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久以来人们认为中药是天然物质,无毒、无副作用,这是对中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事实上中药的毒性是其药性的组成部分。中药的“毒”是古人最早认识药物的特性(属性)。“毒”与中药治疗作用密切相关,“毒”与“药”相通,因为“毒”反映了中药的偏性和治病功能,所以古人将“毒”作为药物的代称。  相似文献   

2.
周蓓  乔赟  易蔚 《广西中医药》2012,35(3):34-35
药膳是在传统中医药学指导下,将不同食物或药物进行合理的组方配伍,采用传统和现代科学技术加工制作成具有独特色、香、味、形、效的膳食品[1].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中药,并阐明药效机制的理论依据[2].正如李东垣所云:"夫药有寒热温凉之性,酸苦辛咸甘淡之味,升降浮沉之能,厚薄轻重之用,或气一而昧殊,或味同而气异……豁然贯通,始可以言医而司人命矣."[3]基于"药食同源"的道理,食物与药物的性能相通.药膳与一般的膳食不同,用药为膳,不知药性,则必盲目乱施,故从药性理论的角度来探讨药膳的施用,对于临床准确认识并施用药膳以及对中医药膳学的理论研究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药为天然药物,大部分没有毒性,但也有一部分中药性较峻烈,或含有一定的毒性。就临床角度而论,毒药指含有毒性成分的药物,根据毒性大小,常以有毒、小毒和大毒来标明。剧药是指具有强烈作用,可引起某些不良或剧烈反应的药物。用毒剧药治疗,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如《尚书·说命》就有“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的记载。所谓“暝眩”就是指服药后引起的毒、副作用。张仲景在其《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对毒剧药的运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现将其归纳如下。1严格选择使用毒剧药的适应证张仲景在运用毒剧药时,首先…  相似文献   

4.
"人以食为天"是中华养生文化的核心,中国自古就有以"食"养生的记载。食物与中药一样均具有偏性,食物也可有针对性地用于某些病证的治疗或辅助治疗。岜山药膳起源于鲁菜的发源地博山,包括营养药膳、调理药膳和患者住院期间的辅助治疗药膳三大类。岜山药膳充分发挥食物的特性,在保持食物色香味要求的同时,又不破坏中药食材的药性,发挥治疗作用。岜山药膳通过寓膳于药的养生理念,为保障人民的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5.
不仅单味中药有药性(寒、凉、温、热),中成药也有药性,如黄连上清丸,性寒,能清热泻火。但是目前许多企业生产的中成药,其说明书及外包装盒未注明其药性。如果是传统药,如六味地黄丸、附子理中丸等,临床医师都熟悉其药性,运用起来不会有偏差。可是目前许多新面孔的中成药,临床医师对于其药性不是很了解,只能根据经验来推测。 笔者的体会是:①从中成药的名称中辨别。如滋养××、温×××等,再结合主要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等,基本上可的辨别此中成药的药性。②从主要药物组成上辨别。一般来说,以寒凉药为主要成分的,可能属寒凉药,反之属…  相似文献   

6.
相对来说中药比西药的毒副作用少些,但如使用不当,一样会引起不良反应。据统计,1974~1984年期间,国内期刊收载使用中药中毒致死的报告共27篇,这些中药有巴豆、木通、苍耳子、六神丸等。以下笔者就中药不良反应作一浅析。 1 药物本身的因素 1.1 药物自身的毒性 《神农本草经》依其药性的有毒无毒来分类,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是延年益寿药,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中品是防疾补虚药,有毒无毒根据用量用法而定;下品是治病愈疾的药物,多有毒性,不可久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在药物性味中明确将药物分为大毒、毒和小毒,对有些药使…  相似文献   

