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恩替卡韦(ETV)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48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接受Peg-IFNα2a(135μg/周)联合ETV(0.5 mg/d)治疗的50例初治HBeAg阴性CHB患者,收集基线和治疗过程中每12周的临床数据,包括HBV DNA和HBsAg水平等,分析48周HBV DNA不可检测率、HBsAg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Peg-IFNα2a联合ETV治疗48周,全部患者HBV DNA低于检测值(<20 IU/mL);HBsAg清除率及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4%和16%.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脱发、食欲下降、皮疹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给予对症及支持治疗,均可继续原方案.结论 Peg-IFNα2a联合ETV可提高HBeAg阴性CHB的HBsAg清除率,且安全性良好,是值得探索的优化治疗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6):27-31+封三
目的 动态监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接受恩替卡韦(ETV)治疗过程中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水平,探讨早期HBsAg水平对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62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1年,分别于0、4、8、12、24、48周检测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定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采用t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等进行分析。结果 50例CHB患者发生病毒学应答(VR+),12例CHB患者未发生病毒学应答(VR-);两组基线性别、年龄、ALT、HBV DNA载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R+组lg HBsAg浓度低于VR-组[(4.103±0.459) vs.(4.611±0.259),P=0.000]。两组HBV-DNA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下降,治疗4周、8周、12周、24周、48周VR+组HBV DNA载量较VR-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lg HBsAg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下降,两组各时间点比较,治疗4周、8周、12周、24周、48周VR+组lg HBsAg均较VR-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8周时lg HBsAg浓度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992,P0.05),临界值3.945 IU/mL的Youden指数最大(0.960)。结论 ETV治疗8周时lg HBsAg≤3.945 IU/mL可作为预测ETV治疗1年病毒学应答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BsAg定量监测对干扰素个体化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指导作用。方法: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本院就诊的62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α-2b干扰素500万IU,皮下注射,隔日1次治疗。抗病毒治疗至24周时根据HBsAg定量下降情况进行分组。 HBsAg定量下降≥1 lg IU/mL的患者纳入A组,HBsAg定量下降〈1 lg IU/mL的患者随机分成B1组和B2组。 A组和B1组继续给予α-2b干扰素治疗,B2组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疗程共48周。所有患者随访24周。结果:A、B1和B2组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88.2%,22.7%和59.1%。 A组和B2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明显高于B1组。随访24周时A、B1和B2组HBV DNA较基线下降幅度分别为[(5.00±1.62)、(2.70±1.52)和(4.13±2.00)] lg copies/mL, B2组HBV DNA较基线下降幅度与A组接近,明显大于B1组。 A组患者HBsAg平均下降幅度高于B1组和B2组,最终A组有2例(11.8%)HBsAg消失,B1和B2组均为0。结论:HBsAg水平变化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持续应答相关。干扰素治疗24周时HBsAg下降≥1 lg IU/mL的患者持续病毒学应答率显著高于HBsAg下降〈1 lg IU/mL的患者,对干扰素治疗24周时HBsAg下降〈1 lg IU/mL患者可联合阿德福韦酯以提高持续病毒学应答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明确干扰素(interferon,IFN)治疗低水平HBs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影响因素及最适疗程.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间在我院感染科门诊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或普通干扰素治疗疗程≥24周、HBsAg<3 000 IU/mL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4例,获得HBsAg和HBeAg清除定义为应答,治疗第24、48、72周依次分析疗效影响因素,采用非参数检验、x2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应答组与未应答组患者的一般情况、HBV标志物以及治疗过程中各指标变化对HBsAg清除的影响.结果 74例患者治疗至停药时,25例(33.8%)发生应答,应答组中位基线HBsAg水平较不应答组低(70.70 IU/mL vs 440.71 IU/mL,P=0.041);Peg-IFN的HBsAg清除率高于普通IFN(41.9% vs 22.6%,P=0.084).第12周HBsAg下降百分数可预测24周疗效(OR=1.058,P=0.010),ROC曲线下面积为0.860,Cut-off值为78.9,敏感性为0.889,特异性为0.815.基线HBV DNA水平和第24周HBsAg下降百分数可预测48周疗效(OR =9.116,P=0.033;OR=1.089,P=0.006),第24周HBsAg下降百分数ROC曲线下面积0.870,最佳的Cut-off值为69.7,敏感性为1,特异性为0.722.48周内清除率与治疗时间呈线性正相关,至48周时HBsAg清除21例,占总应答例数的84.0% (21/25).结论 IFN治疗基线HBsAg<3 000 IU/mL病例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基线水平高者,Peg-IFN略优于普通IFN,疗程建议为48周,治疗12周后可根据当前时间点的HBsAg下降程度评估后续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pegylated interferon α-2a,PEG-IFN α-2a)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丙型肝炎的病毒学应答、生化学影响及其安全性,以及标准疗程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的变化.[方法]23例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为治疗组,给予PEG-IFN联合RBV治疗48周,同期就诊的17例非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静脉及口服治疗,检测并分析两组4、12、48周时HCV RNA水平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肝功能各项指标及血糖情况.[结果]治疗组HCVRNA下降水平及病毒学应答优于对照组,疗程结束后随访24周,治疗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47.7%,生化学指标改善,且持续病毒学应答者血糖平稳,部分糖尿病病情好转.[结论]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故合并糖尿病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通过积极抗病毒治疗延缓肝病进展,同时良好的病毒学应答还可遏制糖尿病恶化,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替诺福韦酯(TDF)经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58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经过TDF治疗的CHB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29例)和单药组(29例)。单药组继续应用TDF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Peg-IFN-α2b治疗,疗程均为48周,观察治疗24、48周两组患者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和HBsAg清除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4周时两组患者HBeAg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转换率和HBsAg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8周两组患者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和HBsAg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联合Peg-IFN-α2b治疗TDF经治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比单药TDF在HBeAg、HBsAg血清学转换方面更具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疗程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病毒学应答情况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CHC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A组连续用药48周,B组连续用药72周。