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大肠癌是人类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结直肠上皮细胞更新很快 ,成人每天有将近 10 10 结肠上皮细胞脱落[1] 。粪便中结直肠脱落细胞如同一个窗口反映了肠粘膜上皮的增生状况。我们针对脱落细胞的提取及检测进行初步研究 ,以了解其在大肠癌诊断及筛查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收入我院结直肠癌患者 11例 ,均经肠镜活检证实为腺癌。其中男 5例 ;女 6例 ;年龄分布 36~ 75岁 ,平均 5 9.8岁。组织分化 :高分化腺癌 6例 ;中分化腺癌 4例 ;低分化腺癌 1例。Dukes分期 :B期 6例 ;D期 1例。 4例因未进行手术而具体分期不详。二、粪便中脱…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脑脊液脱落细胞检查,用以鉴别诊断恶性肿瘤脑转移和神经系统原发疾病.方法检查对象为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就诊或临床怀疑为恶性肿瘤脑转移的患者.按常规抽取脑脊液,用脑脊液细胞收集器(自然沉淀法)收集细胞,制片干后行Writer染色,镜检,如片中发现恶性肿瘤细胞为阳性;脱落细胞检查阳性病例,采用B超、CT、内镜及病理检查等方法找出原发病灶予以核实.结果本文脱落细胞检查阳性病例5例,细胞学诊断为腺癌,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48岁~62岁,经内镜及病理证实其中4例为胃癌,病理类型为腺癌.另1例经查为肺癌.结论脑脊液脱落细胞检查在胃癌脑转移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液基薄层制片技术在大肠癌粪便脱落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95例结肠镜受检者于检查前分别用清肠液法和自然粪便法提取粪便脱落细胞,进行细胞学诊断,同时进行粪隐血检测,验证液基薄层制片技术提取粪便脱落细胞对大肠癌筛检的效率。[结果]用液基液提取粪便脱落细胞,对大肠癌检出的敏感性为68.29%,与粪隐血试验(75.61%)及MEM液方法(76.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基薄层制片技术用于粪便脱落细胞学检查,是大肠癌筛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大肠癌发病率有所增加,老年人所占比例升高更为明显。肿瘤标记物在肠道肿瘤的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但目前尚未发现一种同时具有高灵敏性及高特异性的肿瘤标记物。本文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法和免疫放射分析法比较研究78例大肠癌及43例对照组外周血端粒酶活性和肠癌相关抗原(CCA)的水平,旨在探讨两项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在大肠癌诊断中的价值。1材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经临床病理诊断的78例大肠癌患者,其中男48例,女30例;年龄47~72岁,平均(51.2±4.35)岁;对照组43例,为本院门诊肠镜检查健康  相似文献   

5.
徐晓晶  吴叔明 《胃肠病学》2012,17(6):325-328
胃肠道是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的结外累及部位。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活检诊断率较低。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误诊病例,以期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上海仁济医院2003年1月-2011年10月所有经手术病理证实、符合Dawson标准的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复习误诊病例,分析可能的误诊原因。结果:共入组误诊病例21例,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0例,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7例,套细胞淋巴瘤3例,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1例,大多数患者在诊断过程中曾行影像学和内镜检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多误诊为阑尾炎或胃肠炎,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常误诊为克罗恩病,套细胞淋巴瘤均误诊为结肠息肉,此外尚有误诊为肠道血管炎、淋巴细胞性胃肠炎以及未能明确消化道出血原因者。结论:不同病理类型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在误诊为其他肠道疾病时表现各有其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可能有助于正确诊断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检测腹水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探讨端粒酶对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用半定量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38例恶性腹水患者(恶性腹水组)和22例良性腹水患者(良性腹水组)腹水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 肝硬化、结核性腹膜炎患者腹水中脱落细胞未检出端粒酶,而癌性腹水94.7%端粒酶阳性。所有细胞学检查阳性的恶性腹水中端粒酶均为阳性,而3例细胞学检查阴性但端粒酶阳性的恶性腹水,复查细胞学检查,其中1例发现了恶性瘤细胞。结论 癌性腹水端粒酶阳性。端粒酶活性检测对良恶性腹水有重要鉴别诊断价值,尤其对细胞学检查阴性的病例。  相似文献   

