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徐国民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10):1232-1234
目的:了解近3年心房纤颤的病因及治疗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94例房颤患者的病因及治疗方法,与1994年1月-1997年12月的243例房颤患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①近年来高血压(34.3%)、冠心病(29.4%)已超过风心病(20.5%)成为房颤的主要病因,老年患者增多(60岁以上者占68.3%)。②阵发性房颤多采用复律治疗(51.4%),药物治疗多为胺碘酮(67%)、普罗帕酮(24%)。③慢性房颤治疗以控制心室率(76%)为主,药物选择为地高辛(39%)、β-受体阻滞剂(36%)、钙拮抗剂(25%),有不足1/2的持续性房颤患者试行复律。④抗血栓治疗以抗血小板为主(77.9%),药物多为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华法林)占10.1%。结论:近3年来,房颤的病因主要为高血压、冠心病,治疗策略以控制心室率为主,对于存在血栓高危因素者以抗凝治疗为主,目前还存在抗凝治疗强度及剂量不足、控制心室率治疗不规范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近3年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病因和治疗的变化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在内科100例治疗的房颤患者。结果 (1)近年高血压,冠心病已经超过风心病成为房颤的主要病因,老年患者增多。(2)阵发性房颤多采取复律治疗,药物多为胺碘酮,心律平。(3)慢性房颤治疗以控制心室率为主。(4)抗血栓治疗以抗血小板,药物多为阿司匹林,抗凝治疗。结论近3年来房颤的病因主要为高血压,冠心病,治疗以控制心室率为主,对于存在血栓高危因素者应以抗凝治疗为主。目前存在抗凝治疗强度及剂量不足,控制心室率治疗不规范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方法:对2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患者静脉缓慢注射胺碘酮150mg,随后以0.5—1.0mg/分维持静脉滴注。观察心室率的控制、心房颤的转复,以及患者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静脉注射胺碘酮后心室率明显下降,其中19例患者(79.2%)在24小时内转为窦性心律,房颤转复率2小时为45.8%,24小时为79.2%,48小时为87.5%。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对AMI合并心房颤动的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胺碘酮与西地兰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各种心血管疾病引起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60例)和西地兰治疗组(54例).胺碘酮组:先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mg于10min内静脉推注,然后以1mg/min维持静脉滴注,依心室率情况调节胺碘酮剂量.西地兰组:以西地兰0.4mg静脉注射,依见效情况调节剂量.观察血压和心室率变化及复律情况.结果:胺碘酮组治疗总有效率88.3%,高于西地兰组72.2%(P〈0.05).两组用药后平均心室率下降幅度分别为39.0%和28.0%.胺碘酮组用药转复时间为(56.4±26.6)min,短于西地兰组转复时间(79.9±35.4)min(P〈0.05).两者不良反应均较为轻微.结论:胺碘酮静脉用药治疗阵发性房颤较西地兰更为有效,且安全,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5.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伴快速房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方法:将心衰伴快速房颤38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抗心衰治疗,胺碘酮组在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结果:胺碘酮组和对照组治疗显效分别为13例和8例,显效率分别为68.42%和42.11%。有效分别为4例和4例,有效率分别为21.05%和21.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快速房颤,既能有效控制心室率,部分患者转变为窦性心律,又能显著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大连市房颤住院患者诊治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大连地区心房纤颤(房颤)住院患者年龄、病因、房颤类型、脑卒中等流行病学特征及不同类型房颤的治疗现状。[方法]对2003~2004年大连市6家综合医院诊断的房颤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共964例,房颤病因主要为高血压44.6%,冠心病30.4%。心力衰竭22.3%。(3)房颤类型中阵发性房颤28.6%,持续性房颤14.1%,持久性房颤57.2%。阵发性房颤复律及维持窦律治疗占56%,发作时治疗药物多为西地兰、胺碘酮,其次为普罗帕酮、β阻滞剂。慢性房颤78%采用心室率控制治疗,常用药物为地高辛、β阻滞剂,其次为钙拮抗剂及胺碘酮。(4)本组脑卒中患病率为9.4%,各种类型房颤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5)本组患者69.7%接受抗血小板治疗,长期华法林抗凝治疗者仅占4%,抗凝治疗严重不足。[结论]大连地区心房纤颤住院患者年龄、病因、房颤类型、脑卒中等流行病学特征与国内其他地区相似,阵发性房颤以节律控制为主,慢性房颤绝大多数采用心室率控制治疗。抗凝治疗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7.
