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 GCT)是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具有潜在的恶性.虽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在内镜和超声内镜下有其独特的表现.病例简介患者因上腹部疼痛20 d就诊,腹部查体无阳性体征.胃镜显示距门齿39 cm食管右侧壁有一0.5 cm×0.7 cm黏膜下隆起,表面呈淡黄色,光滑,活检钳触之质硬,活动.超声内镜:病灶处呈稍高回声改变,起源于黏膜下层.行黏膜下肿瘤剥离治疗后标本送检证实为食管颗粒细胞瘤.结论食管颗粒细胞瘤临床少见,但该病在内镜及病理学上有特异性表现.因食管颗粒细胞瘤有潜在恶性,应积极进行内镜下切除治疗,对于恶性病变或侵及肌层、病变范围大者仍需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2.
少年起病、伴尿崩症的颗粒细胞瘤目前国内外尚无文献报道。本文1例患者14岁,男性,以多尿为主要表现,头颅MRI示鞍区实性占位病变,术前垂体功能基本正常,曾考虑淋巴细胞垂体炎和生殖细胞瘤,分别行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和鞍区放疗均无效果。行经蝶肿瘤切除,病理为颗粒细胞瘤。术后患者病情平稳,因垂体功能低下行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3.
颗粒细胞瘤也叫颗粒成肌细胞瘤,是一种临床罕见的良性病变,主要发生在舌、皮肤、皮下组织、口腔黏膜等处,发生于消化道的相对较少。随着内镜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开展,消化道的颗粒细胞瘤诊断数量也在逐步增多,国外文献报道近三分之一的消化道颗粒细胞瘤发生于食管。2008年1月至2010年10间我院收治了6例颗粒细胞瘤患者,现结合文献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颗粒细胞瘤起源于雪旺细胞。结直肠颗粒细胞瘤发生率在消化道中仅次于食道。大多结直肠颗粒细胞瘤无临床症状,术前明确诊断比较困难,内镜下治疗是良性结直肠颗粒细胞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恶性结直肠颗粒需要行局部广泛切除,必要时加上区域淋巴结清扫,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消化道颗粒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消化道颗粒细胞瘤十分少见。近10年来由于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技术的进步,国外有关本病内镜诊断及治疗的报道日见增多。国内除2例手术切除后诊断为食管颗粒细胞瘤的报道外犤1,2犦,有关本病的内镜诊断和治疗尚未见报道,作者就消化道颗粒细胞瘤进行简要的综述。一、概况1926年Abrikossoff首次描述了颗粒细胞瘤,认为此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可见于全身各部位。1931年首次报道了食管颗粒细胞瘤犤3犦。近年来有关消化道颗粒细胞瘤的报道逐渐增多,其约占全部颗粒细胞瘤的1%~8%,部位以食管最为常见,其次是胃和结肠犤3-5…  相似文献   

6.
颗粒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现普遍被认为来源于神经系统施万细胞,免疫组化典型表现为S-100阳性。虽然颗粒细胞瘤大多数为良性,但已有恶性病例的报道,故区分良恶性很重要,鉴别良恶性肿瘤的主要病理学标准是转移和坏死。胃肠道的发病率为5%~11%,最常见的部位是食管、大肠和胃。胃肠道颗粒细胞瘤通常无特异性症状,大多数患者是在常规体检或因其他胃肠道症状行消化内镜检查时发现。内镜下表现多变,大多为黄白色、无蒂、表面黏膜完整的孤立小隆起,超声内镜下观察到的通常是起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的低回声、均质病变。确诊主要依据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消化内镜和超声内镜可辅助诊断。目前在治疗方面尚无专家共识,治疗方式由肿瘤的部位、大小以及侵犯层次决定,首选内镜下或手术切除,并行术后随访,也可选择保守观察。现结合文献对胃肠道颗粒细胞瘤的各项特征进行复习讨论。  相似文献   

7.
<正>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生长缓慢,一般为孤立性结节,形态不规则,可见于全身各个部位,消化道仅占4%~6%,其中食管GCT占2%左右,且以食管下段居多[1]。我们总结7年来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4例食管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内镜、病理特点,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2006年10月至2013年3月我院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确诊的4例食管颗粒细胞瘤患者,年龄39~60岁,平均年龄49岁,均为男性。2.方法(1)回顾性分析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内镜和超声内镜表现、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食管颗粒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具有恶性潜能的良性软组织肿瘤,其组织起源尚不清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赖于内镜、超声内镜、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食管颗粒细胞瘤具有恶变潜能,且易与平滑肌瘤、间质瘤相混淆,目前针对该病的治疗方案尚未达成共识,现对食管颗粒细胞瘤的组织起源、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颗粒细胞瘤(又称颗粒细胞性肌母细胞瘤)为一良性病变,常发生于皮肤、皮下组织和舌,少数见于消化道.作者报道一例食管颗粒细胞瘤,呈多中心发生且累及多脏器.病例:患者女,37岁,黑人,近10年中已从乳房、胸腹壁、背部、腿部及大阴唇切除10个颗粒细胞瘤.本次就诊前1月起出现吞咽困难,体检发现头颈、前臂、腰部、乳房及舌下均有多发性结节.食管贲门连接处在吞钡及内窥镜检查发现两个粘膜下肿块,手术病理证实为食管颗粒细胞瘤.切除后症状消失,随访10周未再出现症  相似文献   

