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依托咪酯是一种非巴比妥类的静脉麻醉药,半衰期短.依托咪酯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体内代谢迅速、恢复平稳、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抑制轻微、有脑保护的作用等特点,在临床上被麻醉医师广泛的应用.测定靶控输注依托咪酯镇静的半数有效量以及95%有效量.了解EC50(半数有效浓度)及EC95(95%有效浓度)剂量可以帮助确定依托咪酯的安全范围与有效范围;增加依托咪酯应用的安全性;提高麻醉质量与患者的舒适程度;提高合理用药.方法 选择煤炭总医院2013年1-5月择期椎管内麻醉下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患者41例.ASA Ⅰ ~Ⅱ级;采用靶控输注依托咪酯镇静.将其随机分为4组,靶控浓度分别为0.2 μg/ml、0.3 μg/ml、0.4 μg/ml、0.5 μg/ml观察30 min.每隔5 min记录患者警觉/镇静评分法(OAA/S)、血压、心率、呼吸次数、血气等监测指标.改良OAA/S评分为3分以上患者视为入睡.所有患者均不给术前药,同时记录药后患者镇静程度改变情况;计算靶控输注依托咪酯使患者意识消失的EC50及EC95.结果 TCI靶控输注依托咪酯的半数有效浓度为0.333 μg/ml,95%可信限为0.284~0.374 μg/ml;依托咪酯EC95为0.468μg/ml; 95%可信限为0.412~0.491 μg/ml.结论 依托咪酯靶控输注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对呼吸影响小,同时具有较低的肌阵挛发生率,可以广泛的应用于临床镇静和麻醉.临床推荐剂量为0.333~0.468 μg/ml.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5 μg/kg布托啡诺对依托咪酯致患者意识消失95%有效剂量(ED95)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无痛肠镜检查患者80例,性别不限,年龄42 ~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依托咪酯组(E组)、依托咪酯复合布托啡诺15μg/kg组(EB组).EB组患者予静脉注射重酒石酸布托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靶控输注(TCI)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妇科患者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96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的作为观察组(n=52),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的作为对照组(n=44)。比较2组麻醉后血压和心率的变化,记录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T4收缩压(SBP)和心率(HR)与T0比较有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其他时间点与T0比较(P>0.05);对照组T2、T3、T4与T0比较, SBP、DBP及HR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嚼槟榔对妇科手术患者麻醉诱导靶控输注依托咪酯意识消失时半数有效效应室靶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 择期妇科手术患者6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30~60岁.根据患者术前是否有嚼食槟榔史分为嚼食槟榔组和未嚼食槟榔组各30例.麻醉诱导时靶控输注依托咪酯,按序贯法确定依托咪酯的效应室靶浓度,第1例患者依托咪酯效应室靶浓度为0.25 mg/L,各相邻靶浓度之比为1.23.以睫毛反射消失及对言语指令无反应作为判断意识消失的标志,计算靶控输注依托咪酯意识消失时的EC50.结果 与未嚼食槟榔组比较,嚼食槟榔组靶控输注依托咪酯意识消失时的EC50明显提高(P<0.05).结论 长期嚼槟榔妇科患者可提高其靶控输注依托咪酯意识消失时的EC50.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依托咪酯麻醉用于妇科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依托咪酯组和异丙酚组,每组34例,依托咪酯组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2~0.3mg/kg,异丙酚组静脉注射异丙酚1mg/kg,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不同时间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以及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和回答时间等手术恢复情况的变化。结果与异丙酚组比较,依托咪酯组患者在T1~T4时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依托咪酯组患者拔管时间、睁眼时间以及回答时间均短于异丙酚组(均P<0.05)。结论靶控输注依托咪酯麻醉对于保证老年患者妇科腹腔将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使用依托咪酯脂肪乳复合舒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依托咪酯脂肪乳复合舒芬太尼组(简称E组)和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组(简称P组)各5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1min(T1)、气管插管后1min(T2)、气腹开始时(T3)、气腹20min(T4)、气腹关闭时(T5)以及气管导管拔除时(T6)等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值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P组DBP、HR麻醉前显著高于气管插管前1min(P<0.05),而E组DBP、HR值则无明显变化(P>0.05);与T3比较,P组在T6时点DBP显著升高(P<0.05),而E组DBP变化不明显(P>0.05);术后E组的注射点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P组(P<0.01)。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依托咪酯脂肪乳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安全、有效、可靠,不良反应低,能够满足手术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依托咪酯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诊治的94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麻醉方式将其分为依托咪酯组(47例)与丙泊酚组(47例),丙泊酚组患者应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依托咪酯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麻醉,观察患者气管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以及麻醉后患者的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依托咪酯组患者气管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幅度明显小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依托咪酯组患者的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靶控输注的技术应用依托咪酯乳剂,研究其对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调控。方法45例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Ⅰ组为对照组,不使用依托咪酯;Ⅱ组为依托咪酯持续静推组,Ⅲ组为依托咪酯靶控输注组。在麻醉前,插管后,切皮后,缝皮时,术后第1日清晨四个时点测皮质醇,血糖;停药后30min测静脉糖耐量试验。结果Ⅰ组术中各时点皮质醇水平高于正常值,Ⅱ组插管时皮质醇水平高于正常值,Ⅲ组各时点皮质醇水平在正常值范围内;Ⅱ、Ⅲ组皮质醇水平随给药时间延长而下降;所有患者术后第1日晨皮质醇恢复正常。Ⅰ组插管后血糖增高,停药后30min静脉糖耐量异常;Ⅱ、Ⅲ组血糖及糖耐量未见异常。结论麻醉中利用靶控输注的技术复合依托咪酯乳剂可更好地调控围术期应激反应。