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鼠单剂量ig5mg/kg6,7-二甲氧基香豆素后各生物样品中主要代谢产物。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代谢物进行分析和分离,并利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注射泵直接进样技术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n)对大鼠尿液、胆汁中6,7-二甲氧基香豆素主要代谢产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大鼠给药后0~10h内,仅在血样中检测到母体药物6,7-二甲氧基香豆素,而在尿样、粪样及胆汁中均未检出。比较服药前后的生物样品色谱行为可见,大鼠口服6,7-二甲氧基香豆素后,在胆汁中存在两个主要代谢产物(M1和M2),在血样和尿样中则以M1为主,而在粪样中未检出。由其色谱峰面积估计,代谢物M1和M2的含量占生物样品中代谢物总量的80%以上。结论:根据代谢物的色谱行为及质谱断裂规律,推定6,7-二甲氧基香豆素在大鼠体内的两个主要代谢产物(M1和M2)为6,7-二甲氧基香豆素经水解脱甲基生成的羟基化合物,均以硫酸酯结合物形式存在,且互为同分异构体。  相似文献   

2.
LC-MSn鉴定大鼠体内SIPI的代谢产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考察SIPI在大鼠体内的代谢转化。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n)联用技术,检测在单剂量静脉注射给予SIPI后大鼠尿,粪及胆汁中的SIPI及代谢物。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甲酸(40∶60∶0.5),流速为0.5mL·min-1;质谱仪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方式检测。代谢物经LC-MSn方法分离和分析,通过质谱和色谱行为推测其结构。结果在大鼠尿样中共检测到8种代谢物,在大鼠粪样中共检测到4种代谢物,在大鼠胆汁样品中共检测到3种代谢物。结论SIPI在大鼠体内广泛代谢,形成多种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3.
邓放  刘欣  郑振兴  李雪敏  龚倩倩  张梦姣  段婷引 《中草药》2023,54(17):5629-5639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Orbitrap HRMS)技术对5,7-二甲氧基香豆素和6,7-二甲氧基香豆素在大鼠血浆,组织(心、肝、脾、肺、肾、胃、小肠),尿液和粪便中的代谢产物进行鉴定分析,并推测其在大鼠体内的代谢途径。方法 雄性SD大鼠ig给予5,7-二甲氧基香豆素和6,7-二甲氧基香豆素(100 mg/kg),收集血浆、组织、尿液以及粪便样品。样品处理后,采用Thermo Scientific AccucoreTM C18色谱柱(100 mm×3 mm,2.6 μm),以0.1%甲酸水溶液-0.1%甲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模式下采集生物样品的质谱数据。采用Xcalibur采集数据,利用Compound Discoverer 3.1软件的化合物代谢产物预测模板进行分析,结合相关文献以及Mass Frontier 7.0软件对代谢产物进行鉴定。结果 在大鼠的生物样本中检测到33个5,7-二甲氧基香豆素代谢产物,21个6,7-二甲氧基香豆素代谢产物。在血浆、尿液、粪便、心、肝、脾、肺、肾、胃、小肠中分别鉴定出8、28、23、2、10、3、10、13、7、7个5,7-二甲氧基香豆素代谢产物和7、19、14、7、7、4、7、13、3、8个6,7-二甲氧基香豆素代谢产物。结论 通过液质联用技术推测出了33个5,7-二甲氧基香豆素代谢产物和21个6,7-二甲氧基香豆素代谢产物,阐明了2种香豆素在大鼠体内通过去甲基化、羟基化、水解、还原、甲基化、磺酸化、葡萄糖醛酸化等途径进行代谢,对2种香豆素的代谢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为进一步研究中药中2种香豆素的作用机制和作用途径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药物代谢研究提供一种综合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LCMS-IT-TOF鉴定藤黄酸在大鼠胆汁中的代谢产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藤黄酸在大鼠胆汁中代谢物。方法:应用LCMS—IT—TOF和合成的标准品对代谢物进行研究。结果:藤黄酸在大鼠胆汁中代谢成三个产物,M1,M2和M3,M1的结构推测为3,4-二氢藤黄酸,M2和M3分别确证为10-羟基藤黄酸和9,10-环氧藤黄酸。结论:藤黄酸在大鼠胆汁中主要存在3个代谢产物。代谢物M1是首次被报道的,代谢物M2和M3的结构通过将它们与标准品进行比对而得到确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肝毒性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千里光碱的大鼠体内代谢。方法 SD大鼠口服千里光碱,收集胆汁、尿液及粪便样本,采用液相色谱-多级质谱联用对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推导其体内代谢模式。结果 正负离子下共检测到38种代谢产物,主要为千里光碱及其代谢物的氮氧化物,羟化产物,水解产物,以及硫酸结合物,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和谷胱甘肽结合物。