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05—2016-05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CCS评分、MBI评分及FM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CCS评分、MBI评分及FMA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干预后2组CCS评分、MBI评分及FM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促进患者肢体康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疗效。方法共6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治疗组(对照组,30例)和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组(30例)。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6和12周时,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6和12周时mBI(P=0.004,0.000,0.000)、FMA上肢功能评分(均P=0.000)、BBS评分(P=0.005,0.000,0.000)均高于治疗前,FMA下肢功能评分仅治疗后6和12周时高于治疗前(均P=0.000)。与对照组相比,mCIMT组患者治疗后2、6和12周时mBI(均P=0.000)、FMA(上肢:均P=0.000;下肢:均P=0.000)、BBS(均P=0.000)评分亦不同程度增加。结论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可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平衡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疗效优于常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一般药物治疗护理基础上进行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护理。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评价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采用国际通用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MBI)、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及MB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可减少脑卒中患者的残疾发生,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等不良情绪,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系统化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8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0 d对两组患者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FMA)和Barthel指数(BI)来评定患者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I评分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系统化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恢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日常生活移动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05—2019-05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上述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研究组80例,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日常生活移动训练。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时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肢体功能[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MA)]、日常活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指数]评分情况,以及2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1)2组干预后NIH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其中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2)2组干预后FM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其中研究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3)干预后2组BI分值高于干预前(P0.01),其中研究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1)。(4)研究组患者对于本次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8.75%高于对照组90.00%(P0.05)。结论 日常生活移动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康复中的作用。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肢体功能恢复的早期护理。评定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度(ESS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 )及运动功能评分(FM A )。结果2组 ESS、ADL及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康复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肢体功能康复护理有助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肢体康复,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肢体运动功能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早期肢体助力运动康复的疗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急性脑卒中早期助力运动疗效法对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治疗组和对照组共 2 18例 ,两组均用常规药物治疗 ,治疗组脑血栓入院第 1天脑出血入院第 3天开始给予助力运动治疗。两组患者入院第 15天进行肢体功能缺损评定。结果 两组按简化 Fugl- Meyer评分法和日常生活评价 (ADL)的 Barthel记数记分法评定两组有显著差异 (P<0 .0 1)。结论 脑卒中早期给予外加助力运动疗法对肢体功能改善有促进作用 ,避免患肢关节挛缩 ,缩短病程、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康复督导员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7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分层随机的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36例)和督导员介入护理组(36例),护理前(0周)、干预护理8周对2组患者由同一康复督导员分别进行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移动能力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督导员介入组与常规对照组比较,患侧下肢FMA评分、MBI评分和EMS评分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康复督导员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能有效提高康复训练及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与分析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所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者,分为对照组与个体化干预组各45例,比较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功能、日常活动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术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功能及日常活动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干预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干预组治疗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于手术治疗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临床各项指标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恢复及情绪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01-2016-06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39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3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76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在入组时与干预后4周应用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定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定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SDS、SAS量表分别评定抑郁、焦虑状况.结果 2组入组时CS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SDS评分、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4周,2组CS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SDS评分、SAS评分较入组时均明显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消除其不良情绪,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升生活质量与预后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对于脑卒中患者实施院外延伸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03—2015-03收治的69例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常规院内康复指导及功能锻炼,选取2015-05—2016-07收治的69例脑卒中患者为干预组,实施院外延伸康复护理模式,比较2组经护理干预后神经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心理抑郁、生活质量等评分结果。