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气管插管病人两种吸痰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 ,应用人工气道的病人也随之增多。气管内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的可靠途径 ,是进行人工通气的最好办法。吸痰是气管插管病人护理的重要操作之一 ,是消除呼吸道分泌物 ,维持呼吸道通畅不可缺少的方法。著者于 1999年 9~12月 ,对 4例气管插管的病人采取两种不同的吸痰方法 ,经比较 ,发现边插入边吸痰法明显优于先插入边退边吸的方法 (P <0 0 1) ,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4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 ,分为 2组 ,A组 2例 ,共计吸痰 80次 ,B组 2例共计吸痰 80次。1 2 方法1 2 1 应用物品一次性吸痰管 (16…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有负压条件下插入吸痰管适当深度对气管插管患者吸痰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0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吸痰;实验组将吸痰管在有负压条件下插入气管插管套管,由外向内边吸引边转动吸痰管,将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套管长度后再延长1cm,再次由内向外边退出边转动吸痰管吸引。结果实验组吸痰后有效性与安全性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吸痰管带负压插入气管插管套管长度再延长1cm吸痰可以达到有效的吸痰效果,同时降低吸痰引起的刺激性咳嗽及气道黏膜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气管内插管吸痰法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操作,它能有效地保持气管通畅、改善通气和控制肺部感染。我院急诊科自1997-01至今收治了30例气管插管后用呼吸机抢救的危重病人,经正确吸痰,效果满意。现将我们的具体操作方法与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小儿呼吸道的特点和患儿需要吸痰的症状,强调了患儿插管后吸痰的正确时机,重点论述了正确吸痰的方式方法,对插管患儿的排痰和护理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气管内插管吸痰联合机械振动排痰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在我院PICU治疗的70例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研究组采取气管内插管吸痰联合机械振动排痰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吸痰方法联合机械振动排痰治疗.对比两组患儿在治疗前与治疗后2 h的呼...  相似文献   

6.
体位引流吸痰对气管插管新生儿排痰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叶枫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12):1480-1481
目的:探讨体位引流吸痰方式对气管插管新生儿排痰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31例患儿分为二组,将69例先翻身、叩背、体位引流10~12min后吸痰的新生儿为治疗组,62例翻身、叩背后立即吸痰的新生儿为对照组。吸痰前后根据患儿情况提高氧浓度10%~100%氧气吸入1~2min。结果:二组不同吸痰方法的治疗效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采用先翻身叩背2~5min,保持侧卧位体位引流10~15min后再吸痰,可有效地稳定患儿的血氧饱和度,改善缺氧状态,增加患儿对吸痰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两种吸痰管在神经外科吸痰时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晓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0):1149-1150
<正> 吸痰法在神经外科是非常重要而常见的技术,常分为口鼻吸痰法、气管切开吸痰和气管插管内吸痰。吸痰时,护理人员常被下列问题所困扰:吸痰不彻底和气道黏膜易吸破出血。通过近5a的应用和比较,我们发现选择不同吸痰管进行不同吸痰情况时的操作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我们的经验是:选用一次性吸痰管进行气管插管内吸痰;硅橡胶吸痰管应用于气管切开吸痰和经口鼻腔吸痰,具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ICU收住的病情危重患者大多需经口或经鼻插入气管导管以保持气道通畅,而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手段,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科室经气管插管吸痰导管插入困难而导致不能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的事件时有发生。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本科38例经气管插管患者出现的152例次吸痰导管插入困难,现将其原因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清除气管插管内痰痂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月新 《医学文选》2006,25(3):473-474
我院近年应用纤维支气管镜(FOB)清除气管插管内痰痂35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逆行气管插管法用于插管困难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资料 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24~72岁,术前各种化验检查基本正常。常规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膨肺和拍背治疗对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机械通气患儿的排痰效果和相关并发症。方法选择心内直视术后行机械通气时间≥72h、年龄≤3岁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吸痰时给予膨肺和拍背,B组给予常规直接吸痰,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儿吸痰时舒张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比B组心率显著减慢、收缩压降低,而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A组比B组吸痰较彻底,VAP的发生率较低。结论膨肺和拍背治疗吸痰法优于常规直接吸痰法,应将其作为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2.
