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答:目前,中医临症仍以辨证论治为主,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以调整机体的整体反应性,促进病情向愈。通常分为五型。(1)肝胃不和型:以胃脘胀痛或痛窜两胁、嗳气频繁、嘈杂泛酸为主症;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2)脾胃湿热型:以胃脘灼热胀痛、口苦、口臭、尿黄、脘腹痞闷、渴不欲饮为主症;方用藿朴夏苓汤加减。(3)脾胃虚弱(含虚寒)型:以胃脘隐痛、胃痛喜暖喜按、食后胀闷、痞满、纳呆、腹泻为主症;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减。(4)胃阴不足型:以胃脘灼热疼痛、口干舌燥、大便干燥为主症;方用沙参麦门冬汤加减。(5)胃络瘀  相似文献   

2.
张柏林辨治消化性溃疡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消化性溃疡常以胃脘胀痛、吐酸、嘈杂等症反复发作而就诊.外感寒邪、内伤七情、饮食劳倦所伤都可以导致疾病发作.病变位置在胃,而发病机制与肝脾关系甚为密切.其主要病理改变是脾胃纳、运、升、降失调,气血瘀阻不畅,不通则痛.  相似文献   

3.
胃脘痛是指发生于上腹部胃脘处的疼痛症状,疾病病位在胃,临床显示多数患者因饮食不节或情志不畅等导致。胃脘痛临床证候多样,其中以气滞血瘀等证型最为多见。胃脘痛患者临床多表现为隐痛、胀痛、灼痛等,不同表现形式主要受到疾病病因病机的影响。其中最为常见的几种疼痛性质表现为隐痛、胀痛以及刺痛等。龚致平老师擅长治疗胃脘痛,临床疗效显著。其经验认为胃脘痛治疗过程中辨证施治要肝胃同调,脾胃同治,寒热并施,遣方用药要以通为用,善用理气药和消导药。  相似文献   

4.
<正> 胃次全切除后的残胃及吻合口,往往合并炎症存在,即为残胃炎。临床症状有胃脘灼痛、胀闷、口干口苦等症。笔者以化肝煎加减治疗本病取得了较满意效果,兹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有胃脘部灼痛,胀闷不舒,经  相似文献   

5.
肝胃不和证是指肝失疏泄、胃失和降的证候,是由肝胃的功能失调进而引起的消化功能紊乱,是临床常见病证。笔直对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采用柴夏清胃饮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先总结如下。1诊断标准(1)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经整理拟订肝胃不和证诊断标准如下:主症:1)脘胁胀满或胀痛2)吞酸3)嗳气4)呃逆5)脉弦。次症:1)情志抑郁2)不欲饮食3)善太息4)胃脘嘈杂。以上  相似文献   

6.
<正>胃痛为临床常见疾病,以胃脘部疼痛反复发作为主症,常伴有嗳气、泛酸、恶心、呕吐,大便干结或溏,多由于胃气阻滞,胃络瘀阻,胃失所养,不通则痛所导致,又称胃脘痛~([1])。本病病位在胃,其病因病机均与肝密切相关。脾胃相为表里,同居中焦,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联通上下,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肝为刚脏,主疏泄,其气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关系到五脏六腑气机之疏畅条达。肝的疏泄功能  相似文献   

7.
胃与脾互为表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升胃降,则中焦气机调畅。若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寒冷侵袭,劳倦过度均可使脾升胃降之功能失调.引起种种临床表现,如胃脘疼痛、呕吐、呃逆、嗳气,脘腹胀满等症状。现谈谈治疗胃脘痛的粗浅体会: 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或连及两胁,遇恼怒复发或加重,胸闷纳呆,脘堵吐酸或食后脘闷不适,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舌红苔薄白,脉弦。治拟舒肝解郁,理气和胃。七气汤合金铃子散加减:药如香附、郁金、川朴、紫苏、半夏、茯苓、元胡、川楝子、沉香面等。呃逆加老刀豆;便干加槟榔或酒军。如经久不愈,极易化火,宜辛泄苦降,用化肝煎合左金丸:  相似文献   

