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经彩超、CT或 MRI证实的肝海绵状血管瘤 2 0例瘤体大小平均为 11.4 cm× 9.7cm,作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结果所有病灶 B超及 CT复查均有不同程度缩小 ,14例于术后 1~ 3个月复查瘤体缩小 5 0 %以上 ;4例经 34个月随访示瘤体缩小 30 % ;2例追查 37个月示瘤体缩小 80 %以上。用无水乙醇和超液化碘油栓塞的基础上再用弹簧圈栓塞 ,可以提高和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3.
经彩超、CT或MRI证实的肝海绵状血管瘤20例瘤体大小平均为11.4cm×9.7cm,作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结果所有病灶B超及CT复查均有不同程度缩小,14例于术后1~3个月复查瘤体缩小50%以上;4例经34个月随访示瘤体缩小30%;2例追查37个月示瘤体缩小80%以上. 用无水乙醇和超液化碘油栓塞的基础上再用弹簧圈栓塞,可以提高和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技术在食管造影中的应用。方法:在食管造影中应用数字减影程序以消除重叠的背景结构。结果:30例病人获得满意的数字减影食管造影图像,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结论:虽然数字减影技术不能完全取代常规食管造影技术,但可作为食管造影检查的一种有益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5.
介入治疗中DSA的技术应用(附35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介入治疗中DSA的技术应用。方法常规采用Seldinger技术,选择好DSA不同技术参数、高压注射器、常规呼吸训练,利用"路径图"技术,将微导管超选至靶血管,进行造影及栓塞治疗时,对所采集DSA图像进行评价。结果检查356病例(腹部245例,头面部58例,胸部25例,盆腔28例),1420个曝光采集序列,2136幅图像,图像质量优等的共1164个序列,占81.97%;图像质量良的为221个序列,占15.56%;图像质量差的为22个序列,占1.55%;图像采集失败13个序列,占0.92%。结论不同病例、部位的图像采集应用不同技术参数,使用非离子造影剂有利于提高检查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2009年9月至2011年3月我科采用介入方法治疗股骨头坏死13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次共收治采用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3770岁,病程170岁,病程124个月;其中,双侧股骨头坏死6例,单侧股骨头坏死7例,表现为髋部疼痛不适,伴有腰部、腿部、膝部疼痛,伴有疲劳、酸痛、麻木感等,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7.
胃Dieulafoy病又称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临床报道较少,其出血部位隐匿,出血量大且易反复,容易延误诊治,病死率高[1].我院2007-10收治胃Dieulafoy病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9.
我院收治1例食管粘膜下海绵状血管瘤,现报告如下。 1 病例摘要 男性,28岁,因上腹间歇性隐痛、反复呕血、解黑便3个月,于1988年5月26日入院。 始于1988年2月剑突下隐痛不适,呕鲜血3口,解黑便,当地医院考虑“上消化道出血”而转入我院。入院检查:面色苍白,贫血貌,大便隐血试验强阳性。食管吞钡摄片见:食管下段部分狭窄,长约8cm, 相似文献
10.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选择性栓塞术治疗耳鼻喉科出血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联合选择性栓塞术治疗耳鼻喉科出血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DSA联合选择性栓塞术治疗35例顽固性鼻出血和5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DSA可明确显示异常出血或肿瘤的异常供血血管,35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选择性颌内动脉栓塞一次治愈率为91.43%;5例鼻咽纤雏血管瘤患者术前3 d行选择性颌内动脉和面动脉栓塞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出血量200-400 ml,术中肿瘤易于快速、彻底剥离.结论 DSA联合选择性栓塞术可作为迅速治愈顽固性鼻出血及明显减少鼻咽纤维血管瘤术中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1.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部分肾脏疾病介入治疗的价值。64例肾脏疾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18例,肾肿瘤32例,肾出血14例。在行腹主动脉、肾动脉或肾段动脉DSA检查,并明确病变性质后,行球囊扩张或栓塞治疗,术后复查DSA评价手术效果。结果发现,64例介入治疗前后DSA成像良好,图像清晰,手术效果满意。