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佛教信仰与地震灾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佛教对震后老年信徒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将216名受灾老年人按照信仰佛教和无宗教信仰分为两组进行协方差分析.两组被试的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等人口学特征完全匹配.结果 震后佛教信徒心理健康总分、情绪体验、适应能力的修正均数皆低于无宗教信仰者(F总=7.15,P<0.01;F情绪=11.32,P<0.01;F适应=6.80,P<0.05),抑郁修正均数高于无宗教信仰者(F抑郁=10.64,P<0.01).结论 佛教信仰对震后老年信徒的心理健康有消极影响,信佛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无宗教信仰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5·12地震灾区老年人的抑郁情绪、生活满意度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5·12地震后8个月,采用Scl-90抑郁分量表、躯体化分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以及心理韧性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灾区的70名老年组被试和139名青年对照组被试进行施测.结果 灾区老年人的抑郁得分略高于青年人(t=1.68,P=0.09),躯体化得分显著高于青年人(t=3.198,P<0.01),生活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青年人(t=6.20,P<0.001),老年人的心理韧性得分也显著高于青年人(t=3.11,P<0.01),而社会支持得分显著低于青年人(t=-3.29,P<0.01);心理韧性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β=0.34,P<0.001),而与抑郁、躯体化无关,社会支持负向预测抑郁情绪(β=-0.33,P<0.001),同时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 (β=0.19,P<0.001)和韧性(β=0.22,P<0.001).结论 与灾区青年人相比,灾区老年人同时表现出较高的抑郁情绪、躯体化和较高的生活满意度,这与老年人拥有较低的社会支持和较高的心理韧性有关,但心理韧性并不能帮助他们缓解抑郁情绪和躯体化,甚至还受到社会支持减少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5·12地震后4个月安县板房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自编受灾情况调查问卷、中国心理健康量表(老年版)(CMHI-E)、幸福感量表(MUNSH)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调查绵阳市两个安置板房区290位老年人.结果 灾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幸福感水平均低于对照样本(P<0.001);抑郁水平高于对照样本(P<0.001);心理健康得分和幸福感正相关(r=0.61,P<0.01);心理健康得分和抑郁得分负相关(r=-0.59,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亲属遇难人数、财产损失状况和年龄.结论 重灾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幸福感水平较低,抑郁程度较高.遇难的亲属越多、年龄越大、财产损失越严重,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城市居家与养老院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和幸福感的差异。方法采用老年心理健康量表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为研究工具,随机选取192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家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养老院(t=2.43,P<0.05);在幸福感方面居家老年人显著高于养老院(t=3.89,P<0.05);居家老年人的情绪体验和自我认识对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R2=0.49,P<0.05)。养老院老年人的情绪体验和适应能力对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R2=0.77,P<0.05)。结论针对不同养老方式的老年人,应采用不同方式提升其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5&#183;12地震灾区老年人的抑郁情绪、生活满意度及其相关因素。方法5&#183;12地震后8个月,采用Sel-90抑郁分量表、躯体化分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以及心理韧性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灾区的70名老年组被试和139名青年对照组被试进行施测。结果灾区老年人的抑郁得分略高于青年人(t=1.68,P=0.09),躯体化得分显著高于青年人(t=3.198,P〈0.01),生活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青年人(t=6.20,P〈0.001),老年人的心理韧性得分也显著高于青年人(t=3.11,P〈0.01),而社会支持得分显著低于青年人(t=-3.29,P〈0.01);心理韧性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β=0.34,P〈0.001),而与抑郁、躯体化无关,社会支持负向预测抑郁情绪(β=-0.33,P〈0.001),同时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β=0.19,P〈0.001)和韧性(β=0.22,P〈0.001)。结论与灾区青年人相比,灾区老年人同时表现出较高的抑郁情绪、躯体化和较高的生活满意度,这与老年人拥有较低的社会支持和较高的心理韧性有关,但心理韧性并不能帮助他们缓解抑郁情绪和躯体化,甚至还受到社会支持减少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6.