另外,尿液、胆汁与粪便中检测到的代谢物有一定差异,胆汁和尿液中代谢产物较多。结论 千里光碱在大鼠体内代谢广泛,形成多种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大鼠口服α-常春藤皂苷后粪便中的代谢产物。方法 大鼠ig α-常春藤皂苷150 mg/kg后,采集其0~24 h粪便样品,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复合三重四级杆线性离子阱质谱(UPLC-Q/Trap-MS)联用技术对样品进行分析。结果 检测到原形药物、原形药物的同分异构体及7个可能的代谢产物,包括去甲基化代谢物(M1)、脱糖代谢物(M2、M3)、葡萄糖醛酸化代谢物(M4)和双键加成代谢物(M5、M6-1、M6-2)。结论 α-常春藤皂苷在大鼠胃肠道内会发生多种代谢反应,主要有脱糖代谢、葡萄糖醛酸化代谢、去甲基化代谢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uadrupole-Orbitrap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UHPLC-Q-Orbitrap HRMS)技术对6-姜酚在大鼠血浆、尿液和粪便中的代谢产物进行鉴定分析。方法 SD大鼠ig给药6-姜酚羧甲基纤维素钠混悬液后,收集其血浆、尿液、粪便以及胆汁样品。样品前处理后,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电离源(ESI源)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生物样品的质谱数据。结果 对代谢产物的质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分析,检测到大鼠体内6-姜酚相关代谢产物共21个,其中血浆样品中5个代谢产物,尿液样品中9个代谢物,粪便样品中12个代谢产物,胆汁样品中8个代谢产物。结论 通过液质联用技术阐明了6-姜酚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及其代谢途径,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药物代谢鉴定研究提供一种综合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国宏  贾璐  王世伟  刘月涛 《中草药》2021,52(19):5827-5835
目的研究黄芪建中汤在正常大鼠胆汁中的代谢产物,并归纳主要代谢途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Exactive MS)方法,结合Compound Discover 3.0软件等技术,系统分析黄芪建中汤在大鼠胆汁中的原型成分和代谢产物。结果在大鼠体内共检出6个原型成分和88个代谢产物,主要代谢途径为氧化、还原、脱水、乙酰化、甲基化、硫酸化、葡萄糖醛酸化、葡萄糖苷结合等。结论建立的高分辨质谱方法可以分析黄芪建中汤在大鼠胆汁中的代谢产物,初步阐明了黄芪建中汤的体内代谢特征,为其在体内发挥疗效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黄连碱是黄连中一种主要的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较好的抗糖尿病药理活性。探讨黄连碱在正常和糖尿病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及其代谢途径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本实验采用SD大鼠禁食12 h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单次灌胃正常和糖尿病大鼠黄连碱(剂量20 mg/kg),收集给药后0~48 h的尿液和粪便以及0~36 h的胆汁样品,采用高分辨HPLC-MS/MS技术对生物样品中的药物原型及代谢物进行鉴定。选用Agilent TC-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25℃。质谱使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检测模式,扫描范围m/z 50~700。对各色谱峰质谱图进行分析,根据准分子离子峰判断相对分子质量,进一步根据各色谱峰的主要碎片离子、保留时间等信息以及相关文献数据,推测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黄连碱在正常和糖尿病大鼠体内可发生较广泛的Ⅰ相和Ⅱ相代谢,在大鼠尿液、粪便、胆汁共鉴定出14个代谢产物,其中尿液10中个、粪便中11个、胆汁中8个;Ⅰ相代谢物5个,主要为羟基化物和去甲基化物,Ⅱ相代谢物9个,主要为葡萄糖醛酸化物,但由COP脱氢后生成的M1再次硫酸酯化的产物M4在糖尿病大鼠胆汁中未检出。结论 本课题组推测M1在糖尿病和正常大鼠胆汁中代谢过程的差异是黄连碱产生降糖作用的关键,但其他代谢产物量上的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本研究为黄连碱的药效学和药理学研究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大鼠口服松果菊苷粪便中代谢物的HPLC-MS^n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松果菊苷在大鼠粪便中的代谢物。方法:大鼠灌胃松果菊苷(100mg·kg^-1)后收集粪样,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检测松果菊苷的代谢产物。结果:在给药后大鼠的粪便中,发现并初步鉴定了4个主要代谢产物。结论:大鼠灌胃给予松果菊苷后,其粪便中的主要代谢产物为毛蕊花糖苷、去咖啡酰基毛蕊花糖苷、黄大花洋地黄苷及3,4-二羟基苯乙醇。  相似文献   

11.
