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复发及慢性过敏性紫癜临床特点,分析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皮肤科收治的17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复发及慢性过敏性紫癜组和常规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2组在持续性皮疹、严重腹痛和肾炎等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明显(P<0.05),而在关节疼痛、消化道出血等方面对比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肾炎临床分型和预后比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过敏性紫癜首发症状为持续性皮疹,次为腹痛和关节痛,临床转为复发及慢性过敏性紫癜可能性较大,建议行肾活检、腹腔镜以确定病变部位严重程度以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儿童复发及慢性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预后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00例复发及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复发及慢性过敏性紫癜组和常规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在肾炎、持续性皮炎、严重腹痛等方面的发生率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但是在消化道出血,关节疼痛等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患儿肾炎分析类型和预后比较也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小儿过敏性紫癜初期有持续性皮疹症状,然后会有关节痛、腹痛现象出现,而且很有可能转化为慢性过敏性紫癜。在治疗时,建议进行肾活检、腹腔镜检查,以便确认病变部位的严重等级,进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小儿复发及慢性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和其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慢性过敏性及复发紫癜92例患儿为研究资料,依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即慢性过敏性及复发紫癜)与对照组两组。分析观察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的预后影响因素与临床特点情况。结果:经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患儿的肾炎、持续性皮疹与严重腹痛情况发现,组间数据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持续性皮疹是导致小儿过敏性紫癜形成的主要机制,其次是关节痛与腹痛等表现,易诱发慢性过敏性皮疹情况发生,临床建议采取腹腔镜与肾活检检查,便于对病变部位的严重等级予以确认,提高后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皮肤科收治的慢性过敏性紫癜患儿72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患儿临床症状划分为普通对照组与慢性复发组,各36例,对比两组患儿肾炎分型及预后,以此探讨慢性过敏性紫癜临床特点。结果两组肾炎分型与预后评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炎分型多为HU、PU型,预后分级多为A、B级。结论慢性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多样,在治疗时应注重肾功能,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在小儿过敏性紫癜(HS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治疗方法及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维生素C、西咪替丁、维生素E和氯雷他定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连续治疗7 d,随访3个月,记录两组患儿紫癜性肾炎情况、皮疹恢复时间、皮疹反复次数及腹痛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紫癜性肾炎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33.3%;观察组皮疹恢复时间为(12.57±3.46)d,短于对照组的(17.26±4.77)d;观察组3个月内皮疹反复次数为(1.8±0.7)次,少于对照组的(3.9±1.5)次;观察组3个月内腹痛发生率30.0%,低于对照组4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能改善患儿皮疹症状,降低腹痛发生率,对患儿紫癜性肾炎发生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治疗,比较两组的症状缓解时间和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皮疹、消化道出血、关节症状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主要累及皮肤、胃肠道、关节和肾脏以及神经系统,18%~52%的患儿可出现消化道出血这一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肾脏受累所致紫癜性肾炎的病情轻重,是影响过敏性紫癜患者远期预后的主要因素。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腹痛伴便血者疗效好但不能防止复发,对紫癜性肾炎的疗效往往不佳。笔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冲击治疗86例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患儿,结果表明可迅速控制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急性期症状,可能对防治肾脏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患儿发生肾脏损害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99例伴有肾脏损害的过敏性紫癜患儿为观察组,99例不伴有肾脏损害的过敏性紫癜患儿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研究因素包括男/女比例、年龄≥8岁、皮疹反复≥4周、消化道出血、腹痛、关节痛、血WBC、PLT、IgA、FIB、ASO及C3。结果①观察组患儿年龄≥8岁、皮疹反复≥4周及血FIB升高的比例分别为79.79%(79/99)、69.62%(55/99)和24.24%(24/9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皮疹反复≥4周及血FIB升高为过敏性紫癜患儿发生肾脏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皮疹反复≥4w及血FIB升高为过敏性紫癜患儿发生肾脏损伤的高危因素,临床工作中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和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收集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并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前者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后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并对二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儿在呕吐、腹痛和消化道出血方面的改善时间均优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儿,且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护理中介入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呕吐、腹痛和消化道出血时间,提高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就儿童过敏性紫癜多项临床症状表现与紫癜性肾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在患儿的患病年龄、反复发病时间长短、皮表皮疹分布大小及有无消化道症状表现四个方面,分别对紫癜性肾炎组患儿和非紫癜性肾炎组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汇总与统计分析。