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利用双源CT (DSCT)检测冠状静脉系(CVS)的解剖学变异类型.方法 对疑有冠状动脉疾病的199例患者行DSCT检查.扫描后对其CVS进行三维重建和2D的多重切面改组重建.结果 所有病例均可清晰显示冠状窦.共鉴定出27种CVS的解剖学变异类型,其中9种最常见(148例/199例;74.4%).除此之外有4种类型在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时显示的靶区域中仅有1条冠状静脉出现,3种变异类型靶区域中有2条靶静脉出现,2种变异类型靶区域中有3条靶静脉出现.6例病例(2种很少见的变异类型,占3.0%)在靶区域中没有静脉出现.结论 被检查的患者中大多数在CRT靶区域中至少能观察到1条静脉.CVS的解剖学变异性增强了DSCT在CRT植入前对CVS可视化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双源CT(DSCT)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至我院经冠状动脉DSCT检查诊断为冠状动脉变异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分析冠状动脉异常患者DSCT影像学特征,比较DSCT与CAG诊断结果。结果冠状动脉变异的检出率为5.83%;60例冠状动脉异常患者DSCT诊断效果良好,冠状动脉异常主要以右冠状动脉瘘、右侧冠状动脉起自左侧冠状窦、左主干起源于右冠状窦居多;6例接受CAG检查的患者无法准确显示血管起源及走行,DSCT准确显示所有患者变异冠脉起源、走行及临近血管关系,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CT可从多角度、全方位显示冠状动脉变异的结构,明确其开口、走行及其与周围血管、心脏之间的解剖学关系,且安全无创,可作为常规检查手段用于冠状动脉异常的临床筛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CRT)发展迅速。但由于部分患者左心室静脉系统结构变异,左心室电极不能成功植入,或不能置于理想的靶静脉,影响其效果。因此,术前了解冠状静脉解剖结构,选择合适的靶静脉是CRT的关键。冠状静脉CT成像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临床应用于CRT术前评估逐渐增多。现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320 排动态容积CT 对左心室静脉系统进行评价,以指导心脏再同步治疗(CRT) 中左心室电极的植入.方法 对110 例行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同时进行冠状静脉系统重建,重建时相在体表心电图RR 间期的30%-80%.其中男性40 例,女性70 例,年龄(57.9±10.8) 岁.结果 所有患者均可清晰显示心脏静脉系统,91.2% 的患者在30%-50% 的RR间期得到最佳成像效果;在CRT 最常用的靶静脉(心后侧静脉和心侧静脉),单支靶静脉缺如合并另一支细小的占23.6%-26.4%,双支均缺如占5.5%.结论 320 排动态容积CT 可以提供清晰的心脏静脉系统影像,特别是可以对CRT 最常用的靶静脉进行系统评价,帮助指导CRT 左室电极的植入.  相似文献   

5.
李伟  冯越  陈伏庆  刘铁 《浙江实用医学》2010,15(4):311-311,331,334
目的探讨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对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接受D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9000例,统计冠状动脉瘘的发生率及影像表现。结果 9000例DS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共发现冠状动脉瘘23例,瘘口位于肺动脉20例,左心耳、左心室及冠状静脉各1例。影像表现为左、右或双侧冠状动脉起源畸形血管与肺动脉、左心耳、左心室或冠状静脉相连。结论 DSCT结合多种重建方法可以全程显示冠状动脉瘘的起源、走行及终止,对先天性冠状动脉瘘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冠状动脉起源、走行和终止异常是潜在的威胁生命的解剖变异。文中评价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对检出成人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0年2月期间进行DSCT冠状动脉检查的资料,总结成人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检出率。结果在2179例进行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中2177例为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共检出28例(1.3%)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其中17例为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3例起自左冠状窦,4例为高位起源),10例为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5例起自无冠状窦,回旋支起自左冠状窦、高位开口、回旋支起自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起自右冠状窦、单一冠状动脉各1例),1例为左右冠状动脉均起源异常(均为高位开口)。结论 DSCT可良好显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及走行,为临床决策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7.
