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肝癌组织中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ROCK)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在60例肝癌标本中,采用ROCK蛋白特异标记物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了解肝癌组织中ROCK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合病例的年龄、性别、分期、转移情况,了解ROCK蛋白表达情况与不同临床病例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ROCK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ROCK蛋白的表达在分期较晚及有转移的病例中较高,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组织中,ROCK蛋白的高表达对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不同分级的66例前列腺癌、2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MT的表达情况,分析MT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2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MT的表达率为100%(20/20),66例前列腺癌组织中MT的表达率为59.1%(39/6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的表达随着前列腺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加(P<0.05);与患者血清PSA水平、年龄无相关性(P>0.05);MT阳性表达组与阴性表达组之间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的表达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上皮细胞钙粘素 (E cadherin ,E Cad)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方法测定 42例前列腺癌及 3例正常和 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E Cad蛋白的表达。结果  42例前列腺癌组织中 2 1例E Cad蛋白表达阳性 ( 5 0 %)。随肿瘤细胞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程度的增高 ,癌细胞表达E Cad蛋白阳性率降低 ,高、中分化组 2 2例前列腺癌中 19例E Cad蛋白表达阳性( 86%) ,与低分化组 2 0例中 2例 ( 10 %)阳性表达 ;A +B期和C +D期前列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5 5 %( 19/ 2 9)和 15 3 %( 2 / 13 ) ,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χ2 =2 4 43 ,P <0 0 0 5 ;χ2 =9 0 3 ,P <0 0 0 5 )。而正常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E Cad蛋白均呈阳性免疫反应。结论 E Cad蛋白异常表达在前列腺癌的恶性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检测E Cad蛋白的表达有利于判断病期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R DT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期间,临床怀疑为前列腺癌且行MR常规检查及DTI扫描的44例患者的资料.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1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28例.采用t检验比较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间各向异性分数(FA)值及ADC值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FA值及ADC值对前列腺癌诊断效能,并初步确定前列腺癌FA值及ADC值诊断阈值.结果 前列腺癌区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FA值分别为0.308±0.084和0.203±0.029,ADC值分别为(0.883±0.192)×10-3和( 1.408±0.130)×10-3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4.833和10.779,P值均<0.01).ROC曲线上,ADC曲线下面积为0.996(95%可信区间为0.984~1.007),FA值曲线下面积为0.904(95%可信区间为0.812~0.996),FA值联合ADC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996(95%可信区间为0.984~1.007).ADC值阈值为0.725×10-3mm2/s,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96.0%;FA值阈值为0.311,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68.7%.结论 DTI成像能为前列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提高对前列腺癌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中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值在鉴别诊断前列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15例、前列腺癌患者58例、排除前列腺疾病的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TPSA、FPSA及FPSA/TPS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PSA为4.0~45.5 μg/L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和前列腺癌患者交叉重叠,在此区域内,两组患者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P>0.05),而两组患者FPSA/TPSA值却有显著差异(t=2.74,P<0.05),具有较大的鉴别诊断价值.以FPSA/TPSA值≤0.15作为鉴别诊断前列腺癌的参考值,既保持了较高的灵敏度(91.5%),又提高了特异度(78.6%)和准确率(79.8%),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阳性预测值(82.5%)和阴性预测值(96.5%).