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碘伏加湿润烧伤膏在鼻咽癌患者Ⅲ级放射性皮肤反应中的应用和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2例放疗中出现Ⅲ级放射性皮肤反应的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皮肤损伤处使用碘伏加湿润烧伤膏换药处理,同时护理中加强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及时调整换药频次。结果 32例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处经用碘伏加湿润烧伤膏换药1~2次后,伤口处疼痛即明显减轻,1~5 d后伤口渗出减少、收敛干燥,7~12 d伤口愈合,其中仅4例患者中断放疗2~5 d,基本不影响放疗疗程的完成,患者满意度高。结论 碘伏加湿润烧伤膏处理鼻咽癌放疗后Ⅲ级皮肤反应,可以有效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护理中加强创面管理以及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能够助力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创伤外科     
9614371例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干转沮疗的护理/刘晓梅…//中国烧伤创疡杂志一1995,(2)一46~47,49 1.做好心理护理,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2.根据不同时期创面特点进行护理.初期及时用湿润烧伤青外敷脱去磺胺啥吮银药痴,2~4h换药1次。液化期及时清除创面液化物及坏死组织,保证创面始终有效接受药物作用.换药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手法要稳、准、轻、快,以患者无疼痛、创面无出血为准则.愈合期重点保护创面,创面上的药液和分泌物采用无菌纱布轻轻沾干,6h换药l次.换药时注意对创面清理干净,必要时用无菌镊子清理,防止发生药物浸演.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层换药法在Ⅱ度烧伤患者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门诊换药室和急诊清创换药室诊治的Ⅱ度烧伤患者12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应用分层换药法,对照组应用传统换药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首次治疗后前4次换药时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干预组患者的渗血量、换药次数、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P <0. 05),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愈合效果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Ⅱ度烧伤创面应用分层换药法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疼痛,减少治疗费用,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愈合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疼痛是伴随组织损伤产生的负面生理和心理体验。烧伤患者痛觉神经末梢受到损伤或被暴露后易受到刺激,会产生强烈的疼痛体验,接受换药时的疼痛强度可能达到最高极限,让患者产生强烈的恐惧和焦虑情绪[1]。因此,在换药过程中采取人性化的舒适护理对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心理体验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比较舒适护理及常规护理对烧伤患者换药过程中疼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烧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握手抚慰联合呼吸指导对烧伤患者创面换药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64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换药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握手抚慰联合呼吸指导的方式.两组患者均由同一名医师使用相同的换药方法,并由同一名护士对换药前后进行疼痛评分,换药时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3次换药前后疼痛评分.结果 换药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疼痛评分分别为(3.79±2.27),(3.85 ±2.46)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47,P>0.05).换药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疼痛评分分别为(2.17±1.53),(4.30±2.98)分,换药后实验组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96,P<0.01).结论 握手抚慰联合呼吸指导可缓解患者换药时所产生的疼痛.  相似文献   

6.
美宝烧伤膏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998年12月~1999年12月,对32例放射性皮肤损伤采用美宝烧伤膏处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 方法。14例Ⅰ度、Ⅱ度损伤者,出现皮肤反应即时用该药。18例患者由于各种原因皮肤损伤达Ⅲ度、Ⅳ度时开始使用美宝烧伤膏。(1)操作:Ⅰ度、Ⅱ度损伤者,照射野皮肤直接涂药,每4~6h1次,再次涂药前将原来的残留药物及渗出物沾净。Ⅲ度、Ⅳ度每4h换药1次,涂药厚度约1mm,用药后创面药物液化的白色代谢物在下一次用药前无损伤性的换药,可用棉签或纱布轻轻拭去;(2)注意事项:皮肤损伤者,尽可能暴露损伤部位,内衣要用软棉制品,破溃、疼痛较剧者用1%普鲁…  相似文献   

7.
严重烧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创伤、心理、药物副作用3个因素回顾性分析了12例严重烧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原因。认为应从培养护士良好的自身素质,创造舒适的周围环境,减少换药过程中的疼痛刺激,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和进行卫生宣教等方面来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  相似文献   

8.
<正> 本试验旨在测定脊髓灰质炎患者的慢性疼痛能否通过磁场直接作用疼痛触发点而缓解。 资料和方法 双盲随机临床取样50名脊髓灰质炎后期综合征患者,主诉至少有4周明显的肌肉或关节疼痛、触诊有触发点或环形疼痛区,实验前至少3h未使用止痛剂。相对于年龄和身高而言,患者的体重不超过标准体重的140%。治疗后,患者需在门诊观察1h。  相似文献   

9.
烧伤疼痛伴随烧伤患者整个病程,疼痛引起焦虑,焦虑会加重疼痛,疼痛和焦虑可引起和加重应激反应,明显影响内态稳定,对每个器官系统都产生不良影响。烧伤疼痛又以换药疼痛最为剧烈,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难题,使用曲马朵治疗烧伤创面换药疼痛,观察对呼吸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们对256例烧伤患者采用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同时加强心理和创面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67例,女89例,6个月~74岁;烧伤面积1%~4%,浅Ⅱ°烧伤173例,深Ⅱ°及Ⅲ°烧伤83例;其中开水烫伤124例,蒸汽伤70例,烧伤35例,化学伤27例。均采用湿润烧伤膏治疗。2护理2.1心理护理患者因突然遭受烧伤,创面疼痛,大多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变化,尤其是面部烧伤患者,心理压力大,甚至有轻生念头。护士应耐心细致地做好安慰工作,向患者介绍MEBO治疗烧伤的优越性和治疗效果,加强心理疏导,使其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2.2…  相似文献   