7.
所谓毒、剧药,就是指某些对机体组织、器官具有较强烈作用的药物。在我国医药历史上,很早就有应用毒、剧药治病的记载,如我国现存的最早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所载药物360多种,其中就有不少是毒药或剧药。此后,随着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加,其中也包括了毒、剧药在内,其临床应用也逐渐扩展而普遍。但是,有些人对毒、剧药的看法和理解存在着某些偏面性,认为“毒者,毒也”,望而生畏,不敢使用。这就限制了用药范围,使临床上某些疑难病证的医疗难以突破,因而阻碍了祖国医药学的发展。为了正确地认识和使用毒、剧药,充分发挥其  相似文献   

8.
陈思颖  张冰 《河南中医》2023,(4):535-538
张冰教授认为,“平衡”为人体生理活动的核心,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为“失平”所致,治疗关键是“复平”,养生保健的目的是“维平”。中药因其偏性不同而分阴阳,临床用药中,除了审证求因,补其不足、损其有余外,还应兼顾药物的药性、功能、偏性以及患者体质,有主次地兼顾矛盾双方,变中调平,不因用药造成新的失衡。对于药性、功能的调平,一是根据药的偏性,在用药物纠正疾病偏性的同时,又防止药物对人体产生新的损害,具体方法有:寒温并用、升降同调、润燥相合、气血同调、刚柔并济、阴阳相求等;二是将平和药物配以峻烈药物,不使药力太过,出现新的紊乱;三是善用药性平和之品。药性是中药的本质特征,药效是药性的正向表达;药物的峻烈之性和其对人体的损伤,即其毒烈性,是药性的负向表达。要权衡二者,用其效而避其毒,从小剂量开始,中病即止,切勿用药太过。  相似文献   

9.
药膳食疗剂型是药食输送到人体的必要形式,选择合适的剂型有助于药食疗效的发挥,耐受性的提高,方便携带和使用。通过药膳食疗剂型的研究,明确药膳食疗剂型的使用规律,更好地发挥药膳食疗在防病疗疾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药性淺說     
朱顏 《中国中药杂志》1958,4(10):338-340
祖国医学無論在生理、病理、診断和治疗各方面都有一套自成体系的理論。古代人民在和疾病作斗爭中体驗到药物对人体的作用和医疗效能,积累了許多用药治病的經驗,形成了一套認識和掌握药物性能的理論,而且逐漸有所發展,这就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和归經等药性学说。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四气学说的产生,都有客观事实为根据,都是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反应而获得的概念,也就是各种药物产生治疗效果的性能的概括。例如能治疗热症的药物,就称为寒性药和凉性药,能治疗寒症的药物,就称为热性药和温性药。寒  相似文献   