结论 FPSA/TPSA值不但能够弥补单用TPSA的不足,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检出率,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活检,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扫描(DCE-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三维氢质子MR波谱分析(3D1H-MRS)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32例前列腺癌及6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以及29例健康志愿者经MR常规扫描、DCE-MRI、DWI和MRS扫描,分别测量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病灶和正常前列腺中央腺区和正常周围带强化后的相对信号强度值、DWI信号强度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及胆碱/枸橼酸盐(Cho/Cit)和[Cho+肌酸(Cr)]/Cit比值,并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织和病灶间差异。结果经DCE-MRI检查,22例前列腺癌患者中18例病灶区呈早期明显强化,并快速下降;4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中38例呈早期明显强化并逐渐上升至中晚期达峰值后缓慢下降,除0及120 s两时间段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组织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正常周围带、增生与癌三者的相对信号强度在其余每个时段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DWI检查前列腺癌患者26例于ADC图上病灶呈明显低信号,ADC值为(104.23±26.15)×10-5mm2/s,43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病灶区平均ADC值为(175.21±64.86)×10-5mm2/s,除正常前列腺周围带与前列腺增生之间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和正常前列腺中央腺区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检查前列腺癌17例,其病灶区Cho/Cit比值为2.26±0.91,(Cho+Cr)/Cit比值为2.85±1.01,3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病灶区平均Cho/Cit比值为0.46±0.23,(Cho+Cr)/Cit比值为0.57±0.20。除正常前列腺周围带与正常前列腺中央腺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和正常前列腺组织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DWI和MRS 3种检查方法在前列腺癌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达70%以上,而通过3种检查方法的联合应用,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达87.50%、94.74%、92.59%。结论DCE-MRI、DWI和MRS 3种检查方法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具有特征性表现,而3种检查方法的联合应用又将极大地提高MRI诊断前列腺癌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化学发光法检测f-PSA/t-PSA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PSA(f-PSA)及f/t PSA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90例正常健康男性、72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和60例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的t-PSA和f-PSA,并求出f/t PSA比值,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BPH组、PCa组t-PSA分别为1.67±1.22、8.37±5.47和26.46±28.20,f-PSA分别为0.59±0.55、3.07±3.62和2.60±3.07,f/t PSA比值分别为0.36±0.14、0.32±0.14和0.11±0.04,上述各组三项指标两两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PCa组t-PSA分为<4.0μg/L、4.0~10.0μg/L、10.0~20μg/L、>20μg/L四个组,显示t-PSA和f-PSA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f/t PSA比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f/t PSA比值分为<0.10、<0.15、<0.20、<0.25四个截点,显示在0.15截点以内PCa患者占有率为93.30%,特异性为88.89%。结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f/t PSA比值<0.15时对PCa的诊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适用于t-PSA处于各种范围的PCa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分段读出扩散加权成像(RESOLVE)序列ADC值鉴别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超声引导下直肠穿刺活检病理证实、行前列腺MRI检查(T1WI、T2WI及RESOLVE序列),且MRI检查前未进行过穿刺活检、内分泌治疗或放射治疗的72例患者纳入研究.将患者分为2组:前列腺癌组23例(43个病灶)和前列腺增生组49例(64个病灶).患者均行前列腺MR检查.由2名医师先采用双盲法独立对图像进行评估,并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值和Bland-Altman图,分析2名观察者测量ADC值的一致性.计算2名医师测量RESOLVE序列ADC值的平均值,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前列腺癌组和前列腺增生组ADC值的差异.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ADC值诊断前列腺癌的ROC曲线,判断最佳诊断界值点,计算ADC值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2名观察者测量ADC值的一致性好(ICC=0.976,P<0.01).前列腺癌组的ADC值为(0.74±0.12)×10-3s/mm2(95%可信区间为0.70×10-3~0.78×10-3s/mm2),前列腺增生组的ADC值为(1.21±0.12)×10-3s/mm2(95%可信区间为1.18×10-3~1.24×10-3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23,P<0.01).ADC值诊断前列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6,最佳诊断界值为0.946×10-3s/mm2,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95.3%(41/43),特异度为98.4%(63/64),准确度为97.2%(104/107).