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胃瘫综合征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的22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胃瘫综合征分为观察组47例(发生胃瘫综合征)和对照组174例(未发生胃瘫综合征),总结患者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60岁、围术期贫血、术后低白蛋白血症、腹腔感染是患者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胃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围术期贫血、术后低白蛋白血症和腹腔感染。  相似文献   

2.
陈颖  胡丹红  郑子越 《海南医学》2023,(19):2788-2791
目的 探究胰十二指肠术后患者胃瘫的临床特征,并分析术后发生胃瘫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东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胃瘫发生率,分析胃瘫临床特征,比较胃瘫者与非胃瘫者人口学特征及术前、术中、术后临床指标的差异,应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法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的危险因素。结果 118例患者术后并发胃瘫23例,胃瘫发生率为19.49%,平均胃瘫发生时间为(10.74±3.22) d;胃瘫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上腹部不适、腹胀、泛酸、恶心、呕吐等,无腹痛症状,大多数患者排气正常;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胃瘫者与非胃瘫者在术前白蛋白水平、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胰瘘/肠瘘/胆瘘、术后消化道出血、术后腹腔感染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白蛋白<35 g/L、保留幽门的术式、术中出血量≥500 m L、术后胰瘘/肠瘘/胆瘘、术后消化道出血、术后腹腔感染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胃瘫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胰十二指肠术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普外科2012年8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16例因胃癌接受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的胃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发生胃瘫的危险因素。结果 26例患者发生胃瘫,发生率为8. 23%。不同年龄、肿瘤直径、手术时间、吻合方式、术后镇痛泵的使用、术后补液量、是否合并术前幽门梗阻、焦虑、糖尿病等患者的胃瘫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合并幽门梗阻(OR=4. 989)、糖尿病(OR=10. 402)、焦虑(OR=3. 152)、年龄(OR=7. 833)、术后镇痛泵使用(OR=9. 681)、毕II式吻合(OR=1. 813)为术后胃瘫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重视糖尿病患者的风险评估,及时进行健康指导,合理消化道重建,降低术后镇痛泵的使用可降低术后胃瘫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及市中心医院近年来行胃大部切除术后PGS及无PGS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年龄65岁以上,术前合并焦虑症、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术前存在幽门梗阻,毕Ⅱ式胃肠吻合,手术时间>4h,术后使用自控型镇痛泵,日补液量>3500ml的患者PGS发生率较高.[结论]上述因素可能是胃大部切除术后PGS发生的高危因素,在围手术期纠正或避免这些高危因素对防止PGS发生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1):139-14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1月期间我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措施及效果。结果 78例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共7例患者出现胃瘫,通过综合治疗及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瘫时,采取积极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是关键措施,预防电解质紊乱和给予心理护理可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并发症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56例发生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29.79%)。单因素分析年龄、术前总胆红素升高、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贫血、术前黄疸时间、术前减黄治疗、术中出血多及肿瘤患者肿瘤浸润深度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显著(P〈0.05)。多因素分析术前总胆红素、术前白蛋白、术前血红蛋白、术前黄疸时间、术中出血量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术前胆红素高、黄疸时间长、低白蛋白血症、贫血及术中失血过多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应积极控制危险因素,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分析了16例65岁以上老年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胃瘫的临床资料,探讨老年胰头癌患者围手术期发生胃瘫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提出术前有针对性地预防方法和术后对并发症的有效治疗措施及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率、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大兴区人民医院普外一科2008年1月-2013年8月1046例腹部手术中26例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术前长期流出道梗阻、恶性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及术后低蛋白血症、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发病率较高。胃镜、上消化道造影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经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一般可在术后5周内恢复正常。结论采用心理指导、营养支持、促动力药物及中医针灸在内的保守支持治疗是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应避免再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胰肠吻合口瘘患者与未发生胰肠吻合口瘘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胰肠吻合口瘘的患者与未发生胰肠吻合口瘘的患者在年龄(>65岁)、术前黄疸、胰腺质地柔软、术前贫血、术前低蛋白血症、胰管直径(<3 mm)、放置引流、腹腔感染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胰腺质地柔软、胰管直径<3 mm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肠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胰腺质地柔软和胰管直径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瘘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对其防治,以有效降低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吴丽萍  杨亚梅  郝芳  董科 《四川医学》2009,30(10):1665-1667
