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性,63岁。因腹痛,恶心、呕吐3d入院。既往因肠梗阻施行过肠切除、肠吻合术。查体:BP23.94/17.29kPa(180/130mmHg),心肺无异常。全腹稍胀、压痛,肠鸣音消失。出凝血时间均为2 min。诊断为绞窄性肠梗阻与原发性高血压。麻醉经过:术前肌注苯巴比妥钠0.1g。在T11-12  相似文献   

2.
痛觉的主要调节靠内源性阿片系统,但其它内源性神经化学系统对镇痛可能也起重要生理作用。降钙素(Calcitain;CT)不但对钙磷代谢有作用,如果给动物和人作鞘内注射也出现较长时间的镇痛。骨病或骨肿瘤引起的慢性痛,经各种途径注用鲑降钙素(sCT)和皮下注射处理术后急性痛均有效。  相似文献   

3.
硬膜外腔压力与蛛网膜下腔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年代Janzen发现硬膜外腔负压以来,关于硬膜外腔负压来源的一些研究屡见报道,随之也提出了产生负压机制的许多假说。近年来,人们对硬膜外腔压力与蛛网膜下腔压力的关系做了较多的研究。本文将这些问题作一综述。一、硬膜外腔压力硬膜外腔压力(EDP)值约为-1~-3cmH_2O。负压在上中胸部最明显,腰部次之,而骶部硬膜外腔一般无负压表现。负压值在坐位时往往增大。关于硬膜外腔负压的来源,曾提出过多种假说,其中较早的  相似文献   

4.
5.
硬膜外腔及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诱发瘙痒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6.
硬膜外腔止痛导管穿入蛛网膜下腔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硬膜外腔止痛导管穿入蛛网膜下腔一例赵海群*贾保平*患者男,67岁,肺癌晚期致胸背部刀割样疼痛。取T6~7间隙硬膜外穿刺,向上置入国产导管4cm,注入0.25%布比卡因5ml,阻滞平面T4~T10,止痛满意下床活动自如。第5d起每次硬膜外注药速度无论快...  相似文献   

7.
硬膜外麻醉中,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而未被察觉,极易导致全脊髓麻醉严重意外,麻醉者对此始终存有戒心。本文介绍2例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由于注药量小、穿刺点较低,仅出现节段性蛛网膜下腔阻滞,而当时仍然认为是病人对硬膜外腔用药的耐药量小,竟然对蛛网膜下腔阻滞未能及时发觉。虽未酿成大祸,但具有极大的潜在危险性,故报道以期警惕。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21岁。从高处跌落致L_1压缩性骨折伴截瘫,曾作椎板减压和钢板内固定术。术后三个月,小便能自解,且双下肢能行走,可挑五十多斤的担子。逐于1984年12月来院在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钢板取出术,术前查体见腰部椎体间隙不清。硬膜外阻滞时取L_1~L_2间隙进针,穿刺一次成功,阻力消失感和水柱气泡搏动明显,也无血液和液体回流现象。当注入5ml麻药试验剂量(1%利多卡因和0.2%地卡因混合液)后,即见有较多液体回流且压力较高,手试回流液有温暖感。马上拔出穿刺针,将病人从侧卧位改为仰卧位,这时病人已  相似文献   

9.
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注射阿片类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灰质后角中有丰富的阿片样受体,它提示麻醉性镇痛药在颅脑外也有作用部位。将几种阿片类药物注射至脊髓,能产生良好的镇痛作用。早期,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注射阿片类药物主要用于癌肿疼痛病人。近来,大量文献报道用于术后疼痛。本文旨在对硬膜外和蛛网膜下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复合阻滞临床应用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复合阻滞临床应用的初步报告金孝*张鹤*唐宁*蒋昭祥*我们最近在下腹、会阴与下肢手术病人30例中试行蛛网膜下腔(SA)与硬膜外腔(EA)复合阻滞。取7cm长的16号Tuohy针,经L2以下间隙,正中入路,进入硬膜外腔。先用25号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术后连续蛛网膜下腔镇痛(PCSA)和连续硬膜外镇痛(PCEA)的效果.方法 80例择期妇科剖腹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PCSA组(S组)和PCEA组(E组).腰麻药均用0.5%罗哌卡因3 ml.术后镇痛:S组蛛网膜下腔给予0.15%罗哌卡因,负荷量1 ml,单次给药量0.7 ml,锁定时间30 min,背景输注量0.8 ml/h;E组镇痛药物为0.15%罗哌卡因+芬太尼2 μg/ml,硬膜外负荷量8 ml,单次给药量2 ml,锁定时间30 min,背景输注量5 ml/h.PCA泵使用时间为48 h.分别于术后4、8、12、24、36和48 h评估VAS评分、舒适度模拟评级、镇静评级、运动阻滞及不良反应.记录患者自控按键总次数.结果 各时点VAS评分、镇静评级及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组舒适度明显高于E组,自控按键总次数明显少于E组(P<0.05).S组改良Bromage评分>1分的例数在各时点均明显高于E组(P<0.05).拔管后S组出现13例头痛,E组未出现(P<0.05).结论 妇科术后PCSA和PCEA效果满意,但PCSA拔管后头痛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脸联合麻醉后PCEA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14.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麻醉科(110001)马支媛王俊科许国忠盛卓人吴利民近来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CSEA)以其诱导时间短、阻滞完善、又可持续给药等优点而迅速用于临床。我院1996年7~12月,...  相似文献   

