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甘油对实验性膜迷路积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对美尼尔病行半量甘油试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确诊为美尼尔病的患者89例(91耳)分组进行甘油全量(1.5mg/kg)和半量(50%甘油1.2ml/kg)甘油试验,结果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经用不同判别标准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半量甘油试验方法简单、安全,结果可靠,副作用少,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血管纹和螺旋韧带位于耳蜗中阶外侧壁,其中血管纹的血-迷路屏障(blood-labyrinth barrier,BLB)是高度分化的毛细血管网,用于调控耳蜗血液和细胞间液的物质交换。此屏障保护内耳不接触来自血液的有毒物质,并且选择性的透过离子、液体及营养物质至耳蜗。血-迷路屏障对维持耳蜗内稳态有重要的作用。血迷路屏障结构上包括血管纹微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周细胞(pericytes,PCs)、血管周围巨噬细胞样黑色素细胞(perivascular resident macrophage-like melanocytes,PVM/Ms)、基膜(basement membrance,BM)、复杂的紧密连接和黏合连接。ECs、PCs和PVM/Ms间的作用,类似于细胞间信号传导,对控制血管渗透性及为听功能提供适宜的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遗传缺陷、炎症、声损伤以及衰老的病理条件下,血-迷路屏障各组份间正常的相互作用遭到破坏,进而导致其通透性增加,引发听力障碍。  相似文献   

4.
血迷路屏障(blood labyrinth barrier,BLB)是保证内耳特殊功能所必需的重要系统.任何破坏血迷路屏障的因素,如自由基、压力激素、噪声暴露、氨基糖苷抗生素等均可能导致耳蜗内环境的变化,影响内耳功能.本文从解剖结构、生理、病理生理等角度阐明血迷路屏障在内耳疾病治疗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血迷路屏障通透性是耳科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在血迷路屏障微血管内皮细胞和边缘细胞中发现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基因及编码的蛋白参与血迷路屏障的分泌、排泄和防护功能,揭示了血迷路屏障通透性一种新的机制。本就MDR基因及编码的蛋白在血迷路屏障外向性运输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不同的时机应用利尿酸以暂时破坏耳蜗血管纹上皮是否能够开放血-迷路屏障,从而促使庆大霉素进入耳蜗或者从耳蜗排出.方法听神经动作电位测试技术,全耳蜗毛细胞计数定量观察技术和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庆大霉素浓度的技术被用于以下两个不同目的的实验观察.(1)当庆大霉素血中浓度高于内耳液浓度时,应用利尿酸破坏蜗管外壁以促使更多的庆大霉素进入耳蜗以制备不同程度耳蜗损害的动物模型.(2)当庆大霉素内耳浓度高于血中浓度时,应用利尿酸损坏蜗管外壁以促使蓄积在耳蜗内的庆大霉素从内耳排出以达到挽救毛细胞的目的.结果1.当庆大霉素血中浓度高于内耳液浓度时,注射利尿酸可造成更多的毛细胞损害和听功能障碍,外淋巴中药物的峰值浓度和半衰期浓度也均比单独一次注射庆大霉素动物外淋巴中药物浓度增加一倍,说明同时注射利尿酸可促使更多的庆大霉素从血液进入耳蜗并造成更严重的毛细胞损害.2.当血液中庆大霉素排空之后,注射利尿酸可减少毛细胞数量的损失程度,同时发现延迟注射利尿酸组动物的听力损失程度比不经利尿酸处理动物组有所减轻,外淋巴中药物浓度也比不经利尿酸处理动物组降低一半,说明当GM在耳蜗内蓄积但血清中已经排空时注射EA有助于降低药物在耳蜗内的蓄积并挽救尚未被破坏的毛细胞.结论利尿酸可以做为打开血-迷路屏障的钥匙,但是应用利尿酸开放血-迷路屏障可以产生双向结果,其关键在于注射利尿酸的时机.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染色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研究小鼠血管纹组织形态、血-迷路屏障的组成,为耳蜗血管纹血-迷路屏障病理生理学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快速分离出完整的小鼠血管纹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对血管纹上各层组织、细胞进行标记,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详细观察其形态结构特点,观察血-迷路屏障的组成及形态特点。