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利群 《中外妇儿身心保健》2011,(9X):359-361
目的:了解农村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原因,探讨相关因素,提出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0年3月中收集的169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死因分类、构成比及死亡顺位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死亡年龄越小所占比例越高;新生儿死亡率最高,在新生儿时期死因前五位分别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窒息、出生缺陷、肺炎、及其他感染性疾病,婴儿时期的死亡率低于新生儿时期,高于幼儿时期,婴儿时期的主要死亡原因是感染性疾病,而幼儿时期主要意外死亡。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加强基层卫生院的产儿科建设,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特别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罗定芬 《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2011,(6):534-534
目的:通过对监测乡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变化趋势,探讨干预措施,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方法:收集2008~2010年马关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乡(仁和镇、夹寒箐镇、篾厂乡)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三年间共出生活产3700例,新生儿死亡率为8.92‰,婴儿死亡率为15.6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2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5岁以下儿童前5位死因依次为:早产、意外死亡、肺炎、腹泻、出生窒息。结论:降低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是控制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需加强围产期保健和新生儿保健质量,加强健康教育、安全知识的宣教,积极推广窒息复苏技术,做好儿童常见病防治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是了解我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及特点,提出相关预防措施,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方法:是根据《内蒙古自治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获得准确可靠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是我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乡镇高于城市,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年来呈逐年下降趋势。死亡原因顺位依次为出生窒息、早产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缺陷、肺炎。降低以上致死因素才能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相应干预措施,提高儿童保健服务质量,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方法:对长春市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点中的64例儿童死亡进行评审分析。结果:2009年长春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点死亡率为5.74‰,死因前五位的是出生窒息、肺炎、其他先天异常、先天性心脏病、早产低体重。评审结果可避免死亡占60.94%;不可避免死亡占39.06%。结论: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儿童系统管理,提高医疗保健人员的业务技能,是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心脏病已经成为5岁以下儿童的第一杀手。北京市儿童保健所针对近年来北京市5岁以下儿童和婴儿死亡原因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表明,先天性心脏病已经从第三位死因上升到第一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南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原因及变化趋势,探讨相关因素,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出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按照《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要求,对广南县2008-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由于住院分娩率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的不断提高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实施,广南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发生在婴儿期;5岁以下儿童死亡前6位死亡原因为肺炎、腹泻、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意外死亡。肺炎和腹泻仍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死因,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死亡仍居高不下,意外死亡有上升趋势。结论:加强县乡两级产儿科医务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产儿科服务质量;加强乡村医生的识别高危重症和基本急救转诊技能培训;加大对儿童权益的保护和生活方面的监护,强化对儿童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改变不良行为方式,营造安全环境;加强儿童系统管理质量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龋齿是儿童口腔常见疾病之一,因其进行性、破坏性损害对儿童健康造成的危害已被广泛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需重点防治疾病之一。为了解本辖区内3~6岁儿童龋齿患病情况,并进一步做好防护工作,我科特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范围内2347名在园儿童乳牙龋状况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9年6月本中心管辖社区内所有幼儿园中乳牙全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儿童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胸外科行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的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按术后是否出现AKI进行分组,AKI组80例,非AKI组370例。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儿在性别、体质量、尿素氮、左室射血分数、血红蛋白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年龄、血肌酐、肺炎或心力衰竭史、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低血压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对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1岁、肺炎或心力衰竭史、体外循环时间以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是危险因素。结论在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体外循环手术治疗中,选择手术年龄、缩短体外循环时间、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以及预防并发症是有效的控制手段,可以降低患儿AKI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张永红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4):373-374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舒适护理的价值。方法将48例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只进行普通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经过舒适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发生术后并发症人数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5.38±1.77)d,低于对照组(6.94±2.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采取舒适护理,患儿能实现舒适治疗的效果,降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陆铭娜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9,(4):320-323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先天性心脏病的预防。近年先天性心脏病非遗传性病因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目前认为与妊娠期叶酸缺乏、妊娠期疾病(糖尿病、苯丙酮尿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肥胖)、妊娠期感染(风疹病毒、微小病毒B19、尿路感染)、妊娠期用药(抗生素、抗高血压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等)、环境因素(太阳活动、宇宙射线、化学剂、空气污染、水加氯处理后副产品等)、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吸烟、饮酒、吸毒)等方面相关,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先天性心脏病非遗传性病因进行综述,旨在能对先天性心脏病的预防起到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先天性心脏病的预防.