提供较可靠的客观依据,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9.
多普勒超声监测排斥反应时移植肾血流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回顾分析28例肾移植术后患者不同时期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以了解移植肾血流动力学在排斥反应时的改变。结果展示:移植肾发生排斥反应时,肾血流量(RBF)及平均血流速度(Vm)下降非常显著,阻力指数(RI)及肾血管阻力(RVR)显著上升,急性排斥时改变尤为明显。认为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与排斥反应时组织病理改变相关,多普勒超声动态监测移植肾血流动力学改变,对排斥特别是早期慢性排斥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移植术后并发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移植术后并发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5例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彩色血流超声特征进行分析.结果35例中10例为急性排斥,7例为慢性排斥,3例为肾内动脉、静脉栓塞(其中1例为移植肾自发性破裂),2例为原自体肾肾肿瘤,3例肾盂积水并输尿管梗阻,5例主肾动脉或主肾动脉与髂动脉吻合口处狭窄,4例肾小动脉硬化,1例为肾动静脉瘘.结论超声对肾移植术后各种并发症的观察,对临床治疗及再行手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三维血管能量血流分级在移植肾急性排异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三维血管能量显像在移植肾急性排异血流显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三维血管能量显像技术对88例患者的同种异体移植肾进行了血流分级与观察。结果88例移植肾重建图像满意率为95.5%。正常移植肾30例,三维血管能量显像血流分级在4~5级;急性排异58例,血流分级在0~4级。血流分级与移植肾急性排异治疗后的肾血流开始改善时间及肾功能开始恢复时间密切相关,r值分别为-0.9224、-0.9223,P〈0.01。结论三维血管能量血流分级从形态学上直观地反映了肾内血流灌注状况,为评价移植肾的血流动力学提供了一项新的半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2.
背景:体液性排斥以激素耐受和难治性为其显著的特点,常常发生在免疫高敏的受者身上。目的:对肾功能不全移植肾进行常规穿刺病理活检,根据病理诊断观察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效果,分析移植肾穿刺病理活检的安全性。方法:选取肾移植后有移植肾穿刺活检指征的患者84例,在B超引导下应用BARD(美国)活检穿刺针行移植肾穿刺活检,活检组织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组织化学染色,同时常规行C4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依据Banff’05标准进行病理分型,根据病理状态明确诊断进行相应的临床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84例患者除1例由于组织少难以诊断,其余病理诊断移植肾超急性排斥反应1例,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5例,慢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2例,C4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16例。经过治疗8例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患者中4例移植肾功能得以恢复,3例未恢复,1例移植肾失功,移植肾切除。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表明移植肾穿刺病理活检对移植肾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背景:体液性排斥以激素耐受和难治性为其显著的特点,常常发生在免疫高敏的受者身上。目的:对肾功能不全移植肾进行常规穿刺病理活检,根据病理诊断观察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效果,分析移植肾穿刺病理活检的安全性。方法:选取肾移植后有移植肾穿刺活检指征的患者84例,在B超引导下应用BARD(美国)活检穿刺针行移植肾穿刺活检,活检组织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组织化学染色,同时常规行C4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依据Banff’05标准进行病理分型,根据病理状态明确诊断进行相应的临床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84例患者除1例由于组织少难以诊断,其余病理诊断移植肾超急性排斥反应1例,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5例,慢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2例,C4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16例。经过治疗8例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患者中4例移植肾功能得以恢复,3例未恢复,1例移植肾失功,移植肾切除。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表明移植肾穿刺病理活检对移植肾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对高致敏肾移植受者急性排斥反应的防治作用,选择2006-01/2008-01郑州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收治的肾移植高致敏受者12例.对12例群体反应性抗体> 50%的肾移植受者术前行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4~6次,平均每周1次,术前1 d行蛋白A免疫吸附1次,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则立即给予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观察其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12例高致敏患者移植后均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有2例患者均在移植后数日内突发少尿,血肌酐迅速上升.经病理提示间质炎性细胞浸润,伴有水肿,肾小管周围淋巴细胞积聚,毛细血管有单核细胞浸润及动脉内膜炎和小血管坏死,诊为急性排斥反应,再次查群体反应性抗体,此2例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均再度明显升高,Ⅰ类平均3.8%,Ⅱ类平均19.2%,立即行蛋白A免疫吸附结合大量甲泼尼松龙冲击治疗,成功逆转排斥反应,肾功恢复正常,复查群体反应性抗体Ⅰ类平均降至8.3%,Ⅱ类降至5.2%.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移植肾功能良好.提示蛋白A免疫吸附能迅速清除患者体内的抗体,降低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预防急性排斥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抗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和近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MicroAMS HLA-III供者特异性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96例肾移植患者术后排斥及恢复期2个时间点的DSA,同时检测移植肾功能。结果①96例肾移植患者有8例肾移植术后出现DSA,占8.33%(8/96)。②8例DSA阳性患者6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其中5例为抗HLA-I类抗体,1例为抗HLA-II类抗体;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2例为抗HLA-II类抗体。移植肾功能恢复时,仍有2例DSA-I类弱阳性。③DSA阳性对肾移植术后排斥和肾功能均有影响。结论 DSA是预测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移植肾切除的原因和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5年来626例肾移植患者中46例移植肾切除的原因和并发症。