7.
多种方法联合诊断老年前期及老年人恶性胸腔积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25例老年前期及老年人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胸水脱落细胞检查、胸膜活检、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多项检查方法诊断。其结果为:25例患者的胸水脱落细胞检查阳性率为28%,胸膜活检阳性率68%,两项方法其中一项阳性或两者同时阳性者21例(84%)。并对各项检查及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肠道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庆  陈锦先  崔喆  王争  王平治 《胃肠病学》2004,9(3):158-160
背景:肠道脂肪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肠道良性肿瘤,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难以在术前明确诊断。目的:分析肠道脂肪瘤的主要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以提高其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3年1月~2003年1月收治的7例肠道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和治疗经过。结果:除1例患者无症状外。其余6例肠道脂肪瘤患者均以腹痛和(或)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6例行结肠镜等辅助检查者中。仅1例明确诊断。6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均痊愈,术后病理检查显示4例为黏膜下脂肪瘤,2例为肌壁间脂肪瘤。1例经结肠镜活检明确诊断者因无症状而定期随访。结论:影像学检查和结肠镜检查有助于肠道脂肪瘤的术前诊断,可根据肿瘤大小、有蒂或无蒂选择行经内镜电切术或局部肠段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石荣书  蒋国军  蔡争 《山东医药》2008,48(15):66-67
对159例恶性肿瘤患者CT引导经皮穿刺病灶活检的结果作回顾性分析.发现组织涂片查找脱落细胞与病理学检查均获得肿瘤诊断依据75例(47%),仅有涂片脱落细胞依据49例(31%),仅有病理学依据24例(15%),脱落细胞与病理学检查均未获得肿瘤依据11例(7%),与临床肿瘤诊断符合率为93%(148/159);并发局限性气胸3例,失血性休克1例.认为在恶性肿瘤的诊断中,CT引导经皮体内病灶穿刺活检具有操作简单、穿刺部位准确可靠、易获得兴趣组织及诊断符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湘西地区大肠癌354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湘西地区大肠癌进行临床病理探讨。方法1979_1994年经手术治疗的大肠癌354例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结果早期以慢性肠道炎症症状、腹痛为主,职业以务农为多,部位以直肠最多,组织学以腺癌最多。环境污染因素与慢性炎症是本地区大肠癌发病的主要因素。结论有肠道症状时要进行“一指四查”,必要时活检检查等,以尽早发现大肠癌  相似文献   

11.
目的:鉴定基因工程抗体库技术构建的人源性大肠癌自然致敏噬菌体Fab段抗体库与人大肠癌组织及体外培养的大肠癌细胞的特异性结合活性。方法: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抗体库对人大肠癌标本及体外培养的大肠癌lovo细胞的结合活性,并取绒毛状腺瘤、胃癌、食管癌及正常肠粘膜组织和体外培养的胃癌、肝癌细胞进行对照研究。结果:30例大肠癌有22例发生了阳性反应;肠息肉、胃癌、食管癌、正常肠粘膜各取20例,发生阳性反应的分别为13例、5例、4例和1例,体外培养的胃癌、肝癌细胞未发生阳性反应。结论:大肠癌噬菌体抗体库能较特异性地与人大肠癌组织及体外培养的大肠癌细胞结合。  相似文献   

12.
大肠癌的肠镜检查定位误差原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前诊断大肠癌的最佳方法是肠镜检查及病理活检,而治疗大肠癌最有效的措施仍是手术治疗,因此术前的病变定位十分重要。我们将结肠镜检查定位与手术所见病变的真实解剖位置做一比较,分析其出现误差的原因。1.病例选择:我院1990年1月~2000年12月,外科手术治疗且经病理证实的大肠癌患者571例,男性340例,女性231例。2.检查方法:所有的病例术前均由固定的3位医师进行肠镜检查及病理活检,使用肠镜为OlympusCF-1T201型。3.结果:在571例大肠癌患者中,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306例,镜检…  相似文献   

