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选择6例典型病例分析阐述成分输血在消化、血液系统及休克等一些相关疾病中的应用。结果成分输血配合治疗急性大出血、血液肿瘤、重症急性胰腺炎、低血容量性休克、凝血功能障碍,疗效显著。结论成分输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我们用局部涂抹凡士林预防褥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999年7月~2002年4月我科住院病人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龄在28~86岁,平均住院天数33天。经头部CT诊断为脑血管意外的100例病人中意识障碍31例,瘫痪的69例。同时本组病人均有大小便失禁或失控。用凡士林预防未发生1例褥疮。方法:患者入院后,首先用盐水棉球或温清水,擦拭或清洗患者的臀部、内外踝和髋部等褥疮好发部位,然后,取凡士林涂抹在脊背髋和臀等骨突出部位,当病人更换体位或排尿、排便后,应先将皮肤擦洗干净,再将凡士林涂抹在皮肤上。涂抹时,注意涂抹均匀一…  相似文献   

3.
叶心梅  习华英 《当代医学》2011,17(29):107-107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重症病人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四例重症患者利用成分输血来阐述成分输血在外科、妇科失血性休克、内科感染性休克病人中的应用。结果成分输血在抢救急性大出血以及感染性休克病人疗效显著。结论成分输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应用我院临床各科10年来开展成分输血的资料,将1994年全院输注成分血(血浆、红细胞、血小板及冷沉淀)的用量与1985年的作比较。结果表明,我院1994年输注的成分血比1985年有明显增加(P〈0.001)。1994年输注的血浆、红细胞、血小板及冷沉淀分别为1985年13倍、62倍、4000倍和66倍。提示我院输血技术水平近年来取得了较大提高,克服了过去那种不管是什么病都是输全血的不合理现象,逐步  相似文献   

5.
6.
临床应用成分输血分析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临床用血已进入成分输血的时代 ,我市自2 0 0 1年 6月 1日起成分用血达 70 %以上 ,成分输血正逐渐被人们接受 ,其临床应用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级医院输血水平的指标。现将我院 2 0 0 0 -0 1~ 2 0 0 3- 0 5临床用血情况进行比较。1 临床资料1.1 全血和成分血的制备及供应 由山东省血液中心和临沂市红十字会中心血站采集 ,制备和供给 ,包括全血、血浆、红细胞 (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 )、血小板、白细胞、Ⅷ因子等。1.2 资料来源 本院 2 0 0 0 - 0 1~ 2 0 0 3- 0 5期间血库统计资料。1.3 成分血应用单位计算 采集 2 0 0mL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血液成分的使用趋势,总结成分输血的经验,不断提高紧缺血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和有效治疗率.方法 对我院2009~2011年输血科发放的所有血液(包括全血、悬浮少白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机采血小板、浓缩血小板、粒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3年来我院临床用血量总计104479 U,成分输血使用率达到了99.18%(103621/104479),虽然各年度之间差别不大(均P>0.05),但仍有逐年上升趋势.成分血的输注以悬浮少白红细胞和血浆为主(分别占48.10%和35.06%),全血的使用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而血小板和冷沉淀的使用有逐年上升趋势,没有使用过粒细胞.结论 成分输血能提高治疗效果,节约血液资源,降低输血反应,减少和避免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某地区三家综合性医院成分输血现状。方法对某地区三家综合性医院用血总体情况进行统计并计算各种成分输血率。结果三家医院成分输血率已达较高水平(99%-100%),成分输血以红细胞类(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浮红细胞)、血小板类(机采血小板、浓缩血小板)、冷沉淀为主,血浆类(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用量较大。结论某地区三家医院的成分输血率已达较高水平,但某些特殊成分如血小板、冷沉淀、血浆等的使用还有待于提高认识,使之得以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临床输血已由输全血逐渐发展为输成分血,成分输血对提高输血疗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有重要意义,也是衡量和考核医院医疗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1]。为了解我院临床用血情况,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成分输血在某院的应用情况,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大力推广成分输血。方法:对某院2005~2009年使用全血及各种成分血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各种成分输血率。结果:某院成分输血率已达较高水平(95.3%~97.9%),成分输血以红细胞类为主,平均占46.9%,血小板平均占25.9%,血浆类平均占27.1%,用量较大。结论:某院的成分输血率已达国内先进水平,血浆用量较大,可能存在滥用现象。某些特殊成分如冷沉淀的使用还有待于提高认识,使之得以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大力推广合理应用成分血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患者输注去白细胞和洗涤红细胞的实际效果,寻求安全有效的临床输血策略.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进行输血治疗的71例AIHA患者,按输血类型分为A、B、C三组,A组(n=18)仅输注配血弱于自身去白细胞...  相似文献   

