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个体化手法复位、物理因子治疗及前庭康复锻炼对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92例HC-BPPV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Ba rbecue翻滚复位法治疗,研究组则依据眼震特征采用个体化的手法复位结合物理因子治疗及前庭康复锻炼,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1周及1个月后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激惹症状、残余症状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手法复位联合物理因子及前庭康复锻炼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显著,可使激惹症状和残余症状持续时间显著缩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阎登富 《陕西中医》2022,(11):1576-1579
目的:探究逍遥散加减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手法复位后遗留头昏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BPPV经手法复位后遗留头昏的126例患者,将采用前庭康复训练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63),采用逍遥散加减配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的患者纳入试验组(n=63),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中医症候积分以及头昏严重程度。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头晕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均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DHI评分下降,中度及重度头昏率降低,试验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中度及重度头昏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下降(均P<0.05),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BPPV经手法复位后遗留头昏的患者采用逍遥散加减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头昏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拔罐配合手法复位治疗急性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的疗效.方法:1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95例,两组均给予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加用针刺和拔罐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VAS疼痛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罐配合手法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化痰宁眩汤联合颗粒复位手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采用化痰宁眩汤联合颗粒复位手法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单纯颗粒复位手法治疗,对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第14天、3个月的伴随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和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伴随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宁眩汤联合颗粒复位手法在改善前庭功能和植物神经功能症状方面优于单纯颗粒复位手法。  相似文献   

5.
方法:将7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治疗组采用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采用非甾体消炎药物芬必得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66.7%.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法复位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显著,能充分缓解疼痛和恢复腰部功能活动,是治疗急性腰扭伤快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结合中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两组均用手法复位,观察组加用温阳健骨汤。结果:拆除小夹板2周后,观察组腕关节各处活动度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1周、2周及4周后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中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何民鹏 《新中医》2014,46(4):183-185
目的:观察多种针灸手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多种针灸手法(头部电针、体针、梅花针)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的针刺治疗;2组均进行康复训练治疗。2组治疗70天。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0.0%,对照组7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多种针灸手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推拿加康复训练对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对照组65例.观察组以放松手法、点穴手法、俯卧后伸法、斜扳法、整理手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以单纯手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64.29%,对照组为40.91%,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推拿加康复训练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庭强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肢体康复训练、常规平衡功能训练及视觉反馈平衡功能训练,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前庭强化康复训练,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评定两组患者的Berg平衡功能评分、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MBI指数。结果:经4周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BBS评分、MBI评分、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庭强化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6,(10):2181-2182
目的:观察对比评价手法复位结合针刺和单纯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对照组27例,治疗组采用手法复位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法复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治疗周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3%,对照组总有效率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周期(5.21±2.98)天,对照组治疗周期(7.97±3.10)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复位结合针刺治疗BPPV安全有效,并能缩短治疗周期。  相似文献   

11.
手法加康复训练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现察手法加康复训练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0例,采用解除肌肉痉挛及软组织粘连手法、颈椎矫正法、整理手法和放松手法并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66例,采用手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64.29%,对照组为40.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法加康复训练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手法复位结合四黄散外敷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6例,两组均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加用四黄散外敷。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RWE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骨折平均愈合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手法复位及四黄散外敷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提高疗效,缩短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改善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外固定配合中药口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0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行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加用骨伤复原汤口服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4周后桡骨短缩长度更小,尺偏角、掌倾角更大(P<0.05)。观察组治疗3、7、14天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观察组治疗3、7、14天后腕关节肿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外固定配合中药口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李莉 《河南中医》2015,35(1):88-89
目的:观察颈椎手法牵引复位配合综合护理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两组均在推拿治疗的基础上施行颈椎手法牵引复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观症状评分为(6.8±1.3),对照组主观症状评分为(1.5±1.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3.38,P=0.0120.05);观察组临床体征评分为(5.1±1.2),对照组临床体征评分为(2.3±1.9),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2.82,P=0.0230.05);观察组日常活动评分、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颈椎手法牵引复位配合综合护理治疗颈椎病疗效较好,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洗配合康复训练对桡骨远端骨折后关节功能和疼痛的影响.方法:将83例纳入观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和康复训练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续断复健汤内服外熏洗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及关节疼痛的改变.结果:优良率治疗组为78.0%,对照组为6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治疗组在安静时和活动时的腕关节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熏洗配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关节功能,并明显缓解静止时和关节运动时的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结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两组均行手法复位,观察组加用穴位注射。结果:两组治疗1h后和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体积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有较好临床症状即时效应优于单用手法复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结合壮筋续骨汤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两组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加用壮筋续骨汤治疗。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较低、腕围较对照组小、掌屈及尺偏角较对照组大(P0.05),观察组叩击痛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结合壮筋续骨汤治疗Colles骨折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配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两组均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实验组加用桃红四物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周两组血清BMP-2、VEGF、TGF-β1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6周与治疗后3个月两组腕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配合桃红四物汤可有效促进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改善腕关节功能,疗效优于单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结合复元活血汤加味治疗桡骨远端骨折(DRF)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用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用复元活血汤加味辅助手法复位治疗.结果: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Cooney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重灸配合手法复位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针刺重灸配合手法复位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0例;对照组只采用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10次为1疗程,每疗程间间隔2~3天,观察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30例,显效160例,有效90例,无效20例,愈显率63.3%;总有效率93.3%.对照组基本治愈10例,显效100例,有效160例,无效30例,愈显率36.7%;总有效率90.0%.两组愈显率比较有显著差异(Z=-2.002,P<0.05);总有效率无差异.结论:针刺重灸配合手法复位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愈显率优于单纯定点旋转复位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