患者因扩张型心肌病入院后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术中冠状静脉造影发现冠状静脉无较大侧静脉、前侧静侧后静脉、后静脉,遂将两根左室电极分别植入心中静脉及心大静脉.术后随访1年,症状改善明显.左室双部位起搏在无较好靶血管时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芦淑华 《当代医学》2011,17(17):110-110
目的探讨双源CT在冠状血管造影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40例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以此作为对照组,另外40例患者实施双源CT冠状血管造影(DSCT)检查。与对照组相比,分析DSCT的特异性、准确率及敏感性。结果 40例患者完成了DSCT检查,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部分分支。与CAG相比,DSCTA的特异性、准确率及敏感性分别为92.5%、95.0%及100.0%,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双源CT是一种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ous therapy,CRT))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重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CRT术中左心室的电极导线通常经冠状静脉植入左心室,植入成功率为92%;大约8%的患者因为冠状静脉解剖变异或畸形无法经静脉顺利植入左心室。  相似文献   

10.
心脏再同步化(card 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治疗伴室内传导阻滞的充血性心衰已被临床研究所证实,但在经冠状窦行左右室再同步化治疗过程中,由于冠状静脉窦解剖变异或左室后外侧支血管太细,经冠状窦植入左室电极失败,此时改行右室双灶起搏(右心室流出道 右心室心尖部)可同样达到左右室再同步化治疗的目的[1]·现将我院经冠状窦行CRT治疗失败后改行右室双灶起搏成功的2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男,75岁,因反复胸闷、气短伴双下肢浮肿5 a入住我院·辅助检查:心电图示异位心律,房扑房颤伴Ⅲ度AVB,左室扩大;彩色多普勒示LVE…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双源CT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8月期间27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患者的CTA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对桥血冠状动脉管狭窄进行诊断.其中有10例患者同期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冠状动脉图像采集,所有桥血管均显影,并且都可进行评价,其中共15条桥血管出现狭窄.和CAG结果相比,双源CT对狭窄判断的敏感性100%、特异性91.3%、准确率93.1%,出现狭窄的血管与血管类型有关,2年内通畅率动脉桥高于静脉桥.结论 双源CT可以准确评价冠状动脉桥血管通畅情况,是术后评价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双源CT显示心肌桥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ang LJ  Lu GM  Guo H  Huang W  Chen P  Wang JP  Sun ZY  Li L  Cai J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2):826-829
目的 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对照,评价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DSCTCA)检出心肌桥(MB)的价值.方法 53例患者同时进行DSCTCA和CAG.其中16例患者的DSCTCA和CAG数据分别以4D电影模式重组和回放,对照分析两者显示MB的价值.在4D影像上分别测量MB前、后及MB处在收缩期(40.0%)和舒张期(70.0%)的管径,计算MB处在收缩期的狭窄率及其与"挤牛奶效应"出现的关系.结果 53例患者中,DSCTCA检出16例患者有21处MB,检出率30.2%;CAG检出3例患者4处MB,检出率5.7%.在患者和MB的基础上,DSCTCA和CAG检出MB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837,P=0.001).16例MB患者的4D电影显示MB存在不同程度的"挤牛奶效应"及血液逆流.MB在收缩期狭窄程度与"挤牛奶效应"出现率有关(r=0.640,P=0.006).结论 双源CT可较CAG更可靠地再现CAG上的"挤牛奶效应",可作为常规的筛查方法用于排除或检出MB.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双源CT显示正常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结构进行双源CT观察及测量。材料和方法选择本院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结构正常病例60例,男女各30例。冠状动脉扫描原始数据进行多时相重建并导入CIRCULATION软件,测量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瓣口面积;重建主动脉瓣及二尖瓣最佳开放期及闭合期图像,并分别导入3D软件,显示瓣膜结构。结果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在开放期的不同时期面积有变化,选择伪影较少的最佳开放期测量瓣口面积,主动脉瓣面积:男性3.70cm2±0.44,女性2.93cm2±0.44,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t=0.00)。二尖瓣面积:男性6.33cm2±0.73,女性5.33cm2±1.11,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t=0.018)。通过多种后处理,可以清楚显示主动脉瓣、二尖瓣及其相邻结构。结论利用双源CT可以准确测量主动脉瓣及二尖瓣面积,男女间开放面积有差异,双源CT同样可以清楚显示瓣膜结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斑块钙化及心率变异性与DSCT冠脉成像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行DSCT冠脉成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研究组行DSCT冠脉成像。比较各钙化积分对DSCT诊冠脉狭窄的影响、各心率变异性对DSCT冠脉狭窄诊断影响和心率波动对DSCT冠脉评分比较。结果1~10分图像质量评分明显高于11~100分、101~400分和>400分图像质量评分,1~10分符合率明显高于11~100分、101~400分和>400分符合率(P<0.05)。<6%的图像质量评分显著高于6%~10%和>10%的图像质量评分,并且<6%的符合率显著高于6%~10%和>10%的符合率(P<0.05)。