结果出院时2组NIHS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1a后对照组NIHSS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组(P0.05)。出院后6个月、1a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低于干预组(P0.05)。对照组日常生活质量等指标评分均低于干预组(P0.05)。护理干预后,干预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外家庭延伸康复护理指导模式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减轻神经损伤状态,改善患者心理抑郁状态,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不同时段抑郁的发生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急性期脑卒中病例223例,卒中后72h予HAMD评分,将≥8分者随机分为抗抑郁药物组(干预组)、对照组,〈8分者1月再予评分,将其中≥8分者用相同方法再分为干预组、对照组,〈8分者2月再予评分,将其中≥8分者用相同方法再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将〈8分者3M再次评分,分为≥8分、〈8分组,各组卒中后3月予MoCa、NIHSS评分、mRS分级。分析卒中后不同时段抑郁的发生情况,比较分析各时段对照组3月时MoCa、NIHSS评分、mRS分级。结果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分别为72h内19.73%,1月时35.03%,2月时53.51%,3月时46.15%;各对照组3月时MoCa评分比较,72h组与其余各组均有明显差异,P均〈0.01;NIHSS评分比较,72h组与1、2月组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各组预后良好率(mRS分级)比较P均〉0.05。结论卒中后急性期(72h)的发病率偏低,恢复期(2~3月)的发病率较高。急性期PSD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但抑郁越早发生,对神经功能的恢复影响越大,致残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氟西汀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3个月后运动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 选择入院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偏瘫患者60例,平均年龄46~70岁.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在发病3~10 d内晨服氟西汀20 mg,1次/d,持续3个月.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3个月后使用FuglMeyer 量表(FMA)评价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应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价进食、梳洗、穿脱上衣等功能.结果 3个月后治疗组FuglMeyer motor scale (FMMS)及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及早的给予氟西汀,有助于运动功能的改善,氟西汀可能参与促进神经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测小骨窗直视下清除血肿和高压氧(HBO)治疗对基底节区脑出血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检测治疗组(手术+HBO,n=152)和对照组(手术,n=109)术后当时、15d、30d三个时点的血管外周阻力(R)和动态阻力(DR),于术后当时、30d、6个月三个时点观测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用脑出血病损评分(SIAS)积分定量评定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当时的R值及DR值均较高,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15d及30d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的R值及DR值逐渐下降低,但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1或P〈0.05);两组患者术后当时上、下肢体SIAS积分均较低,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30d及6个月后有所增加,但治疗组增加更加明显,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论小骨窗直视下清除血肿为基底节区脑出血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创造了条件,术后HBO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出血灶周围脑组织的微循环障碍,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发育疗法(NDT)配合改进的运动再学习疗法(MRP)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内科和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NDT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应用DNT治疗基础上加用MRP治疗。2组均于治疗前1周及治疗2个月后采用脑卒中病损评估量表(SIAS)和巴塞尔指数(BI)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SIAS、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明显,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NT配合改进的MRP能更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尤瑞克林注射液对内囊预警综合征后进展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内囊预警综合征进展为脑梗死的患者5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16例,对照组1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注射液,连续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华佗再造丸联合针刺及康复训练对社区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证实中医药综合方案的有效性。方法选择脑卒中住院治疗后进入社区中医辨证为痰瘀阻络证的恢复期病人110例,试验组64例,对照组46例,2组病人均给予社区基础康复治疗。试验组加用中医药综合康复方案。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末及随访1个月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积分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个月末和随访1个月末较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P〈O.05),改良Barthel指数积分升高(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个月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积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末试验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明显(P〈0.05),改良Barthel指数积分升高明显(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华佗再造丸联合针刺及康复训练可改善社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镜像疗法对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 选择30例入选卒中后8周内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镜像疗法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采用Fugl-Meyer运动评价(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上肢部分),上肢运动研究测试(the 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otor assessment scale,MAS)对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同时评定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痉挛程度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以观察镜像疗法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上肢运动能力FMA评分、ARAT评分、MA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治疗组FMA评分、ARA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MA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提高,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有下降(P<0.05),但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的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痉挛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镜像疗法能提高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且能减轻患者偏瘫上肢的疼痛,但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及患肢痉挛程度的改善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ICU危重患者发生腹胀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ICU收治的危重患者并发腹胀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腹胀持续时间、肠鸣音次数、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ICU病房发生腹胀的危重患者中能够缩短腹胀持续时间,提高肠鸣音活跃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负性情绪,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病人语言功能和认知能力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脑卒中后失语病人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采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CRRCAE)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进行语言功能和认知能力评测。结果观察组在治疗2个月后在听理解、复述、朗读、阅读理解和MMSE方面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后失语病人的语言功能和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