11.
朱奕 《全科护理》2020,18(4):447-448
[目的]探讨在浸浴疗法治疗烧伤残余创面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烧伤残余创面病人4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烧伤残余创面病人4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均行浸浴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创面愈合时间及换药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换药疼痛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烧伤残余创面病人实施浸浴疗法治疗,并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加快创面愈合,获得良好的效果,并可减轻疼痛程度,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揿针对二度烧伤患者换药时创面疼痛的影响。方法自2019年1月—6月,将本科收治的二度烧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入院后给予烧伤常规护理,包括建立静脉通道、密切监测病情、心理护理、防止创面感染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揿针疗法止痛,对照组换药前半小时采用口服布洛芬止痛。比较两组疼痛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疗法可以安全有效地缓解二度烧伤患者换药时创面疼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张敏 《当代护士》2014,(8):107-10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门诊换药患者负性情绪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本院门诊实施换药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心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及疼痛情况。结果换药治疗前2组患者 SAS 和 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 SAS 和 SDS 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进行换药时疼痛程度比较,试验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比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换药患者实施系统的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减轻疼痛程度,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烧伤重症监护室(BICU)是一个大面积和危重烧伤患者集中治疗的特殊护理场所。由于收治的患者烧伤面积大,休克、吸入性损伤等并发症多,病程长、医疗费用高,治疗护理过程中反复换药、植皮手术的疼痛等使患者在忍受伤痛的同时亦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易产生特殊的心理反应。2008年6月~2011年4月,我们对200例重度烧伤患者在护理中给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采用湿润烧伤膏对创面进行换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00例各种不同原因导致的创面换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换药方法和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应用湿润烧伤膏换药,并配合严密的换药操作流程和全程临床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换药时导致的创面疼痛、出血、创面及肉芽组织损伤、再次感染、瘢痕形成等并发症。结果 2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换药治疗和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好转、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换药时创面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创面疼痛感明显减轻,疼痛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创面及肉芽组织损伤也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瘢痕形成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湿润烧伤膏进行各种创面换药,并配合全程临床护理措施及正规创面换药操作流程,能显著提高创面治愈率,降低并发症,较传统换药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创伤外科     
/峨南医专学报一:。88,5 el)一2一2匀 会阴烧份,由于部位的特殊,在往给治疗和护理带来一定的困难,笔者护理一例会阴部1.烧伤患者,经清创、创面换药、植皮等常规治疗及精心护理,住院148天痊愈出院。护理体会:对息者入院后产生的异常心理,以优质、热情的护理,消除对护士的不信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型敷料用于深Ⅱ°烧伤创面清创及治疗的效果。方法将60例深Ⅱ°烧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用新型敷料进行清创及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烧伤湿润膏护理创面,比较两组换药时疼痛、对换药的满意度、换药次数、愈合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换药时疼痛、满意度、换药次数及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型敷料用于深Ⅱ°烧伤创面清创及治疗,能促进创面的愈合、加速坏死组织溶解、减少换药次数、减轻疼痛、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间断用冷在小面积热液体烫烧LCT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121例小面积热液烫伤患者,对照组60例按照传统治疗,即清创包扎,按时换药;观察组61例烫伤后立即用自来水冲洗,冰块或有包装的冰冻食品局部冷敷.观察两组伤后24 h内是否使用止痛剂,创面面积变化;创面治愈所用时间.结果 对照组42例口服止痛剂,53例起水疱后,创面有所扩大;观察组24 h内无一例使用止痛剂,无一例起水疱,47例烫伤面积有所缩小;治愈时间明显不同,对照组为7~21 d,观察组为2~8d.结论 单纯小面积热液体烧伤后,立即用自来水冲洗,然后局部间断用冷的方法效果显著,临床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11例特重烧伤合并腹腔间室综合征患者的监测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11例特重烧伤合并腹腔间室综合征(ACS)患者的监测与护理。烧伤早期严密监测腹内压每天2次,危重时每小时1次;重视循环系统、呼吸功能和肾功能的监护,通过监测中心静脉压和动脉收缩压鉴别ACS和血容量不足;根据尿量调整输液速度,在进行液体复苏的同时注意水分过量的问题。对于实施开腹减压和腹壁减张手术的患者,术后认真做好烧伤创面和手术创面的护理,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本组有2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分别于发生ACS5、6h后死于呼吸、循环衰竭;另9例患者接受了开腹减压或腹壁减张术,在ACS被治愈后1例死于烧伤合并脓毒血症,2例合并呼吸道损伤者死于ARDS,其余6例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0.
邹元秀 《现代护理》1998,4(10):30-31
大面积烧伤是一种严重的机体创伤,其起病急骤,病情笃重,治疗护理复杂,病程冗长,频繁换药,多次手术,以及烧伤后疤痕形成、毁容和功能障碍,均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在临床病程各期病人心理反应复杂多变,为使患者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我们对幻例大面积烧伤病人施以相应的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996年1月~1997年10月我科收治81例成年大面积烧伤病人,其中男69例,女12例;青年64例、中年14例、老年3例;烧伤部位:头、面、颈、躯干、会阴、四肢,其中头面部烧伤者59例,发生率72.84%。2心理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