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医文献中虽未见肺癌之病名,但有不少类似本病的记载。如《素问.咳论》曰"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难经.五十六难》曰"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崐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所以,肺癌属中医学"咳嗽"、"咯血"、"胸痛"、"肺痈"、"肺积"、"息贲"、"肺岩"等范畴。从当今  相似文献   

2.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年来笔者从事肿瘤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研究,博采各家之长,集个人之经验,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今将肺癌晚期的中医药治疗体会简述如下:1肺癌病机为本虚标实肺主气,司呼吸,为五脏之华盖,虚如蜂窝,下无透窍,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主肃降,为人身血气调和之枢纽。历代中医文献中虽无肺癌之病名,但类似症状的描述甚详。如《素问·咳论》曰:“肺咳之状,咳而喘息,甚至唾血……而面浮气逆也。”《素问·工机真脏论》曰:“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胭破,真脏见,十月之内…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举欬嗽症状为例来讨论辨证施治欬嗽不是病名,它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个症状。《素问·欬论》载:“肺欬之状,欬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欬之状,欬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都是叙述欬嗽的状态?督鹭选し勿舴??)欬嗽上气》与《痰饮欬嗽》两篇,也不以欬嗽作为一个病名成一专篇,后世以欬嗽作为一个病名,并列为病候的一门,是不合古义的。  相似文献   

4.
章恪 《陕西中医》2005,26(8):845-846
《素问·咳论》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指出了辨治咳嗽之症,应当有整体观念。不可只囿于肺脏找原因。这是中医整体观的典范。纵观中医典籍,论肺咳、肝咳、脾咳、肾咳者不乏其人,唯对心咳的论述却不多,实际上心咳在临床上并不少见。1心咳的临床特征是咳嗽伴胸痛及咽喉疼痛《素问·咳论》说:“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这是对心咳的最早论述。“咳则心痛”,是指因咳而引起胸痛,并非真正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介介,梗塞状,是言咽喉有梗塞和刺痛感。所以《内经》所说“心咳”的临床特征是:咳引胸痛,咽…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在城市中居常见恶性肿瘤的首位,在农村居第3位[1],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有明显增高的趋势,5年生存率最高仅为15%,已成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肺癌在中医学中属于"肺积"、"息贲"的范畴,中医文献中有不少类似肺癌的记载.如《素问·咳论》载:"肺咳之状,咳而喘息,甚则咳血……而面浮气逆也."《难经·五十六难》载:"肺之积名日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金元李东垣创制的息贲丸,所治之症与肺癌症状类似[2].中医中药治疗肺癌注重辨证论治和整体论治,其主要优势体现在减轻手术及放化疗的副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病者体质等方面.现将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优势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心咳一证,《内经》早有记载:“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主要包括三个症状,即咳、心痛和咽喉肿痛不畅。后世医家不断加以补充,如明代秦昌遇补充其病因病机为“焦心劳思,心火妄  相似文献   

7.
古云“百病好治,独嗽难医”。许多顽固性咳嗽治疗的确非常困难,往往用清热化痰、温化痰饮、肃肺上咳等常法无效,须另辟蹊径。中医治疗有个特色,知常达变,同病异治。《素问·咳论》言“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并以脏腑命名,分为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等,描述各脏腑咳嗽之特点。如肺咳:“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  相似文献   

8.
引言喉科是中医的一科,在《内经》中亦记载了一些喉科的病症,如《素问·阴阳别论》:“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又《欬论》:“心欬之状,欬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灵枢·痈疽篇》:“痈发于嗌中,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化为脓,脓不泻,塞咽,半日死。”从这些记载中,可见古人对咽喉病症已有一定的认识。由于有些喉症,可因内科疾病引发而成,也有些喉症,是某种痈疡发于咽喉所致;故古代医籍,往往将  相似文献   

9.
<正>1历史沿革哮喘之论述在中医古籍中有数千年的记载,在《黄帝内经》中尚未提出哮喘之病名,但记载为"上气"、"喘鸣"、"喘喝",至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痰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提出了哮证的特征及治疗,至元朱丹溪《丹溪心法》首创"哮喘"病名,沈金鳌《沈氏尊生书》更进一步认识到本病"大都感于童稚之时,客犯盐醋,渗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对咳嗽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记载。《素问·咳论篇》还以专篇论述了五脏六腑咳的症状、病因等内容 ,别具特色 ,对后世影响很大。笔者试就文中心咳所论 ,对其临床证治规律初探如下 ,有不妥之处 ,敬望同道指正。1 心咳病名心咳究为何病 ,文献论述较少 ,是心病 ,还是肺病 ?咳嗽以肺为主要受病器官。秦伯未老中医在《内经知要浅解》中提出 :《内经》所言的五脏六腑之咳 ,均为因咳嗽而引起的并发症。五脏六腑的病变除肺脏外 ,不能直接产生咳嗽。心咳为肺咳之兼证 ,是肺咳较危重的并发症之一。《素问·咳论篇》云 :“心咳之状 ,咳则…  相似文献   

