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致死和致残性疾病,其病理生理学机制涉及很多方面。大量研究显示,急性炎性反应也参与其中。脑缺血后神经元能量衰竭、坏死,即可引发炎性反应,导致外周循环的白细胞浸润脑实质,脑内小胶质细胞被激活。血管再通或侧支循环建立造成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变及人口老龄化加剧,脑卒中发病率明显上升,其高瘫痪率、高病死率特点给患者及家属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大大加重了人们的经济负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60%~80%[1]。目前认为,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关键是:脑缺血、 相似文献
4.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免疫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炎症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反应与再灌注损伤的关系,阐明炎症免疫反应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对炎症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干预治疗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6.
炎性反应在脑缺血-再灌注继发性损伤中起关键性的作用。脑缺血-再灌注激活的炎性细胞产生大量的炎性介质,如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ytokine-induced neutrophil che-moattractant,CINC)、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源性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抑制剂强力霉素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中明胶酶即MMP-2、MMP-9活性,白细胞计数(WBC);肺组织中MMP-2、MMP-9分布及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及病理学改变。结果:肺缺血再灌注后,MMP-2、MMP-9分泌及活性显著提高,BAL中WBC、肺组织TNF-α、MDA显著升高;应用强力霉素后,MMP-2、MMP-9分泌及活性有显著抑制,BAL中WBC、肺组织TNF-α含量显著降低,肺组织病理改变显著减轻。结论: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实质是一种炎症损伤,强力霉素主要通过抑制MMPs的分泌及激活,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炎性反应程度,达到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组、NGF组及对照组各40只。脑缺血组、NGF组采用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造成大鼠局灶性损伤模型,NGF组术后即刻肌注NGF1000BU,脑缺血组和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测三组不同时间点神经学评分改变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变化。结果与脑缺血组比较,NGF组神经学评分及NOS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NGF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机制为抑制NOS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金钗石斛多糖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将9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金钗石斛多糖低剂量组(DL,50 mg/kg)、中剂量组(DM,100 mg/kg)、高剂量组(DH,200 mg/kg)以及尼莫地平组(10 mg/kg),每组15只,再按随机数字表法每组随机取5只供相应指标检测。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法建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金钗石斛多糖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Bederson行为学评分)、脑含水量和脑梗死体积的改善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组织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RT-q PCR)检测小胶质细胞标记物BCL-2相关蛋白A1α(A1)和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mRNA转录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NF-κB信号通路磷酸化抑制蛋白(IκBα)和胞核p65蛋白的表达水平。多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1)6组间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含水量、脑梗死体积、脑组织TNF-α和IL-1β水平、A1和GFAP mRNA转录水平以及磷酸化IκBα蛋白和胞核p65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2.24、8.699、33.89、19.26、27.53、109.5、15.28、66.86、41.63,均P0.01)。(2)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含水量、脑梗死体积分别为(2.8±0.3)分、(86.1±3.8)%、(31.0±4.5)%,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均P0.01);脑组织TNF-α和IL-1β水平、A1和GFAP mRNA转录水平以及磷酸化IκBα蛋白和胞核p65蛋白水平较假手术组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DH组前三项分别为(1.5±0.5)分、(72.9±5.4)%、(17.5±4.1)%,与模型组比较(包括脑组织TNF-α和IL-1β水平、A1和GFAP mRNA转录水平以及磷酸化IκBα蛋白和胞核p65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尼莫地平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除脑含水量、IκBα、胞核p65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DM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仅IL-1β水平和磷酸化IκBα蛋白水平显著减少,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5)DL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高剂量金钗石斛多糖能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作用机制与抑制早期NF-κB信号通路激活有关。中、低剂量金钗石斛多糖减轻局灶脑缺血-再灌注炎性脑损伤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脑缺血/再灌注期间白细胞粘附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过程中,白细胞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白细胞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是其发挥病理效应的前提条件。现就脑缺血/再灌注期间,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分子学基础研究的现状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3.