结果完整解剖出小鼠的血管纹组织呈自然弯曲状态,颜色为半透明淡红色,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三层细胞,边缘细胞呈近圆形的多边形,致密排列,其紧密连接蛋白呈线性分布;基底细胞呈扁长形连成一片;毛细血管网夹于边缘细胞与基底细胞之间贯穿血管纹全程,周细胞伴行血管并包裹毛细血管;中间细胞的血管周巨噬细胞呈树枝样,其足突伸出与微血管壁紧密接触。结论边缘细胞、中间细胞、基底细胞及毛细血管网构成耳蜗血管纹的基本结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周细胞、血管周巨噬细胞通过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共同组成血-迷路屏障。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1400W(N-(3-(氨甲基)-苄基)乙脒)对内毒素(endotoxin,ETX)所致的豚鼠血迷路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豚鼠分3组,每组分别于听泡内各注入无菌生理盐水、ETX和ETX加1400W,光镜观察耳蜗形态变化;以伊文思蓝(Evans Blue,EB)为示踪剂,测量EB通过耳蜗血迷路屏障的渗出量;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各组耳蜗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结果ETX组EB渗出量增加,同时有NO含量增加;ETX加1400W组和ETX组比较,EB渗出量减少(P〈0.05),NO生成亦减少(P〈0.05)。无菌生理盐水组无EB通过,亦无NO含量增加。结论ETX可能通过诱导NO生成而引起血迷路屏障通透性增加,此作用可以被1400W抑制,后者可能减轻中耳炎引起的内耳损害。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研究噪声对豚鼠耳蜗血管纹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表达及血迷路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0只)和噪声暴露组(20只),噪声暴露组给予声强为115dB SPL白噪声暴露,每天6小时,连续两天,对照组不予噪声暴露。于实验前及噪声暴露后次日对两组豚鼠行ABR检测,第二次ABR检测后对两组豚鼠耳蜗基底膜行鬼笔环肽-异硫氰酸荧光素(Phalloidin-FITC)染色;用硝酸镧透射电镜和常规透射电镜观察两组豚鼠内耳血迷路屏障通透性和紧密连接的变化;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两组豚鼠耳蜗血管纹和螺旋韧带处claudin-5的表达。结果噪声暴露组豚鼠ABR波Ⅲ反应阈较正常对照组阈移40dB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膜铺片FITC染色示噪声暴露组底回基底膜毛细胞大量缺失,其余部分毛细胞纤毛排列紊乱并出现融合,而对照组毛细胞排列整齐,其纤毛呈V或W型,两组间外毛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下,可见噪声暴露组血管内皮细胞间和边缘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均遭到破坏,细胞间隙增大;硝酸镧透射电镜下,大量镧颗粒从血管腔内渗漏到管腔外的组织间隙,而对照组镧颗粒仅局限于血管腔内;Western blot结果示,两组耳蜗外侧壁血管纹均有claudin-5表达,但噪声暴露组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也表明,两组豚鼠耳蜗外侧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边缘细胞等处均有claudin-5阳性表达,但噪声组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噪声通过下调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的表达,破坏细胞间紧密连接,增加豚鼠血迷路屏障的通透性,从而导致内耳微环境的破坏,是噪声性聋可能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蜗电图和甘油试验对Meniere氏病诊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3.
