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痰,饮,瘀同源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3.
痰瘀同治,自古有之.《金匮要略》虽未明确提出痰瘀同病,但涉及痰瘀同治的病种达十余种,如黄疸、肝着、肺痈、胸痹、虚劳、中风、疟母等.  相似文献   

4.
略论痰瘀同源与痰瘀同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痰、瘀,是常见的两种不同的致病因素,临证有许多病都可以涉及,如:“怪病多痰”、“怪病多瘀”说。寥寥数语,说明痰、瘀对人体健康危害是很大的。它既可单独成为致病因素,亦可联合致病,临证掌握这一规律,就可采用“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法则治疗。现就“痰瘀同源”、“痰瘀同治”,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痰瘀相关,意在梳理痰瘀知识、并强调痰瘀相关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多角度地分析、刍议"痰瘀同源"、"痰瘀互结"、"痰瘀同治"等痰瘀经典理论的方式论述痰瘀相关。结果:痰与瘀是中医界里重要的元素,痰与瘀互结是许多疾患共同的病机,痰瘀同治是常用治法。结论:痰瘀同源、互结、同治,不但在临床上有着实用的指导意义,又能与时俱进、在探究中创新。  相似文献   

6.
痰浊与瘀血均为人体的病理产物.而痰瘀胶结为病者,临床较为多见。明·赵献可(医贯)曰:”‘痰也,血也,水也,一物也。”笔者认为痰瘀同源的观点对妇科症瘤的辨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l痰瘀同源的沿革痰瘀同源的理论和治疗,前人虽无系统论述,但可散见于历代文献中。如(灵枢·百病始生篇)曰:“肠胃之络伤,则血胜于肠外,肠外有寒,计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汁沫可作痰饮解,它与肠胃外溢之血相凝而成积累。(内缴中四乌贼骨一虑丸,(备急干金要方)中千金苇茎汤,(医宗金鉴)中海藻玉壶汤,(医林改错)中癫…  相似文献   

7.
“痰瘀同源”学说是中医生理病理学的内容之一,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但这一学说在现行的五版《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却没有编入和反映出来。有鉴于此,近年来在中基教学中我们根据教材的有关内容和  相似文献   

8.
通过阐述“痰瘀同源”的理论渊源,结合咳嗽的临证经验,认识到痰饮、瘀血为咳嗽的重要致病因素,痰瘀互结是咳嗽发病的重要病机。对于咳嗽辨治要以“痰瘀同源”理论为基础,重视痰瘀同病、互结、同治,从而提高中医药治疗咳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调脂饮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60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用辛伐他汀胶囊和调脂饮治疗。对照组30例,单独采用辛伐他汀胶囊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83.33%,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调脂饮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调脂饮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60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用辛伐他汀胶囊和调脂饮治疗。对照组30例,单独采用辛伐他汀胶囊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83.33%,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O.05)。结论:调脂饮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痰瘀同源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痰瘀互结是妇科瘕的主要病机,痰瘀同治是其治疗法则,同时应顾护正气、调理脾胃气血。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认为,津阻生痰,血滞生瘀,痰瘀本是两种不同的病理产物,治疗措施迥然不同。但临床实践所见,痰与瘀在许多疾病特别是肺系疑难杂病中,又常互结相兼为患,常须痰瘀同治方能奏效。痰瘀互结通常是肺病的主要病机,特别是某些疾病久治不效、缠绵难愈时,活血、化痰并用多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而且在肺系某些或痰或瘀为患的病证中,痰瘀同治往往比单纯的化痰或化瘀疗效要好。所以,探讨痰瘀之间的关系,掌握痰瘀同治的临床运用原则,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痰瘀论治慢性咽炎举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近年来从痰瘀论治慢性咽炎收效颇佳,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1案例王某,男,33岁,1997年1月18日初诊。患者经常咽痛,时作时止,有异物感,有痰咯吐不出。检:咽部暗红、小血管扩张,纵横交错,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舌质偏红,边有齿痕,苔薄黄,脉弦滑。食...  相似文献   

15.
对近年来痰瘀同治法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例举该法在治疗心脏病、肿瘤、中风、偏瘫、高脂血症、前列腺增生、卵巢囊肿、遗精、不孕、类风湿性关节炎、软组织疼痛等疾病中的应用,认为痰瘀同治法在治疗许多疑难病证中有较好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伯礼教授基于多年中医临床实践,发扬张仲景“血不利则为水”论点,提出“水不行亦可为瘀”之痰瘀学说,认为痰瘀相生相伍,共为阴邪,重浊黏滞,胶结为患,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痰瘀学说指导临床治疗,提出:痰瘀不自生,生必有故殒。正虚为其本,气机方为因。治痰不忘消瘀,治瘀不忘祛痰的治疗原则,具有重要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痰瘀同治脑出血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出血是临床急重症,属中医中风病范畴。致死率、致残率高,笔者根据该病中医临床变化的特点,运用痰瘀同治法,自拟祛瘀化痰通脉汤治疗该病并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脾胃病痰瘀同治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痰瘀同治法,以津血同源,痰瘀同病理论为基础。中医认为,津与血,同源于精,生理上相互滋生,又都受气的推动和转输。气机紊乱,津血为之变,津停为痰,血凝为瘀,所以说津血同为一体,痰瘀同出一辙。二者可同时形成,亦可因痰致瘀,因瘀致痰,互为因果,导致痰瘀同病。表现为在同一病证中,既有痰凝之象,又有瘀血之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天麻通脑饮治疗脑梗死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9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天麻通脑饮,21d后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7%)高于对照组(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21天2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均<0.01);且治疗第21天时治疗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01)。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天麻通脑饮治疗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痰瘀同病与痰瘀同治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