在治疗进行4、12、24、48和72周(B组)以及治疗结束12、24周后进行HCV-DNA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病毒学应答情况,统计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RVR)率、延长快速病毒学应答(eRVR)率、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以及延迟病毒学应答(DVR)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率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均高于A组,复发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头痛、发热、乏力、皮疹、白细胞下降、中性粒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脱发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72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CHC临床效果较48周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毒学应答情况,减少停药后复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ADV)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生化学改变、病毒学应答,持久性应答。方法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德福韦酯(贺维力)联合干扰素α-2b(安福隆)治疗组49例,阿德福韦酯10mg/d,疗程72周,干扰素α-2b 300万u,隔日1次肌肉注射,疗程48周,阿德福韦酯(贺维力)单药治疗组48例,阿德福韦酯10mg/d,疗程72周。治疗第48周,72周,停药后随访至96周的肝功能,HBV NDA定量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联合组治疗48周,72周及停药后随访至96周时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54.3%(P〈0.05),63%(P〈0.05),60.9%(P〈0.01),肝功能好转。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YMDD变异株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其生化学改变,病毒学应答率,持久应答率均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  相似文献   

9.
目的:根据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基因型和治疗早期病毒学应答制定干扰素(IFN)联合利巴韦林(RBV)的治疗方案,并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基因型特异性引物反转录PCR法检测患者的基因型。基因1型:RBV1.0~1.2 g/d口服,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疗程48周;基因2/3型:RBV 800 mg/d,PEG-IFNα-2a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疗程24周。治疗4周、12周及疗程结束24周检测HCV RNA载量,根据4周、12周检测HCVRNA的结果适当调整治疗疗程。结果:7例患者均获得了持续病毒学应答。结论:根据HCV RNA基因型及治疗早期(4周、12周)和24周的病毒学应答制定治疗方案,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BsAg定量检测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聚乙二醇α-2b干扰素治疗的8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聚乙二醇α-2 b干扰素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24、48周以及随访结束时(疗程结束后24周)血清HBsAg、HBV DNA水平变化情况,并按照治疗效果将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治疗效果患者血清HBsAg、HBV DNA水平变化。结果患者治疗后12周、24周、48周血清HBsAg、HBV DN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HBsAg、HBV DNA最低水平为治疗48周;持续应答组患者治疗24周、48周及随访结束时血清HBsAg水平均显著低于无应答组和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应答组患者治疗24周、48周及随访结束时血清HBV DNA水平均显著低于无应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应答组患者随访结束时血清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sAg定量检测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能够预测患者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甄海洋  朱宁 《海南医学》2016,(6):912-914
目的:探讨干扰素-α(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患者病毒学应答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87例慢性乙型肝炎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IFN-α治疗,治疗48周后观察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血清乙肝病毒(HBV-DNA)转阴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血清转换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患者病毒学无应答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24、36、48周后,患者HBV-DNA转阴率(63.22%,71.26%,73.56%vs 33.33%)、HBeAg血清转换率(47.13%,49.43%,54.02%vs 13.79%)均高于治疗12周时(P<0.05);87例患者中应答64例(73.56%),无应答23例(26.4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LT、HBV-DNA载量与干扰素治疗后无应答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T (OR=4.334)、HBV-DNA载量(OR=7.157)是干扰素治疗后无应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果干扰素可作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常规用药,且随疗程的增长其临床疗效提高;治疗前低ALT水平、高HBV-DNA载量是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无应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静脉药瘾者慢性丙型肝炎的病毒学应答.方法 38例静脉药瘾者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治疗组,没同期就诊输血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37例为对照组,均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80μg/w)联合利巴韦林[10.6mg/(kg·d)]治疗48周,检测基线及治疗12周、48周时的血浆HCV RNA水平,治疗后随访24周,比较两组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治疗终点病毒学应答(ETVR)率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EVR率、ETVR率、SVR率分别为44.74%、76.32%、63.16%和48.65%、75.68%、64.86%,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药瘾者慢性丙型肝炎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病毒学应答与输血后慢性丙型肝炎人群相当,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是静脉药瘾者慢性丙型肝炎的有效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治疗48周后,检测乙肝病毒学指标与ALT水平。结果:观察组HBV-DNA、HBe Ag、HBs Ag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24周、48周后,观察组AL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1)。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提高患者乙肝病毒学指标转阴率、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e抗原(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8周后表面抗原(HBsAg)清除的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 ~2021年8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使用PEG-IFNα治疗的HBeAg阴性CHB患者124例.分析12、24、36、48周...  相似文献   

15.