杨昱  陈爱妮 《吉林医学》2013,(35):7351-7352
目的:探讨剖宫产及阴道分娩中早产儿结局。方法:选取在广东省连州市人民医院和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进行分娩的产妇5 000例,其中自然分娩者3 000例分为自然分娩组,剖宫产者2 000例分为剖宫产组,观察两组早产儿情况。结果:剖宫产组的早产儿发生率高于自然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的早产儿死亡率与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组的早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组,但早产儿的预后无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的危险因素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 3例早产胎膜早破的主要原因及对母儿的影响。并对不同孕龄组2 8~34周,34+ ~37周两组作分析比较。结果:78%的早产胎膜早破有易发因素,下生殖道上行感染是主要原因,多数为亚临床感染。不同孕周的两组对母亲影响无显著差别;在新生儿死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RDS)及低体重儿发生率有显著差别(P <0 .0 1)。结论:定期产检,注意下生殖道感染的筛查、治疗。对于孕2 8~34周的早产胎膜早破宜采取期待治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合并症的发生,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杨冰岩 《广西医学》2000,22(6):1184-1186
目的:探讨早产儿呼吸衰竭时呼吸指数(RI)的改变。方法:对比32例早产儿呼吸衰竭和11例正常新生儿在呼吸指数(RI)、肺泡-动脉血氧差(A-aDO2)、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进行监测,并分析以上指标在16例Ⅰ型呼衰和16例Ⅱ型呼衰中的差异。结果:早产儿呼吸衰竭级组RI及血气分析结果和正常新生儿组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同时Ⅱ型呼衰组和Ⅰ型呼衰组在RI和血气分析指标上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产儿呼吸衰竭时RI和多项血气分析均有显著性改变,测定RI对临床上呼吸衰竭的分型和诊治有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查晓亮  夏晓琼  夏书江  王炎  查显忠 《安徽医学》2017,38(11):1425-1428
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OLV)期间脑氧饱和度(rSO2)变化与术后谵妄(POD)的关系,以及rSO2与麻醉监测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期间拟行右侧OLV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应用无创脑氧饱和度监测仪监测并记录清醒状态(T1),OLV前5 min(T2),OLV后10 min(T3)、30 min(T4)、60 min(T5),OLV结束后15 min(T6)6个时间点的rSO2,同时记录相应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脉搏氧饱和度(SPO2)、HR.术后3天内,采用谵妄评定量表(CAM)对患者进行谵妄评估,记录患者POD的发生情况;分析OLV期间rSO2的变化与POD间的关系,以及rSO2与MAP、PETCO2、HR间的相关性.结果 T3、T4、T5时rSO2较T1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4、T5之间rS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之间rS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6时rSO2回升至接近T1时水平,且与T1时rS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脑组织rSO2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共有6名患者发生POD,发病率15%,POD患者OLV期间rSO2下降比率与非POD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LV期间rSO2的下降与MAP、PETCO2、HR均无相关性(r=0.193、0.103、0.242,P<0.05);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患者OLV期间rSO2出现下降,发生POD的患者,rSO2下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老年食管癌患者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期间局部脑氧饱和度( rSO2)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20例年龄大于65岁,拟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左后外切口开胸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进行开胸后单肺通气(SLV)管理,应用脑氧饱和度监测仪监测从清醒状态到气管拔管阶段的脑氧饱和度变化,并观察记录脑电双频指数( BIS)和标准监测参数,在对应时间点进行血气分析.结果 ①清醒状态时测定局部脑氧饱和度( rSO2)为66.5%±2.2%,麻醉诱导后侧卧位双肺通气时rSO2为56.2%±2.6%,在SLV期间rSO2降为50.4%±2.2%,拔管时rSO2为62.2%±2.1%;在SLV期间,所有患者rSO2下降≥18%,70% (14/20)的患者降幅超过20%,30% (6/20)的患者降幅超过25%;SLV期间rSO2绝对值低于50%的患者占30% (6/20).②rSO2的降低与SLV时间、BIS值、SpO2、MAP、体温、PaCO2、PaO2、Hcr、Hgb、SaO2等临床监测参数均无相关性.