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减容术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减容手术(LVRS)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COPD)术后早期肺功能及肺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64例重度COPD病人行LVRS手术,双侧19例、单侧45例。术前、术后3,6个月分别测量动脉血气(PaO2、PaCO2)、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查(CO、CA、FS、EF、PAP)、肺功能(FEV1、RV、TLC)、6分钟运动试验(6-MWD),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1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3例死亡;单侧LVRS术后3、6个月的FEV1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1),双侧LVRS术后各项指标改善较单侧更好(P〈0.05),RV、TLC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1);术后PaO2比术前提高(P〈0.05),PaCO2,较术前显著减低(P〈0.05);肺血流动力学(CO、CI、EF、PAP)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LVRS切除肺靶区20%~30%治疗重度COPD有效,术后早期肺功能明显改善、PaO2提高、PaCO2降低,而对心功能、肺动脉压力无明显负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肺减容手术(LVRS)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肺功能等临床指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5例重度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施行LVRS,并于LVRS后随访24个月,分别于手术后6,12及24个月测定有关临床的指标:肺功能,血气分析,6分钟步行距离(6MMD)。结果:术后6,12及24月与术前比较,1秒种用力呼气容积(FEV1)显著增加(P<0.01)。肺总量(TLC),残气容积(RV),残总比(RV/TLC)均明显降低(P<0.01),6MWD增加(P<0.05,P<0.01)。日常生活主社会生活能力评分均提高(P<0.05,P<0.01)。结论:LVRS能明显改善重度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肺功能及PaO2等临床指标,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康复训练对不同严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简称慢阻肺) 患者肺功能、呼吸困难程度、生存质量和急性加重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 年1 月至2013 年1 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医院住院及门诊随访的300 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 按严重程度分为中度慢阻肺组( n =120) 、重度慢阻肺组( n=100) 和极重度慢阻肺组( n = 80) , 每组患者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训练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6 个月的肺康复训练, 对照组不进行肺康复训练。比较干预前后及各组间患者肺功能、6 分钟步行距离( 6MWD) 、呼吸困难程度评分( mMRC) 、生存质量及COPD 急性加重次数的变化。结果 经过6 个月的肺康复训练后, 训练组中度、重度、极重度COPD 患者干预前后生命存量评分、6MWD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重度COPD 组康复训练后6MWD 的增加值明显大于中度、极重度慢阻肺患者( P 〈0. 05) 。极重度患者康复训练后mMRC 改善效果最好( P 〈0. 05) 。三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重度慢阻肺患者在肺康复训练后急性加重次数明显减少( P 〈0. 05) , 其他严重度训练组急性加重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结论 肺康复训练能提高不同严重度慢阻肺患者活动耐量和生存质量, 减少重度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次数, 减轻极重度患者呼吸困难程度, 是一种经济高效的稳定期慢阻肺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肺减容手术对重度肺气肿患者的疗效。方法 按照ATS标准确定手术指标 ,对 1 0例重度肺气肿患者施行了肺减容手术 (LVRS)。术前、术后查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6min步行试验等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术后比术前明显提高 (P <0 0 5 ) ,二氧化碳分压比术前明显降低 (P <0 .0 5 )。LVRS术后FEV1、6 MWD比术前有明显改善 (P <0 0 5 )。RV、TCL较术前有明显降低 (P<0 .0 1)。结论 肺减容手术对有适应症的重度肺气肿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理状况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呼吸功能锻炼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日凤  翟翠红 《广西医学》2009,31(5):680-68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呼吸功能锻炼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97例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共2周。观察呼吸锻炼前后肺功能改善状况。结果呼吸功能锻炼后,重度组用力肺活量(FVC)、呼出全部气体所需时间(EFr)明显改善(P〈0.01);中度组FVC、呼气流速峰值(PEF)、EFT指标有所改善(P〈0.01),1s用力呼气容积(FEV1)明显改善(P〈0.05)。结论呼吸功能锻炼能明显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长期家庭氧疗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老年病房确诊的34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8例)、对照组(1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缓解期在家庭内应用双鼻导管氧气筒吸氧,氧流量(1~2)L/min,每天吸氧时间为至少15h,总疗程均为12个月;定期随访患者吸氧的依从性。治疗前后两组均用St.George’s呼吸问卷(SGRQ)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测定血气分析、肺功能、6min步行距离(6MWD)。结果实验组1年后SGRQ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低氧血症、6MWD改善明显(P〈O.01);肺功能变化不显著(P〉0.05);而对照组FEVI%、FEVl/FVC%及PaCO2较实验前加重(P〈0.01)。治疗后两组间各项检测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长期家庭氧疗可明显改善缓解期COPD伴低氧血症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
赵江  党强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6):32-32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测定为2-4级)46例,给予为期6个月呼吸功能训练,观察训练前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36例完成试验,呼吸训练后最大肺活量(P〈0.05)、1秒用力呼气量、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呼吸峰值流速比训练前有明显改善(P〈0.01),生存质量评定4项因子均值显著下降(P〈0.01)。,结论:呼吸训练能改善COPD缓解期患者的肺功能,提高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党强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3):35-35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测定为2~4级)46例,个别或集体给予为期6个月的呼吸功能训练。观察训练前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36例完成试验,呼吸训练后最大肺活量(P〈0.05)、1秒钟用力呼气量、1秒钟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呼吸峰值流速比训练前有明显改善(P〈0.01),生存质量评定4项因子均值显著下降(P〈0.01)。结论:呼吸训练能改善COPD缓解期患者的肺功能,提高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地孕酮(MA)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体重、肺功能和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将42例低体重COPD患者随机分为MA组(口服MA 160 mg/d)和对照组(单纯支持治疗),观察8周,比较两组体重、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及6 min步行距离(6MWD)的变化。结果MA组体重和前白蛋白增加(P〈0.05);MA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动脉血氧分压(PaO2)升高(P〈0.05),FEV1和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MW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能改善低体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重和肺通气功能,但不能增加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10.