结果:切除的46例移植肾中急性排斥反应20例(45.20%),慢性排斥反应16例(34.78%),加速排异2例,动脉栓塞1例,感染4例,肾破裂2例和肾动脉破裂1例。感染和出血为术后最多见的并发症,共9例(19.56%),死亡2例(4.34%)。环孢素A(CsA)使用后移植肾切除率7.72%,与CsA使用前的27.78%相比移植肾切除率明显减少(P<0.01)。结论:移植肾切除的主要原因是急慢、性排斥反应。CsA的使用是移植肾切除减少的原因之一。移植肾切除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手术前后合理的处理可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背景:高敏受者肾移植前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尚无统一方案,而国内应用较少。目的:探讨采用血浆置换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干预的方法,对肾移植高敏受者进行脱敏治疗的可行性及效果分析。方法:28例肾移植患者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交叉配型,并进行脱敏及血浆置换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观察排斥反应发生率和移植肾存活时间及功能。结果与结论:28例脱敏患者均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9例(32%)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其中5例(18%)为急性体液性排斥,所有排斥反应均逆转。平均随访(50±24)个月,移植后1和2年平均血肌酐分别为(112.18±17.20)和(129.78±36.52)μmol/L。移植肾12和48个月年存活率分别为95.0%和78.0%。提示采用血浆置换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能有效地对高敏受者进行脱敏治疗,移植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发生率高是该方案的主要问题,随访表明近期效果可以,远期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8.
Cryofiltration was applied to major ABO incompatible bone marrow transplant (BMT), renal transplant, and chronic renal rejection cases. The anti-ABO titers IgM and IgG pretreatment by cryofiltration were x64 and x8 in a major ABO incompatible BMT patient. After treatments, they were decreased to x16 and x2, respectively. BMT was performed successfully. In a case of ABO major incompatible renal transplant, anti-A-IgM before cryofiltration treatment was x128, and CH50 was 26.5. Three treatments were performed. As a result, the anti-A-IgM and CH50 levels were decreased to x4 and under 10. 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 antibodies appeared again, but because the creatinine level was normal, cryofiltration was not performed again. Five cases of chronic rejection of renal transplants were treated by cryofiltration. They remained hemodialysis (HD) free for an average of 17.4 months, and the longest duration was 32 months. Cryofiltration is a good treatment for extracorporeal immunomodulation in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9.
背景:肾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及各种移植肾病变是移植肾失功能的常见原因,但对移植肾予以准确评估往往非常困难,活检仍是目前的主要手段。目的:分析肾移植后出现合并症时移植肾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方法:对72例移植肾进行肾穿刺活组织检查,并进行病理诊断及分类,结合移植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72例中发生急性细胞介导性排斥反应35例,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12例,移植肾急性药物毒性损伤10例,慢性T细胞介导性排斥反应6例,慢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2例,急性肾小管坏死4例,慢性移植肾肾病3例。移植肾组织活检的病理报告与穿刺前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在75%以上。移植肾穿刺活检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提示移植肾活检安全可靠,对肾移植后难以根据临床化验资料作出准确判断肾脏损害的并发症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The behaviour of serum and urinary lysozyme was investigated before and 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 in 20 patients. The mean postoperative observation time was 67.8 (10 to 212) days. In 11 patients with reversible olig-anuria due to prolonged preoperative ischaemia, lysozymuria lasted for a period of 17 days after surgery, whereas in 8 patients with immediate transplant function lysozymuria disappeared 7 days after transplantation. Serum lysozyme concentrations were markedly elevated before transplantation in all patients. In patients with transplant failure due to ischaemia, normalization of serum lysozyme levels was achieved 28 days after surgery; patients with immediate function showed normal serum lysozyme levels already 7 days after transplantation. Prolonged lysozymuria was also noticed in 2 cases with irreversible ischaemic transplant failure, in 1 case with recurrence of glomerulonephritis and in 1 further case with acute pyelonephritis in the transplant. In 7 cases with an acute renal rejection crisis, lysozymuria was evident 0.7 days before clinical diagnosis of rejection. Serum lysozyme levels showed a strong correlation with serum correlation with serum creatinine concentrations. Therefore, lysozymuria in renal transplant patients indicates tubular transplant damage of varied aetiology. Elevated serum lysozyme levels, on the other hand, seem to reflect a reduc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