结论 老年食管癌患者单肺通气期间均发生脑氧饱和度的降低,有30%的患者rSO2绝对值低于50%;rSO2的降低与常规临床监测参数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早期气管插管对成人院内心搏骤停(IHCA)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及存活出院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9 年 11 月至 2020 年 10 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生院内心搏骤停的 423 例患者,根据抢救期间是否行气管插管分为气管插管组(263 例)和非气管插管组(160 例),其中气管插管组又分为 15 分钟内气管插管组(118 例)和超过 15 分钟气管插管组(145例)。采用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15 分钟内气管插管组、超过 15 分钟气管插管组与非气管插管组患者 ROSC 和存活出院率的差异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5 分钟内气管插管组 118 例患者中 ROSC 的患者为 36 例,恢复率为 30.51%;超过 15 分钟气管插管组 145 例患者中 ROSC 的患者为 43 例,恢复率为 29.65%;而非气管插管组 160 例患者中 ROSC 的患者为 30 例,恢复率为 18.75%,15分钟内气管插管组、超过 15 分钟气管插管组与非气管插管组患者恢复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5 分钟内气管插管组118 例患者中存活出院为 55 例,存活出院率为 46.61%;超过 15 分钟气管插管组 145 例患者中存活出院为 48 例,存活出院率为 33.10%;而非气管插管组 160 例患者中存活出院为 49 例,存活出院率为 30.63%,15 分钟内气管插管组与非气管插管组患者存活出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初始心率、是否有旁观者、15 分钟内气管插管、长期居住地、有无入住 ICU、是否存在低血压/休克、是否存在严重创伤,均是影响患者存活出院率的因素。结论 气管插管时机影响成人 IHCA 患者ROSC 及存活出院率,其中 15 分钟内气管插管组的 ROSC 率和存活出院率均高于非气管插管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上消化道内镜术前使用丙泊酚进行镇静是否会导致氧饱和度下降,并分析导致氧饱和度下降的因素。方法 200例(男103例,女97例)因各种原因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患者。采用患者既往及术中实测值。记录术前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水平和心率。初始氧饱和度〈90%的患者被除外。患者被分为两组。第一组100例接受常规无镇静内镜检查,第二组100例接受镇静内镜检查(镇静剂:丙泊酚1~2 mg/(h.kg-1)。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及心率,从口咽部麻醉镇静前开始持续至内镜检查结束后1 min。在内镜检查过程中记录最低的氧饱和度和最大的心率值。记录整个检查过程中氧饱和度〈90%的持续时间,并判断此时内镜检查进行的阶段。结果两组间的体重指数、吸烟、血红蛋白和最大基础脉率、内镜检查持续时长、最低基氧饱和度、缺氧时间及缺氧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氧饱和度下降情况与性别、内镜检查时长、基础脉搏率及血红蛋白水平无关,而与吸烟有显著关系。结论丙泊酚作为上消化道系统内镜检查的镇静用药是一种可靠的方法,对没有严重合并症的个体不会产生额外风险。但吸烟习惯应该作为考虑氧饱和度下降的一个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住院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1996~2996年10年间入住新生儿病房、曾经头颅B超检查的所有住院早产儿进行分析,应用SIGMA B超诊断仪对早产儿进行头颅B超检查.结果 196例早产儿的平均胎龄为(34.0±2.1)周,平均出生体重为(2.13±0.53)kg.平均头颅B超初次检查时间为生后(5.3±6.3)d,其中本院出生患儿为(4.0±2.0)d,外院出生患儿为(7.0±8.0)d,两者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总的脑损伤发生率为56.6%,重度脑损伤发生率为16.3%.早产儿的胎龄愈小,出生体重愈低,其脑损伤发生率愈高,出血程度也趋严重.围产期窒息、家中自娩、机械通气、产妇为外来民工等因素与早产儿脑损伤及出血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鉴于早产儿脑损伤的高发率及约一半脑损伤早产儿无明显临床症状,建议对早产儿在生后早期应常规进行头颅B超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研究早产儿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TnI),肌红蛋白(Mb)的临床影响因素及意义。方法对我科NICU2007年1~7月住院的48小时以内、孕龄和出生史明确的80例早产儿,分别于生后24~48小时内进行血清CK,CK—MB活性和TnI,Mb浓度测定;同时摘记早产儿的临床相关资料: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出生Apgar评分和孕母孕期健康情况。结果①早产儿血清Ck、CK—MB活性和TnI、Mb浓度均明显高于成人参考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早产儿血清CK,CK—MB活性不受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出生Apgar评分及孕母健康情况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nI不受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出生Apgar评分的影响,但受孕母孕期的健康情况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不受出生体重、出生Apgar评分及孕母孕期的健康情况影响,但受出生胎龄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早产儿生后24—48血清CK,CK—MB活性和TnI,Mb浓度远高于成人水平;早产儿血清TnI浓度受孕母的孕期合并症影响;早产儿血清Mb浓度受出生胎龄的影响;早产儿血清CK,CK—MB活性均不受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出生Apgar评分和孕期合并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