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溶血反应的病情危重凶险 ,死亡率高 ,它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血细胞破坏 ,出现异形、破碎的红细胞 ,血红蛋白下降 ,网织细胞增多 ,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 )升高。出现广泛性的皮肤、粘膜出血 ,血液循环障碍为主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本例患者由于宫外孕破裂出血而进行输血治疗。患者血型为“O”型 ,由于血型鉴定错误 ,从而输入 42 0 ml“AB”型新鲜血后引起严重的溶血反应 ,经及时抢救与护理 ,住院 35天痊愈出院。现将抢救、治疗、护理经过分述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 2 7岁 ,以“停经 35天 ,下腹痛 17天 ,阴道出血 7天”为主诉 ,于 1995年 4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总结36例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给于一般护理措施,严密观察患儿病情、蓝光照射的护理、换血疗法的护理等.结果 经精心治疗和护理,治愈35例,血清总胆红素及直接、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治疗过程没有出现副反应,效果满意,1例因病情过于严重死亡.结论 全面细致的观察与护理有利于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的治疗及康复.  相似文献   

3.
ABO血型不合的溶血病是新生儿早期最常见的溶血性疾病[1],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母体的IgG抗-A或抗-B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破坏胎儿红细胞所引起,可引起新生儿贫血、水肿及高胆红素血症,严重的可通过血脑屏障引起胆红素脑病,甚至死亡。所以对母婴血型不合的新生儿应重点监护,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溶血症是因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免疫性溶血.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并进行性加剧,如不及时治疗,可形成核黄疸而造成死亡.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有效方法.换血可及时移去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防止核黄疸.我院于1993~1995年对5例新生儿溶血症进行换血疗法,换血过程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和配合,术后的精心护理是预防并发症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珊 《海南医学》2009,20(11):139-141
目的分析81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血清学检测结果及临床新生儿溶血病(HDN)的检出率,为临床新生儿溶血病提供治疗和诊断的依据。方法对五家医院送检的819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液标本进行"三项试验",即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放散试验。如果HDN因Rh抗体引起,测定Rh抗体效价。结果819例新生儿溶血病患者中,检出ABO血型系统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638例,检出率为78.3%。检出Rh血型系统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4例。ABO新生儿溶血病中,A型检出率与B型检出率无显著差异,男患儿与女患儿检出率无显著差异。Rh系统的HDN比ABO系统的HDN黄疸出现时间早,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通常为强阳性,而ABO系统HDN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通常为阴性。结论HDN检出率较高,临床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应高度重视并在7d内送检,避免漏检,及早作出正确诊断和治疗,提高HDN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陈莉 《安徽医学》2006,27(5):414-415
新生儿ABO溶血病是由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是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因。严重病例可出现胆红素脑病、重度贫血、甚至死亡。近几年来,由于重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该病治愈率大大提高,发生胆红素脑病明显减少。现对我院新生儿科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ABO溶血病193例作一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7.
早期监测干预对新生儿ABO溶血病并胆红素脑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武华 《广西医学》2010,32(10):1205-1207
目的探讨早期监测、早期干预对新生儿ABO溶血病并胆红素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母婴血型不合ABO溶血病并经早期干预新生儿34例为干预组;与同期在本院出生未经早期监测、干预,出现病理性黄疸确诊为母婴血型不合ABO溶血病新生儿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高峰期胆红素值、换血例数、胆红素脑病发生率等。结果干预组血清总胆红素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发生亚临床胆红素中毒症及需要同步换血治疗2例;对照组换血疗法11例,发生亚临床胆红素中毒症12例,发生胆红素脑病8例,干预组胆红素脑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O型血母亲所生血型为A型或B型的新生儿,早期监测黄疸并开始干预治疗,可有效控制血清胆红素水平,减少换血治疗,降低ABO溶血病并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对"O"血型孕妇进行管理,检测 "O"型血孕妇孕期IgG 抗"A" ("B")血型抗体效价,并经过治疗把效价控制在较低水平,早期对"O"血型孕妇所生非"O"血型新生儿进行干预,同时对需要者进行综合治疗,防治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方法 孕早期对孕妇夫妇行ABO血型检查,对非"O"血型丈夫的"O"血型孕妇进行管理,给孕期抗"A"和/或抗"B"效价高的"O"型孕妇口服茵成汤,婴儿出生后即查血常规、定血型,对血型不合的动态观察Hb及黄疸的变化,及时干预.结果 管理组和非管理组新生儿溶血及新生儿贫的发生血都存在显著性的差异,黄疸出现的时间两组病儿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病人经过积极的治疗,均无1例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邵华  马曙轩 《北京医学》2018,(2):170-171
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母体内产生与胎儿血型抗原不配合的IgG性质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引起同种免疫性溶血.现报告1例罕见的母婴Diego血型不合,抗-Dia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 对象与方法 1.一般资料:患儿,女,孕37周出生,出生时体重3 kg,出生17h后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人院,Hb 10.4 g/L,胆红素424 μmol/L.患儿母,29岁,孕3产2,无输血史.  相似文献   

