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该病,全球每年死于该病的人数为1750万。国际上对心脏病普遍采取早发现、早治疗的治疗策略。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能明显降低死亡率、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而在临床就诊中,有关专家发现,目前约有60%的冠心病、心脏瓣膜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脏病人,未能在最佳时间内接受心脏外科手术。专家建议,心脏手术宜早不宜迟,切莫贻误最佳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已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有资料表明,许多冠心病患者并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对自己健康的无知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通过73例患者冠心病相关知识、行为等的调查,利于今后开展社区冠心病健康教育工作,利于提高社区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最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居各种死因首位.  相似文献   

4.
知——了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其危害 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断言:“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死于自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曾列举了18种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1)吸烟;(2)高脂高热量饮食;(3)过量饮酒;(4)缺乏运动;(5)长期过劳;(6)情绪不佳;(7)酒驾;(8)不洁饮食;(9)药物依赖或药物成瘾;(10)对有毒废物不处理;(11)失眠或睡眠少于7小时;(12)有病不就医;(13)不遵医嘱服药;(14)高糖高盐饮食;(15)家庭或婚姻生活不和谐;(16)纵欲;(17)社会行业适应不良;(18)迷信及赌博行为.  相似文献   

5.
“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这是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的名言。权威机构的调查表明:全球大部分人并非健康,生活方式疾病已成为世界头号杀手。这意味着众多的死亡将源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据有关部门透露,目前我国每年约50万人死于心脏病、中风、癌症、呼吸道疾病和自杀等与生活方式关系密切的疾病,到2015年将增加到近70万人。 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人们本应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第一癌大国,每年死亡130万。我国每年有1200万人死于心脏和脑卒中病。科学家说1/3的癌和心脑病可以预防。伪科生活将威胁二十一世纪人类健康 21世纪,心、脑等疾病及癌症将成为对人类的主要威胁,这是因为节奏加快的社会活动方式,激烈竞争带来的精神紧张,环境污染以及产量的不良生活习惯,使身心疾病成为主要疾病,从而使我国每年有1200万人死于心脏病和脑血管病,有130万人死于癌症。专家认为,它与现代生活中存在着“伪科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因  相似文献   

7.
洪昭光 《药物与人》2001,14(11):6-7
21世纪,谁是人类最危险的敌人?1992年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指出:“全世界每年有120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占人口总死亡25%,居各种死因之首。如果采取预防措施.每年可减少600万人死亡。”他同时指出:“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死于自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语重心长地提出了:不要死于无知.不要死于愚昧的著名忠告。”  相似文献   

8.
21世纪,谁是人类最危险的敌人? 1992年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指出:“全世界每年有120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占人口总死亡25%,居各种死因之首。如果采取预防措施,每年可减少600万人死亡。”他同时指出:“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死于自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语重心长地提出了:不要死于无知,不要死于愚昧的著名忠告。”  相似文献   

9.
无需统计就可明了,年龄上夫大妻小的家庭占绝大多数,而众所周知的是女性的平均寿命要比男性长好几年。两下一比不难发现,无数的女人将会面对近10年“老来无伴”的尴尬。那么,男人应该怎么办呢?如果你是个男人,你爱你的妻子和家庭,珍惜你的生命,就应该转变观念,努力去争取长寿。人寿命长短的决定因素是他的生活、思想和环境。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而多次发出“不要死于愚昧和无知”的告诫,遗憾的是很多人仍然没有建立起养生的概念,不健康地生活着。其中最不健康的8种生活方式是:①生活毫无…  相似文献   

10.
心脑血管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全世界每年约有15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我国每年约有400万人死于此病,占死亡人数的60%以上,可见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危害我国人群健康的最主要疾病.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乡村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我国心血管病近20余年的特点是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步上升.  相似文献   

11.
《社区医学杂志》2014,(3):64-64
<正>不必刻意追求到健身场所、使用健身器械进行运动,而是把运动贯穿在普通生活中。"快步走,少吃肉,八分饱。"健康教育专家胡大一教授做出榜样,他10余年坚持"日行一万步",节假日不缺"课"。健康生活方式使他精力充沛,事业越做越红火。按照自然规律,人类的寿命可达120岁,动脉硬化自60岁才开始。而眼下,许多人30多岁动脉硬化,40多岁冠心病,50多岁脑卒中,60岁以上5种慢性病缠身。透支健康、提前患病、过早死亡成为常见现象。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断言:"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死于自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研究显示,心脑血  相似文献   

12.
洪昭光 《药物与人》2001,14(10):8-9
21世纪,谁是人类最危险的敌人? 1992年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报告:“全世界每年有120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占人口总死亡25%,居各种死因之首。如果采取预防措施,每年可减少600万人死亡。”他同时指出:“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死于自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语重  相似文献   

13.
简敬之 《长寿》2006,(10):10-10
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是人类最大的死亡原因。世界卫生组织说个人健康长寿60%取决于自己,即指出生活方式因素对人的寿命的重要性。在发达国家,70%~80%的人死于心脏病、脑卒中、高血压和肿瘤,这些所谓“生活方式疾病”,至今已占其死亡率50%以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人类寿命的影响,我们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近来,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团体决定发起一场全球性运动即“全人类健康”规划,以制止危害健康的生活方式。此种生活方式会导致人们患慢性的非传染性疾病。当今,在发达国家有70~80%死于非传染性疾病,发展中国家也达40%。尽管社会经济的进步明显地改善了亿万人民的生活条件,但随之而来的健康大敌确是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预防主要的非传染性疾病与一些危险因素有关,诸如空气污染不可能由个  相似文献   

15.
<正>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人类有67%的人死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引起的疾病。养成健康有益的生活习惯对健康十分有利,但实际做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长期这样生活习以为常了。若能编成三字经、顺口溜,常在脑子里想到,或许会易做到一些。  相似文献   

16.
“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这是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的一句名言。前不久,在北京举行的国际电视会上,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说:全球大部分人并非健康,生活方式疾病将成为世界头号杀手!这意味着众多的死亡将源于我们生活本身——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即不良饮食习惯、精神紧张、吸烟酗酒、减少运动等。据有关资料透露,我国每年约有40万人死于心脏病、中风、癌症、呼吸道疾病等与生活方式关系极大的疾病,到2015年,将增加到近60万人。  相似文献   

17.
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表明,全球1/7的人不是死于自然衰老和疾病,而是死于不合理的用药。而对于内科疾病,生活方式、饮食调理、体育锻  相似文献   

18.
倪合一 《药物与人》2001,14(7):56-56
国内外大量科学资料证明:现代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多种疾病中,最严重的并非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所致,而是由不健康、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造成的,其中包括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患、各种癌症、慢性肺部疾患、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人们将这些疾病统称为“生活方式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发达国家,死于这类疾病的占病死总人数的70%~80%;在发展中国家占40%~50%。全世界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由世界卫生组织牵头,全球医学界开展了当今人类主要疾病形成原因的大讨论.经过反复讨论,大多数医学家的共识是:人类主要疾病中,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气候因素占7%,医疗条件占8%,个人生活方式占60%. 良好生活方式实质上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合理膳食,一个是适当运动.在现实生活中,能够长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并没完全形成共识,且健康指数与生活水平指数也未能成正比.现代人在就业与创业、成家与立业、生存与挣钱中挣扎,生活压力巨大,往往顾此失彼.久而久之,各种的慢性病来袭.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也是老年人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中盐、脂肪含量和热量增多,以及人口的老龄化,使冠心病的患病率明显增高。许多冠心病患者并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对自己健康的无知和对冠心病患者的认知教育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