肺减容手术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肺减容手术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指征、疗效及其术后并发症等。方法57例重度COPD病人行肺减容手术,术前及术后6个月测肺功能、动脉血气及6分钟步行距离(6MWD),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7例重度COPD患者接受肺减容术,切除一侧肺组织的20%~30%。术后3例死亡,1例病情加重,其余病人临床症状改善,呼吸困难减轻,活动能力增强,术后6个月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6MWD较术前分别提高31·9%和53·1%(P<0·05),残气容积(RV)、肺总量(TLC)较术前分别降低30·8%和27·3%(P<0·05),PaO2较术前提高23·1%(P<0·05),PaCO2由术前平均45·86mm Hg变为术后平均46·28mm Hg,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重度COPD患者行肺减容手术可取得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疗效与手术指征的掌握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单侧肺减容术治疗COPD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单侧肺减容术(unilateral lung volume reduction surgery,LVRS)治疗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疗效、手术适应证,总结手术操作要点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分析2003年9月—2006年9月间我院胸心外科进行单侧LVRS的24例COPD患者资料。术前利用CT平扫、血气分析和核素肺通气灌注成像确定“靶区”。24例患者全部行胸腔镜或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使用直线切割缝合器TLC-75或胸腔镜专用切缝器(Endo-GIA)切除过度充气破坏的肺组织。比较术前、术后1年、术后2年的呼吸困难程度及肺功能和6 min步行距离的变化,以评价单侧LVRS的临床疗效。结果单侧LVRS后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平均提高(38±7)%;6 min步行距离(6MWD)平均提高(70±25)%;呼吸困难指数再分级:16例术Ⅲ级中10例转为Ⅰ级,6例转为Ⅱ级;8例术前Ⅳ级中4例转为Ⅱ级,3例转为Ⅲ级,1例转为Ⅰ级。本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2.8%,无手术中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7%。结论单侧LVRS可以改善具备手术指征的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临床症状,并且围手术期死亡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尽量切除术侧无功能肺组织,防止肺漏气为手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肺减容手术 (LVRS)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肺功能等的机制。方法 对 2 0例LVRS手术 (切除范围为 2 0 %~ 30 %)患者 ,于手术前及手术后 3个月进行肺功能 (FEV1、RV、TLC)、动脉血气分析 (PO2 、PCO2 )、心脏超声多普勒 (CO、Cl、EF、PAP)等指标的比较分析。结果 LVRS手术后患者的FEV1、RV、TLC等都有明显提高 (P <0 .0 1)。PO2 术后比术前有提高 (P <0 .0 5 ) ,PCO2 显著减小 (P <0 .0 1)。心功能指标 :Cl、CO、EF及肺动脉压力 (PAP)术后 3个月较术前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2 0例患者术后 6min走 (6MWT)为 (2 86± 85 )m ,比术前 (182± 10 2 )m显著增加 (P <0 .0 1)。结论 切除范围在 2 0 %~ 30 %的LVRS可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 ,提高PO2 ,降低PCO2 ,而对心功能、肺动脉压力影响不明显。其机制可能在于余肺血管及肺单位的代偿及功能的重新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肺减容手术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手术适应证. 方法 29例重度COPD病人行肺减容手术,术前及术后6个月测肺功能、动脉血气及6分钟步行距离(6MWD),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全部病人临床症状改善,呼吸困难减轻,活动能力增强,术后6个月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6MWD较术前分别提高32.4%和54.1%(P<0.05),残气容积(RV)、肺总量(TLC)较术前分别降低31.5%和27.9%(P<0.05),PaO 2较术前提高22.8%(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PaCO 2由术前平均45.3 mm Hg降为术后43.2 mm Hg,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9%,主要有漏气、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结论 LVRS可以改善具备手术指征的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杨婕  蔡元萍  胡建武  卢桥发 《重庆医学》2016,(17):2377-2379
目的:评估长期家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2例经住院治疗后处于重度 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稳定期患者分为长期家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HNIPPV )+常规治疗组(观察组22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0例)。随访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肺功能、6 min 步行距离(6MWD)、呼吸困难评分、焦虑评分、1年内病情恶化住院次数等6项指标。结果治疗1年后,观察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6MWD 、呼吸困难评分、焦虑评分、1年内病情恶化住院次数均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及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均有所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年期间无死亡病例或其他原因退出病例。结论 HNIPPV 治疗可以改善重度 COPD 患者呼吸衰竭,减少急性加重次数,改善血气指标,提高生活质量,对于重度稳定期 COPD 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单侧肺减容术治疗重度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单侧肺减容术(LVRS)治疗重度阻塞性肺气肿的疗效、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总结手术操作要点。方法对23例重度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施行单侧LVRS,并于LVRS后随访24个月,分别于手术后6,12,24个月测定肺功能、血气分析、6min步行距离(6MWD)。