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没食子酸的热解与燃烧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可水解鞣质的有机酸类单体没食子酸进行热解特性及燃烧特性分析,求解相关动力学参数。方法热重分析仪上,在氩气(Ar)气氛下5℃·min-1的升温速率进行没食子酸热解特性研究;模拟空气(N2∶O2=4∶1)气氛下,5℃·min-1、10℃·min-1和20℃·min-1升温速率,对没食子酸进行燃烧特性分析。结果没食子酸的热解分为失水、过渡、快速裂解、炭化四个阶段;没食子酸的燃烧分为失水、过渡、挥发分的释放、固定碳的燃烧四阶段。另外,在模拟空气气氛下,伴随升温速率的不同其燃烧起始温度、挥发分释放温度区间、热失重速率峰极值时所对应的温度及难挥发分及固定炭的燃烧的终止温度、挥发分指数、燃烧指数和动力学计算结果均不同。结论气氛及升温速率均为没食子酸热解过程的重要因素,且没食子酸热解过程符合FC方程模型,线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甲基麻黄碱羧酸酯类药物的水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甲基麻黄碱衍生的四种羧酸酯类药物的水解动力学进行研究。对该类药物的伪一级速度常数进行了测定。发现这些酯在拟生理条件下均发生水解,生成母体化合物和相应的酸。同时对温度,pH值和缓冲液组分浓度等影响因素作了系统的研究。对这四种羧酸酯的水解活化能Ea、活化焓ΔH^≠、活化熵ΔS^≠`活化自由能ΔG^≠和活化平衡常数K^≠进行测定。填补了该类药物水解动力学的数据空白。提出该类药物的水解机理。同时发现其水解活性顺序为:M4>M3>M1>M2。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生物质与煤混合颗粒的最小流化速度(Umf)与混合颗粒流化时的分离特性,借助高速摄像仪、压力在线采集系统等对稻草及木屑两种生物质与煤二元混合颗粒的流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当生物质掺混比(质量分数)低于5%时,二元混合颗粒的流化性能与煤粉单独流化接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流化质量;但随着生物质颗粒与煤颗粒的粒径差异增大以及生物质掺混比增大到10%左右,二元混合颗粒流化质量变差,逐渐出现分离和穿孔等现象。随着混合颗粒中生物质掺混比的增大,最小流化速度随之增加。基于实验研究结果,提出了用于预测生物质与煤二元混合颗粒最小流化速度的改进模型。另外研究还表明随着生物质掺混比的增大,混合颗粒离析程度加剧,床层出现不稳定流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确立菊粉低聚糖的最佳水解工艺条件。方法采用酸法、酶法两种方式,分别设计单因素实验对菊糖提取液进行水解。结果酸法水解最佳工艺条件为水解温度80℃、水解时间30 min、pH=2.0;酶法最佳工艺条件为水解温度65℃、水解时间18 h、底物浓缩比1∶1、酶用量0.4 g。结论酸法水解优于酶法,转化率高且操作条件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6.
7.
8.
由均聚和共聚甲醛在氮气和空气中的热重分析曲线,探讨了聚甲醛的链结构和聚甲醛的各种降解方式同热失重的关系,并利用Coats-Redfern方法计算了共聚甲醛在空气中的动力学参数,对聚甲醛的热稳定性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采用热分析联同技术,在TG-DAT-T-DTG及DAT-T-EGD-GC两套热分析装置上于20℃/min的加热速度下,测定了5种粉煤在整个燃烧过程的热特性曲线。结果表明,曲线之间特征指标对应性好,反映燃烧时的动态特性;氧化增重,表现活化能,着火温度,燃烧最大失重速度,可燃性指数及燃烧逸气浓度级分等随煤化程度加深而有规律的变化。比较了粉煤除灰前后燃烧指标,考察了粉煤中的矿物质及孔隙结构对燃烧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11.
12.
基于煤与木屑以及高分子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结构的不均匀性及煤与木屑中包含大量的顺序和平行反应的事实,提出一个模拟煤与木屑共液化的反应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认为煤与木屑共液化经历了以下过程;煤与木屑裂解生成沥青烯、前沥青烯和小分子的气态产物;沥青烯与前沥青烯进一步转化生成油,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59.8KJ/mol、43.7KJ/mol和84.0KJ/mol。其中,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煤与木屑以及沥青烯与前沥青烯均分为两部分;即可反应部分和不可反应部分,由此得到的理论值与实验值能够较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13.
14.
以HPLC测定了文题化合物(1)在60℃和离子强度μ0.15、pH1~11的缓冲溶液中水解反应的反应速度,并以数学处理求得其一级和二级反应的速率常数,以及其共轭酸的一级反应速率常数。研究表明,水解反应的可能机理为S_N1和S_N2。 相似文献
15.
利用热解-色质联用分析系统,对文题进行了研究,发现其热解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元反应过程。在500~800℃,钛酸丁酯(Ⅰ)热解尾气产物主要是烯烃、醇、醚和醛类化合物。经热解机理分析,发现Ⅰ的重排断裂反应是整个热解过程的主反应,其反应动力学常数为3.87×10~5,活化能为69.3 kJ/ 相似文献
16.
17.
18.
针对酸解尾渣旋流分级过程中分离精度较低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的方式对工艺进行优化。模拟研究表明:当进口速度为1.78 m/s时,高钛品位的粗颗粒的回收效率是91.1%,TiO2回收率偏低;当进口速度为2.78 m/s时,杂质细颗粒的分离效率是62.9%,显著降低。为保证高分离精度,进口速度需控制在2.28 m/s。进一步研究表明,当进口速度为2.28 m/s时,分级后溢流产物的体积平均粒径(D[4,3])为9.2 μm,底流产物的体积平均粒径可达43.6 μm,有90.3%的杂质细颗粒得到脱除,二氧化钛回收率可达59.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