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产后恢复的影响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产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6月于本院进行剖宫产生产的15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护理模式组)75例和观察组(加强护理干预组)75例,后将两组产妇的排气、拔管、进食及泌乳时间、产后乳房泌乳、胀痛及硬结发生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排气、拔管、进食及泌乳时间、产后乳房泌乳、胀痛及硬结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后产妇加强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泌乳情况,并可缩短产妇的术后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100例剖宫产产妇术后实施护理干预作为实验组,并与100例剖宫产产妇术后未实施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恢复情况作鉴别。方法两组年龄、孕周基本相同,并且产前、产中及产后均无合并症,且出生要儿健康,术后均用硬膜外腔术后镇痛的200例产妇,术后恢复情况相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感染与并发症发生率有明显差异。结论剖宫产产妇术后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预防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产妇身体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分析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在剖宫产手术产妇在临床护理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于本院从2012年10月~2013年9月实施剖宫产的产妇的共有16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对于该类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然后总结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产妇实施精心的护理干预,全部患者均以平稳的心态去配合手术,在手术后,母婴状态都十分平稳,没有出现1例并发症的现象,经调查问卷显示,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率为100%。结论:通过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够有效地缓解产妇剖宫产后出现的抑郁症与焦虑症状,而且还更好的减轻其乳房肿胀疼痛的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产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1月许昌市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110例剖宫产产妇,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予以观察组精细化护理干预,分析并比较两组的产后恢复情况、术后疼痛及切口感染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术后NRS评分及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剖宫产产妇细化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促进产后康复。  相似文献   

5.
张彩蓉 《吉林医学》2012,33(11):2427-242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剖宫产产妇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总结剖宫产产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100例剖宫产产妇母婴平安,无死亡病例,无并发症发生,护理效果明显。结论: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缓解产妇的焦虑和抑郁,能够减轻乳房肿胀疼痛的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及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7年1月产科剖宫产产妇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疼痛及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疼痛及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剖宫产产妇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产妇术后疼痛感,术后肛门排气、自主排尿等用时少,肠道功能恢复好,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张福珍  吴雪琴 《吉林医学》2013,34(18):3737-3737
目的:探究剖宫产产后护理干预对其恢复效果影响。方法:选择实施剖宫产的产妇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70例。试验组为带有社会支持的护理,对照组只是常规护理。结果:在对照组中的产妇恢复的较慢,无其他异样。试验组的产妇恢复的较快,并能较快的进入母亲的角色,而对照组的产妇进入母亲角色,实现角色转换的过程有点艰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进行护理干预,能避免产妇患上产后抑郁症,能让母亲真正的进入到母亲的角色,尽到应尽的责任。从而减少了产妇住院的时间,利于产妇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泌乳和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5例剖宫产术后产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饮食护理,对比两组产妇术后泌乳量和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组24h内产妇泌乳开始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7%(P〈0.01);干预组48h母乳充足率87。50%,高于对照组的68.09%(P〈0.05);干预组术后12h内肛门排气发生率70.83%,高于对照组的51.06%(P〈0.05)。结论科学的饮食护理能够有效缩短剖宫产术后产妇的泌乳开始时间,增加泌乳量,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对提高新生儿免疫力和产妇术后恢复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系统护理干预对提高剖宫产术后泌乳量和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科89例行剖宫产术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治疗组44例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动态对比24小时内产妇泌乳量和胃肠功能恢复。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12小时内泌乳量比较,P<0.05;与对照组24小时内泌乳量比较,P<0.01;与对照组12小时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P<0.05;与对照组24小时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P>0.05。结论:科学、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改善术后产妇的泌乳量和胃肠功能恢复,在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和增强新生儿机体抵抗能力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对剖宫产术后护理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10.
