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4月入院诊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5—8月入院诊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比较PDCA循环实施前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护理质量高于实施前(P 0. 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PDCA循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可实现对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谢华  杨春华 《当代护士》2022,(10):96-100
目的 探讨基于多学科团队协作的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6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康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多学科团队协作的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家属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多学科团队协作的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经筋理论中医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新密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脑卒中偏瘫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基础上给予基于经筋理论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干预, 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命质量情况。结果实施基于经筋理论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神经功能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运动功能上肢、下肢评分、生命质量各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经筋理论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急性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 提升运动功能水平, 提高生命质量, 为患者获取良好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维码视频宣教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康复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3月岳阳市某医院中医康复科收治的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0月—2020年12月收治的3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3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二维码视频宣教。在入院和出院当天,利用康复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Barthel指数、FMA量表及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康复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Barthel指数、FMA量表和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维码视频宣教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性及自我效能,改善患者的偏瘫侧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康复护理路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4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4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脑卒中偏瘫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脑卒中偏瘫生存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运动功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锻炼依从性中的肢体锻炼依从性、锻炼监测依从性、主动寻求建议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康复护理路径护理措施,可提升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预后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路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脑卒中偏瘫治疗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康复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路径护理,有助于加快恢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对缺血性脑卒中(CAT)患者心理状态、神经功能、肢体功能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CAT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信息化压力性损伤管理系统对长期卧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2月82例长期卧床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1月—12月86例长期卧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基于信息化压力性损伤管理系统实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及患者...  相似文献   

9.
薛倩 《当代护士》2023,(9):35-38
目的 探讨“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智慧护理服务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3),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及出院随访,观察组患者出院后实施“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智慧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康复依从性、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康复依从性、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智慧护理服务模式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居家期间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患者对康复的依从性,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基于互联网的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初诊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2020年9月—12月收治的57例患者为对照组,2021年1月—4月收治的57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基于互联网...  相似文献   

11.
陈梦欣 《当代护士》2021,28(6):114-117
目的 研究需求导向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8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以需求导向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并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以及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需求导向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黄三桃 《当代护士》2016,(10):136-137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结合运动功能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临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遵循循序渐进、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心理干预,良肢摆放、肢体按摩及日常生活训练等运动功能康复治疗。在入院时及出院前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改良Barthel(MBI)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恢复进展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护理结合运动功能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减轻偏瘫肢体的致残程度,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循证护理的风险预警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2年2月医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康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3月—2021年2月收治的45例患者为对照组,2021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45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循证护理的风险预警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神经功能评分(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并发症发生率、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康复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实施基于循证护理的风险预警,有利于识别风险与预警监测,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7月郑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收治的9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2月—7月入院的46例作为试验组,实施协同护理模式;2019年8月—2020年1月入院的46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  相似文献   

15.
陈明月 《妇幼护理》2023,3(15):3720-3722
目的 研究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早期强化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我院收治的 52 例脑卒中后 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26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强化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的肢体运 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护理满意率、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肢体运动能力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6.15%)高于对照组(69.23%)(P<0.05)。观察组 SAS 和 SDS 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 后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强化康复护理,可以改善肢体运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提升护理满意率,缓解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组基础上采用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改善生活质量,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基于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控制下的踏车训练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来中风二科就诊的10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51例进行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52例增加FES控制下的踏车训练,观察两组康复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双膝屈曲最大平均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路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院时间先后次序将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实验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肢体功能训练方法,实验组实施康复护理路径。干预后采用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实验组FMA得分高于对照组,NIHSS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于对照组。结论实施康复护理路径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和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进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孙意 《妇幼护理》2023,3(3):737-739
目的 对循证护理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我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收治的 62 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1 例。对照组常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 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结果 观察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 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期间采取循证护理,可以促进康复速度,改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两种护理减压方案在高龄脑卒中偏瘫患者压疮预防及神经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7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入院后实施常规护理减压方案,如严密观察病情及受压皮肤、每隔2 h采用左右侧卧与平卧交替的方式翻身拍背按摩、使用湿性敷料外贴并不断更换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借助减压气垫床联合标准辅料给予全面单独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后的压疮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同时依照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评定量表(NIHSS)评估患者住院前后的神经功能,使用巴士指数(BI)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压疮总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入院后14 d,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入院时下降, BI评分均较入院时升高,但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更为明显、预后更好、生活质量更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借助减压气垫床联合标准辅料全面干预减压方案,操作简单、安全,效果显著,有效预防了高龄脑卒中偏瘫者压疮的发生率,改善了预后,促进了康复,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