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近些年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日益增多。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正常脑老化发展为AD的过渡状态,因此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进行研究,提早进行干预,对降低痴呆转化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分型、诊断、相关检查、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综述了近10年轻度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为预防轻度认知障碍进展成阿兹海默病或其它类型痴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轻度认知障碍是处于正常脑老化与痴呆之间的一种不稳定的认知损害的临床状态,大部分患者将转化为痴呆。故轻度认知障碍是痴呆的高危人群,研究轻度认知损害对痴呆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非常重大意义。文中对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流行病学、量表筛查、影像及实验室诊断、药物治疗的新进展和新特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 是介于正常衰老与痴呆之间的认知功能缺损状态, 部分患者将进展为痴呆,研究认知功能损害对预防 和治疗痴呆具有重大意义。研究[1]表明,动脉硬化是 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 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二者密切 相关。笔者通过对96 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 中医辨证分型,并测定其颈动脉内膜厚度,探讨轻度 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现 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针刺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丽  胡慧 《医学综述》2013,(23):4344-4346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概念强调了未达到痴呆诊断标准的轻度认知功能损害,通过对血管性认知障碍概念演变和治疗现状的回顾,阐述了其对痴呆的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意义.中医针灸是认知损害干预的重要手段,分析中医针灸对干预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认识,描述与其相对应的中医病名病位、病因病机,阐述了针灸学对与其相关的经络、腧穴的认识,综述了针灸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和科研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逐渐增多,高血压患者数量也越来越多。血压的异常升高会引起脑白质损伤、脑萎缩等结构的改变,同时也会引起脑区及各脑网络功能的改变,而这些脑区的改变会导致患者认知功能受损,从而导致轻度认知障碍(MCI)乃至痴呆的发生。高血压是影响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明确高血压对认知障碍患者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改变能够更好地帮助临床医生预防和治疗MCI及痴呆。本文就高血压与认知障碍相关脑结构及功能影像学改变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承德市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其心理行为干预的疗效。方法:对承德市社区随机取样抽取的940名60岁以上老人中的136名患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老人进行研究。采用MMSE(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对其认知功能进行测试,并对轻度认知障碍组进行心理行为学干预。结果:完成认知功能评估940人,轻度认知损害136人(14.4%),在老年人多领域认知功能障碍中以记忆损害最为显著;老年人认知功能损害程度随年龄增加而加重,随受教育程度降低而增高。轻度认知障碍者经过半年的干预治疗认知功能有明显改善,尤其是记忆功能。结论:对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损害人群,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能有效改善并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减缓痴呆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目前已成为老年人中的一种常见疾病,是介于正常老龄与轻度痴呆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并且以每年10%~15%的比例转变为痴呆。因此,早期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进行干预,改善认知功能的下降,延缓其向痴呆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世界范围内人们不断地通过药物、营养素的干预以及非药物治疗等方式探索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方法。在药物治疗方面,主要围绕胆碱酯酶抑制剂、NMDA受体阻滞剂、麦角生物碱制剂以及脑细胞代谢复活物等几大类药物进行研究。同时在预防和控制其危险因素的药物及营养素方面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有益的探索。目前还没有有力的实验证据证明和支持哪类药物对停止或逆转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病情有效。本文将对近年来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药物、营养素治疗方面的研究进行阐述,为进一步探索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杨蓉  严飞  陈阳  陆媛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2):1397-1401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痴呆前期的一种病理状态,是向痴呆发展的危险因素。随年龄的增长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率有升高的趋势。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有高龄、低教育水平、独居或丧偶、经济不独立、不良的饮食习惯、吸烟、基因型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多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有相关性。进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有利于痴呆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干预。本文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相关危险因素及与其他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进展,痴呆的患病率逐年增加。由于痴呆中晚期治疗效果欠佳,早期识别认知功能障碍已成为老年医学领域研究的焦点。既往认知功能障碍归因学研究多集中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MCI) 阶段或痴呆阶段,本文聚焦MCI向痴呆进展阶段,探索进展期可能的认知功能危险性因素及其保护性因素,以期为阻止或减缓认知功能障碍的进展提供公共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0.
轻度认知障碍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近年来在痴呆研究中采用的一个新术语。痴呆、轻度认知障碍和正常老化是出现在老年人中一系列不同阶段的认知状态 ,MCI是指介于正常老化与痴呆之间的一种过渡阶段的认知障碍。关于轻度认知障碍的特征、定义、转归尚存在着争议 ,对轻度认知障碍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其自然发病史、生物学标记及与阿尔兹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预防的关系等方面。有研究发现约有 19%~ 5 0 %的 MCI患者 3年后将发展成为痴呆 (通常是阿尔兹海默病 ) ,目前对轻度认知障碍发展成为痴呆的危险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张连春  陶华英 《医学综述》2007,13(20):1575-1577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阿尔茨海默病(AD)患病率在增加,已经成为重要的健康问题,但是目前在治疗上取得的突破很小,故AD的预防性研究成为焦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强调的是介于正常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和老年性痴呆之间的过渡阶段。MCI进展为AD的危险性较高,故MCI阶段可能是进行AD预防性治疗的最合适阶段,因而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对MCI进展为AD的预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原因不明、进行性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是介于正常老化和痴呆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将AD的干预节点提前至MCI,对有效防治AD具有重要和积极的意义.本文将以中医理论探析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中医归属和病因病机,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其相应治则.  相似文献   

13.
