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食管癌根治加淋巴结清扫术 ,手术创伤大 ,术后细心的观察和护理 ,对确保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临床资料我科自 2 0 0 2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 ,收治 13例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其中男 8例 ,女 5例 ,年龄 48~78岁 ,平均年龄为 63岁。本组患者均实施根治加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手术顺利 ,术后恢复良好 ,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2 护理2 1 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 48h~ 72h持续心电监护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尤其是血压及呼吸的状态 ,频率、节律和血氧饱和度。持续吸氧 3~ 4升 /min ,根据血氧饱…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临床无远处转移食管鳞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放疗后出现锁骨上或纵隔淋巴结转移行伽马刀治疗联合化疗的疗效和相关不良反应.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治的45例接受根治性放疗后出现锁骨上或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伽马刀治疗,联合组给予紫杉醇和奈达铂化疗. 结果 联合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和65.2%(P<0.05);气管受侵或受压变形总缓解率分别为90.9%和50.0%(P<0.05),声音嘶哑、进食梗阻和疼痛总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6.4%和56.5%(P<0.05),3年和5年后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72.7%和34.8%(P<0.05),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2.7%和39.1%(P<0.05). 结论 伽马刀治疗联合紫杉醇及奈达铂化疗能显著提高缓解率,缓解气管受侵或受压变形的症状,提高短期生存率,但在提高长期生存率方面无显著优势,有增加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312例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癌术后的长期生存与淋巴结的转移紧密相关。为了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寻求更合理的手术方式,自1996年1月~2000年12月我们对312例胸段食管癌切除时,按区域进行淋巴结清扫,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栋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16):52-53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以便正确地安排食管癌术后复查及后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247例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病例放疗前资料,了解其转移规律。结果食管癌术后出现淋巴结转移的几率随术后间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87%的术后淋巴结转移出现在2年之内,大部分病例二次就诊时机有延误,延误时间与转移淋巴结大小成正相关。结论食管癌术后正规复查非常重要,对T3、T4或N^+等重点病例要多加注意或积极开展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食管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材料与方法 搜集食管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病例12例,复习其相关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将腹膜后间隙纵向分为胰腺体尾部以上区域(简称胰上区),胰腺体尾区域(简称胰区)和胰腺体尾部以下区域(简称胰下区)。分析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特点。结果 纵向三个腹膜后区域均发现淋巴结转移3例,胰上区和胰区同时发现淋巴结转移4例,胰区和胰下区同时发现淋巴结转移者2例,单独胰上区淋巴结转移2例,单独胰下区淋巴结转移2例。12例中,伴有胃小弯淋巴结转移者5例。腹主动脉前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各19例次,腹主动脉后淋巴结转移6例次。结论 食管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呈连续性和跳跃性,并且具有向上向下及双向转移的多方向性的特点。食管癌治疗前的腹部CT检查应该成为常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 分析 5 0 0例病人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类型、分期、分化程度、部位、长度、癌外侵程度的内在联系。结果 淋巴转移率43 2 % ,淋巴结转移度 1 7 3% ,9 4 %发生淋巴结跳跃式转移。结论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有区域性、连续性、双向性和跳跃性四大特点 ,根治术应按其特点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表浅食管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病理因素。方法回顾分析396例表浅食管癌,统计分析其病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食管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大体类型、有无癌栓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性别、发病年龄、肿物最大径及肿物位于食管的部位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对于易于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表浅食管癌患者,术前检查应该更加详细,如果发生了转移,处理等同于进展期癌,即使未发生淋巴结内转移,建议处理参考进展期癌,治疗后随诊周期缩短。  相似文献   

9.
张明霞  孔令玲 《安徽医药》2010,14(10):1165-1166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以明确术后放疗靶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我科收治的147例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转移分布情况。结果锁骨上区,上纵隔,中纵隔,下纵隔,腹腔淋巴结转移及吻合口复发发生率分别为36.73%,55.78%,7.48%,0.68%,5.44%,10.88%,食管上中段,食管下段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36.07%(44/122),40%(10/25),差异无显著性(χ^2=0.138,P〉0.05),上纵膈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59.84%(73/122),36%(9/25),差异有显著性(χ^2=4.779,P〈0.05)。结论建议食管癌肿瘤术后放疗的靶区包括锁骨上区及上纵隔、吻合口和食管瘤床。  相似文献   