结论 RESOLVE序列ADC值鉴别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Rho家庭蛋白在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研究Rho家族 5个重要成员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 ,探讨Rho家族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分别利用半定量RT 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胃癌细胞系中RhoA、RhoB、RhoC、Rac1和Cdc4 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发现 ,与正常对照肠上皮细胞系相比 ,5种胃癌细胞系中的RhoA、Rac1、Cdc4 2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 ;在所有细胞系中均无RhoB的表达 ,RhoC仅在胃粘膜组织和有转移潜能的细胞系中有表达 ,而胰岛素可以诱导肠上皮细胞表达RhoB ,进一步证实了RhoB是一个即刻反应蛋白 ;Rho家族中RhoA、Rac1、Cdc4 2在胃癌细胞系中高表达提示Rho家族可能在胃癌的发生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动态增强MRI(DCE—MRI)对前列腺癌进行定量分析,评估DCE—MRI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6名前列腺疾病患者,年龄43~81岁,包括前列腺癌患者35名,前列腺增生患者11名。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及DCE-MRI检查,在灌注参数图上测量前列腺癌与正常组织的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值,比较三者在前列腺癌及正常组织中的差异,并进行ROc曲线分析,计算Ktrans、Kep、Vc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并对Ktrans、Kep、Ve三者与Gleason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前列腺癌与正常组织中,Ktrans、Ke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V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Kep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两者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4.6%、92.9%和85.7%、71.4%。Ve在前列腺癌诊断中无明显价值。Ktrans、Kep、Ve与Gleason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DCE—MRI定量分析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可用于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肌酸激酶B在前列腺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B(脑型肌酸磷酸激酶,CKB)在前列腺良性及恶性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CKB在BPH1与LNCaP细胞中的表达差异,采用电泳仪法进行血标本CKB检验,最后采用半定量PCR方法研究CKB与雄激素的相关性。结果:CKB在LNCaP的表达量是BPH1细胞中的12.3倍,血检验发现,CKB在未经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组阳性率(5/10)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组CKB阳性率(4/37)与前列腺增生组阳性率(0/1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B在比卡鲁胺(bicalutamide,Casodex)阻断组LNCaP细胞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无比卡鲁胺阻断LNCaP细胞。结论:CKB在恶性细胞中高表达,对未经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患者有一定诊断价值,并且其表达受雄激素的调节,可能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的前列腺定点穿刺活检研究前列腺外腺低回声结节的性质。方法 42例患者因TRUS发现前列腺外腺低回声结节而疑患前列腺癌,行TRUS引导下结节定点穿刺活检,每个结节分别在纵向和横向上各穿刺1针。在双盲情况下进行病理诊断。结果 42例前列腺外腺低回声结节定点穿刺标本病理诊断前列腺增生症22例,占52.4%,前列腺癌20例,占47.6%。结论 TRUS发现的前列腺外腺低回声结节,除了前列腺癌之外,还包括良性增生结节,最终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前列腺偶发癌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 12例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分化腺癌 9例 ,低分化腺癌 3例。术后行双侧睾丸切除术 10例 ,另外 2例仅行内分泌治疗。其中 9例得到 1~ 7年随访 ,结果 5例无瘤生存 ,2例无瘤死亡 ,2例死于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前列腺偶发癌的治疗可根据病人的年龄、全身情况、肿瘤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来决定治疗方案。双侧睾丸切除术可作为常规手段。对前列腺偶发癌的随访可采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动态监测 ,直肠指诊 ,经直肠B超及在其引导下活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鉴别诊断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的作用。方法:对10例前列腺癌患者和1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前进行常规CT扫描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分析前列腺癌组及前列腺增生组各灌注成像参数,包括组织相对血流量(RBF)、相对血容量(RBV)、平均通过时间(MTT)以及表面渗透性(PS),统计学分析采用方差分析评定观察值之间的差异。结果:前列腺癌患者组的RBF、RBV、PS值分别为(85.466±37.767)ml/min-1100g-1、(21.413±6.037)ml/100g和(49.268±6.099)ml/min-1100g-1,而前列腺增生患者组分别为(42.998±10.617)ml/min-1100g-1、(11.296±2.557)ml/1和(24.051±6.320)ml/min-1100g-1,二组间RBF、RBV和PS观察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列腺癌患者组MTT值虽然较前列腺增生患者组高(20.383±10.812)s,(19.644±5.262)s,但是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方面有一定的价值,能够为临床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半定量及定量参数对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H)的鉴别价值.方法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回顾性分析于本院行DCE-MRI扫描,并经病理证实的PCa患者24例(69.79岁±8.21岁)、BPH患者22例(69.77岁±10.36岁).扫描序列包括横轴位T1WI、T2WI及DCE-MRI.