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30例422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 0.4g/L.对术后浅前房50例(58眼)进行原因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统计.结果:本组330例422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均下降,发生浅前房50例58眼.原因:房水滤过过强29眼,结膜瓣渗漏15眼,睫状体脉络膜脱离5眼,恶性青光眼3眼.保守治疗44眼,手术治疗14眼.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后浅前房较常见,大多数浅前房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2.
王秋玉  叶静 《安徽医学》2006,27(4):301-303
目的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42例167只眼行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处理及转归。结果167只眼行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48只眼,浅前房发生率为28.74%;其中滤过过畅29只眼,脉络膜脱离15只眼,结膜、巩膜瓣漏共3只眼,恶性青光眼1只眼。根据浅前房原因及程度不同行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后恢复。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高,其中常见原因是房水滤过过畅、脉络膜脱离。持续、严重浅前房可引起并发症影响视功能。Ⅰ度浅前房经保守治疗可恢复,Ⅱ度浅前房持续4~5天应手术治疗,Ⅲ度浅前房须及早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240例(260眼)中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有40例(48眼)出现浅前房,其中31眼经保守治疗,17眼经手术治疗。结果:48眼经保守治疗恢复前房31眼,经手术治疗恢复前房17眼,其中7眼行结膜修补术,7眼行巩膜修补术,1眼行脉络膜下腔放液前房注气术,2眼睫状环阻塞青光眼行晶体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论: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应从术前预防做起,术后积极寻找原因及对症合理治疗,前房全部形成,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为探寻原发性青光眼改良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对89例127眼原发性青光眼行改良小梁切除术。结果:16例16眼术后发生浅前房,发生率为12.6%,其中浅Ⅰ度9例,浅Ⅱ度4例,浅Ⅲ度3例;引流过畅8例8眼,结膜漏3例3眼,脉络膜脱离3例3眼,恶性青光眼2例2眼。16例浅前房经保守及手术治疗全部治愈。结果表明:多数浅前房经保守治疗可治愈;Ⅲ度浅前房保守治疗不恢复应及时手术;部分原因所致浅前房可以预防。  相似文献   

5.
鞠良  张秀艳  鞠胜 《当代医学》2009,15(27):68-69
目的 探讨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方法 将45例5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A组21例23眼行巩膜隧道切口小粱切除术,B组24例27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 两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眼压无统计学差异,浅前房、前房出血、功能性滤过泡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术中滤过量易控制,因多数无须缝合巩膜切口、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相比,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可以作为常规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16 4例 (2 0 6眼 )行常规小梁切除术 ,术中未用丝裂霉素 ,部分病例配合应用巩膜外置可拆除缝线。结果 术后 38例 6 2眼出现浅前房 ,总发生率为30 6 % ,其中Ⅰ级浅前房 31眼、Ⅱ级 2 2眼、Ⅲ级 9眼 ,其中 19眼行手术治疗。结论 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常见原因是滤过旺盛及脉络膜脱离 ,应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98 例(114 眼)实施小梁切除术.结果 术后发生浅前房20 例,其中1度浅前房10 眼,占50%,2度浅前房7 例,占35%,3度浅前房3 例,占15%,保守治疗19 眼,手术治疗1 眼,前房均恢复正常.结论 浅前房是青光眼术后常见并发症,经保守治疗多可恢复前房,及时治疗愈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闭角型青光眼可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芳兴 《河北医学》2006,12(1):56-59
目的:探讨用可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的特点,手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可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的42例48眼的术前术后视力、眼压、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成功率。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前后均未出现暴发性脉络膜出血、眼内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浅前房的发生率低(6/48),6眼在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的眼术后近期反应重,经过适当的处理,手术效果仍然良好;28眼低视力的闭角型青光眼行人工可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有1眼出现残余视力丧失(1/28),说明该手术是较安全的,但也有导致残余视力丧失的风险。结论:闭角型青光眼行可松解缝线切除术是安全有效,对高眼压及低视力闭角型青光眼应及时手术治疗,以保持较好视功能。  相似文献   