10.
陈意标  张汉雄  张坚 《肿瘤药学》2013,(2):130-132,142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治疗失败的原因及局部小野放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采用三维适形小野放射治疗,GTV处方剂量64Gy,CTV处方剂量50Gy,常规分割;GTV外放1.0~1.5cm为CTV,其他无转移部位不予预防性照射。放疗后3个月行CT检查,按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3%,完全缓解率为33.3%,中位生存时间为16.7月;治疗过程中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对于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是较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68例食管腹腔淋巴结转移综合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对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68例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随机分组,34例单纯放射治疗,34例综合治疗,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单放组近期疗效为52.9%,综合期为79.4%;统计2年生存率,单放组为11.8%,综合组为26.5%,综合组显著高于单放组。结论 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综合治疗能有效提高局部放射敏感性,消灭全身隐匿病灶,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和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其规律。方法对161例行胸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淋巴结转移率为61.50%,胸中段癌的淋巴结转移呈现双向性,胸上段癌向上转移和胸下段癌向下转移及部分跳跃性转移(P〈0.05);低分化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P〈0.05);食管小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率高于食管鳞癌。肿瘤浸润至深肌层和外膜后,其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明显相关。不同部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具有区域性,部分呈现跳跃性转移。食管小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率高于食管鳞癌。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转移的范围、数量及其规律影响因素对其预后有很大影响[1]。食管癌患者术前行多层螺旋CT扫描,因其具有较高的对比度和空间分辨力,不仅可以了解病变的范围,而且还能显示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脏器转移,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4.
王志忠  董银花  张华秦  吴海斌 《河北医药》2012,34(14):2110-2111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淋巴结转移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06至2011年行胃癌根治术的12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转移阴性淋巴结的个数分组,比较各个亚组不同转移淋巴结数目对术后5年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在相同的肿瘤浸润深度下,阴性淋巴结的数量越多,患者5年生存率越高(P<0.05).对比相同的淋巴结转移范围的患者,术中清扫淋巴结数量越多或者说阴性淋巴结数量越多,患者5年生存率越高(P<0.05).相同肿瘤分期的患者,术后5年复发率与转移阴性淋巴结呈负相关,复发率随着阴性淋巴结数量增加而降低.结论 胃癌根治术中淋巴清扫范围,应根据病情保证清扫数量和转移阴性的淋巴结数目,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患者某,女,72岁。2013年4月患者开始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吞咽困难,于2013年10月行胃镜检查。胃镜检查结果提示距门齿18~23 cm处食管新生物,活检示食管鳞状细胞癌。给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共30 次,〗每周5 d,1 次/d,总量6 000 cGy。患者经治疗后进食梗阻缓解,出院后未继续治疗。2014年4月患者再次出现进食梗阻,复查食管钡餐及胃镜活检考虑食管癌局部复发,给予再程放射治疗。2014年5月患者左手中指近节指骨进行性肿胀,伴有疼痛,肿胀部分直径约4 cm,局部皮肤发红,有破溃倾向。X线平片显示左手第3指节近节指骨骨质结构不连续,骨质吸收、破坏,邻近关节间隙存在,周围软组织明显肿胀,考虑食管癌骨转移。建议手术切除,患方未采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以及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5月~2012年3月收治的108例胸段食管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术后病理进行回顾分析,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以及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结果 108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淋巴结的总转移率是53.4%,通过对术后病理的观察分析,P<0.05,OR值>1,表明浸润深度、肿瘤长度、分化程度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这3个因素和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关联性。结论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规律是:由患者的颈部胸部和腹部向淋巴的引流区域进行转移,最常见的转移区域就是纵隔,然后是患者的腹部和颈部;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主要是肿瘤的长度、肿瘤浸润的深度以及分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张科  江陈  汪永和  魏祥志 《安徽医药》2013,17(5):801-802
目的探讨贲门癌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期为贲门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65例采用手术治疗的贲门癌患者淋巴结进行分组并行病理检查,依据转移淋巴结的分布特点,分析转移规律。结果 65例共清扫淋巴结866个,转移度28.1%,转移率72.3%。胸腔淋巴结转移率为18/65(27.7%),腹腔淋巴结转移率为46/65(70.8%)。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均与淋巴结转移率相关。结论贲门癌有向胸、腹腔两野淋巴结转移的倾向,多数贲门癌的淋巴结遵循逐站转移、按贲门淋巴在腹腔、胸腔的引流规律转移。外科治疗应根据肿瘤大小选择,以经胸路径为主,腹部切口为辅,清扫胸、腹腔两野淋巴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3 dCRT)食管癌术后纵膈淋巴结转移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48例胸中段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复发患者采用3 dCRT,常规分割,放疗剂量2Gy/次,5次/周,总剂量50~60Gy/25~30次,5~6周。结果 48例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复发患者全部于治疗后1个月行胸部CT或颈部彩超检查,完全缓解(CR)27例,部分缓解(PR)9例,稳定(SD)7例,进展(PD)5例。总有效率(CR+PR)75.0%。所有患者均得到回访,1、2、3年生存率分布为91.7%、63.2%、45.8%。毒副反应主要为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气管炎,全组未出现放射性皮炎,恶心、呕吐和骨髓抑制等。结论 3 d-CRT治疗食管癌术后纵膈淋巴结转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1997年6月至1998年6月,我科行根治性手术切除食管癌69例,现就淋巴结转移情况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男49例,女20例;年龄最高70岁,最小26岁。并风心二尖瓣狭窄1例,糖尿病1例,放疗后1例。从发病到就诊时限最长达18个月。胸上段14例,胸中...  相似文献   

20.
<正>木村病(KD)即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属于临床上极为少见的病症类型,临床多表现为长期存在的无痛性皮下肿物,部分患者有皮肤瘙痒症状,多累及患者头颈部皮下组织、淋巴结,少数患者也可出现累及腹股沟、胸腹壁、四肢等其他部位的情况。该病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临床尚缺乏统一定论,且治疗方案也处于持续完善中,本病发病率极低,全身症状较少,发病对象可设计各个年龄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