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颖 《养生大世界》2007,(10):16-16
《三国演义》里的小乔,《水浒传》里的李师师,《红楼梦》中的秦可卿,《西游记》里的怜怜,这些中国四大古典名著里“倾国倾城”千娇百媚的美丽女子,从“笔下”、从书上跨越时空,活灵活现地走入人们的视线,是由于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美丽女人,她的名字叫何晴。19岁出道至今,何晴用二十几年的时间演绎了众多的人物形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情色文字     
《东方养生》2014,(1):67-67
谁会忘记《红楼梦》里“贾宝玉初试云雨情”、《金瓶梅》里“潘金莲醉闹葡萄架”、《肉蒲团》里“姊妹平分一夜欢”之类的著名回目呢?情色文字对一本小说来说,即使不是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噱头,人们阅读的初心,往往是冲着这些有名的性描写来的。  相似文献   

3.
张仲景在其所著的《金匮要略》(以下简称《要略》)里,提出了“痰饮”的证治。仲景所论“痰饮”,乃属“饮”病范畴,他在《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这一章里,列举了四种不同的“饮病”。究竟“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哪些疾病?现根据文献资料和临床体会作尝试性探讨,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敦煌莫高窟出土的卷子中有两部脉诀著作,其一为《七表八里三部脉》,其二为《青乌子脉诀》。两部脉诀均用七言歌诀文体编写而成。《七表八里三部脉》记载了“七表脉”、“八里脉”、寸关尺三部俱见脉。“七表脉”,指七种表脉在寸关尺三部出现所主疾病。“八里脉”,指八种里脉在寸关尺三部出现所主疾病。例如“七表脉”的“芤”脉,文中云:  相似文献   

5.
对《难经》“命门”一词的由来、《难经》“命门”说的发生与解剖学方法的关系、《难经》“命门”贵于“心”的依据、《难经》以“命门”与何腑为表里、《难经》对肾与命门关系的认识、《难经》“命门”与《医贯》“命门”的本质区别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里急”是经方中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通过分析与张仲景生活时代相近的著作《说文解字》中“急”的字义,结合《伤寒论》《金匮要略》中“里急”条文的证治,研究经方中关于“里急”腹证的论述。经方中的“里急”与现今中医学“里急”的概念非常不同,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方剂也完全不同。经方中的“里急”应主要表现为腹部消瘦、腹部肌肉紧张、自觉腹部拘挛不适,治当以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等温中补虚缓急之剂;现今之“里急”主要表现为腹痛窘迫、时时欲便,常与“后重”相伴出现,治当以白头翁汤、芍药汤等清热祛湿之剂,对两者的进行明确区分不仅有助于理解张仲景原文,也可避免临床使用经方时出现“虚虚实实”之误。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176条“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历代注家对此条意见颇不一致,其争论焦点在于对“表有热,里有寒”的解释,特别是对“里有寒”的解释更为不一,如宋刻《伤寒论》林忆等认为“此  相似文献   

8.
关于五行休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行休王之说,本是中医五行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内经》里被广泛运用于生理、病理、脉学以及病势转归、判断预后等方面。王冰的《素问》注文,明确提到五行“休王”、  相似文献   

9.
问题解答     
问;怎样理解《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说“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 答:“发表”,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应用于表证之发汗解表法;“攻里”即“中满者泻之于内”、“其实者,散而泻之”应用于里实证之攻下法;“远”,即避免、注意之谓;“寒”、“热”,  相似文献   

10.
读了《四川中医》一九八五年第一期刘联群同志的大作《‘有’疑为‘冇’》(以下简称‘刘文’)之后,深受启发。刘文认为《伤寒论》第176条经文中之两个“有”字均应为“冇(没有)”字,所以此条“表有热,里有寒”应为“表没有热,里没有寒”。“里没有寒”,古今医家言之已详。惟刘文认为“表有热”应为“表没有热”则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兹就刘文所引《伤寒论》有关经文,逐条分论如  相似文献   