8.
<正> 胃病是临床常见病,其因颇多.可因气、食、饮、寒、热、瘀、虚而发病.表现症状有胃脘胀痛,冷痛,闷痛,灼痛,刺痛,隐痛之别,故治法亦异.本文试就先贤所论,并结合个人临床粗浅体会,初步归纳治胃十法.一〔滋养胃阴法〕胃喜润而恶燥.叶天士发展了李东垣学说创立了滋养胃阴法.胃阴亏虚,胃失所养则胃脘疼痛而不思饮食,或饥而不欲食,干呕作呃.胃"阳明燥土,得阴自安."故当"燥者濡之"而用此法.但滋阴当防粘腻阻膈,必佐以行气开郁之品,使之滋而  相似文献   

9.
李文艳 《河南中医》2003,23(7):19-19
王自立主任医师 ,是甘肃省名老中医 ,秉承家学 ,造诣精深 ,善解疑难杂症 ,临证 4 0余载 ,屡起沉疴深得群众信赖。兹总结吾师诊治胃脘痛验案 4则 ,以飨同道。1 肝为起病之源 ,胃为传病之所吾师认为引起胃脘痛的病因很多 ,但以情志不遂 ,肝气郁结 ,横逆犯胃最为多见。肝主疏泄 ,以条达为顺 ,胃主受纳 ,以通降为和 ,情志抑郁 ,恼怒伤肝 ,则疏泄失职 ,横逆犯胃 ,胃气阻滞 ,和降失常 ,则胃脘胀痛。马某 ,女 ,5 0岁 ,1999年 10月 3日就诊。胃脘胀痛 3a,每因情志不畅而加重 ,胃镜检查示 :胃溃疡。症见 :胃脘疼痛 ,连及胁肋 ,口苦 ,纳差 ,大便不爽 …  相似文献   

10.
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等范畴,病程长,反复发作,难于治愈。业师临证分胃热、胃虚寒、胃虚寒夹热三型。胃虚寒症见胃脘冷痛,或胸骨后痛,恶心呕吐或反酸,喜热饮,口淡或腻,纳呆面黄,舌淡或胖嫩,苔白。病机为中焦虚寒,脾士壅滞。胃热型症见胃脘灼痛或胸骨后灼痛,皮酸口苦,呕吐频作,或食入即吐,口渴饮冷,便结溺黄,舌质偏红,苔黄,脉弦数。病机为脾虚肝旺,木火内郁。寒热虚  相似文献   

11.
吴素玲 《河南中医》2002,22(4):54-55
临床胃脘疼痛、痞胀 (胃、十二指肠慢性炎症、溃疡等 )的患者 ,兼有胁痛 (胆囊炎、胆石症等 )者甚多。根据笔者近几年所诊治的病例不完全统计 ,以胃病为主者 ,经B超诊断兼有胆病者占 35 %;以胆病为主者 ,经纤维内镜或X线钡餐检查兼有慢性胃炎、溃疡病者占 40 %。由此可见 ,胆胃同病临床多见 ,现将诊治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特征胆胃同病的主症是上腹部胀、痛。部位多在上腹心窝、上脘 ,及于右胁下 ,有的引及右背、肩部。疼痛性质一般为隐痛、触痛、胀痛 ,发作明显时可出现剧痛、绞痛。疼痛一般无规律性 ,有表现为空腹时痛者 ,进食适量可缓…  相似文献   

12.
胃食管反流病证型研究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为研究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辨证分型标准。对12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主症,次症以及舌象,脉象等进行辨证分析。结果:各主要证型为胆热犯胃型9.17%,肝胃郁热刑51.67%,中虚气逆型25.83%,气郁痰阻型3.33%,提示胃食管反流病的辨证分型以肝胃郁热,中虚气逆,胆热犯胃,气郁痰阻四型为主。  相似文献   

13.
<正> 胃窦炎系慢性胃炎中胃窦部的炎症,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胃脘痛的范畴。临床表现以胃脘胀痛为主,且胀甚于痛,胀痛部位以中上腹为显,右上腹掣痛亦不少见,往往伴有暧气、口干、口苦、嘈杂、胃脘灼热感、夜寐不安、大便不调等症状。张老认为:盖脾之与胃,以膜相连,脾性喜燥,宜升则健;胃性喜润,宜降则和。相反而又相成,其升降之枢机,全赖肝家之疏泄,故脘痛虽责之胃,病机却不能不涉及肝脾胃。临床辨证强调在分清“肝胃失调”、“肝脾不  相似文献   