目的分析胰腺癌冷冻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所致胃瘫综合征(PGS)与多因素的相关性,探讨其发生机制、诊治措施并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我院所行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10例患者和行胰腺癌冷冻术46例患者的临床和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分析。结果在B组患者(胰腺癌冷冻术组)中有31例(67%,31/46)患者出现了PGS,其中有29例肿瘤位于胰头和钩突部,2例肿瘤位于体尾部。在A组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有10例(4.8%,10/210)患者出现了PGS。B组的胃瘫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χ^2=145,P〈0.001)。A组PGS患者有9例采用非手术治疗(饮食调节、药物、心理护理、胃液引流等)而痊愈;B组PGS患者均采用非手术治疗痊愈。胰腺癌冷冻所致PGS同冷冻术、胰腺肿瘤的位置有密切的相关性,但同年龄、性别、低蛋白血症、梗阻性黄疸、术前胃输出道梗阻,以及胃、胆管所行的手术方式和次数均无明显相关性。绝大部分PGS患者经胃液引流、加强护理措施和心理辅导、适当药物治疗和营养支持都能治愈。结论胰腺癌冷冻可引起胃瘫,胰腺癌冷冻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PGS由多种原因引起,其确切机制不清。心理护理、有效胃肠减压、中西医结合治疗、加强营养支持后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和壶腹部恶性肿瘤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术后胃瘫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术后胃瘫虽不会危及患者生命,但由于无有效治疗方法,给病人的身心和经济都造成很大的负担。国内外的胰腺外科医生也在积极提高手术方式以降低这种令人痛心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文就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的可能病因及目前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胃瘫(PGS)是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较高,在7%~41%之间.且多数报道PGS位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首位[1].PGS与其他并发症(出血、感染、胰瘘)相比,虽不至于危急生命,但对患者来说却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费用和痛苦.因此,正确护理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7例胃瘫的护理体会,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胃癌远端胃术后残胃胃瘫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远端胃术后残胃胃瘫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胃癌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D^2+)手术患者618例的临床资料。以手术后是否发生胃瘫为因变量,进行χ^2检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术后发生胃瘫4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在16个因素中与女性、糖尿病史、围手术期高血糖、术前营养状况不良、焦虑、术后第2天低蛋白血症、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干及术中置营养管鼻饲流质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与女性、围手术期高血糖、焦虑、术后第2天低蛋白血症、术中置空肠营养进流质、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干有关。结论女性、围手术期高血糖、焦虑、术后第2天低蛋白血症为术后胃瘫的危险因素;而术中置营养管鼻饲流质、术中保留迷走神经为术后胃瘫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行胰胃吻合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以及诊治策略。方法对4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行胰胃吻合术后发生PGS的9例(18.8%)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例PGS均发生于术后5~10 d,经治疗PGS平均缓解时间为26.2 d,其中1例再次手术行胃空肠吻合术。结论胰十二指肠术行胰胃吻合术后胃瘫多发生于病情复杂、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的病人,可分为轻度胃瘫和重度胃瘫,多数学者认为术后胃瘫的发生属多因素致病。预防术后胃瘫,需要术前消除病人顾虑,术中操作要轻柔,遵循微创原则,术后加强营养及控制感染。治疗术后胃瘫,应该是以肠内营养(EN)为主的综合疗法。对那些病情重、体质差、精神紧张,手术时间长、创伤大的病人,术中空肠造瘘、术后适时置放鼻肠管是防治胃瘫有效的措施,采用保守治疗一般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6月至2007年12月间3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分析其术后发生的危险因素,选择有效的措施对危险因素进行预防.结果 术后胰瘘发生率17%(6/34).胰肠吻合方式为影响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胰肠吻合方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选择胰肠捆绑式吻合,术中精细操作,是降低胰瘘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杨勇  高宏  刘连会 《黑龙江医学》2006,30(6):459-460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胃瘫的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腹部术后胃瘫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手段进行分析。结果术前长期流出道梗阻、恶性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无切除的胃空肠吻合术发病率较高,胃镜、上消化道造影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经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一般可在术后6~10周内恢复正常。结论保守支持治疗是治疗腹部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应避免再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引起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可能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行胃癌根治术的4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单因素χ2检验分析13个可能引起胃瘫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性别、高血糖、术前营养不良、焦虑、术前幽门梗阻、临床分期、术前新辅助化疗、手术方式、术后低蛋白血症与胃瘫发生有关;术前分期晚和伴有梗阻症状是术后胃瘫的主要因素,实施新辅助化疗可明显降低术后胃瘫发生率。结论: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积极处理这些因素有助于预防和减少术后胃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腹部手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它主要发生在胃十二指肠手术后,也发生在非胃十二指肠手术中,是一种具有胃动力障碍和胃肠道非机械性阻塞特征的功能性疾病[1]。PGS的发病率随着手术的展开和手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2]。据报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PGS发生率达到20%-50%,远端胃癌切除术后其发病率约为4%~5%[3]。大多数胃瘫患者单纯使用药物难于治愈,目前胃瘫的治疗都是综合治疗,包括饮食调整,血糖控制,止吐药物,促动力药物和手术干预,如胃电刺激(gastric electrical stimulation,GES),肉毒杆菌注射,幽门成形术等[4]。但是其临床疗效依旧不理想,因此在临床上尽量避免引起其致病的危险因素至关重要,本文对可能引起胃瘫的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确定引起胃瘫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辰焰  徐颖 《吉林医学》2007,28(13):1463-1464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胃瘫的可能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腹部术后胃瘫患者的潜在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手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中,术前长期流出道梗阻、恶性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无胃切除的胃空肠吻合术的患者发病率较高,胃镜、上消化道造影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经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一般可在术后5周内恢复正常。结论:采用促动力药物在内的保守支持治疗是治疗腹部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应避免再手术。  相似文献   

20.
王忠振 《黑龙江医学》2010,34(3):204-205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1999~2009年间,收治的38例腹部手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8例中,胃大部切除术31例;非胃大部切除术7例。其中,合并糖尿病27例;年龄60岁以上29例;低蛋白血症24例;手术时间>3h18例;术后置肠内营养管17例。结论术后胃肠道运动的改变及吻合口水肿是发生胃瘫综合征的主要原因,高龄、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过长、低蛋白血症、胃迷走神经切断、术后置肠内营养管可能为其诱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