11.
答:心咳是由心病传于肺所引起的一种内伤咳嗽。属五脏咳之一。根据《素问·咳论》:“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素问·标本病传论》:“心病先心痛,一日而咳”,《诸病源候论·咳嗽病诸侯》:“咳而唾血”,以及《中藏经·论心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心病则先心痛,而咳不止”的记载,结合现代临床观察,心咳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咳嗽,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 ,心系疾病的不断增加 ,心咳一证 ,屡见于临床。心咳 ,首见于《素问·咳论》,曰 :“心咳之状 ,咳则心痛 ,喉中介介如梗状 ,甚则喉痹。”只列症状 ,微启其端 ,未能从其病因病机 ,立法处方方面加以探析。然问津于后代诸贤所述 ,各鸣已得而鲜会归 ,无法可遵。鉴此 ,笔者就临床所见 ,根据《清代名医医案》按五脏咳本有外邪 ,有内邪 ,而将心咳分为外邪心咳和内邪心咳 ,并分别探其病机 ,加以立法论治。1 外邪心咳外邪者 ,《素问·咳论》:“五脏各以其时受病 ,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之谓。1.1 风…  相似文献   

13.
<正> 咳证虽多,无非肺病,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理论(《素问·咳论》),从整体观念出发,揭示了咳嗽一症与五脏六腑之间的病理关系.后世医家在此理论基础上经过长期临证实践创造出许多有价值的分类方法和治疗方药,对中医咳证学说的发展有深远影响,至今仍有指导意义.《素问·咳论》云:"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  相似文献   

14.
探讨《礼记》记载的40多个病症名词,对"鼽"、"咳"的病症和病因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与《黄帝内经》及历代相关医籍相比较,考察其源流演变。"鼽"本义是鼻塞不通,后世医籍又加两义:一是指颧骨处,二是鼻流清涕。现代鼻鼽为病名,指鼻流清涕。"咳"表示咳嗽之义时本写作"欬",因长期混用遂以咳为通用的正体,而本来表示咳嗽义的"欬"成为异体字。  相似文献   

15.
试述肝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问·咳论》云:“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胁下满.”《万病回春》有“自古咳嗽十八般,只有邪气入于肝”之说。清代名医叶天士十分强调从肝论治咳嗽。古今医家均非常重视肝与咳的密切关系,现作一浅述。  相似文献   

16.
《黄帝内经》认为,咳嗽是肺脏的独有症状,但并非肺独有之病。《黄帝内经》关于咳的病因病机、症状分类、治疗预后论述较为丰富,构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咳嗽诊疗体系。其中"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作为著名的论点被历代所沿用,突破了见咳治肺的局限性,提示了咳与五脏六腑的内在联系,对临床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更为后人治咳开启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五志过度”可产生内伤之炎,上冲犯肺所产生的咳嗽等症状称为内火刑金。一般有心火刑金、肝火犯肺、相火扰肺等,其中肝火犯肺证在临床上颇为常见。有关本证症状的描写,早在(《素问·咳论》篇就有记载:“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胁下满。”后世医家对其证治也有不少发挥,钱乙创制泻白散以泻肺火,李东垣,罗谦益等在此基础上化裁而成加减泻白散,《通俗  相似文献   

18.
肠澼病名考     
肠澼作为一个病名,传世医书中首次出现是在《黄帝内经》,现在一般将其视作痢疾。但历代医家对肠澼病的内涵以及肠澼病名中"澼"字含义的解释众说纷纭,笔者在对其加以整理的基础上,查阅出土医学文献,认为《黄帝内经》中的肠澼本应该写作肠辟,肠澼病名的含义应该从"辟"字求解。而辟通闢,推测其应用以引申为肠澼病大肠洞开,泄泻不止的症状。古人命名疾病常从疾病浅表症状或感受入手,肠澼便应是发生部位加疾病症状或感受的疾病命名方式。  相似文献   

19.
高丽莉 《光明中医》2013,28(9):1805-1806
妊娠妇女在妊娠期,出现干咳,日久不止,甚则五心烦热,胎动不安的病症,称为"子嗽",又称为"妊娠咳嗽"。其病名最早见于《诸病源候论》:"妊娠咳嗽候——责之于肺,五脏应之。"此乃临床多发疾病,不单影响孕妇的健康,还可妨碍胎儿的发育,如久咳不愈,可成痨嗽,称为"抱儿痨",甚至导致堕胎、小产,故应积极防治。李京枝教授从事中西医妇产科临床、科  相似文献   

20.
正肺胀是由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症。论治之源1.本于《黄帝内经》。肺胀的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灵枢·胀论》云:"肺胀者,虚满而喘咳。"《灵枢·经脉》云:"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指出了本病基本性质为虚满,典型的临床症状为喘咳。2.据于《金匮要略》。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所提支饮,首先认识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