耿楠  陈新月 《中国病案》2011,12(8):63-65
目的初步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和mDCs上共刺激分子B7-H1/PD-1表达与早期病毒学应答的关系。方法纵向观察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28例CHB患者其mDCs和T细胞上B7-H1/PD-1的表达变化,分析B7-H1/PD-1表达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12周时,早期病毒学应答组患者B7-H1在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mDC上表达及PD-1在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上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非早期病毒学应答组患者,两组差异显著,P值分别为0.009,0.009,0.009,0.042,0.004,0.017,0.004。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抗病毒疗效可能与CHB患者mDCs和T细胞上B7-H1/PD-1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往往难以获得持续应答.干扰素在亚洲人群中的有效率不及在欧美人群中高,而联合治疗可能提高干扰素的持续应答率.方法 比较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 μg,每周1次)和安慰剂(单药组)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加拉米夫定(100 mg)(联合组)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患者接受治疗48周并随防24周.结果 经过24周的随访,单药组和联合组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药组和联合治疗组均没有HBsAg阴转的患者.结论相对于长效干扰素单药治疗,拉米夫定加长效干扰素的联合治疗并没有提高持续应答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隔日1次肌肉注射5 MU重组人干扰素注射液,观察组每周1次皮下注射180μg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48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2组乙肝病毒核酸指标(HBV-DNA)阴转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以及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HBeAg和HBsAg阴转率。结果观察组治疗48周后,ALT复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BV-DNA和HBeAg阴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和HBsAg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能显著降低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DNA载量和ALT水平,HBeAg和HBsAg阴转率明显高于重组人干扰素,综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替诺福韦(TDF)和恩替卡韦(ETV)初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96周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108例CHB患者,其中接受TDF初始治疗48例,ETV初始治疗6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12周、24周、36周、48周、72周和96周时ALT、HBV DNA变化和病毒学应答(VR)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2...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核苷类似物(NA)恩替卡韦序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低水平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HBsAg低水平CHB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继续给予恩替卡韦治疗48周,观察组患者先给予恩替卡韦和PEG-IFNα-2b联合治疗12周,再给予PEG-IFNα-2b单药治疗36周。治疗后48周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24、48周和治疗后24、48周检测2组患者血清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转移酶(ALT)水平,并计算血清HBsAg和HBeAg阴转率。结果 治疗后48周,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23/30)、43.33%(13/3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HBsAg、HBeAg、ALT和AST水平比较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与α干扰素在不同基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治疗48周后的疗效,为临床慢性乙型肝炎(CHB) 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69例CHB患者的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及基线ALT水平分组,分析治疗48周后不 同治疗方案、不同基线ALT水平的病毒学应答率、HBeAg转阴率、HBsAg下降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结果①病毒学应答情况: 治疗48周后恩替卡韦组在基线ALT≤5倍正常值上限(ULN)(组1)、5~10×ULN(组2)、>10×ULN(组3)的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 83.3%、91.4%、95.5%,α干扰素组则分别为19.7%,40%,42.9%,不同治疗方案之间及不同ALT水平组之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 意义(P<0.05)。②HBeAg转阴情况:恩替卡韦组的组1、组2、组3在治疗48周后的HBeAg转阴率分别为8.3%、16.7%、35.5%, 而α干扰素组分别为1.8%、41.9%、38.1%,对比同一治疗方案不同ALT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析同一ALT分 组不同治疗方案,仅在组2中两种治疗方案的HBeAg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HBsAg下降情况:恩替卡韦组在 基线ALT≤5×ULN组和>5×ULN组的HBsAg小于200 U/mL率分别为2.5%、13.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α干扰素组则分别 为30.6%、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一ALT分组两种治疗方案的HBsAg小于200 U/mL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 意义(P<0.05)。结论治疗48周后,恩替卡韦组在各个ALT组均较α干扰素组有更高的病毒学应答率。在基线ALT5~10×ULN 组中,α干扰素组的HBeAg转阴率高于恩替卡韦组。对于HBsAg下降情况,α干扰素组在各个ALT组均较恩替卡韦组有更好的效 果,而同一治疗方案不同ALT组中,基线高ALT水平(ALT>5×ULN)组的疗效均优于基线低ALT水平(ALT≤5×ULN)组。因此, 建议基线ALT水平在5~10×ULN的患者优先选择α干扰素治疗,而基线ALT水平≤5×ULN、>10×ULN的患者选用恩替卡韦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