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肺主皮毛,肺虚易患外感,并可见多汗。 2.肺开窍于鼻,表现为鼻塞流涕、不闻香臭、鼻翼扇动等。  相似文献   

2.
1.人体的经络联络脏腑与周身各处,具有运行气血的作用。 2.人体外部病变可通过经络影响所属脏腑.脏腑疾病也往往在所属经络的循行部位出现相应症状。  相似文献   

3.
1.十二经脉内络五脏六腑,通过经络辨证可对脏腑的寒热虚实进行诊断,可根据经脉循行路线与所属脏腑之特性来分析病人出现的症状。如脾经通过腹部。腹胀当属脾病:心主喜。笑不休属心病。  相似文献   

4.
晓倪  建辉 《家庭中医药》2005,12(3):16-16
1.肢体为十二经脉循行之处。脏腑气血所荣:又肢体的皮肉筋骨为脏腑所出,故从月支体异常感觉可诊察疾病的不同属性。  相似文献   

5.
鼻病的"中医序贯疗法"建立思路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医学的基本理论,鼻是呼吸的门户,也是吐故纳新的主要通口,所以外邪最易侵犯鼻窍。鼻病得外因以风寒、风热之邪侵袭最为常见,燥、火、暑、湿也时有之。内因是脏腑功能失调而致气血凝滞,湿郁痰停。实证多见肺胃有热、肝胆火旺,虚证多属肺脾气虚、肾阳虚衰。鼻病的治疗,中医  相似文献   

6.
1.津液能起到滋润濡养作用,流行于体内滋养脏腑,输注于孔窍濡养眼耳口鼻,流注于关节使之柔润滑利,渗于骨空填精补髓、养骨充脑。津液为病可概括为津液不足与津液不化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1.脏腑学说是中医学基本理论的核心.各种辨证都离不开脏腑。辨证的前提是要先确定病位.也就是疾病所在的脏腑。 2.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功能发生变化的病理表现.进行分析、归纳.从而确定病位、寻求病因、推究病机的一种辨证方法.它是其他各种辨证方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古人称鼻为明堂,鼻居面部中央,为肺之窍,足阳明经分布于鼻旁,鼻上和鼻周围,,各脏腑的相应部位,故《内经》对望鼻非常重视,认为五色独决于明堂(《灵枢·五色》);认为望鼻不仅可以诊察肺和脾胃的病变,而且还可以判断脏腑的虚实、胃气的盛衰、病情的轻重和预后。通过临床实践,分析  相似文献   

9.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宁  尹新中 《吉林中医药》2009,29(2):102-103
在人体十二经脉和脏腑的相互联系中,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和大肠不仅在脏腑、经络等方面相互联系,且在胚胎发育、免疫学、解剖学上也相互关联.肺与大肠生理相关,病理相互影响,应重视肺肠并治,脏腑兼顾.肺肠并治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和肠病,可收到较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鼻为肺窍,为气出入之门户,与脏腑经络联系密切.鼻的生理功能有赖于脏腑经络的滋养.脏腑经络功能失常则可导致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所以临床上应当重视通过调节脏腑功能来诊治鼻科疾病.望诊诊察鼻部色泽、形态、部分等方面,还能协助辨别病性、病位、病势.此外,哮喘、多种肾脏病,甚至小儿多动症、抽动症等病,都与鼻相关,应当重视从...  相似文献   

11.
3 针刺戒断的穴位选择 针刺戒断选用的穴位包括耳穴、体穴及鼻穴;其中以耳穴的应用频度为最高,其次为体穴,而以鼻穴的应用频度为最低。 研究者们的选穴依据大致可分为三类;①依据中医理论选择穴位,如针对中医病因或针对中医症状选择穴位。有人提出,选用相同的穴位治疗不同的物质成瘾(如酒精、海洛因、美沙酮、巴比士酸盐、安定、苯环己哌啶、可卡因等)均可获得成功,因此各种物质成瘾可能存在共同的机理;有人提出,各种物质成瘾主要是损伤肾阴和肾阳,导致阴阳两衰,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补肾,主要应该用补法;也有人认为,不同的成瘾物质损伤不同的脏腑,如吸烟主要是火伤肺阴,进而导致肺阳上亢、虚火  相似文献   

