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就诊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各60例,手术组患者接受解剖钢板、锁定钢板、切开克氏镇等方法治疗,非手术组接受手法复位夹板石膏固定治疗,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使用Neer评分方法评价治疗效果。结果Ⅱ型骨折手术治疗效果优良率为87.5%(21/24),非手术治疗效果优良率为80.0%(20/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型骨折手术治疗效果优良率为88.89%(32/36)明显高于非手术组优良率68.57%(2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手术组患者功能恢复明显优于手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骨折近端对位影像学检查明显优于非手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骨折Ⅱ型优先选择非手术治疗,Ⅲ型骨折优先选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袁福成 《中国卫生产业》2013,(19):120-120,12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复杂性肱骨近端骨折病症的方案与效果。方法选择135例伤患,对其实施研究,以人工的肱骨头置换术为其中63例伤患进行手术治疗,为置换组,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为另外72例伤患实施治疗,为内固定组,观察两组患者骨折部位的愈合情况,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置换组58例优良,内固定组64例优良,优良率分别为92.06%、88.89%,两组的疗效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在发生复杂性的肱骨近端骨折之后,采用人工置换或内固定方法进行手术治疗,均有显著疗效,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实际需求合理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3.
罗闯 《药物与人》2014,(10):82-82
目的:对于肱骨近端骨折采取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效果进行统计,探讨临床治疗方法,以适应临床应用的发展和需要。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i月至2013年12月1年内收治住院的24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常规手术治疗方法和新型的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并且对其治疗效果、并发症和恢复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六个月后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是临床中治疗肱骨近端骨拆的一种新方法,是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技术,不仅效果较为稳定、可靠,而且有利于患者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最大程度的保证恢复和痊愈,尤其是对老年患者曼是首选手段,值得医学研究者和-临床工作者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肱骨近端骨折临床上较为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4%~5%,多发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对于Neer分类法中明显移位的二、三、四部分骨折,多主张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Locking proximal humeralplate)的广泛运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笔者通过将2005年7月~2008年1月以来运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1例和既往运用T型钢板、三叶草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4例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锁定钢板和常规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了解锁定钢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病历42例,对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及常规手术方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钢板组(95.5%)疗效明显优于手术组(60.0%),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用于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新、优异的优点,对临床具有实用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安全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1):476-478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属肩关节周围骨折,指包括肱骨外科颈在内及其以上部位的骨折。国外文献显示临床上肱骨近端骨折约占所有骨折的5%,在所有的肱骨骨折中占到将近一半[1]。随着中国逐渐进入老年化社会,肱骨近端骨折在全身骨折中的比例逐年升高,占4%-9%,占关节周围骨折的13.5%[2]。目前国内外对于复杂且不稳定严重的肱骨近端骨折,首选手术治疗已成为共识,临床研究也证明各种手术治疗方式都有明确疗效,但究竟选择何种治疗更加科学合理还存在着争议。近年来随着各种关于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新理念及一些新材料、新技术的引入[3],新的治疗方法也不断涌现。笔者将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湖州市练市医院自2005年9月~2010年6月对22例肱骨近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外侧解剖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22例中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22~76岁,平均56岁。受伤原因:车祸伤12例,摔倒伤8例,重物砸伤2例;按Neer分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近5年来诊治的43例肱骨近端移位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非手术治疗12例,手术治疗31例。结果本组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3年,均临床愈合,3例发生肱骨头坏死。按黄公怡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治疗效果评估,手术组和非手术组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0.6%和75%。结论对肱骨近羰移位骨折应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和患者的全身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以恢复肩关节的功能为治疗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比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和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诊断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55例,根据患者采取的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30例采取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的为实验组,25例采取传统钢板治疗的为对照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等,分析肱骨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治疗后优良率为86.7%,对照组优良率为60.0%,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34,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112.54±14.82)min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38.69±17.9 4)min,术中出血量(9 0.81±23.12)ml小于对照组的(118.65±28.36)ml,骨折愈合时间(112.54±14.82)d小于对照组的(138.69±17.94)d。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 21、4.386、6.29 5,P0.05)。结论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骨折愈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肱骨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长骨骨折,发生于上臂,多由病理性因素或外伤所致.其临床症状表现为肿胀、压痛、畸形、功能障碍等.在较严重的患者中,可出现肢体活动障碍、血管神经损伤,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肱骨骨折好发于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其中肱骨近端骨折发生率相对较高.由于骨折疼痛直接影响肢体活动功能及创伤恢复,因而选择正确的...  相似文献   