膳食纤维改善老年冠心病便秘患者症状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膳食纤维改善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功能性便秘(CIC)患者症状的疗效.方法 69例接受膳食纤维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合并CIC患者为膳食纤维组(治疗组)和70例服用安慰剂的同病患者为对照组,治疗前后接受"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问卷"、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和SF-36生活质量问卷评估,两组患者冠心病治疗方案相同.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便秘症状总分和各分项评分分布接近(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便秘症状总分和各分项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SAQ总分和各评分分布接近(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AQ总分和各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同时治疗组治疗后的SAQ总分和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等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问卷各维度评分分布接近(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问卷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同时治疗组治疗后的体能、社会活动、心理健康、活力/精力和一般健康等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膳食纤维可明显改善老年冠心病合并CIC患者的便秘症状、疗效和生活质量评分,稳定冠心病病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兴义市农村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2013年8月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猪场坪乡8个行政村对249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一对一面访问卷调查。结果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总分为(26.41±4.22)分,适应维度得分(6.10±2.06)分,低于非留守老年人(P0.05);性格维度得分(4.18±1.30)分,情绪维度得分(4.57±1.38)分,人际维度得分(6.48±1.39)分,认知维度得分(5.07±1.67)分。社会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家庭外支持、就诊方便、心理健康咨询、经济来源、生活困难补助、每周与子女通电话等不同社会支持状况及评价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总分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农村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加大农村留守老年人社会支持力度,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8.
河南城区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河南省城区空巢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方法 以老年心理健康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为工具对399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社会支持与是否空巢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主效应显著;空巢与非空巢老年人在性格、情绪状态、人际交往、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绝对空巢老年人的性格、情绪、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与社会支持有显著相关.结论 提高社会支持水平是改善城区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慢性病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老年抑郁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情绪-社交孤独问卷对177例慢性病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慢性病老年人抑郁、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孤立和孤独得分分别为(12.97±6.74)、(43.62±8.47)、(44.76±7.87)、(12.46±8.32)、(11.51±8.45)分;抑郁检出率为64.4%;婚姻状况、患慢性病种数对抑郁得分有显著影响(P0.05),年龄影响状态焦虑(P0.05),学历影响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社交孤独、社交孤立、孤独总分(P0.01,P0.05),情绪孤立、社交孤立、情绪孤独、社交孤独均受婚姻状况影响(P0.001,P0.01),职业影响情绪孤立(P0.05)。结论慢性病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老年人差,应加强精神支持,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京津冀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和心理需求的关系。方法采用老年人基本信息调查表、老年人心理健康问卷和老年人心理需求量表,对京津冀145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心理健康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心理需求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心理健康总分及部分维度、心理需求总分及部分维度在居住地、退休前职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健康总分和心理需求总分呈显著负相关。且得出了以老年人心理健康总分为因变量,心理需求总分及其各维度为因变量的通径模型。结论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心理需求呈负相关,老年人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后心理才会越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汶川地震灾区羌族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地震后8个月,运用中国心理健康量表(老年版)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访谈四川茂县235名羌族老年人.结果 地震对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的影响大于主观支持.有无亲友死亡、是否受伤、是否被困差异显著.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心理健康得分相关显著(r分别为0.18,0.35,0.44,P<0.01).结论 地震对社会支持的各个方面的影响不同.社会支持与灾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苗族村寨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相关因素。方法 2011年7月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3个苗族村寨对192名60岁及以上留守老年人进行面访问卷调查,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的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活力等4维度测量心理健康状况。结果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总分为(67.32±1.46)分,社会功能为(72.59±1.98)分,精神健康为(69.88±1.48)分,情感职能为(66.15±3.32)分,活力为(60.68±1.47)分。不同年龄(t=-2.393,P=0.018)、年人均收入(F=2.757,P=0.029)、经济来源(F=5.073,P=0.007)、行走困难(t=2.145,P=0.037)、视力障碍(t=2.067,P=0.040)、2 w患病(t=8.891,P=0.000)、患慢性病(t=7.827,P=0.000)、健康体检(t=-2.977,P=0.003)的心理健康总分差异显著。结论苗族村寨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和分析老年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OLP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调查,比较老年OLP患者和中国常模的SCL-90评分结果,并探讨老年OLP患者的临床特征与SCL-90总分的关系。