12.
脏象学说是中医学研究人体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脏腑相互关系的理论。中医学的脏腑与西药学的脏器名称虽相似,但生理病理的含义却不完全相同。一个脏腑的功能可以包括几个脏器的功能,而一个脏器的功能可以分散地由几个脏腑的功能来体现。  相似文献   

13.
从中医整体观谈变态反应性疾病从肺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红生  武维屏 《中医杂志》2011,(19):1702-1704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各脏腑功能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相互传变。人体局部与整体是辩证的统一,某一局部的病理变化,往往与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有关。就肺而言,肺司呼吸,主气属卫,外合皮毛,鼻为肺之窍,喉为肺之门户,与大肠相表里;肺胃相关,皆主乎降。从中医整体观角度分析,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过敏性肠炎等发病往往与"肺"密切相关,在治疗上当从整体出发,从肺论治,方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肺炎是小儿常见病之一,以3岁以下婴幼儿多见。典型的肺炎临床以发热、咳、痰、喘、鼻煽,痰涎上壅为主要特征。笔者多年从事呼吸病的临床研究,尤重于小儿肺炎的研究,现述个人体会如下:1 病因病理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故正气不足,风寒袭肺,使肺气郁阻,郁而化热或邪热袭肺,肺热熏蒸,炼津为痰,痰阻肺络,壅塞气道,不得宣通,上逆所致。  相似文献   

15.
曹良东  田策  王丹  郑莉  吴节 《河南中医》2012,32(11):1466-1467
鼻鼽的病位在鼻,其本与肺、脾、肾三脏阳气虚损有关.温补阳气可使阳气得以疏通,脏腑得以温煦,脏腑功能正常发挥,则阳气自然充足,作用发挥充分.故在鼻鼽的治疗当中应当重视阳气的作用.治疗方法上可采用中药、针刺、艾灸、拔罐等多种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肺开窍于鼻,鼻为之外窍,鼻病治肺,肺病治鼻,从鼻察肺司空见惯。然人体是一有机整体,中医学讲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鼻窍司心的桥梁是脏腑经络,鼻病可涉及心,心脏有病亦可折射于鼻,因此"由鼻司心"可以有效地诊治心脏病。早在《黄帝内经》时代就有关于"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的论述,李东垣指出鼻与肺心的关系,即鼻"体属肺,用属心"。通过中医的藏象、经络理论来阐述"由鼻司心"的理论依据,为临床治疗心系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1.气、血、津液是人体脏腑生命活动的动力、物质基础和产物,无论在生理还是病理方面,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之间,始终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咳嗽多因外邪侵袭肺脏,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失宣降所致,是肺系疾病的一个常见病证。根据其发病原因,可将咳嗽分为两大类: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本文介绍中医对咳嗽的食疗原则及方药。  相似文献   

19.
仝选甫 《中医杂志》2003,44(Z1):311-313
耳司听觉,主平衡,为宗脉之所聚;鼻居面中为阳中之阳,司嗅觉,助发音,是清阳交汇之处;咽喉上连口腔,下通肺胃,司饮食,行呼吸,为经脉循行之要冲.同时,耳为肾窍,喉为肺系所属.可以看出,耳鼻喉疾病与脏腑、经胳、气血的病理变化密切相关,因此,临床辨治耳鼻喉疾病时应立足于整体观念,不能"头痛医痛"、"脚痛医脚".根据耳鼻喉疾病的病因病机和所涉及脏腑的病理变化,临床应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20.
力军  建辉 《家庭中医药》2007,14(12):22-22
1、实热证病因是外邪势盛,侵入人体化热,或脏腑之气偏胜。五志化火。虚热证泛指体内阴液、气血不足而引起的发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