14.
慢性活动性肝炎多由乙肝病毒引起所致,从其症状表现来看,多属祖国医学黄疸、胁痛、积症等病证范畴。本病多数患者常感全身乏力、饮食不振、腹胀便溏等,同时伴有右季肋或胁部隐痛或胀痛。其发病机理:除与湿热瘀毒及失治误治有关外,且与情志不畅致肝失疏泄条达、肝气横逆,克脾犯胃,而致肝胃不和密切相关。由于病程绵延,肝郁日久化热伤阴而致肝肾阴虚,同时加重了肝气郁结,使病情加重。思虑伤脾,土虚木贼而形成脾虚肝郁。据我们在临床观察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中属肝胃不和、肝郁脾虚型占65%左右。反之,慢性活动性肝炎经久不愈又影响了病人的情志变化,以致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临床护理中,根据不同的情志变化,掌握不同心理活动,做好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慢性红斑渗出性胃窦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笔者运用辨证分型治疗4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42例均来源于我院中医门诊和消化内科会诊患者.其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25~50岁,平均35岁.发病时间1~3年,平均发病时间1.6年.患者主要以上腹饱胀、不适、无规律隐痛而就诊,常伴有嗳气、返酸、烧灼感,食欲不振、恶心等症,均经我院纤维胃镜确诊.辨证分型:所有患者均以上腹饱胀、无规律隐痛为主诉,结合四诊资料分为4型.①脾胃虚弱型(15例):胃脘部隐痛,喜温喜按,饥饿时加重,进食后缓解,泛吐清水,大便溏泄,舌质淡或淡白,苔白或薄白,脉细或沉细;②肝胃不和型(10例):易因情志发病,胃脘胀或痛窜两胁,嗳气频繁,嘈杂泛酸,苔多薄白,脉弦;③胃阴不足型(9例):胃灼隐痛,伴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脉细或数;④胃络瘀血型(8例):胃脘刺痛或痛有定处,拒按,食后加剧,入夜尤甚,黑便或大便潜血阳性,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相似文献   

16.
三白合剂     
<正>性质功效 理气止痛剂。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主治病证 胃脘痛(肝胃不和型),证见:胃脘胀痛,连及两胁,嗳气、矢气则舒,每因情志不畅而症情加重,嗳气频频,或呕吐泛酸,舌苔薄白,脉象小弦。多因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所致的胃脘痛。  相似文献   

17.
胃脘痛辨治2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少平 《河南中医》2004,24(4):26-26
胃脘痛简称胃病,《素问》中称“胃脘当心而痛”;《景岳全书》称“心腹痛”;《寿世保元》称“心胃痛”,常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现结合临床病例谈谈治疗胃脘痛的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笔者采用乌柴二香和胃汤治疗胃脘痛属肝胃气滞证患者5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57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病例.均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胃脘痛肝胃气滞证的诊断标准明确诊断[1].57例中,男性35例,女性22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30岁,平均44.3岁;病期最长5年,最短2个月.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脘胀痛,痛窜两胁,嗳气频作,喜太息,气怒痛甚,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笔者从虚从瘀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疗效较为满意 ,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 分型治疗1 1 脾阳不足 ,阴寒凝滞 ,脉络瘀阻型 主症 :胃脘隐痛或冷痛 ,疼痛较甚 ,遇寒加重 ,得热痛减 ,心下胀满 ,嗳气 ,腹胀 ,便溏 ,舌淡暗、苔白 ,脉沉细涩或弦细。治法 :温阳补虚 ,化瘀止痛 ,理气和胃。药用黄芪、桂枝、白芍、高良姜、荜茇、制香附、砂仁、莪术、三棱、甘草。加减 :阴寒重、痛甚者 ,去黄芪加附子 ;形瘦体弱者 ,减轻莪术、三棱用量 ;兼有湿阻食积者 ,加用化湿消食药物。1 2 脾胃气虚 ,湿浊内阻 ,脉络瘀阻型 主症 :胃脘痞胀 ,食后…  相似文献   

20.
〔病名〕胃脘痛,是指心窝以下、脐以上发生以经常性疼痛或突发性疼痛为主的胃脘部疾患。〔病因〕病邪犯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范围〕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炎、胃神经官能症,胃粘膜脱垂,胃痉挛,……等等,在其以疼痛为主要症状表现期,均可按胃脘痛辨证论治。一、诊断标淮 (一)病名诊断(略) (二)证候诊断 1.协作类 (1)气滞证主症:①胃脘胀痛,攻窜两胁,得嗳气或矢气舒;②遇恼怒复发或加重;③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