13.
大肠癌高危人群结肠镜检查追踪随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大肠癌在消化道肿瘤中预后较好,如能较早的发现和及时治疗,完全可以根治。方法:对1125例大肠癌高危人群进行结肠镜的追踪随访检查,结果:发现大肠癌37例(3.3%),其中28例(75.7%)为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癌,发现癌前期病变一大肠腺瘤215例(19.1%)。结论:结肠镜对大肠癌高危人群进行定期追踪检查是发现早期大肠癌和癌前期病变-腺瘤最方便、最安全、最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粪便脱落细胞和DNA检查技术在大肠癌的筛检中日益受到重视,但粪便中的细胞提取率及制片技术并不十分理想,且操作过程繁琐,难以推广应用。本研究旨在改进原有脱落细胞提取方法,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结肠疾病和结肠镜检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对象和方法 1999年2月至2005年2月,我院门诊以下消化系统疾病就诊并行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48例,男34例,女14例,年龄80~95岁。完成结肠镜检查46例,46例就诊的主要原因为便血15例(32.6%),便秘11例(23.9%),腹泻8例(17.4%),腹痛5例(10.8%),消瘦3例(6.5%),单纯腹胀及贫血各2例(4.4%),以上部分症状可同时存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清洁肠道方法主要是控制饮食基础上进行导泻或灌肠,肠道清洁程度依据肠镜检查时肠腔内所见内容物进行评估。优:不见粪渣,残留粪水清亮;良:不见粪渣,残留粪水呈黄色;一般:见少量粪渣,残留粪水黄色,浑浊,结肠镜抽吸可排出,但不影响检查;差:残留粪便,影响检查。大肠息肉和大肠癌诊断依据病理确诊;肠易激综合征诊断依据罗马Ⅱ标准,慢性结肠炎和慢性直肠炎诊断依据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6.
彭梅  白岚 《山东医药》2008,48(16):3-5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对大肠癌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表达的影响以及通过促进其脱落形成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从而促进大肠癌侵袭和转移的可能途径。方法免疫荧光法研究TNFR1在大肠癌细胞SW1116中的表达;用MMP-9干预培养的大肠癌SW1116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MP-9不同剂量和不同作用时间时TNFR1表达变化,同时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sTNFR1的变化。结果SW1116细胞表达TNFR1;MMP-9使SW1116细胞表面TNFR1脱落形成sTNFR1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结论MMP-9促进大肠癌细胞表面TNFR1脱落形成sTNFR1,可能与大肠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端粒酶检测对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腹水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探讨端粒酶对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用半定量TRAP-银染法检测38例恶性腹水和20例良性腹水(对照组)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肝硬化、结核性腹膜炎腹水脱落细胞不能检出端粒酶活性,而癌性腹水94.7%端粒酶阳性。所有细胞学检查阳性的恶性腹水端粒酶均为阳性,而3例细胞学检查阴性但端粒酶阳性的恶性腹水,当复查细胞学检查时,其中1例发现了恶性瘤细胞。结论癌性腹水端粒酶阳性。端粒酶活性检测对良恶性腹水有重要鉴别诊断价值,尤其对细胞学检查阴性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恶性胸腔积液为恶性肿瘤的胸膜转移或胸膜本身的恶 性肿瘤所致,约占胸腔积液的25%~40%,胸腔积液细胞学 检查最为重要。恶性胸腔积液中发现恶性细胞阳性率约为 40%~90%,中位数65%,特异性>97%,多数恶性胸腔积液 经首次细胞学检查可明确诊断,少数病例经多次细胞学检查 可发现恶性细胞[1]。我科自1998~2003年共收治胸腔积液 患者112例。恶性胸腔积液60例,其中经胸液脱落细胞检 查确诊的患者52例。现将临床资料及检查方法回顾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恶性胸液52例中男38例,女14例;年龄 30~81岁,平均59岁。52例患者经胸液脱落细…  相似文献   

19.
内镜诊断肠道血管畸形7例报告雷培森,许东普,韩晓莉我院自1985年10月~1988年11月内镜检查发现7例肠道血管畸形,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男4例,女3例,年龄8~55岁。胃镜检查1例,肠镜检查6例。2.症状及病程:均以便血就诊,柏油样便...  相似文献   

20.
内镜筛查及切除息肉病理检查在早期大肠癌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为探讨临床内镜筛查及切除息肉病理检查在早期大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总结分析了北医大三院1978年至1996年9月所有大肠镜检查的资料。18年间行大肠镜检查18123例、内镜下息肉切除2345例,共发现早期大肠癌80例、86个癌灶,占同期发现大肠癌总数的15.1%(86/569)。早期大肠癌的诊断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1987年开展临床内镜筛查以来升高尤为显著。相关分析显示早期大肠癌的诊断率与内镜检查特别是内镜下息肉切除后的病理检查密切相关,提示该两项方法为诊断早期大肠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