≤5需要的总冠脉支数要明显高于6~10、>10需要的总冠脉支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CT能够对冠状动脉管腔进行有效的观察和诊断,并且斑块钙化是DSCT冠脉成像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和心率变异性没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张臣  赵蕾  马晓海  张兆琪 《疑难病杂志》2012,(12):901-903,995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对冠脉支架植入患者支架通畅程度评估的意义。方法选择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拟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患者50例(植入支架59枚),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扫描。2名研究者对CA结果不知道的情况下分别对冠状动脉支架内管腔进行评估。结果与CA结果对比,DSCT诊断支架再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支架为单位)分别为55.6%(5/9),97.8%(44/45),83.3%(5/6)和91.7%(44/48);DSCT对直径≥3 mm支架的再狭窄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4%、100%、100%、94.4%;对直径<3 mm支架的再狭窄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0.0%、90.9%、50.0%、90.9%。结论与CA结果比较,DSCT对冠脉支架评估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高,敏感性相对较低。其临床意义在于排除管腔通畅的患者,亦可以作为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无创性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侵入性的冠状动脉造影(ICA)为金标准,研究双源CT(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估其在冠心病筛选中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冠心病患者(包括30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均先后进行DSCT和ICA检查,两项检查之间间隔不超过3个月。以ICA为金标准,评价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在诊断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200例冠心病患者中,158例经ICA证实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管腔狭窄≥50%),而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诊断161例,其诊断有意义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8.1%(155/158),特异性为85.7%(36/42)。评估的2 000段冠状动脉中,ICA证实326段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管腔狭窄≥50%),DSCT诊断326段,敏感性为96.3%(314/326),特异性为99.3%(1662/1674)。两者结果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DSCT对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的诊断有极高的阴性预测值(均>99%)。 结论 与ICA相比,DSCT对冠状动脉狭窄,尤其是无钙化的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极高的阴性预测值,且适用人群大为增加,因此,可以考虑将DS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冠心病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17.
双源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以侵入性的冠状动脉造影(ICA)为金标准,研究双源CT(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估其在冠心病筛选中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冠心病患者(包括30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均先后进行DSCT和ICA检查,两项检查之间间隔不超过3个月.以ICA为金标准,评价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在诊断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200例冠心病患者中,158例经ICA证实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管腔狭窄≥50%),而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诊断161例,其诊断有意义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8.1%(155/158),特异性为85.7%(36/42).评估的2 000段冠状动脉中,ICA证实326段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管腔狭窄≥50%),DSCT诊断326段,敏感性为96.3%(314/326),特异性为99.3%(1662/1674).两者结果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DSCT对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的诊断有极高的阴性预测值(均>99%). 结论与ICA相比,DSCT对冠状动脉狭窄,尤其是无钙化的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极高的阴性预测值,且适用人群大为增加,因此,可以考虑将DS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冠心病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双源CT(DSCT)在低电压(100kV)、低流率对比剂(双低)条件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质量,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结果比对,探讨双低条件下DSCT对冠状动脉狭窄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5名冠心病疑似或确诊患者的DS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判别其影像质量。对比同样本患者的SCA,以血管狭窄≥50%为界,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根据美国心脏学会(AHA)-15冠状动脉分段法,分析双低条件下DSCT造影结果,25位患者共有339段血管显示优良,造影优良率达92.9%。以≥50%狭窄节段为界与金标准SCA比较,DSCT诊断的敏感度为91.5%,特异度为95%,阳性预测值83.2%,阴性预测值97.9%。结论以SCA为标准,双低条件下DSCT造影敏感度、特异度较高,可作为低辐射、高质量冠脉造影的有效临床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