结果紫癜性肾炎组与非肾炎组相比较,其发病年龄更年长、皮疹泛布面积更大、反复发病持续时间更长、有更为明显的消化道症状,(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年龄偏大、紫癜反复发作长于4周、发生较大范围皮疹和有消化道临床症状与是否发生紫癜性肾炎相关,为患儿发生HSPN临床上的较危险因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氢化可的松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76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同样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氢化可的松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患儿作为对照组38例,采用甲泼尼龙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患儿作为观察组38例,监测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记录患儿腹痛和便血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皮疹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便血缓解时间、关节疼痛缓解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氢化可的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冲击递减疗法治疗小儿重症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小儿重症过敏性紫癜患儿,根据随机原则将患儿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观察组采用甲泼尼龙递减疗法与小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消化道出血停止时间、腹痛缓解时间、皮疹消失时间、肾脏损害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消化道出血停止时间分别为(3.65±0.45)d、(6.61±1.12)d;腹痛缓解时间分别为(3.06±1.32)d、(4.63±1.41)d;皮疹消失时间分别为(6.65±1.30)d、(8.24±1.26)d;肾脏损害恢复时间分别为(7.69±1.10)d、(9.83±1.22)d;经t检验,观察组的消化道出血停止时间、腹痛缓解时间、皮疹消失时间、肾脏损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在甲泼尼龙冲击递减治疗基础上加以小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消化道出血停止时间、腹痛缓解时间、皮疹消失时间、肾脏损害恢复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临床特点及其肝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59例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组32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27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0.37%(19/27)和87.50%(28/3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对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疗效明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素在防治紫癜性肾炎中的应用。方法选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住院的9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结果治疗组皮疹消退时间3—6d,对照组为3~12d;关节肿瘤消失时间治疗组为1~2d,对照组为1~4d;治疗组消化道症状消失时间2~3d,对照组为2~5d;HSPN发生率治疗组为5例,对照组为9例;应用肝素治疗期间未见出血、皮疹、肝功能受损及血小板减少等毒副作用。结论过敏性紫癜应用肝素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说明在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时,应及早应用肝素,以减少紫癜性肾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过敏性毛细血管和细小血管炎性反应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皮肤紫癜、腹痛伴消化道出血、关节肿胀和肾炎等症状.笔者采用孟鲁司特治疗过敏性紫癜,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3月至2011年3月富阳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过敏性紫癜患儿156例,疾病诊断均符合《诸福堂实用儿科学》第七版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治疗组76例,两组性别、年龄及临床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及误诊情况,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2014年8月住院的HSP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 297例(100%)HSP患儿均出现皮疹,其中34例皮疹不典型,合并消化道症状诊断为腹型HSP189例(64%),腹型组中136例患儿以皮肤紫癜首发,所有腹型HSP患儿均有腹痛,部分患儿合并消化道出血、呕吐、腹泻,患儿消化道症状重,腹部体征轻,1例合并肠穿孔,另2例合并肠套叠。52例患儿行胃镜检查:黏膜主要表现为充血、水肿、出血点、溃疡。结论以消化道症状首发的腹型HSP容易被误诊,尽早行内镜检查对早期诊断、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与肝素钠联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1月~2010年11月本院确诊过敏性紫癜(HSP)的住院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42例。两组均给予静脉滴注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口服复方芦丁、双嘧达莫,合并有关节及消化道受累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合并感染者给予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咪替丁10~15mg/(kg·d)和肝素钠100U/(kg·d)治疗,疗程10d。观察两组病例皮疹、腹痛、消化道症状及关节症状消退时间及肾损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9%)明显高于对照组(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咪替丁联合肝素钠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显著,对预防紫癜性肾炎的发生有效,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评估预后、危险预测和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腹型过敏性紫癜初诊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符合入组条件的患儿按照有无消化道出血症状分为消化道出血组(n=54)和无出血组(n=46).将所有患儿性别、年龄、临床表现以及入院2 d内所做的血尿便常规、便潜血、C-反应蛋白、血沉、血IgA水平、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肠道超声检查进行分析.肠道超声主要观察肠管壁厚度、腹腔积液、肠系膜淋巴结情况.分析各项指标在2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消化道出血组患儿较无出血组患儿更易合并窦性心动过缓,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S.05),2组合并呕吐、关节肿痛、腹痛先于皮疹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WBC、PLT、CRP增高,ESR增快,蛋白尿和(或)血尿、IgA增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出血组肠管壁增厚发生率高于无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超检查示不同程度节段性或广泛性肠壁增厚的患儿为49例;病变多位于小肠,增厚范围3~11 mm;29例患儿合并腹腔淋巴结肿大,20例患儿合并腹腔积液.经抗炎及对症治疗3~7 d,患儿腹痛明显缓解,49例患儿均行超声复查,3例增厚的肠壁(>7 mm)恢复至4~6 mm,肠壁血流信号较前明显减少;46例增厚的肠壁(3~7 mm)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腹型过敏性紫癜有消化道出血发生窦性心动过缓的概率高于无消化道出血患儿,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肠管壁增厚可能是消化道出血的一个重要先兆,对于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应早期行肠道超声检查,呕吐、关节等症状及各项化验检查指标无特异性,与消化道出血的出生与否没有特定联系,但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对疾病诊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消化道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68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年龄3~14岁,以消化道症状如腹痛、便血、恶心、呕吐等为首发症状35例(51.47%);以皮疹或紫癜为首发症状17例(25%);而皮疹与腹痛同时伴发者9例(13.24%)。另外,紫癜合并消化道症状及肾损害5例(7.35%);紫癜合并消化道症状及关节或下肢肿痛2例(2.94%)。所有患儿均出现皮疹和腹痛,部分患儿出现恶心、呕吐、便血或大便隐血阳性。胃镜和(或)肠镜检查8例(11.76%),主要表现为充血水肿、出血性红斑、糜烂及溃疡,病变以胃、十二指肠和回肠末端为明显。结论过敏性紫癜半数以上伴有消化道症状,内镜表现有一定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甲泼尼龙冲击递减疗法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重症过敏性紫癜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观察组采用甲泼尼龙冲击递减疗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肾脏损害恢复时间和消化道出血、皮疹消退、关节肿痛、腹痛缓解缓解时间以及皮肤紫癜复发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肾脏损害恢复时间和消化道出血、皮疹消退、关节肿痛、腹痛缓解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泼尼龙冲击递减疗法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降低复发率,并减少对肾脏的损害,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