15.
患者 ,女 ,70岁 ,拟硬膜外麻醉下行左髌骨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取左侧卧位 ,于L2~ 3 用 18号硬膜外针穿刺。出现落空感行注气试验无阻力 ,但放置导管时有阻力 ,调整穿刺方向后置管仍未成功 ,多次气泡压缩试验呈阳性。将穿刺针推进少许见脑脊液流出 ,随即将穿刺针退至无脑脊液流出位置 ,再次置管仍不成功。此时患者诉右下肢胀痛 ,即将穿刺针退出 ,改平卧位。患者诉右上肢、下肢疼痛、头胀痛。测血压 15 0 /90mmHg、心率 92次 /分 ,暂停手术送回病房观察。回病房后患者仍诉头疼 ,且头部活动后加剧。检查右上肢、肩关节活动受限 ,右下肢肌…  相似文献   

16.
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吗啡术后镇痛诱发呼吸抑制的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吗啡术后镇痛诱发呼吸抑制可危及生命。我们自 1993年以来 ,遇到呼吸抑制病人 12例 ,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选择 ASA ~ 级拟在硬膜外麻醉或腰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中下腹部、下肢手术病人。术前安静状态下脉搏氧饱和度 (Sp O2 ) <96 %或全麻病人被排除。符合条件的病人中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 780例 ,蛛网膜下腔吗啡术后镇痛 2 2 0例。术前 0 .5 h肌注苯巴比妥钠 0 .2 g,硬膜外穿刺 ,术中以 2 %利多卡因 0 .3%地卡因 1:1混合液维持麻醉 ,术毕硬膜外吗啡首次负荷剂量 1.5~ 2 mg,维持量 PCEA6 0~ 80 μg/h,辅助…  相似文献   

17.
脊麻的药代学包括三方面:即脑脊液(CSF)中局麻药的分布;蛛网膜下腔组织对局麻药的吸收;局麻药从蛛网膜下腔排除。本文着重讨论局麻药的吸收和排泄,并讨论临床麻醉近代的主要概念和原则。吸收椎管内组织对局麻药的吸收取决于脑脊液中局麻药的分布。经 L_3~L_4注射的局麻药扩散到 T_6,其吸收的范围仅限于尾椎至T_6硬膜以内的组织,局麻药浓度最高的部位,吸收量最多。注射部位局麻药浓度的高  相似文献   

18.
对5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CSEA)行子宫切除术,24例麻醉10~15min后发生低血压(BP〈90/60mmHg)。分析主要原因为CSEA致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阻滞后小动脉扩张或长期患病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而出现失血性贫血,患者术前过度禁食、禁饮所致。提出术前详细评估患者病情,指导患者按医嘱禁食、禁饮,及时建立有效静脉通道行扩容升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是防止CSEA后低血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柳红霞 《护理学杂志》2007,22(12):45-46
将OA办公系统应用到医院供应室消毒灭菌物品管理,统计月报表管理及护理人员管理中,减少了差错发生,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供应室的管理工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小儿蛛网膜下腔阻滞与单次硬膜外麻醉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蛛网膜下腔阻滞与单次硬膜外麻醉作用比较张兆平,赵琼,李中杰全组45例,ASAⅠ~Ⅱ级,年龄3~14岁。随机分为脊麻组(n=20)和单硬外组(n=25),均为下腹部以下手术。脊麻组按0.5%布比卡因2份加10%葡萄糖1份(2:1);单硬外组采用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