静脉用胺碘酮治疗心衰伴快速房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伴快速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心衰伴快速房颤126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与去乙酰毛花苷组各63例,观察比较用药3h内房颤转复窦性心律及心室率的变化。结果 胺碘酮组与去乙酰毛花苷组治疗有效人数分别为56例及33例,有效率分别为88.89%及52.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复为窦性心律者胺碘酮组25例(占39.68%),去乙酰毛花苷组22例(占34.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可有效降低心衰伴快速房颤患者的心室率,并能使部分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胺碘酮和西地兰在阵发性快速房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房颤发作1h-48h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给予胺碘酮静脉用药,对照组给予西地兰静脉注射,观察2组患者用药3h内快速性房颤转复窦性心律和心室率控制疗效。结果治疗组用药后显效率(73%)及总有效率(96%)均较对照组(37.5%和70.8%)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胺碘酮静脉应用治疗阵发性房颤转复窦性心律和控制心室率疗效优于西地兰。  相似文献   

9.
陈玲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2):435-435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快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8例快速房颤给予胺碘酮150mg静脉推注后,以1mg/min静脉维持6h,之后改为0.5mg/min静脉点滴24~48h;同时用药当天给予口服胺碘酮1200mg,第2天为600mg,3天后改为200mg/d维持。结果:24h内房颤转复9例,转复率39.6%;3天内45例,转复率93.8%。应用胺碘酮后心室率明显下降,随时间延长,呈减慢趋势。结论:负荷静脉、口服胺碘酮用药治疗快速房颤可明显减慢心室率,转复房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胺碘酮静脉注射控制快速型房颤心室率4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彭环庆  蓝代颜 《广西医学》2002,24(8):1184-1185
目的:探讨胺碘酮静脉注射控制快速型房颤心室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42例快速型房颤患,静脉注射胺碘酮150mg,继以1mg/min静滴,观察心室率变化。结果:42例患中38例心室率得以有效或转为窦性心律,有效率90.48%。其中一过性头昏头晕8例、头痛例,恶性5例(呕吐2例),一过性血压下降5例,静脉炎4例,Q-T间期不大于0.5秒。结论: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型房颤疗效好,副作用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尹海波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4):116-116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胺碘酮治疗ICU阶段剖胸术后并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例剖胸术后并发房颤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150mg,观察房颤的转复及心室率的控制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20例患者用药后30分钟、2小时、12小时、24小时心室率较用药前心率明显下降。房颤转复率:24小时内为72.3%、48小时内为86.2%、72小时内为92.3%。2例出现心动过缓,3例出现长间歇。经停药及减量后恢复。结论:静脉滴注胺碘酮治疗剖胸术后并发的房颤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可作为首选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胺碘酮与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合用对老年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30名老年阵发房颤患者,根据房颤复律后维持用药的不同,分为3组:单用胺碘酮组(n=11);单用β阻滞剂组(n=9);胺碘酮与小剂量β阻滞剂合用组(n=10)。比较3组患者用药后12个月中房颤控制情况及心室率、心脏传导情况。结果 单用胺碘酮组显效率54.5%,有效率45.5%,无效率0%;单用β受体阻滞剂组显效率22.2%,有效率44.5%,无效率33.3%;胺碘酮与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合用治疗房颤,显效率90%,有效率10%,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P<0.05)或单用β阻滞剂(P<0.01)组,且未见明显副作用:3组间心室率未见显著差别。结论 胺碘酮与小剂β受体阻滞剂合用可有效地控制老年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发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剂量胺碘酮治疗老年性心房纤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1年9月~2006年9月期间我院门诊及住院心房纤敷患者82例.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Ⅰ组n=42)美托洛尔治疗组(Ⅱ组n=40).治疗随访时间为0.6~5年。结果Ⅰ组:显效.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22例(52.4%);有效,房颤心率(〈90次)17例(40.5%);无效,3例(2.1%)Ⅱ组:显效10例(25%).有效18例(40.5%).无效12例(30%)讨论 小剂量胺碘酮治疗老年性房颤,转复房颤并维持窦性心律、预防复发牢52.4%.未复律患者控制心室率良好(85%,17/20例).明显优于美托洛尔.