局灶性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炎症机制与治疗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溶栓治疗血循环重建后中性白细胞聚集至缺血区涉及多种蛋白,包括内皮细胞和白细胞上上调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整合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和血小板活化因子与参与了白细胞聚集和活化。干预这些因子的功能有望减轻再灌注损伤,减小梗死范围,成为溶栓疗法的辅助疗法。 相似文献
14.
肿瘤坏死因子-α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 α(TNF α)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尝试应用抗TNF α单抗进行缺血后的脑保护治疗。 方法 分别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分光光度计比色法监测经大脑中动脉闭塞 2h后tor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点TNF α的表达规律及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 ,并应用四氮唑红 (TTC)染色法测量再灌注 2 4h脑梗死灶体积。 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 2 4hTNF α表达和白细胞活性均达到高峰〔分别为 (3 7 86± 9 78)个和 (0 2 90± 0 0 71)U/ g湿组织 ;对照组分别为 (1 83± 1 41)个和 (0 0 16± 0 0 0 3 )U/ g湿组织〕 ,二者呈现同步变化。应用抗TNF α抗体可减少白细胞聚集〔治疗组为 (0 148± 0 0 3 3 )U/g湿组织〕和脑梗死灶体积〔手术组为 (15 8 7± 8 1)mm3,治疗组为 (86 3± 12 2 )mm3〕。 结论 TNF α通过炎性反应参与了缺血再灌注脑损伤 ,应用抗TNF α抗体可起到缺血性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动态的病理过程,它导致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加重甚至致残。这几年,人们致力于研究各种炎性因子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虽然取得一些成果但具体机制尚未明确。白介素-1β( IL-1β)作为炎性反应的起始因子和最重要的因素参与体内免疫反应的调节及产生级联炎症反应参与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损伤,成为研究的热点,文就IL-1β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Caspase-3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进展,更多证据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死亡由凋亡和坏死共同引起[1],近年来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凋亡一直是脑缺血再灌注保护中的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7)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分子机制。方法选择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改良的Zea Longa栓线法构建大脑中动脉梗塞(MCAO)模型,并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n=20):假手术组、模型组、TMP治疗组。假手术组大鼠不插入线栓,其余操作均同模型组;TMP治疗组大鼠在被拔出线栓再灌注时,腹腔注射TMP 20 mg/kg。再灌注24 h后,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然后麻醉处死,取材检测。干湿称重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2,3,5-三苯基氮化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大鼠脑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梗死侧脑皮层中miR-199a-5p、Bax、Bc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 mRNA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炎症介质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梗死侧脑皮质核转录因子(NF)-κB p65及磷酸化NF-κB p65(NF-κB p-p65)的表达。结果 TMP治疗可显著改善神经缺陷评分(P<0.05),降低脑组织含水量(P<0.05),减少梗死体积(P<0.01),减轻脑组织破坏。模型组miR-199a-5p、Bax、TNF-α、IL-1β和IL-6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Bcl-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TMP治疗可显著降低miR-199a-5p、Bax、TNF-α、IL-1β和IL-6 mRNA的表达水平(P<0.05),增加Bcl-2 mRNA的表达(P<0.05)。与模型组比较,TMP治疗组大鼠脑皮质和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炎症因子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IHC结果显示,TMP治疗组中NF-κB p-p65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 TMP可减轻CIRI,其机制可能为抑制miR-199a-5p的表达,减少凋亡,降低炎症反应,且可降低NF-κB的活化。 相似文献
18.
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损伤的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损伤的机制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过程,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因此,也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中的热点,文章就近年来与脑缺血再灌注有关的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钙超载,脑水肿和细胞凋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离子通道是神经信号发生和传递的基本单元,它的特性变化将引发神经元功能的改变。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缺血与再灌注这两个阶段,细胞经历了从缺氧到复氧的过程,其所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细胞内外各种离子浓度的失衡、各种生物活性物质的产生以及代谢产物的堆积等。因此,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开闭也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