9.
李荣成 《广西医学》2005,27(7):1026-1027
目的总结青光眼常规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115例(121眼)青光眼进行了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27例27眼术后并发浅前房,其发生率为22.31%。浅前房程度按Spaeth分级法进行分级,Ⅰ级17眼,Ⅱ级8眼,Ⅲ级2眼。其中滤过道引流过畅22眼,结膜瓣漏4眼,脉络膜脱离1眼。经过治疗,绝大多数均能恢复正常前房深度。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率高,其最常见原因是房水引流过畅。Ⅰ-Ⅱ级浅前房多经保守治疗治愈,Ⅲ级浅前房在保守治疗无效时须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屈素良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9):2012-2013
目的:探索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及根据不同情况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青光眼手术患者93例、136眼的手术方法,术后浅前房发生的比率、时间、类型及处理方法.结果:各类青光眼术后浅前房38眼,占27.9%,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发生率高,占28.4%,其中房水滤过过强占76.3%,结膜瓣渗漏占18.4%,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占5.3%.1眼行巩膜瓣缝合,前房注气,2眼行角膜缘上皮刮除,结膜瓣下移缝合,其余均经保守治疗.结论: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多发,其原因主要是房水滤过过强,次为结膜瓣渗漏,多数通过非手术治疗,3度浅前房应及早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赵艳  旷琳  杨蕾蕾  廖琳 《广东医学》2012,33(12):1800-1801
目的 评价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需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20例124眼的临床资料,其中传统小梁切除术49例50眼(对照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71例74眼(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眼压、视力、视野恢复情况以及浅前房发生率、滤过泡形成情况.结果 术后早期观察组眼压略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观察组视力恢复优良率、视野恢复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其术后早期恢复眼压、前房的形成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苏小龙  赵奋图 《黑龙江医学》2009,33(11):838-840
目的研究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作用及常规小梁切除术与可调整缝线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作随访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76例87只眼,分为治疗组A和对照组B。所有的对照组均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所有治疗组在常规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加可调整缝线。观察术后眼压、视力、前房、滤过泡、视野等情况,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结果所有治疗组和所有对照组的术后6个月浅前房发生率、眼压控制率、功能性滤泡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视野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可明显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有远期较好的眼压控制率及功能性滤泡形成率,是一种比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与治疗。方法对76例(80眼)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术,对发生浅前房20只眼进行原因与治疗分析。结果76例80只眼共发生浅前房20只眼(25.0%)。浅前房18只眼经保守治疗前房恢复,1只眼手术治疗前房恢复,1例转上级医院手术。结论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高,如果及时发现,针对原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多数可用非手术方法治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总结2009年8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16例(140眼)青光眼患者滤过手术后浅前房的原因类型及处理方法。结果:行青光眼滤过手术140眼,发现浅前房42眼(30%),其中常规小梁切除术16眼,加用丝裂霉素C小梁切除术26眼;滤过引流过畅30眼(71.4%),结膜瓣渗漏4眼(9.5%),葡萄膜炎4眼(9.5%),脉络膜脱离2眼(4.8%),恶性青光眼2眼(4.8%)。32眼经过药物治疗,前房恢复。10眼经手术恢复。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高,常见滤过术以小梁切除+丝裂霉素C的发生率高,大多数经保守治疗形成前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及外置可拆除巩膜瓣缝线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青光眼手术患者72例76眼发生浅前房的比率、发生时间、类型,分析不同青光眼类型和不同手术方式对术后浅前房的影响。并分析6例6眼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并外置可拆除缝线手术后前房、滤过泡及眼压情况。结果: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高,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房水滤过过强。可拆巩膜瓣缝线可减少并发症,控制滤过,操作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影响因素。方法本院诊断明确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接受小梁切除患者169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发生浅前房的患者与未发生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本组患者共发生浅前房眼58眼,发生率29.6%。术后浅前房组与晶体厚度、术前眼压及瞳孔光反射灵敏度有密切关系。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患者晶体越厚、术前眼压越高、瞳孔光反射灵敏度越差,术后发生浅前房几率越高。  相似文献   

17.
王文华  高桂平  李汉林  张剑利  黄燕 《广东医学》2012,33(11):1641-1643
目的 比较复合小梁切除术与复合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及其原因和治疗.方法 对行复合小梁切除术(A组)与复合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情况.结果 102眼中41眼(40.2%)发生浅前房.A组的62眼中有31眼(50.0%),B组40眼中有10眼(25.0%)发生浅前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321,P=0.012).浅前房原因归结为:脉络膜脱离22眼(53.7%),滤过过强14眼(34.1%),恶性青光眼4眼(9.8%),结膜渗漏1眼(2.4%).28眼Ⅰ度浅前房及7眼Ⅱ度浅前房经药物治疗均恢复前房;2眼Ⅱ度浅前房经前房形成术恢复前房;4眼Ⅲ度浅前房行经后囊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恢复前房.结论 复合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浅前房风险相对更低,早期对浅前房进行干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行青光眼滤过手术的100例住院患者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0眼发生浅前房27眼,发生率为24.5%,浅前房发生时间在术后1到6d,其中房水滤过过强19眼,结膜瓣渗漏4眼,脉络膜脱离3眼,恶性青光眼1眼;手术治疗3眼,其余24眼保守治疗.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常见原因为房水滤过过强、结膜瓣渗漏、脉络膜脱离,大多患者都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治愈,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程依琏  樊映川  罗谦  黎静 《北京医学》2007,29(7):404-406
目的 探讨巩膜瓣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预防浅前房的作用.方法 将138只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分为两组:常规组68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调整缝线组70眼,行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术后浅前房形成及眼压等情况.结果 术后浅前房:常规组25眼(36.76%);调整缝线组6眼(8.57%)(P<0.01).术后眼压:随访6~12个月,常规组眼压控制<21mm Hg者60眼(88.24%),调整缝线组眼压控制<21mm Hg者62眼(88.57%),P>0.05.结论 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后既可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又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青光眼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及根据不同情况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青光眼手术患者93例、136眼的手术方法 ,术后浅前房发生的比率、时间、类型及处理方法。结果 :各类青光眼术后浅前房 38眼 ,占 2 7.9% ,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发生率高 ,占 2 8.4 % ,其中房水滤过过强占 76 .3% ,结膜瓣渗漏占 18.4 % ,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占 5 .3%。l眼行巩膜瓣缝合 ,前房注气 ,2眼行角膜缘上皮刮除 ,结膜瓣下移缝合 ,其余均经保守治疗。结论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多发 ,其原因主要是房水滤过过强 ,次为结膜瓣渗漏 ,多数通过非手术治疗 ,3度浅前房应及早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