11.
对《伤寒论》第176条原文所曰“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中的“里有寒”三字,因与脉治不符,历代注家对此争议颇多。柯韵伯所著《伤寒来苏集》将此文改为“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邪,白虎汤主之”,黄元御《伤寒悬解》将此原文改为“伤寒,脉浮滑,此里有热,表有寒也,白虎汤主之”,现行中医院校教材《伤寒论选读》则认为应系“伤寒,脉浮滑,此表里热,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科学里有一个部门,称“史学”。它是专门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具体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用以供给后人借鉴。所谓鉴也者,含有警戒或教训的意思,例如“前车之鉴”之类。又如中医的《医宗金鉴》、《卫生宝  相似文献   

13.
“攻里不远寒”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处》。远,指疏远、离避而言,如《汉书·刘向传》中有“远黜外戚”,颜师古注曰:“远谓疏而离也”。张景岳曾说:“郁于里者多热邪,故攻里之治不远寒”,可见“攻里不远寒”的实质是讲治  相似文献   

14.
统编的各种针灸学教材,在经络理论里都提出一个独立的“十二经别”系统概念,且与“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理论相并列,如早期的统编高等中医院校《经络学》教材就指出“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以及外围所连系的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1],到了新世纪“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则强调“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2].“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则指出:“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3].  相似文献   

15.
慢性疲劳综合征从肝论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黄帝内经》、《金匮要略》、《脾胃论》等著作的描述,慢性疲劳综合征基本归属于中医“懈怠”、“脏躁”、“虚劳”等范畴。如脏躁可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虚劳可见“虚烦不得眠”、“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虚劳里急,诸不足”等。笔者临证发现  相似文献   

16.
祖国医学里有没有胰脏的记载,这一难题早在一九四七年学医时就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里。二十多年来,我翻阅了《内经》、《难经》、《类经图翼》、《医宗必读》、《医林改错》、《衷中参西录》等医著中,除《衷中参西录》滋膵饮方解中张锡纯老先生认为“散膏”是脾的“付脏”名曰“膵脏”外,其余书籍,都没有胰脏的明文记载。一九七七年我在束鹿县卫生学校辅导中医课程时,看到《难经、四十二难》上说:“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有散膏半斤”。反复推敲“散膏半斤”不正是指的胰脏吗?看来,张锡纯老先生说的有道  相似文献   

17.
多余的疑     
《四川中医》今年一期载《“有””疑为“冇”》一文,把《伤寒论》176条“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中的“表有热,里有寒”,解释为“表没有热,里没有寒”。笔者认为刘文说话无据,把“有”字疑为“冇”字,实属多余。“冇”表示“没有”,虽然长沙一带有此方言,而起于何时已不可考,但决不会起于千多年前的东汉。因为从东汉时许慎写的中国第一部字书《说文解字》起,历来的字书均无此字。即成书较晚,收字最多,连许多方言俗字  相似文献   

18.
<正> 编辑同志: 贵刊一九八三年第五期《伤寒串讲》关于阳明经证引用176条“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白虎汤既是清热重剂,为什么“里有寒”又可使用之? 山东宁津县中医院任建林河北省石家庄市杨青一任建林、杨青一同志: 关子《伤寒论》176条“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历来注释颇多。《玉函经》作“伤寒脉浮滑,而表热里寒者,白通汤主之。旧云白通汤,一云内虎者恐非。”《医宗金鉴》引王三阳云“经文‘寒’字  相似文献   

19.
“下法”是中国传统医学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所谓下,就是运用泻下方剂,使其机体排便作用增强,通过排便达到治病的目的。中国传统医学早在《内经》中就指出:“中满里实”,“里热”、“血瘀”者均用下法治疗。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制定了31首泻下方剂,为后世提供了运用下法的基本原则和方剂;宋金时代的张子和始将下法用于伤科“诸如落马坠井、打扑损伤、汤沃火热、车辗大伤、肿发痛、日夜号叫不止”等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跌打损伤后,必先外伤筋骨皮毛,内伤气血,经络受损,气滞血瘀,六腑气机失…  相似文献   

20.
<正> 白虎汤(现今有些方书改名为石膏知母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该书第181条(据赵开美本)云:“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此条《玉函经》改白虎汤为白通汤,以迎合“里有寒”句,而不顾“脉浮滑”三字之义,这无异于削足适履。考《伤寒论》第350条:“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以此证彼,白虎汤证者,必是里有热,而非里有寒也。181条的“表有热”必是表有寒,“里有寒”必是里有热的错简。因为181条之首明明冠以“伤寒”二字,表有寒者,是表有寒邪之意也,表之寒邪不解,传里化热,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