10.
颗粒细胞瘤(GCT)是一种很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可发生于人体的各个部位,最好发于舌,其次是皮肤和皮下组织,消化道仅占8%.其中以食管颗粒细胞瘤最为常见,多位于食管中下段。现将我院2010年收治的3例食管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颗粒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可发生于人体的各个部位,最好发于舌,其次是皮肤和皮下组织,消化道仅占1%~8%.消化道颗粒细胞瘤多位于食管的中下段.现报告本院2007年收治的2例食管颗粒细胞瘤,结合文献复习,就其临床表现和诊治等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2.
嗜铬细胞瘤心血管的临床表现多样,但通常表现为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同时还伴有儿茶酚胺分泌过量的其他相关症状和体征。其中最危及生命的心血管表现,如高血压急症,是由于肿瘤组织突然分泌大量儿茶酚胺所致。嗜铬细胞瘤患者还可能表现为低血压甚至休克,这些表现可能出现在多系统危象之前。嗜铬细胞瘤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窦性心动过速和心悸,也可表现为更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或传导障碍。随着对应激性心肌病关注的日益增多,人们发现嗜铬细胞瘤还可表现为可逆性的扩张型或肥厚型心肌病。该文对嗜铬细胞瘤心血管表现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进行综述。由于嗜铬细胞瘤的心血管并发症可危及生命,对有临床表现的患者,即使儿茶酚胺分泌正常,也应进行嗜铬细胞瘤的筛查。  相似文献   

13.
垂体GH腺瘤     
垂体GH腺瘤系激素分泌性垂体瘤中常见的一种。光镜检查多为嗜酸性细胞瘤,少数为嫌色细胞瘤,或两者的混合瘤。电镜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为含有生长激素分泌颗粒的GH细胞。形态学上又将其分为浓密颗粒型和稀疏颗粒型两种。瘤细胞内分泌颗粒的多少主要反映激素贮存的程度,而不是内分泌功能的活跃程度。  相似文献   

14.
颗粒细胞瘤及卵泡膜细胞瘤是从既能发生颗粒细胞又能发生卵巢泡膜的卵巢间叶组织而来,可用卵巢的女性化间叶细胞瘤来概括。这种具有女性化潜力的细胞,可以出现女性化的特征。卵巢女性化间叶细胞瘤虽非多见,但亦非罕有。由1952年1月到1957年12月5年间,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及其他9个兄弟医院共有卵巢女性化间叶细胞瘤37例,全部经过病理检查,其中一部经过追踪观察,今按其临床表现加以分析讨论。历史卵巢女性化间叶细胞廇早在1855年已有描述。1859—1904年,Rckilausky 及 Baskagen 氏提到这种瘤,但限于当时水平,未能肯定。1915年 Robert Me-yer 氏发表数篇,以后渐被注意。颗粒细胞瘤随时间  相似文献   

15.
结合中间型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的形成,对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和毛细胞黏液型星形细胞瘤(PMA)的历史演变、组织学及基因表达、临床预后、影像学表现进行综述。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归类为局灶性星形细胞胶质瘤,突出其更为坚实的生长模式。毛细胞黏液型星形细胞瘤是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一种变异,毛细胞黏液型星形细胞瘤与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嗜铬细胞瘤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20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结果:20例均经手术治疗,单侧17例,家族性双侧3例,恶性嗜铬细胞瘤4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1例,无症状嗜铬细胞瘤4例。结论:嗜铬细胞瘤典型表现是高血压、头痛、心悸和出汗,而无症状性、家族性和其他非典型的特殊表现需引起注意。儿茶酚胺及影像学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7.
<正>回顾性分析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诊断及治疗的2例食管颗粒细胞瘤的临床、内镜、病理学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的特征。探讨食管颗粒细胞瘤内镜下治疗效果及预后。病例1:患者女,41岁,因上腹部不适,伴腹胀行胃镜检查,显示食道黏膜白色隆起,为进一步诊治来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治疗。2014年9月8日入院后患者各项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生  相似文献   

18.
神经节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分化良好、生长缓慢的神经节上皮肿瘤,起源于神经节细胞,好发于第三脑室、颞叶、额叶,极少在鞍区发病.鞍区神经节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与垂体腺瘤相似.本文就1例鞍区神经节细胞瘤误诊为垂体腺瘤的患者进行报道并进行文献复习,提示仅根据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很难在术前诊断鞍区神经节细胞瘤,极易误诊...  相似文献   

19.
正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肾上腺嗜铬细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它可以持续或间断分泌儿茶酚胺,包括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及肾上腺素。肾上腺外来源的嗜铬细胞瘤称为转移性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典型的临床表现有血压异常波动、心悸、头疼等,严重者可导致高血压危象,危及生命。本文报道了1例位于肝右后叶的嗜铬细胞瘤的青年患者,并讨论了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组织学病理和治疗方法。1病例资料  相似文献   

20.
纵隔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瘤临床少见,常发生于年轻男性,以咳嗽、胸痛、气急等为主要表现,胸部X线检查表现为纵隔肿块,但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现报道1例原发性纵隔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病例,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