11.
许勇 《医疗保健器具》2009,16(10):36-37
目的观察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2例。结果随访6~24个月,按Neer评分标准:优21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90.6%。结论LPHP内固定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许勇 《临床医学工程》2009,16(10):36-37
目的观察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2例。结果随访6~24个月,按Neer评分标准:优21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90.6%。结论LPHP内固定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07年9月应用LPHP治疗5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男21例,女37例,年龄23~78岁,平均59.6岁,根据Neer分类,二部分骨折32例,三部分骨折20例,四部分骨折6例。结果58例患者随访时间5—24月,平均11.2月。骨折愈合时间9.2周。根据Neer评分,优良率为81%,1例患者出现肱骨头缺血坏死。结论LPHP利用有限的组织剥离和牢固的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有利于骨折愈合及肩关节功能恢复,符合当今骨折治疗理念,是目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值得优先选择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于近端二部分外科颈骨折和合并大结节三部分骨折的46例患者行MSCT检查,并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板(LPHP)微创治疗及早期康复。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4~12个月,二部分骨折29例,优10例,良19例,优良率为100%;合并大结节三部分骨折17例,优8例,良9例,可1例,优良率为94.1%。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外科颈二部分和大结节三部分骨折,内固定稳定,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可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There is ongoing debate regarding the optimal surgical treatment of complex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in elderly patients.

Objectives

To evaluate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reverse total shoulder arthroplasty (RTSA) compared with hemiarthroplasty (HA) in the management of complex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using a cost-utility analysis.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data from published literature, a cost-utility analysis was conducted using decision tree and Markov modeling. A single-payer perspective, with a willingness-to-pay (WTP) threshold of Can$50,000 (Canadian dollars), and a lifetime time horizon were used. The 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 (ICER) was used as the study’s primary outcome measure.

Results

In comparison with HA, the incremental cost per quality-adjusted life-year gained for RTSA was Can$13,679. One-way sensitivity analysis revealed the model to be sensitive to the RTSA implant cost and the RTSA procedural cost. The ICER of Can$13,679 is well below the WTP threshold of Can$50,000, and probabilistic sensitivity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92.6% of model simulations favored RTSA.

Conclusions

Our economic analysis found that RTSA for the treatment of complex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 is the preferred economic strategy when compared with HA. The ICER of RTSA is well below standard WTP thresholds, and its estimate of cost-effectiveness is similar to other highly successful orthopedic strategies such as total hip arthr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hip arthritis.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近端骨折应用动力髋螺丝钉(DHS)与抗旋转螺丝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本院确诊为股骨近端骨折且行内固定术治疗的72例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37例,对照组采取DHS内固定术,研究组采取PFNA内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Harris评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下地行走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骨折应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同时能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采用股骨近端膨胀髓内钉治疗对照组(n=42)与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n=42),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下床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中耗时以及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转子下骨折方案治疗效果理想,操作简单,术中出血量少,且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8.
李杰 《临床医学工程》2009,16(10):21-2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近年来在我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51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10~24个月,本组优良率82.4%。切口I期愈合,膝关节恢复生理活动度,无关节不稳定。结论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是一个以手术为中心的综合治疗过程,任何忽视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性及违背手术原则,都将直接影响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9.
李杰 《医疗保健器具》2009,16(10):21-2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近年来在我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51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10~24个月,本组优良率82.4%。切口I期愈合,膝关节恢复生理活动度,无关节不稳定。结论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是一个以手术为中心的综合治疗过程,任何忽视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性及违背手术原则,都将直接影响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