MoCA在轻度认知障碍诊断中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轻度认知障碍(MCI)是介于正常老化和阿尔茨海默病(AD)之间的过渡阶段,有发展成AD的高度危险。MoCA能较全面评估MCI患者的认知功能,且可用于筛查MMSE得分正常的MCI患者。但其应用亦有一定的局限性,仍需要进行大样本量、多中心的试验。本文就MoCA的内容、特点及其在MCI中的应用和考评分析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正常老化与痴呆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包括记忆障碍型和其他类型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高危因素。如能早期诊断并给予干预则有助于延缓病程,由于预防或治疗MCI的方法正处于研究阶段,其有效性需要进一步临床验证。本文通过流行病学、概念、分型及诊断手段对老年性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研究现状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轻度认知障碍(MCI)是一种介于正常和痴呆的过渡状态。目前MCI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常采用认知训练、体育锻炼、心理干预等非药物治疗措施。早期对MCI患者进行非药物治疗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缓其向痴呆进展。本文对目前MCI的非药物治疗进行总结,以期为痴呆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有益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6.
老年认知损伤被认为是一个病理生理学的连续发展过程,包括轻度认知损伤前期(pre-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pre-MCI)、轻度认知损伤(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 AD)三个阶段。慢性脱水是老年性痴呆患者共同具有的一种特征。红外线摄像监控C57 BL/6小鼠饮水频率和饮水量的结果显示,老龄鼠的饮水频率(P<0.05)和饮水量(P<0.01)均较年轻对照组显著减少。一方面,认知损伤患者“口渴”的感受降低、记忆能力减退,被认为是造成老年慢性脱水的原因;脱水引起脑内细胞毒性代谢物,如内源甲醛等增加、积累,加重认知损伤,形成“脱水¾认知损伤¾脱水”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体内甲醛浓度随老龄化(>65岁)而逐渐升高,且AD病人脑内甲醛含量也显著升高。研究表明,合理饮水不但可以改善老龄化人群的慢性脱水状态,同时能够明显降低体内的甲醛浓度,防止甲醛过量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危害。甲醛代谢失调所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损伤,被认为是老年认知损伤的原因之一。因此,合理饮水习惯的建立,被认为是减缓中老年人慢性脱水和体内细胞毒性代谢产物累积的方法之一,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起到干预老年认知损伤早期发生发展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The presence of brain hyperphosphorylated tau constitutes a hallmark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of the Alzheimer's type. This report describ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au markers in the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the degree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genetic markers such the alleles of apolipoprotein E, namely, the presence of Apo-epsilon4, as part of a longitudinal study. METHODS: Three major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ages ranging from 65-73 years were evaluated in this study (n=72): Alzheimer's disease patients (AD), a group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 and normal senile patients (NS). Hyperphosphorylated tau and tau dephosphorylated species at the Alzheimer-type epitopes in CSF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ELISA assays using a battery of different monoclonal antibodies. ApoE was analyzed by PCR in blood samples. RESULTS: The levels of hyperphosphorylated tau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AD patients, but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MCI and NS groups. However, the analysis of tau markers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dicated the existence of two main subgroups within this population: MCI patients with a higher cognitive impairment as revealed by the total box score (TBS) >1.5 who exhibited phosphorylated tau patterns similar to the AD group, and patients with a mild impairment (TBS <1.5) with tau patterns similar to normal patients. In regard to ApoE, epsilon4/epsilon4 genotype was absent in the Chilean population analyzed, and only the epsilon2/epsilon4 genotyp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both MCI and AD patient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ApoE alleles, particularly epsilon3 and epsilon4, indicated a tendency to increase the epsilon4 allele in the MCI group with higher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in AD patients. CONCLUSIONS: Studies indicate that hyperphosphorylated tau is a good indicator of the degree of cognitive disorders in early stages of AD and that no clear correlation exists with the epsilon4/epsilon4 and epsilon3/epsilon4 genotypes, even though a higher proportion of epsilon4 allele in the MCI group with a more significant level of impairment and in AD patients was evidenced.  相似文献   

1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痴呆类型,表现为进展性、不可逆转的多维度认知功能障碍。视觉功能障碍是AD及其高风险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认知损害特征之一,视觉环路功能障碍是其视觉症状的主要机制。利用神经影像学可以揭示AD谱系患者视觉环路的损害模式,有助于早期识别并干预AD的进展。本文将对AD谱系患者的视觉环路损害特征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及其风险人群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最常见的认知功能障碍,其核心损害表现为情节记忆功能障碍。默认网络(default network,DMN)由核心子系统(Core)、背内侧前额叶子系统(dorsal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DMPFC)和内侧颞叶子系统(medial temporal lobe,MTL)组成,3个子系统相互协作共同维持情节记忆功能的稳态。然而,AD谱系患者中上述子系统的相互作用模式尚不明确。本文将系统回顾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揭示AD谱系患者特有的损害特征,这将为AD谱系疾病早期筛查、进展监控、疗效评估以及相关认知障碍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