密切随访完全可以及时预防胺碘酮的严重不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胺碘酮静脉用药治疗快速房颤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6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原有心脏病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胺碘酮静脉用药,对照组加用西地兰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4小时内快速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及心室率控制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0%)明显高于对照组(65.78%),P〈0.05;治疗组用药后显效率(转复窦性心律)为63.15%高于对照组的34.21%,P〈0.01。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胺碘酮静脉用药转复窦性心律及控制心室率效果好,不良反应轻,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但应在心电血压监测下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房颤动对控制心室率及减少血栓栓塞事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入选的79份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在治疗原发病,抗凝,抗血小板,扩血管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和稳心颗粒口服。对照组39例在治疗原发病,抗凝,抗血小板,扩血管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主要观察心室率的变化及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40例,有效37例,无效3例,有效率92.5%;对照组39例,有效27例,无效12例,有效率69.2%。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比对照组减少。结论:胺碘酮和稳心颗粒联合治疗AF控制心室率比单用胺碘酮治疗效果好且血栓栓塞事件发生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75岁以上老年人阵发性房颤药物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住院患者264例,年龄75-91岁,男185例、女79。本次房颤发作持续时间≤7d。共记录611次房颤发作,房颤起24h内自行转复130次(21.3%)。将其余481次房颤分为6组,观察用药48h的房颤转复及心室速率变化。结果:房颤转复率在对照组、毛花甙丙组、胺碘酮组、罗帕酮组、维拉帕米组和奎尼丁组分别为7%、49%、71.7%、55.9%、32.7%和73.6%;心室速率控制率分别为4%、83.6%、84.9%、77.9%、78.8%和11.3%;总有效率以胺碘酮组和毛花甙丙组最高。当心室速率控制在<90/min,患者在82%的房颤发作中,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除。各治疗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75岁以上阵发性房颤最初24h自行转复率较高,药物治疗以速率控制为基本目标,以节律控制为理想目标,以胺磺酮和毛花甙丙为首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及其治疗现状。方法:对287例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此组病人最常见病因冠心病、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分别占58.2%、43.9%、9.6%。心房颤动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较高,约占51.9%。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成功率高,有效率达78.8%。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以洋地黄、B阻滞剂等控制心室率占56.9%,应用抗凝治疗患者占74.2%。结论:287例心房颤动的主要病因为冠心病、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高,胺碘酮转复房颤成功率高,持续性及永久性心房颤动药物控制心室率效果佳,预防卒中,高危组需用华法林,低危组可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阵发性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阵发性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的64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首次静脉注射胺碘酮150mg,15min后无效时重复应用,然后用微泵静脉维持1mg/min,6h后改为0.5mg/min维持18h。结果负荷量为150~300(198+46)mg,转复成功率为78.1%,副作用发生率9.4%。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并发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是有效、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和评价围手术期应用倍他乐克与胺碘酮预防食管癌术后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75例食管癌手术病例随机分成倍他乐克组、胺碘酮组和对照组。倍他乐克组和胺碘酮组分别从手术前7d开始给予相应药物预防性治疗,术后观察各组房颤发生率、房颤时心室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倍他乐克组和胺碘酮组房颤发生率和房颤时心室率均较对照组低(P〈0.01),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应用倍他乐克或胺碘酮可减少食管癌术后房颤的发生,降低房颤时心室率,并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近5年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病因、治疗策略。方法回顾2003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08例房颤患者。结果①高血压(40.8%)、冠心病(30.8%)成为房颤的主要病因,老年患者增多(65岁以上占62.1%)。②阵发性房颤采用复律治疗,药物多为胺碘酮(40.1%)、心律平(36.7%)。③慢性房颤治疗以控制心室率(74.7%)为主,药物选用地高辛(38.9%)、β-受体阻滞剂(36.0%)、钙拮抗剂(25.1%)。④抗血栓治疗(96.1%),其中抗血小板(92.5%),抗凝治疗(7.5%)。结论房颤的病因主要为高血压、冠心病,治疗策略以控制心室率为主,对于存在血栓高危因素者应以抗凝治疗为主,目前还存在抗凝治疗强度及剂量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