夏宏军  朱珊  梁键谋  陈丽霞  邸欣  邱峰 《中草药》2009,40(9):1362-1366
目的 对大鼠灌胃灯盏花素后收集的血浆、胆汁、尿液以及粪便中存在的灯盏乙素的代谢产物进行鉴定.方法 通过使用HPLC结合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采用梯度洗脱的方法 ,对比分析给药组大鼠和空白组大鼠的血浆、胆汁、尿液以及粪便样品,并且在相同的液相色谱条件下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和紫外吸收特征进行对照来鉴定主要代谢产物.结果 从大鼠ig 20、200 mg/kg灯盏花素的血浆中鉴定了代谢产物野黄芩素-6-O-β-D-葡萄糖醛酸苷(scutellarein-6-O-β-D-glucuronide,M5);从大鼠ig 20、200 mg/kg灯盏花素的胆汁中鉴定了代谢产物野黄芩素-6,7-O-β-D-二葡萄糖醛酸苷(scutellarein-6,7-di-O-β-D-glucuronide,M1)、6-O-甲基-灯盏乙素(6-O-methylscutellarin,M3)、、野黄芩素-6-O-β-D-葡萄糖醛酸苷(scutellarein-6-O-β-D-glucuronide,M5)和灯盏乙素(黄芩素苷,scutellarin,M7),从大鼠ig 20 mg/kg灯盏花素的尿液中鉴定了代谢产物野黄芩素-6,7-O-β-D-二葡萄糖醛酸苷(scutellarein-6,7-di-O-β-D-glucuronide,M1),从大鼠ig 200 mg/kg灯盏花素的尿液中鉴定了代谢产物野黄芩素-6,7-O-β-D-二葡萄糖醛酸苷(scutellarein-6,7-di-O-β-D-glucuronide,M1)、野黄芩素(scutellarein,M2)和灯盏乙素(scutellarin,M7);从大鼠ig 200 mg/kg灯盏花素的粪便中鉴定了代谢产物野黄芩素(scutellarein,M2).结论 灯盏乙素在大鼠体内发生了广泛的代谢,并且主要以其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灯盏乙素在大鼠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主要通过尿液和胆汁排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鼠灌胃刺五加提取物后血浆和胆汁中刺五加苷D(M0)及其代谢产物。方法:大鼠灌胃给予刺五加提取物,分别采集给药后1h、1.5h、2h、4h、6h后肝门静脉血液和0~12h胆汁,采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Metabolynx XS软件,对大鼠血浆和胆汁中刺五加苷D及其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基于质谱裂解行为和文献报道,在大鼠血浆和胆汁中未检测到M0,但在血浆中检测到刺五加苷D代谢物(M1),在胆汁中检测到M1的进一步代谢物(M2)。其中M1和M2是作者未见文献报道的刺五加苷D的代谢产物。结论:刺五加苷D在大鼠体内是在去葡萄糖后,以葡萄糖醛酸化和去甲基化的形式被代谢。  相似文献   

13.
