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中医骨伤科学的振兴和繁荣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但是有很多同志对于中医骨伤科学的理论基础还存在一个模糊不清的认识,如何在日常诊疗过程中更好地体现中医特色,如何更快地振兴和繁荣中医骨伤科学,关键要坚持以下3个原则:1继承和发扬中医特色1.1中医骨伤科的优良传统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中医骨伤科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治疗骨关节损伤和疾病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6世纪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骨折的描述。以后《内经》阐发的肾主骨、肝主筋、脾主肌肉、以及气伤痛、形伤肿等学说和论述奠定了中医骨伤科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中医骨伤科学是临床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极高的一门学科,其临床教学是中医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成分。近年来,随着医学教育的深人,结合中医骨伤科学的特点,进行中医骨伤临床教学探究,提高骨伤科疾病的诊治能力,缩短中医药院校骨伤科医师的成熟期,塑造出复合型、实用型的中医骨伤科临床医师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当前中医骨伤科学专业课程内容设置存在的问题,为培养“中西并举且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骨伤科学专业人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师生及用人单位,就“现阶段中医骨伤科学专业课程内容设置”等问题展开问卷调查。结果 教师、学生与用人单位对课程设置满意度不同;课程内容设置方面,本、专科院校一致认同西医知识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本科院校更加重视中医传统文化课程及中医四大经典课程;本、专科院校均支持中医骨伤科学复兴走中医为主西医为辅的中西医结合道路,并注重前沿最新理论、技术与教学相融合。结论 中医骨伤科学专业课程内容建设有待加强,要探索具有扎实中医理论基础并兼容先进西医知识的新时代中医骨伤科学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的有效方法,对近3年来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采用趣味教学法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显示:认为趣味教学法优秀者为79%,认为趣味教学法良好者为19%;2011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显示,90分以上者为22%,80~89分者为41%,80分以下者为37%,无不及格者。实践证明趣味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有必要继续探索并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指出中医骨伤科学基础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从理论、实训、实习及考核方法几个方面对中医骨伤科学基础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根据中医骨伤科学临床操作多、技能要求高的特点,转变了传统实训教学理念,运用新型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下进行操作训练,不断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了中医骨伤科学实训教学水平,现介绍如下。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根据岗位职业能力需要以及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认真研究教材、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按照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中医骨伤科学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制订授课计划,  相似文献   

7.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涉及面广,发展迅速.一名合格的骨伤科医生,既要有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骨伤科专业知识,又要有现代医学专业基础知识,以及相关学科如生物力学、材料学等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与外国经贸文化合作日益密切,中医学亦逐渐受到国际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特别是东盟各国留学生)到中国学习中医。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外国留学生学习的热点之一。从1994年起,本学院中医骨伤科学硕士点为外国培养了一定数量的硕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目前中医骨伤科学的教学现状,基于形成性评价方法,通过诊疗技能直接观察法 (DOPS)与Mini- CEX两种有效反馈工具,初步构建了中医骨伤科学课程成绩评定体系的框架,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骨科查体Mini-Cex评分、骨折手法复位DOPS评分、小夹板外固定DOPS评分、病历书写及职业素养7个方面。这种全程、多元、发展的成绩评定体系的构建,改善了学生实践能力的不足,促进了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从而改善中医骨伤科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推进,国家对培养高质量的能引领专业发展的中医药人才愈加重视。中医骨伤科学作为中医药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如何培养优秀的中医骨伤科学专业人才也是当前需要面临的问题。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因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临床知识与技能,目前已被其他学科引入课堂教学。本文拟对PBL教学模式在中医骨伤科学专业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中医骨伤科学是临床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极高的一门学科,其临床教学是中医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成分.近年来,随着医学教育的深入,结合中医骨伤科学的特点,进行中医骨伤临床教学探究,提高骨伤科疾病的诊治能力,缩短中医药院校骨伤科医师的成熟期,塑造出复合型、实用型的中医骨伤科临床医师势在必行[1].  相似文献   

12.
基于现代教育理念并结合教学实践,为提高《中医骨伤科学》的教学效果,通过对课程结构的分析,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方针,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对《中医骨伤科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1(5):F0004-F0004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学科由附属曙光医院(骨伤科研究所)、龙华医院(脊柱病研究所)及针灸推拿学院、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市  相似文献   

14.
我院从1991年开始实施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八五”期间有内经、伤寒论、针灸学为省级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中药鉴定学为院级重点学科:进入“九五”期间增加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在庆祝我院建校四十周年之际,本就重点学科建设进行简要回顾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总结目前制约中医骨伤科学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提出改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和方法,通过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建立小班授课模式、强化实践教学与临床素养培养、应用综合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等途径实施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控制,进行多途径、多维度的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从而提升中医骨伤科学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非骨伤专业《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将教学中的问题与体会以及改进措施一一介绍,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媒体在中医骨伤科学中对学生的影响及其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100名贵阳中医学院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参考国家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结合临床经验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对试验组学生实施多媒体骨科教学;对对照组学生实施普通教学;最后以理论测试方式和问卷调查方式比较两组学生测试成绩及各指标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理论测试显示试验组学生测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问卷调查显示,试验组学生对骨科学习更有兴趣,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亦较高,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结论:在中医骨伤科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够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混合式教学在中医骨伤科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9-12月参加中医骨伤科学的2017级中医学专业9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48名、对照组48名。试验组采用混合式教学;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总成绩采用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与平时考查成绩相结合。使用包括课堂学习体验量表、学习性投入量表和学习方式量表进行教学评价。结果:试验组学生总成绩[(88.76±9.56)分]高于对照组总成绩[(82.61±7.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的课堂学习体验量表和学习性投入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高[(60.00±5.38)分vs.(48.00±6.92)分;(85.00±6.10)分vs.(60.00±8.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学习方式量表评分,[(52.00±8.81)分vs.(54.00±4.63)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式教学在中医骨伤科学伤学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充分发挥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中医骨伤科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教学与临床脱节的问题,特别是类似疾病的鉴别。石印玉教授在长期的骨伤科教学实践中提出了"鉴别比较教学法",非常贴近临床实践。并以膝骨关节炎的诊疗为例,介绍鉴别比较教学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中医骨伤科学》内容丰富、详实,而本课程的教学时数逐年减少,为了确保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完成,确保教学质量,我们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方法]教学内容方面,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方面,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注意与基础学科相衔接,强调实践性环节教学,使学生尽快掌握基本技能。[结果]通过在04级针灸推拿专业、05级中医专业本科生中实践,效果非常理想,本课程总体评价优良率达97.7%,总评成绩优良率达66.7%,两项指标均远远超过以往历届学生。[结论]有必要对以上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作进一步梳理,在全校各专业学生《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