测量PCa及BPH病变半定量值:MxSlp、washout、AUC90、AUC180;定量值: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及血管外细胞外容积比(Ve)值.使用独立样本f检验比较以上各值,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值对PCa和BPH的鉴别效能.结果 PCa与BPH的MxSlp、washout、AUC90、AUC180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9.76±83.58 vs 8.65±4.51、1.29±3.36 vs 0.14±0.37、14.96±5.76 vs 12.76±4.21、28.80±14.08 vs 26.13±8.40),P值分别为0.243、0.117、0.150、0.443.PCa的Ktrans及Kep值均高于BPH[(0.36±0.11) min-1vs(0.24±0.11)min-1、(1.93±0.89) min-1vs (1.20±0.57) min-1)],P值分别为0.001、0.002.PCa与BPH的Ve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3±0.11 vs 0.25士0.18),P值为0.604.Ktrans及Kep值诊断PC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3、0.737,当Ktrans值≥0.273 min-1,Kep值≥1.595 min-1时诊断PC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2%和82.7%、62.5%和86.4%.结论 DCE-MRI可为PCa与BPH鉴别提供较可靠的定量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集80名健康人、1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和6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腹部前列腺B超检查计算前列腺体积,计算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结果前列腺癌患者PSA和PSAD水平分别为(82.66±20.62)μg/L和(0.68±0.2),前列腺癌患者中PSA和PSAD水平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1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水平为4~10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前列腺癌组中PSA>10μg/L和PSAD>0.2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10μg/L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0.0%和91.3%,PSAD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6.7%和85.0%。结论 PSAD是诊断前列腺癌更敏感、更有效的指标,在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中有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腹股沟疝的一期手术方法。方法2004年10月-2008年1月,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治疗BPH,同时采用聚丙烯网片(PPM)无张力修补腹股沟疝,一期手术治疗BPH合并腹股沟疝患者56例。结果手术效果良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等优点。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为0~7分,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5.4天。随访6个月~4年,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结论同期行TUVP及腹股沟疝修补术,方法简单、疗效肯定,可一次性完成手术,使患者免受二次手术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经尿道前列腺气化切除术(TUVP)后大出血的再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3年6月TUVP术后大出血非手术治疗无效,经再次电切镜下或开放手术治疗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再手术20例中,电切镜下止血17例,术中发现前列腺窝内创面动脉出血10例,静脉出血5例,后尿道渗血1例,未见明显出血点1例。膀胱内探查手术止血3例,术中发现膀胱颈口前列腺窝边缘动脉出血2例,前列腺窝内渗血1例。术后均成功止血,无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前列腺电切术后大出血原因多为止血不彻底所致,非手术治疗无效的大出血应及时在电切镜下止血处理,安全有效,必要时可考虑膀胱内探查,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尿潴留患者导尿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前列腺增生伴急性尿潴留患者入院时与导尿治疗后的血清PSA变化情况,探讨急性尿潴留对血清PSA水平的影响。结果导尿治疗后前列腺增生伴急性尿潴留患者血清PSA水平从9.93±8.85ng/ml降至6.46±5.75ng/ml,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PSA≤4ng/ml组患者的PSA水平由治疗前的2.18±1.17ng/ml变为2.43±2.59ng/ml,无显著性差异(P>0.05);PSA4~10ng/ml组患者的PSA水平从5.95±1.43ng/ml降至4.09±2.00ng/ml,有显著性差异(P<0.01);PSA>10ng/ml组患者的PSA水平从18.93±8.49ng/ml降至11.49±6.37ng/ml,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导尿解除尿潴留,可明显降低PSA>4ng/ml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发生急性尿潴留时的血清PSA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正常前列腺 (NP)和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组织中病理组织学改变的关系。方法 :应用HE染色和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的方法 ,对 7例正常前列腺和 3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定量分析。结果 :①BPH前列腺组织中间质、腺体、上皮和腺腔的面积百分比分别为 :(62 .1 8± 8.1 4 ) % ,(38.72± 7.0 2 ) % ,(1 7.96± 4 .0 3) %和 (1 9.80± 6 .39) %。间质与腺体的比例为 (1 .70± 0 .58)∶1 ,与正常组织相比比例显著增高 (P <0 .0 5) ;间质与上皮的比例为 (3 .70± 1 .2 4 )∶1 ,与正常组织相比比例显著增高 (P <0 .0 1 ) ;②随前列腺体积增加 ,间质面积百分比下降 ,而腺体、上皮、腺腔的面积百分比增加。结论 :良性前列腺增生以间质增生为主 ,腺体增生以腺腔的扩张较为显著 ;随前列腺体积增加 ,间质面积百分比下降 ,而腺体、上皮、腺腔的面积增加。间质的增生可能为其他组织成分增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