韦迪霞 《海南医学》2012,23(6):150-152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近期收治的8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2例,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38例,行常规护理干预.随访5~10d,比较两组产妇术后2h、24h出血量,术前和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等临床指标以及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间比较,护理后实验组产妇术后2h、24h出血量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7.6%,高于对照组的81.6%(P<0.05).结论 应用综合护理对剖宫产产妇实施干预,可有效减少术后出血量,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择期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及舒适度的影响,促进产妇康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护理干预,比较术后48h内疼痛程度、舒适度及镇痛需求。结果:两组产妇术后6h疼痛VAS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术后24h、48h观察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GCQ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48h内呼叫要求镇痛25例,给予药物镇痛14例;对照组产妇术后48h内呼叫要求镇痛41例,给予药物镇痛2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择期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程度,提高舒适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4年3月实行剖宫产的初产妇218例,依据护理措施不同进行临床分组,心理护理干预组(观察组)109例和常规护理干预组(对照组)109例。观察两组产妇平均年龄和平均孕周情况,观察两组产妇产前产后抑郁、焦虑情绪评分情况,观察两组产妇PF、RP、RE、VT、SF、BP、MH、GH评分。结果两组产妇平均年龄和平均孕周情况无明显差异(t=1.64、1.34,P〉0.05),两组产妇产前抑郁、焦虑情绪评分无明显差异(t=0.71、0.97,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抑郁、焦虑情绪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t=22.01、8.14,P〈0.05),观察组产妇PF、RP、RE、VT、SF、BP、MH、GH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t=20.62、47.87、67.06、27.68、33.19、24.67、21.87、24.33,P〈0.05),观察组剖宫产产妇产后24 h、72 h泌乳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48、19.49,P〈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剖宫产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改善不良心理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刘亚丽  杨云鹏  陈宝娥 《河北医学》2007,13(11):1339-134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全麻术后谵妄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61~85岁之间,全麻老年患者分为护理干预组(40例),常规治疗组(40例)。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护理干预后老年患者术后谵妄例数减少,病程缩短,住院日减少,护理干预为老年患者术后迅速康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赵少君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3):965-967
目的探讨急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48h内的监护与护理方法。方法监测心电、呼吸、血压、穿刺局部的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加强心理护理。结果 21例急症PCI术后患者,48 h内出现短阵室速2例,频发室早8例,拔管时迷走神经反射1例,经及时处理好转,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后严密监测,积极处理,减少及预防并发症的出现是急症PCI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6例,对其进行常规的一般护理;实验组14例,给予综合护理。动态监测胃癌术后患者的生理状况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生理状况指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病理性体重下降人数为0(0%)显著少于对照组8例(57%);两组患者生理状况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得到缓解的情况、复发率及存活率均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的临床运用,有效的促进了术后伤口的愈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陈德  张茂  赖玉书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10):1197-1199
目的:分析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与Whipple手术在围手术期恢复情况。方法:将26例PPPD患者与同期22例Whipple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作对照比较。结果:PPPD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减少,手术并发症略低,PPPD组病人放置胄管时间、胃排空延迟发生率大于Whipple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PPD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术式本身并不影响胃排空延迟的发生及病人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7.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康复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康复的影响。方法:对200例乳腺癌手术后康复期患者分成对照组、干预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并跟踪调查。结果:干预组术后不舒适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在生活自理、心理状态、掌握疾病知识、积极参与与治疗、社交活动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的康复起到了有效的作用,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李旭霞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0):109-111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后留置尿管患者护理干预对复苏期躁动的影响。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行择期全麻开胸手术男性患者126例,按照完全随机法1∶1分成两组,对照组63例患者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63例患者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性、安全性与生命体征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躁动、尿道刺激与生命体征异常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5%比33.33%、11.11%比68.25%、4.76%比23.81%,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评分及躁动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4±1.06)分比(6.53±4.27)分、(1.15±0.43)分比(2.14±0.54)分、(2.07±0.36)分比(3.75±0.53)分,P〈0.05)]。两组患者插管后5 min与拔管时的心率(HR)与收缩压(SBP)水平均有上升,插管后5 min的血氧饱和度(SPO2)均有上升,拔管时的SPO2显著下降。拔管后5 min的3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管患者复苏期的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剖宫产术后两种护理方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蓉戎  方泽琼 《西部医学》2008,20(6):1308-1309
目的寻求有效预防产后宫腔积血,减轻产妇疼痛,提高护士工作效率的方法。方法将剖宫产横式切口术后的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护理,实验组采用皮肤切口表面压沙袋,子宫底部捆扎腹带的方法;对照组采用皮肤切口表面压沙袋。观察子宫按压次数,宫腔积血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比较,实验组按压子宫次数少,宫腔积血发生明显减少。结论沙袋和腹带的共同应用为剖宫产术后有效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护理。方法对48例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手术患者在术前、术后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经围术期精心的护理,4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效果显著,密切的配合、精心的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