结果老年OLP患者的SCL-90总分(t=2.168,P=0.03)、总均分(t=2.289,P=0.02)、阳性项目数(t=7.683,P<0.01)均明显高于常模组;老年OLP患者的抑郁(t=2.434,P=0.02)、焦虑(t=6.876,P<0.01)、恐怖(t=4.241,P<0.01)、偏执(t=2.262,P=0.02)得分均明显高于常模组;糜烂型老年OLP患者的SCL-90总分显著高于非糜烂型患者(P<0.01),而SCL-90总分与老年OLP患者的性别、文化程度、初复发情况无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OLP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相对偏低,且糜烂型患者表现更为严重,主要心理问题集中于抑郁、焦虑、偏执和恐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城市空巢与非空巢老年人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和家庭功能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孤独量表、家庭功能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内蒙古赤峰市三个城区的665例空巢及非空巢老年人的人口学资料、孤独感、家庭功能及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空巢老年人的孤独感、家庭功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非空巢老年人(P0.01),空巢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非空巢老年人(P0.01)。空巢与非空巢老年人孤独感得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与家庭功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经济收入、婚姻状况、情感反应、沟通、情感介入、问题解决、总的功能是影响空巢及非空巢老年人孤独感的主要因素,而主观支持也是空巢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因素,社会支持利用度也是非空巢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空巢与非空巢老年人孤独感水平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建设和完善老年心理健康促进体系,需要发挥个人、家庭、社会和政府等多个主体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长沙市社区老年人怀旧功能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应用中文版怀旧功能量表、老年抑郁量表(GDS)及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对长沙市6个社区465名≥60岁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民族老年人的怀旧功能存在差异,汉族老年人在维系亲朋关系、教育后代、交流沟通、重现痛苦、减轻厌烦情绪及量表总分方面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少数民族(P<0.05);健康状况良好与否,除在维系亲朋关系、减轻厌烦情绪这两个维度上差异不明显外,其他各维度及量表总分差异均显著(P<0.05);不同程度抑郁症状组在重现痛苦这一维度差异显著(P<0.05),无抑郁症状老年人在“重现痛苦”这一维度得分最低,而中重度抑郁症状老年人在这一维度得分最高.结论 民族、健康状态及抑郁情况是影响老年人怀旧功能的主要因素,在进行怀旧治疗时应考虑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老年人乐观人格与抑郁、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乐观主义-悲观主义量表、老年抑郁量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对578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居住地、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老年人乐观人格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乐观人格得分与抑郁总分显著负相关(r=-0.533,P=0.000)、与主观幸福感总分显著正相关(r=0.510,P=0.000)。老年人乐观人格总分能显著预测抑郁、主观幸福感得分(P<0.05)。结论培养和发展老年人的乐观人格,能减轻其抑郁情绪,增加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汶川地震灾区老年人震后精神痛苦的出现频率与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20),在震后7~9个月对绵阳市永兴板房区和秀水镇农村的60岁以上老年受灾群众(n=84)进行问卷调查,SRQ>7分界定为SRQ-筛查阳性组。结果 SRQ筛查阳性57例(67.9%)。SRQ阳性组女性所占比例高于阴性组(P=0.023)。SRQ筛查阳性的危险因素是现患躯体疾病(OR=6.803,95%CI=0.972~47.629)、女性(OR=5.588,95%CI=0.997~31.322)及家庭月支出(OR=1.002,95%CI=1.000~1.004)。目前家中共同生活人数(OR=0.588,95%CI=0.356~0.973)、宗教信仰(OR=0.187,95%CI=0.028~1.260)和家庭接受救助(OR=0.199,95%CI=0.025~1.576)则为保护因素。结论汶川地震受灾老年人精神痛苦比例较高,与躯体状况、家庭和社会支持以及性别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老年人生活质量(QOL)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老年人保健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QOL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社区272名老年人进行QOL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女性QOL总分明显高于男性;有配偶QOL总分明显高于无配偶(P <0.05);80岁组QOL总分低于60岁和70岁组,但明显高于90岁组(P <0.05);QOL总分随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升高,除初中与高中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各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 <0.05);QOL总分随月收入的增高而明显升高(P<0.05);除年龄组因素与QOL总分无相关性(P>0.05)外,其他各变量与QOL均呈正相关,其中以月收入水平的相关强度最高(β=2.88);其次为婚姻状况(β=2.13);文化程度(β=1.17);性别(β=0.87).结论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和月收入水平因素影响老年人QOL.  相似文献   

19.
河南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主要相关因素,为制订卫生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老年心理健康问卷,对河南农村180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分析,并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研究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教育水平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健康总分在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和职业方面存在差异(P<0.05)。结论改善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加强健康教育、农村卫生保健,做好老年医疗福利事业。  相似文献   

20.
新疆石河子市失能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石河子市城区失能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主要相关因素,探讨失能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吴振云研究员编制的老年心理健康问卷,对640名石河子市失能老年人的心理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 石河子市失能老年人与石河子市一般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差异显著(P<0.01),失能老年人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一般老年人群.失能老人心理健康状况总分与性别、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失能时间、医疗保障与失能程度等呈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 失能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一般老年人群,且心理问题突出,失能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社区相关人员应重视此类人群,寻求提高失能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