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纤维胃镜在小儿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邓若愚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7):2013-2014
目的:探讨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对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儿进行纤维胃镜检查,所有患儿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P),并分析其结果.结果:80例患儿中,消化性溃疡41例,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为主,重度浅表性胃炎21例,急性胃黏膜病变9例;HP检测47例阳性中均发生溃疡或者浅表性胃炎,所有患儿均采取无痛性胃镜检查及治疗.结论:小儿上消化道出血好发于学龄期儿童,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所致出血最多见,且与HP感染密切相关.早期无痛性胃镜检查小儿上消化道出血能早期明确病因并指导治疗,简单易行,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三种常见慢性胃炎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3种常见慢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系。方法:273例通过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以及反流胃炎的患者,并用胃活检组织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124例,HP阳性67例,阳性率为54.0%;慢性糜烂性胃炎96例,HP阳性89例,阳性率92.7%,胆汁反流性胃炎53例,HP阳性15例,阳性率34.0%。3组间HP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这3种常见慢性胃炎与HP感染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许增华  李香莲  罗红  刘艳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0):2315-2316
目的:探讨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胃镜检查与病理特点。方法:对531例具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儿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同时进行胃黏膜活检及HP测定。结果:531例受检者中浅表性胃炎占423例(79.66%),HP阳性191例(35.97%),病理学表现为黏膜固有层内淋巴滤泡形成68例,423例浅表性胃炎胃镜检查呈小结节改变194例(45.86%),93例十二指肠球炎中,有十二指肠球部、降部黏膜类似小结节状改变71例(76.34%)。结论:小儿上消化道疾病以慢性浅表性胃炎为主,HP感染是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原因;“微小结节”是小儿HP感染的胃镜下特点,淋巴滤泡是小儿HP感染的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4.
袁岸龙  李光曙  陶进勇  寇继光 《临床医学》2010,30(12):20-22,F0004
目的了解孝感市胃镜下上消化道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自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行胃镜检查的57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登记患者就诊时间、姓名、性别、年龄、内镜诊断、病理诊断,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诊断。结果行胃镜检查人群年龄30~60岁者占总人数的73.9%,41~50岁占总人数的27.7%;3月份做胃镜检查的人数最多,1、2月份最少;第二季度就诊人数最多,第一季度就诊人数最少。胃镜下最常见的五种上消化道疾病依次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发病率之比为2.8∶1。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均男性多见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息肉女性多见于男性,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糜烂性胃炎、出血性胃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糜烂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青壮年;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胃息肉好发于中老年;胃癌好发于60岁以上人群。胃溃疡最常见于胃窦,其次是胃角,贲门-胃底最少见。胃癌最常见于胃窦,其次是胃体,幽门管最少见。结论 30~60岁的壮年是孝感市胃镜检查的主要人群,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常见。年青男性好发十二指肠溃疡,中老年男性好发胃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中老年女性好发胃息肉,60岁以上人群好发胃癌。  相似文献   

5.
近十多年来,小儿内镜被儿科医生逐步推广应用,为小儿上消化道疾病提供了快捷明确的诊断治疗方法,小儿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也明显提高。我们通过对本院1999~2004年经胃镜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十二指肠溃疡91例患儿的病理组织学分析,探讨儿童十二指肠溃疡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上消化道疾病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情况.方法:选择有上消化道症状的325例患儿行胃镜检查,分析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胃镜检查结果及H.pylori感染的相关情况.结果:(1)325例患儿上消化道疾病的检出率为96.3%,常见疾病依次为慢性浅表性胃炎59.1%,胆汁返流性胃炎12.9%,十二指肠球炎12.6%,十二指肠球溃疡11.7%.(2)腹痛在上消化道疾病中占比例最高为88.3%.上消化道出血36例,以十二指肠球溃疡为主占61.1%.呕吐主要以胆汁返流性胃炎为主占47.6%.(3)各种上消化道疾病中H.pylori检出率以十二指肠球溃疡为最高(71.1%),上消化道出血H.pylori检出率66.7% (24/36),慢性浅表性胃炎H.pylori检出率40.1%(77/192).(4)325例患儿中H.pylori平均感染率为42.8%,男性感染率为44.8%,女性感染率为40.4%,男女性别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0.65,P>0.05).各年龄组H.pylori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3~6岁组30.4%(24/79),7~11岁组42.1%(48/114),12~ 16岁组50.8%(67/132),差异有显著性(x2=8.13,P< 0.05).结论:上消化道症状患儿的上消化道疾病检出率较高,腹痛、呕吐以胃炎为多见.H.pylori感染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原因,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消化内镜下诊治小儿上消化道出血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经内镜检查明确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性质及部位。方法:用电子胃镜检查上消化道出血的患儿。结果:十二指肠球溃疡19例。浅表性胃炎伴糜烂14例,急性胃黏膜病变11例,胃溃疡8例,贫血胃4例,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2例。食管裂孔疝1例,恶性肿瘤1例。结论:胃镜检查是诊治小儿上消化道出血原因的最好手段,上消化道出血以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多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讨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及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的相关性。【方法】对临床疑有上消化道疾病的279例儿童进行胃镜检查及对87例患儿中87例接受^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84例作快速尿素酶试验,63例行血清抗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如三项检查中有2项或2项以上阳性者则可诊断为HP感染。[结果]279例胃镜检查出上消化道疾病277例。其中慢性胃炎168例,消化性溃疡92例,十二指肠炎21例,食管炎7例,过敏性紫癜5例,食管异物3例,胃内异物2例,胃息肉、胃黏膜脱垂、食道裂孔疝、食管贲门炎各1例,正常2例。87例HP检测中,阳性率为51.72%。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48.88%(22/45),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1.29(19/31),十二指肠炎40.0%(2/5),胃溃疡33.33%(2/6)。【结论】儿童上消化道疾病以慢性浅表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为主。HP感染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高,其次是慢性浅表性胃炎,且儿童HP感染随年龄增长而增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和分析湘西地区苗族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对有上消化道症状朱本院胃镜室检查的522例苗族患者行常规胃镜检查,同时检测HP感染情况。 结果 1522例患者HP感染率为29.1%,其中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癌、胆汁反流性胃炎、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的HP感染率分别为22.8%、45.5%、42.7%、30%、11.7%、16.7%, 结论 HP是上消化道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湘西地区苗族人HP感染率不高,可能属HP感染低发区。  相似文献   

10.
儿童胃镜检查10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儿童上消化道疾病胃镜下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分析104例儿童上消化道疾病胃镜检查结果和临床资料。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CSG)51例,其中糜烂出血性胃炎(EHG)13例;十二指肠球炎8例(出血性5例);消化性溃疡(PU)31例,其中十二指肠溃疡(DU)30例,PU出血14例;CSG并DU7例;胆汁反流性胃炎3例。呕血、黑便34例,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诱发出血12例。PU在10岁前和10岁后儿童中为11.6%(5/43)和42.6%(26/61)(P<0.001)。结论:儿童PU多发于10岁后且常不典型。DU和EHG是儿童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NSAIDs为出血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