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脑梗塞及其梗塞亚型的诊断采用1995年中华神经病学会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全部经过影像学检查证实。受试对象的年龄在40~80岁之间,发病时间在5天以内。中医证候诊断采用《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及《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采集一般情况、发病情况、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中医证候量化评分,测定C反应蛋白含量。结果肾虚证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最常见证候,肝风证其次,血瘀证位居第三。使用二分类变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发现血瘀证与C反应蛋白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3.020,P=0.038,OR=20.499),与hsCRP值无明显相关性,与TG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3.636,P=0.021,OR=37.925),与TG、CHO、HDL、LDL值无明显相关性,与血小板计数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0.032,P=0.011,OR=1.032),与红细胞计数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4.612,P=0.002,OR=100.637)。与其它因素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反应蛋白异常是出现血瘀证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可以做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瘀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bA1c、hs-CRP及中医证型相关性.方法:将320例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研究个体按初发与复发分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初发组(A组)与复发组(B组),并进一步比较和分析两组间HbA1c与hs-CRP水平差异;按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风痰火亢证、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四证型,分析和比较A组与B组不同证型发病差异;分析和比较四组间HbA1c、hs-CRP水平的差异.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初发组(A组)与复发组(B组)的中医证型分布差异(u =2.261 8,P=0.024 1)有显著性意义.初发组(A组)hs-CRP参数低于复发组(B组)(u=-2.616 7,P=0.009 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证型组血清HbA1c水平高低顺序依次为: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风痰火亢证>阴虚风动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证型组hs-CRP水平高低顺序依次为:风痰火亢证>阴虚风动证>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且气虚血瘀证明显低于风痰火亢证(u=-2.728 5,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bA1c、hs-CRP水平与初发组、复发组存在关联关系,与中医证型分布存在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病血瘀证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缺血性中风病血瘀证患者84例(病例组),缺血性中风病非血瘀证患者143例(对照组),抽外周静脉血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类型。结果2组MTHFR基因C677T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18;d.f.=2,P=0.002),突变型等位基因频率病例组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9.29%和24.48%),TT基因型与缺血性中风血瘀证发生显著相关(OR=3.730;95%CI为1.229~11.318;P=0.014)。结论MTHFR基因TT型可能是缺血性中风病血瘀证发病的易感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凝血因子变化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对4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要素评分及凝血因子含量(PT、APTT、TT、FIB)测定.结果: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的凝血因子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血瘀证证候要素评分与凝血因子也无相关性(P>0.05).结论:常规的4项凝血因子检测不能作为血瘀证微观辨证的指标,急性缺血性卒中凝血因子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证候复杂多样.<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将中风病证候分为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6个基本证候要素,这些证候要素在临床上有较广泛运用.但由于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在中医证候及现代医学病理生理机制上存在差异,而此类调查却未将两者区分开来,因此缺血性卒中证候学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痰证与血清C-反应蛋白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68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依据中医证候积分分为痰证组和非痰证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对痰证积分与C-反应蛋白含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痰证组与非痰证组相比,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痰证积分与C-反应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427,P0.05)。