11.
 《绍兴本草》写字台文库二十八卷本是《绍兴本草》众多抄本中分卷最多,记文亦多,药图也较好的抄本。经考察,其分卷、药物次序、药物分类均比其它抄本接近《大观本草》。全书现存619种药,新增药物6条,有图药510种,共绘有792幅药图。现药图多为墨线图,有少量水墨图。药图是在《大观本草》基础上略加修饰绘制的,较《大观本草》柯本药图精细.现存“绍兴校定”语287条.校定语记载了王继先等考订《大观本草》时在药性.药毒、药效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是研究南宋药物发展史的重要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12.
古人很早就认识到酒的药用价值,并广泛用于防病、治病。近现代以来,受到酒与化学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酒在中医药中的部分传统用法被大幅简化,对中医药的临床疗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挖掘整理了酒在中药制药与临床应用过程中的用法,总结出“以酒炙药,矫药性”“以酒浸药,行药势”“以酒煎药,激药性”“以酒服药,引药力”“以酒敷药,促药性”等基本观点,并从现代视角归纳常用酒类的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分析酒对药物吸收的作用以及酒与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旨在继承发掘酒在中医药中的特色用法,认识酒的科学内涵和临床价值,促进中医药临床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端午药膳"不仅是普洱地区端午节的文化习俗,同时也是当地百姓防病养生的"药方"。端午期间药市交易的中草药品种繁多,通过对药市的实地调查,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查阅等方法,系统开展了端午药市药用植物的调查研究。经过归纳整理,初步鉴定了端午药市上的地方习用中草药136种,分属58科,其中毒性药材19种。文章通过对毒性药材的来源、药性功效、毒性等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毒性药材的特性,为端午药膳的安全性及合理使用毒性中药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传染病,壮医尚无相对应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疾病特点,壮医可归属为“瘟痧”范畴,认为此病乃内因体弱气虚,外感染痧、热、暑毒,或饮食不节,内伤谷道等,导致体内天、地、人三部之气不能同步运行而出现全身胀累、头昏脑胀、胸腹烦闷、恶心呕吐、倦怠乏力、甚至昏迷、四肢厥冷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根据壮医对“瘟痧”的认识和预防传染性疾病的经验,认为该病传染性强,致病广泛,应积极防控,而控制传染病传播的关键在于预防。基于壮医三气同步理论指导,从防病意识、药物防病、民俗养生防病、药膳防病、体育保健防病、隔离辟秽防病等方面论述,为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提供可行性方案,以贡献出民族医学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5.
祖同医学认为,“医食同源,药食同用”。药膳是食品与药物的结晶,又称食疗,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药物和食物相配合,以食为主,具有防病保健的作用。它是几千年来祖国医学与饮食文化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6.
试论蒙医药的药性与"药能""药力"的区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防治疾病是以药为主的。药物一般都包含着治病的药味、药能、药力。这些功能对“赫依、希拉、巴达干”三根起着平衡作用 ,在患病器官的康复中起着协调作用 ,但是最终去病根还是药物的功能起着主要作用。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是药的“药性”功能起着主要作用 ,这是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通过药物总的作用 ,及自身的药性和药力、药能 ,进一步掌握药物的筛选和分辨 ,正确实用都有很大的帮助。蒙药的药性是 17个药能的精华 ,是药的药力及药物的主要形成基础。蒙药的药性概念虽然范围很广泛 ,但是药的药性就是药物包含本身的原有的内部药性。蒙…  相似文献   

17.
有毒无毒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理论同为指导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1 有毒无毒的涵义中药有毒无毒 ,是指药物对人体有无毒性而言。凡有毒的药物 ,大都性质强烈 ,用之不当 ,可对机体产生毒害 ,甚至引起死亡。如《诸病源候论》曰 :“凡药物云有毒及大毒者 ,皆能变乱 ,于人为害 ,亦能杀人。”本草书籍中 ,常在这些药物的性味之下标明“有毒”“大毒”或“小毒”,如乌头、芫花、砒石等。一般说有大毒的药对人体毒害大 ,有小毒的药对人体毒害较小。相反 ,凡无毒的药物 ,性质比较平和 ,常量或稍大于常量应用 ,…  相似文献   

18.
中药毒性三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冀  杨蕾 《中医药学报》2003,31(3):20-21
对历代本草医籍中有关药毒的认识进行归纳,认为在对药毒的认识上主要包括三种涵义:一是药与毒相通且常并称;二是毒为药之偏性,药性峻烈之品被称作毒药;三是毒性指药物之为害,即近来较多研究的有毒中药的毒性。明确药毒概念的不同涵义,才能在研究有毒中药的安全应用时不失方向。  相似文献   

19.
附子是一种味辛性热有大毒的药与物,它可以治疗由阴寒所引起的各种疾患,具有温经散寒、回阳救逆、拨乱反正、起死回生的功效。正象虞博所说的“附子秉雄壮之质,有斩关夺将之气,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驱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除在里的冷湿”。又吴授也认为“附子乃阴证要药”。其治疗作用的广泛,于此可见一斑。可是它的药性猛悍,有大毒,如果运用不当,或药不对症,就很容易造成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实地对广西壮族、瑶族药食两用药物资源的应用和代表药膳的发展情况调查,归纳了其中最具代表的广西药食两用的药物资源和代表药膳,总结了广西大力发展药膳的优势,对广西壮族、瑶族药食两用药物资源和药膳做出现状分析,分析了广西发展药膳存在的问题和难点,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广西药膳发展问题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