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梅毒螺旋体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在检测梅毒螺旋体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0例疑似病例,用目前公认较好的梅毒抗体确认试验TPHA结果为标准,与TRUST、ELISA、FQ-PCR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TRUST假阳性率为25%,假阴性率为23.3%;ELISA无假阳性,假阴性率为3.3%;FQ-PCR假阳性率为15%,其中30例TPHA阳性病例的定值在1.704×104~6.365×105copies/ml,而3例FQ-PCR阳性,TPHA阴性病例的定值在3.133×102~3.657×102copies/ml.结论FQ-PCR检测梅毒螺旋体DNA,特异性很强、敏感性很高,是目前诊断梅毒螺旋体的先进方法.  相似文献   

2.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梅毒螺旋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世全 《中原医刊》1999,26(2):59-60
近年来,梅毒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多。由于其危害性极大,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从1997年2~8月开始对42例临床诊断为一期梅毒的患者做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病组:42例患者均为我科门诊病人。男16例,女...  相似文献   

3.
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梅毒患者血清TP-D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梅毒螺旋体(TP)DNA在梅毒患者血清中的检出率.[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4例不同病程阶段梅毒患者的血清TPDNA.[结果]34例梅毒患者中仅有2例检测出血清TPDNA,阳性率为6%.[结论]血清TPDNA的检出率低,故不宜采用血清作为TPDNA的检测标本.  相似文献   

4.
蔡川川  李芳谷  吴志华  杨日东 《右江医学》2012,40(3):306-308,456
目的探讨血浆梅毒螺旋体DNA(TP DNA)定量检测在潜伏梅毒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早期18例,晚期14例)潜伏梅毒患者,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苄星青霉素治疗前后血浆TP DNA拷贝量。结果治疗前早期、晚期潜伏梅毒患者TP DNA阳性率分别为50%、28.6%,而TP DNA拷贝量分别为3.2×103~2.56×104、5.26×102~8.4×103 copies/ml;治疗后3个月早期、晚期患者TP DNA阳性例数分别为2例、1例,治疗后6个月早期、晚期患者TP DNA阳性例数分别为4例、2例。结论血浆TP DNA定量检测可用于潜伏梅毒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快速血清反应(RPR)、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的比较,探究FQ-PCR诊断梅毒的相关优势。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疑似梅毒患者70例,同时给予RPR、TP-ELISA和FQ-PCR三种检测方式,观察不同检测手段的阳性分布情况。结果 FQ-PCR阳性率相比于RPR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8,P<0.05);FQ-PCR阳性率和TP-ELISA基本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7,P>0.05)。结论选择FQ-PCR方法测定Tp-DNA水平,有助于梅毒的确诊,效果优于RPR和TP-ELISA,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振荣  刘迪  张捷  崔丽艳 《北京医学》2007,29(8):497-498
目的 探讨三种血清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分别检测602份标本,其中61例确诊为梅毒感染.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对RPR阳性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ELISA法与TPPA法检测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者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1%、97.8%和91.8%、96.9%;RPR与ELISA法、TPPA法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FQ-PCR法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ELISA法和TPPA法是较好的血清梅毒螺旋体的检测方法.FQ-PCR法检测的阳性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梅毒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方法运用PCR扩增了梅毒螺旋体(Tp)的DNA多聚酶I基因(polA)的特异性片段,检测了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性;用该方法检测了118例生殖器溃疡,同时用Tp PCR试剂盒和血清学方法平行检测同批病人的溃疡或血清标本.结果polA PCR只在扩增Tp时有特异性产物,灵敏性约为20个Tp拷贝;检测118例生殖器溃疡标本,用Tp PCR试剂盒为对照,polA PCR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分别为96.8%和95.7%,两种PCR检验结果差异无显著性(x2=o.25,P>0.05);polA PCR方法与血清学方法对一期梅毒诊断结果差异有显著性(x2=4.45,P<0.05).结论 polA PCR方法高度敏感、特异,在一期梅毒诊断中优于血清学方法,可作为血清学方法的补充用于梅毒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巢式PCR检测梅毒螺旋体DNA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一种血清梅毒螺旋体DNA提取及PCR鉴定方法。方法基于化学热裂解法和柱式核酸提取原理进行血清梅毒螺旋体DNA提取。根据文献筛选优化引物建立巢式PCR检测体系,并对实验方法的特异性、抗干扰性、检测梯度进行评价。结果建立的实验方法特异性好、抗干扰性强,对TRUST为1:8以上的标本检测全部为阳性。结论提取梅毒螺旋体DNA及PCR鉴定有助于梅毒的快速诊断,对于血液中梅毒螺旋体增殖能力判断具有重大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吴勇忠  肖子娥  刘燕平 《吉林医学》2009,30(13):1233-1235
目的:梅毒的诊断及疗效随访寻找一个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早期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并以其结构和功能均已明确的polA为靶基因检测患者血中Tp-DNA。结果:Ⅰ期12例中8例Tp-DNA阳性,Ⅱ期17例均为阳性。Ⅰ期12例中6例Tp-polADNA阳性;Ⅱ期17例均为阳性。结论:建议对于RPR转阴者亦应检测Tp-DNA了解TP是否彻底清除,Tp-DNA结果可作为进一步治疗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二期梅毒皮疹中梅毒螺旋体基因检测和浸润细胞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二期梅毒皮疹的形成机制和细胞免疫在梅毒皮疹形成中的作用。方法:用巢式PCR方法对24例10%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的二期梅毒疹标本进行了梅毒螺旋体DNA检测;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二期梅毒皮损中的浸润细胞进行检测。结果:24份二期梅毒疹标本中10例(45.8%)检出了梅毒螺旋体DNA,所有标本银染色未发现苍白螺旋体(TP)。二期梅毒皮损浸润细胞中CD45RO( )T细胞100%阳性,68.2%有CD68( )巨噬细胞,此外还有少量CD20( )B淋巴细胞和CD57( )NK细胞。结论:二期梅毒疹的形成原因可能为螺旋体感染皮肤局部所致;二期梅毒疹皮损中浸润细胞主要为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细胞免疫在二期梅毒皮损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梅毒螺旋体(TP)感染的诊断中联合应用3种血清学检测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用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对临床标本进行梅毒筛查,阳性标本进一步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滴度检测。结果6483例血清标本行TP-ELISA筛查,检出阳性342例,其中TPPA法检测结果阳性313例,阳性检出率为91.5%(313/342);TRUST滴度在1∶2以上的265例,TPPA确证264例为阳性;TRUST滴度阴性77例,TPPA确证阳性49例,29例TP-ELISA阳性而TPPA阴性的标本TRUST滴度(<1∶2)阴性为28例。结论TP-ELISA法敏感性较高,操作方便,易自动化,可取代TRUST作为梅毒的常规筛查,但存在假阳性(8.2%)问题,尤其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居多。TP-ELISA阳性的标本应进一步行TPPA确证,若TPPA阴性,2周后应再复查1次TPPA。TRUST已不适合梅毒的常规筛查,但其滴度可用于临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不同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3月收集的1 548份血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梅毒螺旋体的检测,以梅毒螺旋体抗体被动颗粒凝集试验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检测结果与之比较,计算两者的特异性和灵敏性。结果: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假阴性率为18.7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未出现假阴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假阳性率为0.1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假阳性率为0.0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灵敏性低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而两者特异性无显著差异,因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更适用于梅毒螺旋体的筛查,以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4.
梅毒作为一种接触性慢性经典性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由于其有着很强的传染力和致病性,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对血源性传染性疾病的认识,避免和减少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防范医院交叉感染发生.本文通过综述梅毒螺旋体生物学特性来分析5种不同检测原理的检测方法的特点和优势,结合实验室的条件,指导合理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梅毒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Hsp40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并克隆其基因。方法通过GenBank查到Hsp40蛋白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根据Tp Hsp40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扩增Hsp40基因,并把该DNA片段连接到pMD19-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后挑取阳性克隆采用PCR和DNA测序进行验证。结果 Tp Hsp40基因能够编码374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其分子量为40.1 k Da,无信号肽,呈亲水性。Swissmodel预测得到Tp Hsp40的三级结构与嗜热杆菌(Thermus thermophilus)Hsp40结构最接近。从Tp基因组中扩增得到1125 bp的Tp Hsp40基因并将其连接到pMD19-T载体。结论本文预测了梅毒螺旋体毒力因子Hsp40蛋白的结构和克隆得到Tp Hsp40基因。  相似文献   