近年先天性心脏病非遗传性病因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目前认为与妊娠期叶酸缺乏、妊娠期疾病(糖尿病、苯丙酮尿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肥胖)、妊娠期感染(风疹病毒、微小病毒B19、尿路感染)、妊娠期用药(抗生素、抗高血压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等)、环境因素(太阳活动、宇宙射线、化学剂、空气污染、水加氯处理后副产品等)、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吸烟、饮酒、吸毒)等方面相关,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先天性心脏病非遗传性病因进行综述,旨在能对先天性心脏病的预防起到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对新生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高危妊娠之一,随着风湿性心脏病的减少及心脏外科手术的迅速发展,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已跃居妊娠合并心脏病首位。母亲患不同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对新生儿的影响显著,母亲的心功能状态也与新生儿疾病发生有关。为保证母儿安全,明确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妊娠风险,现对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45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过去几十年,随着诊断和治疗手段的发展,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生存率显著提高。越来越多先心病女性患者可以存活到生育年龄,并考虑生育问题。与普通孕妇相比,先心病患者妊娠其母体风险和新生儿并发症,如早产、胎儿生长受限、胎儿死亡或新生儿死亡率增加。如何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和改善围产结局?文章回顾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文献,对围产期管理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医学进步使得更多先天性心脏病妇女可以生存至生育期年龄。妊娠后母体和胎儿并发症风险都会增加,心脏功能也会进一步损害。风险取决于先天性心脏病类型、血流动力学受损程度及并发症情况。加强对此类患者的综合管理,进行仔细的个体化、多学科的风险评估,制定详细的妊娠期随访、分娩和产后治疗计划可降低风险,改善围产结局,对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孕期筛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简称先心病 )是严重影响围生儿结局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每年约有 10余万先心病患儿出生 ,据统计 ,世界上活产婴儿中先心病的发病率为8‰[1] 。近年来 ,随着胎儿超声心动图的开展 ,胎儿先心病的产前诊断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先心病的发生率已居新生儿畸形的首位 ,为及早诊断先心病 ,应采用经济、简便、无创伤及安全的超声筛查法 ,以便采取相应措施。1 胎儿先心病的孕期筛查方法 虽然胎儿先心病的种类繁多 ,但多数先心病表现为四腔心不对称 ,常规的二维超声检查胎儿四腔心方法简便 ,重复性好 ,无创伤并易掌握 ,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唇腭裂患儿中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发生率及其特点。
方法广州市儿童医院口腔科2004-01—2005-05共收治567例拟行唇腭裂修复术的患儿,将患儿分成单纯唇裂组、单纯腭裂组及唇裂合并腭裂组3组,对3组患儿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567例唇腭裂患儿中共检出先天性心脏病37例,总发生率为653%,主要的先心病为: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室间隔缺损(VSD);其中单纯唇裂组和单纯腭裂组患儿先心病发生率分别为508%、1056%,唇裂合并腭裂组患儿先心病发生率为521%。运用Pearson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3组患儿的先心病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先心病在唇腭裂患儿中发生率较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能清楚准确地诊断各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可用于唇腭裂修复术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3个月内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对193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新生儿145例,~3个月婴儿48例。结果新生儿期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占21.4%(31/145),较~3个月婴儿8.3%(4/48)明显增多,其先天性心脏病主要类型为房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损;~3个月婴儿中以单纯畸形为主,占91.7%(44/48),其先天性心脏病主要类型为室间隔缺损。临床表现多种、无特异性,以青紫、呼吸急促、喂养困难、心脏杂音多见,易反复呼吸道感染。结论 3个月内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类型多,临床表现复杂,对可疑者应尽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早期确诊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在新生儿期的临床表现、分布情况、治疗和转归。方法 1999年11月至2004年7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对156例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CHD)新生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青紫型CHD在新生儿期主要表现为中央性紫绀、心功能不全,个别可合并心律紊乱。(2)新生儿期青紫型CHD以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居首位,其他依次为肺动脉闭锁(PA)、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和肺动脉狭窄(PS)。(3)内科治疗包括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和前列腺素E1(PGE1)的运用;156例中57例施行外科手术,其中以TGA最多。结论新生儿青紫型CHD心脏畸形复杂,病情多危重,在生后尽早明确诊断并给予适当的内外科治疗有助于提高其生存率和改善预后。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distribution,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n neonatal period.Methods Analyze 156 cases of neonatal cyanotic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linically.Results ① Neonatal cyanotic CHD was manifested with central cyanosis,heart failure,and arrhythmia occasionally.② D TGA stand first on the list of neonatal cyanotic CHD and the others ordinal was PA,TAPVC and PS.③ Internal medical therapy included using of cardiotonic,diuretic and prostaglandin E157 patients were given surgical operations and TGA lead the first.Conclusion For complex anomaly and critical condition in most cases,neonatal cyanotic CHD should be diagnosed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treated appropriatel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viability and prognosis of these neonates.
Key words NeonateHeart disease;Congenital 相似文献
19.
自 1 994年 7月~ 2 0 0 0年 7月选择日龄在 1 0 d以内 ,临床具有呼吸窘迫、青紫、呻吟、反应差及拒乳等表现的住院危重新生儿 ,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 )检查 ,报道如下。一、对象和方法符合上述标准者共 64例 ,男 3 8例 ,女 2 6例 ;日龄 0 .5h~ 1 0 d;早产儿 6例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西藏林芝地区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于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林芝市人民医院产前检查和(或)分娩且为当地常住人口的2126例孕妇,孕中期常规进行胎儿CHD筛查及孕期危险因素的调查。经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出胎儿心脏畸形病例纳入CHD组,将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正常的孕妇纳入对照组,所有胎儿出生后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结果:CHD组纳入26例,产后均确诊为CHD;对照组纳入2100例,产后进行一般体检未见异常,心脏听诊未闻及杂音;CHD产前检出率1.2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孕妇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产史、孕前6个月至此次产前检查期间主动及被动吸烟史、孕早期补充叶酸及微量元素、孕期发热史及感染性疾病史、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前超重(OR=13.60,95%CI 5.04~36.66)及孕前肥胖(OR=67.33,95%CI 16.03~282.78)、孕前6个月至此次产前检查期间主动与被动吸烟史(OR=4.02,95%CI 1.59~10.17)、孕期发热史(OR=10.31,95%CI 1.56~68.29)、妊娠合并糖尿病史(OR=15.88,95%CI 3.90~64.63)是胎儿发生CHD的危险因素。结论:为降低先心病的发病及改善预后,应加强林芝地区孕妇的孕期保健知识宣教及孕期管理,及时进行有效产前检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