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闫东升 《河南中医》2005,25(12):38-3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ral Basilarartery Insufficiency VBI)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病症,临床表现以发作性眩晕、恶心欲吐、共济平衡失调等为主要症状,因受累血管供血范围的不同,可发生中枢、桥脑、延髓或小脑的症状或体征.本病多由痰浊内蕴、瘀血阻络所致,痰瘀互结,阻于脑窍,脑府失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发为眩晕.笔者采用健脾化痰祛风,补气活血通络之法,以祛痰活血止眩汤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通窍活血汤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1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孟小丽 《陕西中医》2007,28(4):429-43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窍定眩类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功效。方法:采用通窍活血汤(赤芍、桃仁、红花、川芎、大枣、大葱、麝香、丹参、菖蒲)加味治疗本病31例,结果:总有效率97%。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活血、通窍定眩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贾海萍 《陕西中医》2011,32(4):441-442
目的:观察活血祛瘀类中药治疗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采用丹红注射液(丹参、红花)治疗本病4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5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活血祛瘀的功效,可缓解症状,改善椎动脉供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学清 《陕西中医》2006,27(4):415-416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熄风化痰类中药配伍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通络愈眩汤(葛根、丹参、赤芍、泽泻、蜈蚣、地龙、川芎、天麻、九节菖蒲、三七粉等)治疗本病40例,并设对照组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2.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活血通络,熄风化痰,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血府逐瘀胶囊配合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活血祛瘀类中药配合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采用血府逐瘀胶囊(大黄、红花、桃仁、柴胡、当归等)配合针刺(风池穴)治疗本病58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治疗组症状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液粘度改善有显著疗效,并优于对照组(P<0 05)。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活血祛瘀的功效,有改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液粘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益气定眩汤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83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法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采用中药自拟益气定眩汤 (炙黄芪、人参、葛根、当归、川芎、三七粉等 )治疗本病 83例 ;另设西药眩晕停等对照观察组 30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2 .77% ,对照组总有效率 73.33%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 P<0 .0 1 )。提示 :益气活血法有解除血管痉挛 ,增加脑血流量等作用。  相似文献   

7.
养血止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敏  吴涛 《河北中医》2001,23(2):92-93
目的 观察养血止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40例,依据气血两虚辨证,予养血止眩汤,水煎服,日1剂,对照组24例口服益脉康片,2片/次,3次/日。15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92.5%,对照组6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取效时间短。结论 养血止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10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彩颖  赵龙现  关红艳  顾凤莲 《陕西中医》2005,26(12):1324-1325
目的:观察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葛根素加入葡萄糖静滴治疗本病102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3.14%,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滋阴补血,活血祛瘀,息风止眩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活血祛瘀类中药配合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采用血府逐瘀胶囊(大黄、红花、桃仁、柴胡、当归等)配合针刺(风池穴)治疗本病58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治疗组症状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液粘度改善有显著疗效,并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活血祛瘀的功效,有改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液粘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参精止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彦华 《光明中医》2009,24(9):1708-1709
眩晕作为目前医院门诊越来越常见的病症,已受到医者广泛关注,本人一年来应用参精止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眩晕30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何君利 《陕西中医》2009,30(8):1015-1016
目的:观察清肝潜阳、活血祛瘀、通窍止眩类中药治疗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清眩平晕汤(葛根、当归、红花、川芎、香附、白芍、丹参、天麻、苍耳子、地龙等)治疗本病50例,并设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清肝潜阳,活血祛瘀,通窍止眩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祛痰活血止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与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祛痰活血止眩汤;疗程均为14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之79.31%;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均有明显下降。结论祛痰活血止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益气聪明汤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蔡峻  夏韵 《陕西中医》2006,27(2):169-171
目的:观察益气升阳,活血通窍类中药配伍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采用益气聪明汤(黄芪、党参、细辛、升麻、葛根、川芎等)治疗;对照组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6.67%,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有更好的降粘作用。提示益气升阳,活血通窍法优于单纯活血祛瘀法。  相似文献   

14.
活血祛瘀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晓军  陈欣童 《新中医》1999,31(6):32-32
笔者以活血祛瘀为治法,结合辨证分型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取得显著临床效果。兹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6例为1995年7月~1998年7月本科收治患者。其中女30例,男26例;年龄最小44岁,最大80岁,平均62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  相似文献   

15.
活血化痰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8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荣培红  余洪刚 《陕西中医》2008,29(2):166-167
目的:观察活血化痰类中药配伍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活血化痰汤(川芎、丹参、桃仁、红花、半夏、白术、陈皮等)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68例和对照组采用眩晕停口服治疗本病68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65%,对照组总有效率80.88%。提示:本方具有活血化痰定眩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鑫 《陕西中医》2010,31(2):146-147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疗效。方法:将82例VB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应用丹红40mL加5%葡萄糖水250mL静脉注射,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20mL加5%葡萄糖水250mL静脉注射,治疗14d观察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75.61%。结论:丹红注射液是治疗VBI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由于患者长期颈部慢性劳损,使颈椎间盘变性,关节囊松弛,椎间孔变窄,颈椎增生性改变,正常生理孤度改变,造成颈部动脉性痉挛和全身血液流变学发生改变,血粘稠度增加而造成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眩晕。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笔者在临床中应用消眩汤治疗本病31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刘建吉  季聚良 《中医研究》2007,20(10):27-2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中老年常见的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为头晕、耳鸣、耳聋及行走不稳等,眩晕可表现为持续性或一过性。2005-09—2007.02,我们采用眩晕汤治疗VBI20例,并与尼莫地平20例做对照,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陶颖 《天津中医药》2006,23(2):171-171
笔者自2002-2004年,临床运用自拟活血止眩汤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眩晕”症患者54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止眩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止眩宁治疗组)22例、对照组(西比灵治疗组)18例。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36%、72.22%。结论:两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证明止眩宁治疗此病的疗效优于西比灵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