提示DSA能实时地为介入治疗提供确切诊断图像和插管导向,术前能评价介入治疗效果,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脑海绵状血管瘤152例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angioma ,CA)是一种少见病。普通X线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对脑CA诊断价值十分有限 ,已证实CT是诊断脑CA的有效方法[1~ 4] 。MRI的应用为CA的诊断提供了新手段 ,作者收集本院 1 992年 1 0月至 2 0 0 1年 1 2月经MRI确定的 1 5 2例脑CA影像学资料 ,探讨MRI对脑CA的诊断价值。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5 2例脑CA中男 70例 ,女 82例。年龄 9~5 2岁 ,平均 34岁。病程最短 2d ,最长 8a ,平均 1 0 7d。癫痫6 0例 ,单侧或单肢肢体麻木无力和感觉障碍 6 5例 ,头晕头痛2 6例 ,3例发生急性血…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选择性供瘤动脉栓塞技术在耳鼻咽喉科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耳鼻咽喉科疾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和栓塞治疗。结果.20例在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后行手术治疗,其中18例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2例由颈外动脉、颈内动脉系统同时供血,仅选择颈外动脉栓塞,术中出血量较多;3例栓塞后未行手术,瘤体明显缩小:1例鼻咽癌放疗后假性动脉瘤破裂致难冶性鼻出血,经栓塞治疗后鼻出血得到控制。结论:选择性供瘤动脉栓塞配合手术治疗耳鼻咽喉科常见的鼻咽纤维血管瘤、鼻窦血管瘤等血供丰富的肿瘤及血管畸形,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彻底切除。对控制难治性鼻出血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栓塞物的选择、栓塞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血管瘤是由血管组织构成的良性肿瘤,一般认为由胚胎期血管网增生形成,多数出生时即存在,可以发生在任何器官或组织.根据传统形态学分类,血管瘤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性血管瘤及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与毛细血管瘤的区别仅在于血管腔的大小,该瘤是由扩张大小不等的海绵状血管窦构成的囊性肿块,其内壁衬以血管内皮,血窦腔内充血或有钙化的血栓存在(静脉石),肉眼肿瘤切面可见大小不等的血腔,其间有薄的间隔,类似海绵.多发生在皮下组织内,也可在肌肉内,少数可在骨或内脏等部位.内脏以肝海绵状血管瘤常见,其他脏器少见,发生于食管后壁的尤为罕见. 相似文献
16.
<正> 食管血管瘤在食管良性肿瘤中较少见,多发性血管瘤则更为罕见,现将我们遇到的一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77岁。咽下异物感三年,近4个月来吞咽困难进行性加重,进水及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经子宫动脉血管内介入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s技术行股动脉穿刺,超选择插管至子宫动脉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认孕囊供血动脉后,经导管灌注杀胚药物氨甲蝶呤(MTX),再用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术后定期复查血液指标及腹部超声;宫颈妊娠需结合清宫术处理;对有生育要求患者,术后3个月于月经干净后3~7d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以观察输卵管通畅情况。结果本组36例患者,均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其中35例患者均一次性治疗成功,治愈率达97.2%。另1例为子宫瘢痕部位妊娠并带环受孕患者,术后24h出现下腹剧痛,超声见盆腔内少量积液,经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约5mL。急诊重复介入治疗,术中发现右侧膀胱动脉分支增粗、增多且参与孕囊供血,超选择插管至右侧膀胱动脉栓塞后,疗效满意。结论经子宫动脉血管内介入治疗异位妊娠疗效确切,能有效保留生育功能及预防致命性大出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肝脏特殊的解剖结构及生理位置使其成为结肠癌的常见转移部位,既往治疗多采用全身化疗和手术治疗,效果欠佳,而介入治疗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我科自2001年3月至2005年5月收治肝转移性结肠癌患者231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31例患者均经临床影像学检查证实,年龄30岁78岁,男126例,女105例。症状除原发灶症状外多表现为肝区疼痛、腹胀、消瘦、乏力等。其中117例原发灶手术切除,肝脏病灶大多为多发,均未见门静脉癌栓形成。1.2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先行肝总动脉造影,显示肝内病灶及供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