12.
血小板及冷沉淀在临床抢救大失血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杜庆田  刘洋  郭金强 《黑龙江医学》2003,27(11):818-819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及冷沉淀在抢救大失血的作用与优越性。方法 依据病情 ,成人首次 4~ 6u ,重者给予 8u。 8~ 12h后减量 5 0 % ,维持 3~ 4d ,每周 2~ 3次 ,至出血停止 ,同时观察临床症状及实验室各相关指标。结果 输入血小板后出血时间缩短 ,创口愈合快 ;输血反应轻微 ;各凝血因子增加。结论 血小板输注与冷沉淀在抢救大失血中效果好 ,副反应轻 ,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围手术期成分输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兴东 《北京医学》2004,26(5):338-339
输入红细胞(RBC)、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FFP)和冷沉淀能潜在改善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结果,包括改善组织氧合和减少出血.然而,输血并非没有风险或成本.传递传染性疾病(如肝炎、HIV)、溶血性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免疫抑制、同种异体免疫以及其他并发症都是成分输血的潜在后遗症.成分输血已经在我国广泛普及,但在临床的应用中不适当、不科学的现象仍较普遍,造成了资源、财力的浪费和医疗质量的问题.其原因与缺乏有力的临床循证医学支持和继续教育不足有关.为了改进输血实践,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降至最低,以及减少浪费和降低费用,我国卫生部以及欧美等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制定了有关成分输血的实践指南.本综述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参考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推荐的成分输血指南[1],论述围手术期成年患者输注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的目的和适应证,为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的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院临床成分输血情况变化。方法对我院连续3年用血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医院成分输血(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机采血小板、病毒灭活血浆、特殊成分血液成分)用量呈现不同状况增长。我院成分输血已达国家规定的成分用血比例,但存在血浆用量较大现象。结论做好临床输血服务工作,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推动成分输血和科学合理用血,提高血液资源使用效率是改进与加强输血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成分输血在术中急性大出血及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在术中大出血中的应用.方法 将60例术中急性大出血及失血性休克患者按不同的输血方式分为2组:成分输血组(试验组)和红悬或全血组(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2组患者术中出血超过全身总血量25%或Hb<70 g·L-1时输入异体红悬.术中出血超过全身总血量40%:A组患者输入异体全血;B组患者根据检测凝血功能的情况输入异体成分血:去白细胞红悬、浓缩血小板、冰冻血浆、冷沉淀.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中输血后、术毕、术后第1、3天心率(HR)、血压(DBP、SBP)、平均动脉压(MAP).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麻醉药(丙泊酚、芬太尼、阿曲库胺、咪达唑仑)使用量、出血量、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中心静脉压(CVP)、总输血量、晶体和胶体输入量、全血、红悬或去白细胞红悬、浓缩血小板或冰冻血浆、冷沉淀、术中输血前Hb、术中输血后Hb及术后尿量、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压积(Hct)和ICU留观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中丙泊酚、阿曲库胺的使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术中芬太尼、咪达唑仑使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术前、术毕、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HR、DBP、SBP、MA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输血后:DBP、SBP、MA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FFP、PLT计数、PT、APTT、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输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CVP、晶体和胶体输入量、输血Hb、Hct、SpO2及术后尿量、ICU留观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成分输血不仅具有针对性的补充患者缺失的血液成分、维持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及组织氧供等优点,而且能及时补充凝血因子,改善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6.
李明 《济宁医学院学报》2007,30(2):87-87,96
输血可以引起输血不良反应与相关疾病。现将2006年我市出现的输血反应进行临床分析。一般资料:2006年全市约有9万多人次接受输血治疗。全血200ml为1U,输全血共6039U,悬浮红细胞200ml全血制备为1U,输悬浮红细胞共42224U,洗涤红细胞339U,新鲜冰冻血浆49326U,(100ml/U),单采血小板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20年代,血浆输注开始应用于临床,目前临床血浆品种有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富血小板血浆及去冷沉淀血浆。应用血浆的副作用虽然很小但是也应当予以考虑。目前从血浆中分离出的白蛋白、球蛋白、凝血因子等多种  相似文献   

18.
为了在各级医疗机构推广科学合理用血技术,合理使用血液资源,进一步提高成分输血比例,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提高成分输血的内涵,现对我市临床用血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资料与方法对本市三级甲等医院2007~2009年用血情况进行统计。用血量以单位(U)计算,全血以200ml为1U,成分血1U由200ml全血分离制备而成,成分血主要包括红细胞制品(添加剂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少白细胞红细胞等)、白细胞、血小板、血浆及冷沉淀等。所有全血及各种成分血均由本市中心血站提供。医院成分血比例(%)=成分血用量(U)/[全血(U)+成分血用量(U)]结果本市三级甲等医院2007~2009年用血情况统计结果及其成分输血率,从表1可见,本市三级甲等医院成分输血率已达到国家标准。成分输血各成分构成比率,从结果看,本市三级甲等医院成分输血保持较高水平,一般不使用白细胞输注,血小板、  相似文献   

20.
刘世豫  李菲 《新疆医学》2012,42(2):116-118
输血治疗已成为临床抢救、治疗危重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高科技化管理运用于输血,其安全性逐步提高。由于血液成分的复杂性,临床输血的不良反应时常发生,因此输血反应一直以来受到很多医疗工作者的关注。输血反应的发生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