结果术后6,12,24个月与术前比较,1s用力呼气容积(FEV1)显著增加(P<0.01),肺总量(TLC)、残气容积(RV)、残总比(RV/TLC)均明显降低(P<0.01),6MWD增加(P<0.05,P<0.01)。日常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明显提高。本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95%和91%,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结论单侧LVRS可以改善具备手术指征的重度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手术病死率低。尽量切除术侧无功能肺组织,防止肺漏气为手术要点,术前、术后呼吸功能锻炼有助于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剂量罗红霉素长期应用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8例稳定期COPD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罗红霉素150mg,1次/d口服,疗程为6个月;对照组34例仅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急性加重的次数、肺功能、6min步行距离(6MWD)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急性发作次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χ^2=9.59,P=0.022)。治疗组治疗前后肺功能FEV1.0%(47.84±14.31)vs(56.61±14.99)、FEVI(1.30±0.48)vs(1.60±10.60)、6MWD[(337.32±76.8)m vs(376.28±77.95)m]明显改善(P〈0.05)。生活质量症状分、活动分、影响分及总均分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善。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长期服用小剂量的罗红霉素能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改善肺功能、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探讨单侧胸腔镜下行肺减容术(LVRS)治疗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经严格掌控手术适应证,30 例重度大疱型肺气肿的患者被纳入手术,术中应用腔镜用切割缝合器(Endo GIA)切除无功能肺组织,切除部分占肺容积的20%~30%。对比术前、术后3、6 和12 个月的肺功能、血气及6 min步行试验等监测指标。结果30 例患者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肺功能、血气指标改善,呼吸困难症状减轻,活动耐力不同程度增加。术后3、6 和12 个月比较第1 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肺活量(FVC)、肺残 气量(R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 个月血氧分压(PO2)、6 min 步行实验(6MWT)与术后12 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下行肺减容术对于大疱型肺气肿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改善患者术后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期手术效果明显,随着时间延长手术效果有减退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吸入福莫特罗,布地奈德(信必可都保)联合呼吸训练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门诊病历235例老年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刀8例、信必可都保治疗组(B组)79例和信必可都保联合呼吸训练治疗组(c组)78例。评估各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的肺功能变化、呼吸困难分级(MRC)、体质量指数(BMI)和运动耐力【6min步行距离(6MWD)】。结果治疗后6个月,c组肺功能优于B组,B组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6个月的MRC、6MWD评分和BMI较A组、B组和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必可都保联合呼吸训练可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孟鲁司特对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和症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先荣  姜琴华  柴秀娟  徐再春 《浙江医学》2006,28(7):534-536,542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顺尔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和症状的影响。方法 对68例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经2周洗脱期后,均予相同的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孟鲁司特片10mg,每晚13服1次,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2、3、6个月肺功能改变和急性加重期发作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一秒率(FEV1/FVC)和分钟最大通气量占正常预计值百分比(MVV)治疗1个月后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1);而在治疗2、3、6个月后与治疗1个月后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并无明显改善(均P〉0.05),而且在观察期间急性加重发作次数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0.01)。结论 COPD稳定期患者口服孟鲁司特片1个月后肺功能改善明显,以后肺功能维持在一个相对较好水平,且孟鲁司特能减少患者的急性加重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重度低肺功能患者肺切除术后影响转归的因素及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方法:总结26例中重度低肺功能患者的手术治疗经过、术后并发症和近期肺功能变化。其中全肺切除术4例,单纯肺叶切除术20例,袖状肺叶切除术1例,肺叶楔形切除术1例。结果: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10例(38.46%),病死1例(3.85%),死于肺部感染并呼吸衰竭。25例术后3个月复查肺通气功能和动脉血气分析显示,动脉血氧分压较手术前明显改善(P〈0.01),最大自主通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肺活量(FEV1)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低肺功能患者仍有一定的肺功能储备,能耐受肺叶切除手术;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管理,特别是术后的密切监护以及各种严重心肺并发症的及时处理,可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