结论:C-反应蛋白与缺血性中风痰证关系密切,可作为中风病痰证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缺血性中风恢复期(2~24 周)患者的体质、证候分布特点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62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进行中医体质问卷及中医四诊资料采集,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量表判断中医体质,根据<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确定中医证候,并进行中医体质与证候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体质主要为瘀血质(20.97%)、痰湿质(18.71%)、气虚质(16.29%),证候主要为血瘀证(25.81%)、痰证(20.97%)、气虚证(16.45%)、阳虚证(15.16%).主要体质与证候相关分析显示,瘀血质与血瘀证、痰证、气虚证显著正相关,痰湿质与痰证、血瘀证、阳虚证显著正相关,气虚质与气虚证、血瘀证、痰证显著正相关.结论 瘀血质、痰湿质、气虚质是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其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证候、体质与MMP-9,IL-6,MTHFR基因多态性之间相互关系,对缺血性中风病患者从体质、证候与MMP-9,IL-6,MTHFR基因多态性关系进行分析。采集缺血性中风病患者的相关资料,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的61例缺血性中风病患者中风痰瘀阻证患者出现频率最高,共30例;痰湿质是缺血性中风病患者易发体质,共20例;体质与证候对应关系分析显示:气虚体质患者发病后倾向表现为气虚血瘀证;痰湿体质和平和体质患者发病后倾向表现为风痰瘀阻证;证候与MMP-9,IL-6关系: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患者MMP-9,IL-6分布经Z检验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气虚血瘀证患者MMP-9水平明显高于风痰瘀阻证患者;风痰瘀阻证患者IL-6水平明显高于气虚血瘀证患者;证候、体质与MTHFR基因多态性关系:61个样本中,共检测到杂合突变34例;纯和突变15例;无突变12例,该基因位点突变率是未突变患者的4.08倍;痰湿质患者发病后其MTHFR C677T基因型倾向于表现为CT基因型;风痰瘀阻证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TT基因型;阴虚动风证患者发病后易发生杂和突变,表现为CT基因型。从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证候与体质关系分析显示,痰湿质、平和质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风痰瘀阻证;气虚质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气虚血瘀证。提示发病前如对于偏颇体质进行调理,或许对预防缺血性中风病有一定效果;从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证候与MMP-9,IL-6关系分析显示,风痰瘀阻证与IL-6水平具有相关性,气虚血瘀证与MMP-9水平具有相关性。从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证候与MTHFR基因多态性关系分析显示,TT基因型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风痰瘀阻证,CT基因型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阴虚动风证;从缺血性中风病患者体质与MTHFR基因多态性关系分析显示,CT基因型患者易表现为痰湿质。为更深入地认识缺血性中风病病机提供依据,为临床治疗与预防提供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与中医风痰瘀阻型和气虚血瘀型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缺血性脑卒中风痰瘀阻型和气虚血瘀型患者900例,采用x2检验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观察这两种证型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发病部位、舌质、舌苔、脉象、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卒中史、高血脂、红细胞压积、吸烟、饮酒、遗传、血型及并发症等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 风痰瘀阻型与气虚血瘀型年龄(x2 =8.2392,P=0.0413)、高血脂(x2 =4.8386,P=0.0278),舌质(x2 =7.9470,P=0.0048)、舌苔(x2 =4.3298,P=0.0375)4个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风痰瘀阻型和气虚血瘀型高血脂、舌质、舌苔相对危险度(O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OR值分别为0.699(P=0.0282)、0.332 (P=0.0071)和0.667 (P=0.0382).既往卒中史,并发症和前循环梗死3个因素其OR值分别为3.226(P =0.0314),0.203(P=0.0705)和0.214(P =0.0098).结论 各年龄组气虚血瘀型构成比明显高于风痰瘀阻型,且气虚血瘀型更易发生高血脂、前循环梗死和并发症,年龄、血脂水平、梗死部位、并发症与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证型关系密切,可为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硒半胱氨酸插入序列结合蛋白2(SECISBP2,SBP2)基因rs3211703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IS)中医证型的关联性。方法共纳入汉族缺血性中风患者774例,正常对照793例。采用《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对IS患者进行中医辨证。运用MassARRAY SNP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基因分型检测。采用PLINK软件进行遗传关联分析。结果 SECISBP2基因rs3211703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血瘀证[加性模型:OR(95%CI)=1.36(1.06~1.74),P=0.015;显性模型:OR(95%CI)=1.45(1.04~2.01),P=0.028;等位模型:OR(95%CI)=1.38(1.07~1.77),P=0.013]、气虚证发生风险均显著关联[显性模型:OR(95%CI)=1.72(1.10~2.68),P=0.018;等位模型:OR(95%CI)=1.40(1.00~1.95),P=0.048];校正年龄、性别后,SECISBP2基因rs3211703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血瘀证[加性模型:OR_(adj)(95%CI)=1.36(1.06~1.74),P_(adj)=0.014;显性模型:OR_(adj)(95%CI)=1.45(1.04~2.02),P_(adj)=0.027]、气虚证[显性模型:OR_(adj)(95%CI)=1.69(1.08~2.65),P_(adj)=0.021]发生风险的关联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ECISBP2基因rs3211703多态性可能影响中国汉族人缺血性中风血瘀证及气虚证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