依托咪酯乳剂对术前糖代谢正常的患者术中糖代谢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评价在靶控输注下依托咪酯对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的影响.方法 应用计算机检索Embase、Cochrane、PubMed、万方、知网、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6年9月,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资料提取以及质量评价,对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循证医学分析.结果 在提取文献后总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总计纳入患者458例.循证医学结果:依托咪酯组和异丙酚组相比较,患者在插管后5 min心率、舒张压波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手术开始切皮时心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舒张压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依托咪酯靶控输注对患者的麻醉诱导及维持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采取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术前麻醉,观察组患者采取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进行术前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血管活性物质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发生肌颤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取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进行术前麻醉,对于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而言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丙泊酚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量(ED50)和意识消失的全量,并探讨其与剂量关系。方法将48例患者分为两组(n=24),采用序贯给药法测定丙泊酚意识消失的ED50,意识消失全量的测定是以20mg/(kg.h)速度泵入丙泊酚直至患者眼睑反射消失,和对呼喊没有反应(意识消失指标)时停止泵药,记录泵入时间并计算丙泊酚用量。结果丙泊酚意识消失的ED50和全量分别是1.018mg/kg(95%CI,0.785-1.320 mg/kg)和(1.856±0.265)mg/kg。结论丙泊酚意识消失的ED50值为1.018mg/kg,意识消失的全量约为1.8 ED5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时EC50的影响。方法在硬膜外阻滞下行下肢及下腹部择期手术的患者100例,年龄19~56岁,体重48~75kg,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将其分为4组,每组25例,分别为利多卡因组,利多卡因混合右美托咪定(混合组)。采用序贯法测定各组利多卡因在硬膜外阻滞时皮肤钳夹反应的EC50,并记录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利多卡因组的利多卡因EC50为1.29%~1.49%,混合组的利多卡因EC50分别为1.03%~1.14%,0.75%~0.84%,0.71%~0.81%,混合组与利多卡因组相比,EC50有统计学差异(P<0.05),Ramsay评分升高(P<0.05);右美托咪定0.75 μg/kg混合组有2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时的EC50,并且在浓度0.50 μg/kg时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3.
阮履强  魏林  罗林丽 《四川医学》2009,30(6):901-903
目的观察早孕对50%患者意识消失时对指令无反应的血浆异丙酚浓度的影响。方法ASAI~Ⅱ级,年龄18-40岁患者,早孕组(n=27)拟行人工流产术,非早孕组(n=28)拟行择期腹腔镜手术。麻醉诱导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每组的第一个患者的靶控输注血浆异丙酚浓度2.0μg/ml。达到预设异丙酚血浆浓度后经过10min的平衡时间,所有患者给予睁眼指令。观察完患者的反应后采动脉血样做实测血清异丙酚浓度分析。采用“up-and-down”法,根据患者的反应决定下一个患者的血浆异丙酚浓度,直到每组至少出现6个交叉对为止。50%患者意识消失时对指令无反应的血浆异丙酚浓度和实测血清浓度根据6个独立交叉对的中点值的平均值决定。结果50%患者意识消失时对指令无反应的血浆异丙酚浓度在早孕组和非早孕组分别为(3.0±0.27)μg/ml和(2.8±0.38)μg/m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执行误差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是30%和35.7%。结论早孕并不降低患者意识消失时的血浆异丙酚浓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合靶控输注(TCI)丙泊酚时瑞芬太尼抑制帕金森病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半数有效效应室靶浓度(EC50)。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拟择期在全麻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31例,同时按照11配对的原则在同期住院的非帕金森病患者中选择对照31例,匹配条件为:同性别、年龄±3岁。两组患者均采用TCI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行麻醉诱导,设定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为3μg/mL,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采用改良序贯法确定,两组第1例患者瑞芬太尼的效应室靶浓度均为3ng/mL,相邻靶浓度之差为0.2ng/mL,以心率或收缩压变化幅度超过基础状态15%作为心血管反应阳性的判断标准。结果所有患者均未见胸壁强直,术后随访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中知晓。瑞芬太尼复合TCI丙泊酚抑制帕金森病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EC50为2.20ng/mL(95%CI:1.86~2.60ng/mL),而非帕金森病患者为2.93ng/mL(95%CI:2.72~3.15n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合TCI丙泊酚3μg/mL全麻诱导时,瑞芬太尼抑制帕金森病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EC50值小于非帕金森病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CO2气腹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和处理。[方法]腹腔镜手术77例,其中后腹腔镜组35例,腹腔镜组20例和术前应用NaHCO3腹腔镜组22例三组。采用全麻,术中CO2气腹压力维持在13~14 mmHg。设立3个监测时点,术前5 min(Ⅰ)、术中30 min(Ⅱ)、术后30 min(Ⅲ),进行血气分析监测,观察并记录pH、PCO2、PO2、BE。[结果]本组12例皮下气肿,5例手术时间〉2 h,3例体重〉90 kg,5例年龄〉70岁,均发生高碳酸血症。后腹腔镜组Ⅱ、Ⅲ中pH、PCO2与Ⅰ相比明显下降。腹腔镜组Ⅱ、ⅢpH与Ⅰ相比明显下降,PCO2明显上升。腹腔镜与后腹腔镜组相比术中pH降低更明显,PCO2上升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表明腹腔镜组比后腹腔镜组更易引起高碳酸血症。两组术后均有轻度高碳酸血症。同法,术前应用NaHCO3腹腔镜组与前两组相比术中pH明显升高,PCO2明显下降,BE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术前控制慢性病,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即刻排空气体,减少皮下气肿发生,术前应用NaHCO3有利于控制术中CO2对血气的影响。经腹腔途径比后腹腔途径更易发生高碳酸血症,因此,对于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应注意选择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