16.
荧光定量PCR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在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Cvirus ,HCV )感染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用FQ PCR检测 3 15份怀疑HCV感染的临床血清标本 ,并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ISA)检测抗HCV ,用生化仪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水平 ,了解样本中HCV RNA含量与抗HCV及ALT的相关性。结果  3 15份标本中有 2 2 5份HCV RNA含量高于 80拷贝·ml-1,2 5 0份抗HCV阳性 ,14 5例ALT异常 ,HCV RNA含量与抗HCV阳性率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r =0 .682 ,P =0 .0 0 2 ) ;HCV RNA含量与ALT异常率间也有显著的相关性 (r =0 .92 3 ,P =0 .0 3 2 )。结论 FQ PCR技术检测HCV RNA特异性强 ,灵敏度高 ,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免疫比浊法与ELISA法检测梅毒抗体的效果。方法使用免疫比浊法与ELISA方法分别对95例梅毒患者血清与95例健康人群血清同时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0例标本的检测结果提示.免疫比浊法的灵敏度与阴性预测值均高于ELIS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特异性与阳性预测值上两种方法检测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比浊法与ELISA法均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特点,在灵敏度上免疫比浊法比ELISA法略高。免疫比浊法可以替代现行的梅毒血清学筛检的ELISA方法.且凼适用于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简便又快速,可定量检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梅毒螺旋体(TP)的tpr基因亚型分布,探讨梅毒血清固定与TP tpr基因亚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广州地区多家医院确诊为早期梅毒且未经治疗的初诊患者标本102份,其中全血75份,溃疡分泌物27份,用巢式PCR扩增TP基础膜蛋白基因(bmp),阳性者再用巢式PCR扩增TPtpr基因,酶切后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RFLP)对TP菌株进行tpr基因分型;追踪正规驱梅治疗后12个月患者的血清TRUST滴度变化,分析tpr基因亚型与患者血清TRUST滴度变化的关系.结果 剔除失访病例后的86份(86/102)有效标本中,巢式PCR筛选TP阳性者48份(55.8%),成功进行tpr基因分型者40份,分出3个tpr基因亚型,其中d亚型28份,e亚型4份,I亚型8份;正规驱梅治疗后12个月,有33例(33/40)患者血清TRUST转阴,其中25例d亚型、4例I亚型及4例e亚型,7例(7/40)患者的血清TRUST滴度不转阴,包括3例d亚型和4例 I亚型.结论 TPtpr的d亚型是广东地区梅毒螺旋体的优势流行株(70%),血清固定的形成可能与TP tpr基因的I亚型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