10.
厉万林  姜旭  马赛  吴爽 《中外医疗》2012,31(28):89-90
在临床输血工作中,由于严格的输血科规章制度管理,使血型不合而导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减少;患者输血后出现了溶血反应,通过各种相关实验室检测及临床表现排除了血型不合而导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考虑由于输注的成分血运输、保存等理化因素改变引起非免疫因素溶血反应,临床输血工作中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1.
IgG抗-Ce、抗-e联合抗体致迟发性溶血反应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是抢救患者生命有效途径之一.我们在为1例失血性休克患者配血发生困难时,采用O型Rh(D)阳性洗涤红细胞给予输注,3 d后患者出现迟发性溶血反应,经检测是由于患者体内产生意外抗体抗-ce、抗-e抗体引起,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血型o的肾脏移植给血型A或B者之后,所发生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已有报告。新近为两例病人(血型分别为A型和AB型)用了血型O同一尸体的肾脏进行了肾移植。过去认为,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和溶血反应归于B排斥,后来又认为DAT阳性是由于A排斥。但是,第二个病人不同于第一个病人,却没有任何溶血反应。两个病人都用了孢子环免疫抑制剂。报告者认为,第二例缺乏溶血的原因是由于血浆中有特殊的血型物质以及患者的ABO亚型所引起的防御作用。  相似文献   

13.
MN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一例南京市妇产医院徐芾关键词MN血型;新生儿溶血病中图号R722.18新生儿溶血病通常因ABO或Rh血型系统不合引起,其它血型系统引起的溶血病较少见,本文报道1例由于母儿MN血型不合,造成多年不育,最终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经抢救成...  相似文献   

14.
异基因骨髓移植ABO血型不合患者行血浆置换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异基因骨髓移植ABO血型不合的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30例异基因骨髓移植ABO血型不合的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结果 30例血浆置换患者中,5例出现低血钙症状,3例出现皮肤瘙痒,2例发冷,给予对症处理后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异基因骨髓移植ABO血型不合患者采用血浆置换术既有效的预防了输注后的溶血反应,又避免了因造血干细胞的丢失而导致造血延迟或发生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并发症.有效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在母子Rh血型不合所致的新生儿溶血病中 ,由抗 -D引起为多见 ,抗 -c、抗 -E次之 ,而近来作者遇到 1例抗 -c抗 -E同时存在所致新生儿溶血病 ,在临床上较为少见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2 8岁 ,彝族 ,无输血史 ,孕 2产2 .第一胎足月顺产 ,黄疸经治疗后痊愈 .现又孕第 2胎 ,胎儿 38周顺产 ,1h后出现黄疸 ,8h后做新生儿溶血病分析 ,证实为抗 -c抗 -E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 ,患儿因抢救不及时于生后2 4h死亡 .2 血型及血清学检验用上海血液中心提供的试剂做血型及血清学检查 .2 1 血型检测患儿血型 :ACcDEe ;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通过脐带血的血型血清学检验进行早期诊断以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及时光疗等综合治疗对控制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意义.方法:②通过对145例夫妇血型不符的“O”型血孕妇所生婴儿进行留脐血定血型和查溶血三项试验,以早期诊断新生儿ABO溶血病;②通过对开始治疗时间不同的47例早期诊治组与41例对照组在血清胆红素峰值、确诊时间、需光疗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早期诊治组血清胆红素和经皮测胆红素峰值、光疗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新生儿AB0溶血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可大大减轻黄疸程度、缩短光疗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有效地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孕母血型抗体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O型孕母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ABO溶血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122例产前检测O型母亲的血型抗体效价,新生儿出生时做血型血清学检查,胆红素和血红蛋白的检测,综合评价产前检查孕母血型抗体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关系.结果 孕母的血型抗体滴度与新生儿溶血病有显著相关性(r=0.385).血型抗体滴度愈高发生溶血病的机会愈大(P<0.01),同时血型抗体滴度与新生儿血红蛋白下降有关(r=0.563,P<0.01),并且滴度愈高新生儿24 h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愈明显(P<0.01).结论 孕母血型抗体的检测对新生儿溶血病有明确监测作用,对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发展有良好的预见性.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ABO溶血病是指母子ABO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症。此病可引起中枢神经病变(核黄疸)导致死亡或出现核黄疸后遗症———脑性瘫痪。我们本着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对所有新生儿出生时进行了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检查,发现50例新生儿临床症状不明显,而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值在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溶血病系指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包括ABO溶血病、RH溶血病、MN溶血病。ABO溶血病不发生在母亲AB型或婴儿A型或B型;第1胎可发病;临床表现较轻。RH溶血病一般发生在第2胎,临床表现较重,严重者甚至死胎。主要临床表现:黄疸、贫血、肝脾大。胆红素脑病为该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治疗均给予蓝光照射、白蛋白、碱化血液、肝酶诱导剂、微生态制剂等。我科2007年共收治新生儿溶血病1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伟生  杨辅直  杨敏  罗有同 《广东医学》2006,27(10):1549-1550
目的观察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合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合并G-6-PD缺陷症12例,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16例,新生儿G-6-PD缺陷症20例,从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贫血、住院时间、治疗措施以及预后转归等方面分析比较他们的变化。结果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合并G-6-PD缺陷症与单纯ABO血型不合溶血病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贫血、住院时间差别不大,前组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4例,后组3例,出现胆红素脑病分别为2例和3例.随访6个月至3年,发生胆红素脑病后遗症各l例(均为换血前已出现胆红素脑病症状),单纯新生儿P-6-PD缺陷症黄疸出现的时间较晚、程度轻、血色素正常或轻度贫血、住院时间短,预后好,未见胆红素脑病及其后遗症。结论母婴ABO血型不舍溶血病合并G-6-PD缺陷症与单纯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症状、体征相近似,黄疸出现的时间早,程度较重且上升速度快、多有贫血,需及早诊断和及早治疗,以避免发生胆红素脑病后遗症,无明显诱因的单纯新生儿G-6-PD缺陷症症状轻,预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