胡欣彤  丁丽琴  李巍  邱峰 《中草药》2019,50(24):6017-6023
目的 考察ig给予大鼠牡丹皮提取物后,丹皮酚及4种主要代谢产物M1~M4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SD雄性大鼠ig给予不同剂量(0.5、1.0、2.0 g/kg)牡丹皮提取物,于各时间点从大鼠眼底静脉丛取血,收集血浆样品;ig给予1.0 g/kg的牡丹皮提取物,按相应时间段收集大鼠尿液、胆汁和粪便样品。生物样品用乙腈(含0.1%甲酸)沉淀蛋白的方法处理,用建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检测生物样品中丹皮酚及其4种代谢产物质量浓度。结果 建立的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符合分析要求。ig给予大鼠不同剂量(0.5、1.0、2.0 g/kg)牡丹皮提取物后,丹皮酚的tmax分别为(0.15±0.08)、(0.33±0.19)、(0.31±0.13)h;t1/2为(1.16±0.37)、(1.19±0.45)、(1.24±0.35)h;Cmax和AUC0~t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具有剂量依赖性。M1~M4在给药后1 h内也相继达到峰浓度。ig给予1.0 g/kg的牡丹皮提取物后,丹皮酚的代谢产物主要排泄方式为尿液 > 胆汁 > 粪便。结论 大鼠ig给予牡丹皮提取物后,丹皮酚具有快速吸收、代谢及消除的特点,丹皮酚主要通过尿液途径以代谢产物形式排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大鼠灌胃刺五加提取物后血浆、胆汁、尿液和粪便中异嗪皮啶(M0)及其代谢产物。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按325 mg.kg-1的剂量灌胃给予刺五加提取物,分别采集给药后1,1.5,2,4,6 h肝门静脉血液并用SPE技术制备血浆;采集0~12 h胆汁并用SPE技术制备;0~12 h,12~24 h分别采集尿液和粪便样品并制备样品,采用UPLC-Q-TOF-MS技术和Metabolynx XS软件联合的方法分析。结果:在大鼠血浆、胆汁、尿液和粪便中检测到M0,在血浆和胆汁中检测到代谢物异嗪皮啶葡萄糖醛酸苷(M1)。其中M1是首次报道的异嗪皮啶代谢产物。结论:异嗪皮啶在大鼠体内以葡萄糖醛酸形式代谢,最终又以异嗪皮啶形式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酸枣仁总黄酮在大鼠尿液和粪便中的代谢与排泄.方法:将SD大鼠灌胃酸枣仁总黄酮提取物后,于不同时间收集尿液和粪便.经大孔吸附树脂处理尿液和粪便,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n)法检测尿液和粪便中的原型药和代谢产物.结果:在尿液和粪便中均检测到总黄酮中的主要化合物酸枣仁黄酮碳苷和6'-阿魏酰酸枣仁黄酮碳苷,并发现一个主要代谢产物酸枣仁黄酮次级碳苷(M_1).结论:酸枣仁总黄酮在大鼠尿液和粪便中主要以原型药酸枣仁黄酮碳苷和6'阿魏酰酸枣仁黄酮碳苷的形式排出,少量以代谢产物的形式如酸枣仁黄酮次级碳苷排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的体内代谢产物。 方法: 采用液质联用法,通过分析原型化合物及代谢产物的液相分析保留时间、二级质谱裂解数据以及紫外吸收光谱,推测单次给药白藜芦醇后的代谢产物。色谱条件: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Zorbax SB-C18 保护柱(4 mm×20 mm,5 μm),流动相(A)乙腈-(B)水梯度洗脱:0~20 min, 3%~18%A,20~40 min,18%~35%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20 nm,柱温30℃。质谱条件Finnigan SurveyorTM HPLC-Finnigan TSQ,ESI源,Xcalibur 1.2数据软件 LCQ数据处理软件,ESI离子源,负离子扫描模式扫描范围m/z 100~800,鞘气流15 arb,辅助气流15 unit,喷雾电压4 000 V,毛细管温度300℃。 结果: 推测了大鼠尿液和胆汁中5个代谢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保留时间、紫外最大吸收波长、二级质谱裂解规律及化学结构。 结论: 在尿液排泄中以硫酸酯化为主要的代谢途径,而在胆汁排泄中以葡萄糖醛酸化为主要的代谢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剂型对HSYA代谢、排泄、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方法:大鼠灌胃给予HSYA脂质制剂和水溶液,采用HPLC及LC-MS检测血浆、胆汁、粪便、尿液样品。结果:大鼠灌胃给予HSYA脂质制剂和水溶液后,在大鼠胆汁中均发现HSYA及其II相代谢产物;HSYA原药的质荷比为611,而两个II相代谢产物的质荷比分别为918和691,结合酶降解实验表明这两个代谢产物分别为HSYA的谷胱甘肽结合物和硫酸酯结合物。但是同水溶液相比,HSYA脂质制剂显著性降低了HSYA及其II相代谢产物从胆汁的排泄量。大鼠灌胃给予HSYA脂质制剂后,HSYA原药从胆汁、粪便、尿液中24h的累积排泄量分别为(0.05±0.03)%、(8.80±2.30)%、(37.99±17.50)%,其cmax、AUC0-8h分别为2.79μg·mL^-1、402.51μg·min·mL^-1;而大鼠灌胃给予HSYA水溶液后,HSYA原药从胆汁、粪便、尿液中24h的累积排泄量分别为(0.32±0.22)%、(44.66±8.00)%、(5.58±1.30)%,其cmax、AUC0-8h分别为0.08μg·mL^-1、10.73μg·min·mL^-1。