甘油试验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油试验是诊断梅尼埃病较具特异性的方法 ,但其副反应较多。本研究对 83例甘油试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副反应及处理方法进行总结 ,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83例中 ,男 34例 ,女 49例 ;年龄 1 3~ 67岁 ,平均 40 .2岁。所有患者均以发作性眩晕为主诉 ,其中77例单耳 ,6例双耳听力下降 ;78例伴有耳鸣。病程最长 1 2年 ,最短 9个月 ,平均 2 .7年。纯音测听 89耳有不同程度感音性聋 ,其中轻度聋 37耳 ,中度聋41耳 ,重度聋 1 1耳。冷水试验 35耳前庭功能减退。1 .2   甘油试验方法按每公斤体重 1 .2 ml(47例 ,组 1 )或 1 .5ml(36…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磁共振成像方法研究中耳免疫反应诱导的动物内淋巴积水.方法将9只豚鼠分为2组,中耳免疫组(4只)和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对照组(5只).先用KLH加福氏完全佐剂行四肢趾蹼免疫,2周后将KLH投放至中耳进行局部免疫.另外5只豚鼠中耳放置PBS作为对照组.用gadolinium增强的磁共振成像观察内耳淋巴液的动态变化,用耳蜗电图评估听功能改变.结果在KLH中耳免疫的动物中,2只发生内淋巴积水,3只血迷路屏障通透性增加,2只听力损失大于10dB.结论磁共振成像可以显示KLH中耳免疫反应的耳蜗改变,内淋巴积水和血迷路屏障通透性的增加提示存在着一个"漏的迷路",将有可能为内耳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加精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速尿对耳蜗前庭作用的量效关系。方法 利用手术破坏豚鼠的内淋巴囊,建立膜迷路积水动物模型,2月后随机等分为9组,A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作用对照组,蓁各组分别静脉注射0.625-80mg/kg速尿,注射前后分别行前庭、耳蜗功能检查,并对耳蜗切片进行蜗和 水计算机定量分析。结果 注射速尿剂量〉1.25mg/kg可明显改善积水耳前庭功能。1.25-10mg/kg能显著降低ABR反应阈,但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能否改变血迷路屏障和血外淋巴屏障的物质转运作用。方法11只300 ~900g雌雄兼并的杂色豚鼠在甲苯噻嗪(16mg/kg)和氯氨酮(60mg/kg)基础麻醉下接受手术,通过圆窗膜(明胶海绵吸附)将VEGF(6耳)或磷酸盐缓冲液(PBS, 5耳)投放至内耳。用T1对比剂二乙烯三胺五乙酸双甲酰胺钆(gadolinium 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ate bismethylamide, Gd DTPA BMA)作为内耳屏障转运示踪剂,用4 7T场强, 40cm孔径的BrukerBiospecAvance47 /40试验磁共振系统进行豚鼠耳蜗二维磁共振成像观测,用Paravision软件进行图像密度分析,用AdobePhotoshop6 0软件进行图像呈示。结果圆窗膜投放PBS未影响血外淋巴屏障渗透性变化。圆窗膜投放VEGF可显著增强处理侧血外淋巴屏障渗透性,VEGF处理的耳蜗鼓阶内Gd DTPA BMA转运显著增加(P<0 01 ), VEGF处理的耳蜗前庭阶内Gd DTPA BMA转运也显著增加(P<0 01)。VEGF处理的耳蜗中阶内Gd DTPA BMA转运无明显增加(P>0 05)。结论VEGF显著增强血外淋巴屏障的物质转运作用并可能有利于内耳在各种有害环境下的代偿及修复。  相似文献   

17.
<正>由于内耳迷路深埋于颞骨坚硬组织中、体积微小,结构精细,比邻复杂,使得发生于内耳听觉与平衡感受器的某些疾病(如突发性耳聋、噪声性耳聋、梅尼埃病等)的临床干预十分困难,效果也不甚满意。因此,如何对此类疾病的有效治疗一直是耳科学临床研究的热点。对内耳病治疗而言,传统全身给药模式(口服、静脉)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血-迷路屏障的存在使得药物很难在内耳达到治疗浓度,其次是全身副作用明显。圆窗膜(round window membrane,RWM)是位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