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脂质制剂可能不会改变HSYA的代谢机制,但是显著性降低了HSYA从粪便和胆汁的排泄量,提高了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液质联用方法,同时测定胆汁中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和其代谢产物松脂醇单葡萄糖苷的含量,研究两者在胆汁内排泄特征。[方法]大鼠灌胃给药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生理盐水溶液,并按照设定的时间点收集胆汁。以华法林单体为内标,建立液质联用分析方法,测定灌胃给药后大鼠胆汁中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和其代谢产物松脂醇单葡萄糖苷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和松脂醇单葡萄糖苷在8~5 000 n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及其他方法学考察项RSD均符合生物样本定量要求。给药后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和松脂醇单葡萄糖苷的累积排泄量在给药之后不断增长,到6 h后保持一个平稳状态;排泄速率在4 h时到达顶峰,之后迅速降低,6 h后保持一个较低的状态,实验后期大鼠排泄率有上升趋势。[结论]该方法符合生物样品检测要求,可用于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和松脂醇单葡萄糖苷的同时定量测量。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metabolites of imperatorin in rat urine, feces and bile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as well as the transformation products of imperatorin after incubation with rat liver microsomes with HPLC-QTrap-MS technology. METHODS The combination use of HPLC-QTrap-MS scanning mode including multiple ion monitoring-information dependent acquisition-enhanced product ion (MRM/MIM-IDA-EPI)mode, precursor scan-enhanced resolution-information dependent acquisition-enhanced product ion (PREC-ER-IDA-EPI)mode and enhanced product ion (EPI) mode were performe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metabolites. Based on the simultaneous appearance of [M+H]+ and [M+NH4]+ in the spectrum of PREC, the molecular weight could be unambiguously identified. The structures of compounds were then identified by the fragment ions generated from these three modes. RESULTS With the HPLC-QTrap-MS method, 32 metabolites in urine sample, 14 metabolites in faces sample, 6 metabolites in bile sample and 17 transformation products from the rat liver microsomes sample were detected. CONCLUSION Imperatorin is metabolized mainly in liver and excreted through kidney. The metabolic profiles of imperatorin in vivo and in vitro have good correlation.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白果中有止咳作用的新化合物GK-A在大鼠尿液和胆汁中的排泄行为。方法:利用UPLC-MS/MS测定大鼠尿液和胆汁中GK-A的含量,色谱分离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1 min,95%A;1~3 min,95%~85%A;3~7.5 min,85%~40%A;7.5~8 min,40%A),流速0.2 mL·min-1,柱温35℃,进样量0.5μL;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在正离子模式下采用多重反应监测(MRM)方式测定,GK-A和GK-2(内标)的定量离子对分别为m/z 453.1~291.1,467.0~305.1。大鼠灌胃给予GK-A后,收集不同时间段尿液和胆汁,测定样品中GK-A的含量,计算其累积排泄量和累积排泄率。结果:给药72 h后GK-A在大鼠尿液中的累积排泄量(12.35±2.69)μg,累积排泄率(0.58±0.13)%;给药24 h后GK-A在大鼠胆汁中的累积排泄量(55.16±29.22)μg,累积排泄率(1.57±0.83)%。GK-A原型经大鼠尿液和胆汁排泄的量较少,且排泄速度慢。结论:灌胃给药后,GK-A原型经大鼠尿液和胆汁的排泄不是其主要的消除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